《大秦帝國》所沒說的,因為他的個人自大,斷送了強大一時的齊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前312年燕國成功復國後,燕昭王就勵志向齊國復仇。

燕昭王上台後就開出了優厚條件,招募天下人才。

沒過多久天下人都知道燕昭王求賢若渴,於是大批人才湧入燕國。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蘇代、樂毅、劇辛、鄒衍,而樂毅更是人才中的人才,燕國的軍力之所以能夠崛起,主要是樂毅的功勞。

當齊國吞併宋國領土後,,齊國實力鼎盛,即便燕昭王如何勵精圖治,燕國的實力也比不上齊國。

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擊破,沒過多久,燕昭王等待的時機來了。

伐宋的勝利讓湣王變得非常自信,最後得了自負的程度。

自此以後,他變得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對百姓施以暴政,久而久之,君臣離心離德,民心喪失。

狐援是齊國的大忠臣,他多次以苦口良言勸告齊湣王,但齊湣王總是不予採納。

最後,齊湣王惱羞成怒,將其開刀問斬。

狐援一死,齊國上下都震驚了,也就是狐援的死,讓齊湣王徹底喪失了民心。

在燕昭王君臣的治理下,燕國實力突飛猛進。

趁著齊湣王失道,燕昭王打算以舉國之力攻打齊國。

此時,樂毅對時局進行了一番分析:「齊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燕國勢單力孤,若想成功,必須聯合中原各國。

燕昭王覺得言之有理,他派蘇代、樂毅等人從燕國出發,他們向中原各國施展遊說之術。

其中,最關鍵的是趙國,燕趙相鄰,若燕國舉國進攻,那趙國很可能偷襲燕國後方,所以,伐齊之戰,必須聯合趙國。

趙國曾數次攻伐齊國,蘇代在齊湣王面前,將那些往事重提,齊湣王便開始憎恨趙國。

與此同時,樂毅到趙國,說服了惠文王攻齊。

燕國使者再到秦國遊說,秦國一向是齊國的敵人,秦昭襄王見到了伐齊的機會,自然是樂於參加。

隨後,樂毅等人又聯合韓、魏、楚三國,除了楚國按兵不動,其餘兩國均加入到伐齊的大軍之中。

燕、趙、韓、魏、秦組成五國聯軍,以燕國為主力,樂毅統領全軍,自此,伐齊行動正式開始。

幾國聯軍浩浩蕩蕩攻入齊國,樂毅將大軍安置在一個名叫「晉」的地方,自此按兵不動。

而此時蘇代這個間諜開始行動了,在他的一番經營之下,經大臣推薦,齊湣王命蘇代為將,統領齊軍。

蘇代見齊湣王上鉤,心中不免一陣暗爽,但表面上還是一再推脫。

在齊湣王的一再堅持下,蘇代便「勉強」披掛上陣。

齊湣王派蘇代率領齊軍,簡直是肉包子打狗,結果可想而知,齊國大敗,兩萬齊軍戰死沙場。

之前蘇代都說了自己不會帶兵,所以齊湣王執意趕鴨子上架,也就不能埋怨蘇代。

之後,自負的齊湣王依然不甘心,不甘心承認自己用人失當。

他依然讓蘇代領兵,結果依然,燕軍再次斬殺齊軍三萬。

聯軍乘勝追擊,連下齊軍九座城池。

為了挽回敗局,齊湣王臨時換將,讓觸子統領齊軍。

觸子見敵軍勢大,選擇避其鋒芒,龜縮防禦。

齊湣王見觸子避而不戰,心中大為不爽,他派監軍死命催促,還拿觸子的家族和祖墳相要挾。

你不仁我就不義,於是觸子打開城門,率領齊軍出戰,再加上他一通胡亂指揮,結果齊軍被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回。

觸子選擇了用葬送齊軍的方式來報復齊湣王,之後他消聲覓跡。

之後齊國一潰千里,齊湣王也是四處逃竄

齊湣王此時的窘迫在之前的輝煌映照下,是如此的不堪,正是印證了那句話,如要毀滅一個人則必要使其膨脹。

如大家有什麼觀點或想法可在下方評論,可一起探討研究。

如喜歡本人所寫請添加關注,或收藏本文,謝謝。

你們的支持是我寫作的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即墨之戰復國後的齊國

齊國在東周時期一直都是東方的大國、強國,到了戰國後期,基本上形成了秦國和齊國兩強的局面,甚至在秦國的齊湣王還曾同秦國的秦昭襄王並稱為東西二帝。

燕齊恩怨之二:樂毅伐齊,田單復國

齊湣王繼承了齊威王和齊宣王攢下的家業,目中無人,妄自尊大,對內不尊重大臣,對外作風霸道,曾經和秦國一起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在孟嘗君的勸諫下,齊湣王才放棄帝號。但是公元前286年的滅宋行為,...

這國滅了他國,卻險些讓自己滅國

公元287年的五國攻秦聯軍解散後,齊國經過3次進攻,終於將垂涎已久的宋國滅了。然而宋國一滅,燕國就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於是燕國和三晉的關係更加緊密了。先來說說燕國這邊。燕王噲試圖效仿堯舜讓賢,將王...

齊國霸業的終結:五國伐齊

戰國後期,惟齊國和秦國最強,齊宣王時任用田忌、孫臏使齊國走上了稱霸之路!到齊閔王時,霸業更上一層樓。齊緡王,也叫齊閔王,齊愍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田地,也叫田遂。齊宣王子。田齊政權第六任國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