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手到」讀書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胡適的「手到」讀書法

唐寶民

  胡適先生是名滿天下的大學者,但凡能成為大學者,都有值得學習的讀書方法,胡適先生也不例外,在一篇談讀書方面的文章中,胡適先生就介紹了自己的讀書經驗。

在胡適先生所介紹的各種讀書經驗中,除了「眼到」、「口到」、「心到」之外,胡適先生還特意加了一種「手到」讀書法:「我們小的時候讀書,差不多每個小孩都有一條書籤,上面寫十個字,這十個字最普遍的就是『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現在這種書籤雖不用,三到的讀書法卻依然存在。

不過我以為讀書三到是不夠的;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這個「手到」讀書法是很值得重視的。

  什麼叫做「手到」呢?就是在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之後,除了用眼、口、心之外,還要動筆,「現在要說手到。

手到就是要勞動勞動你的貴手。

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

」胡適先生所說的「手到」,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在閱讀過程中動手,如標點分段、翻查字典及參考書,這些都是需要動手的;二是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寫讀書體會,在寫了讀書體會之後,就會加深印象、把所讀到的知識變為自己的,「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

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敘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一般人認為,在閱讀過程中翻翻字典、查查書什麼的,是很隨意之舉,但胡適先生卻告訴我們,如果能在閱讀過程中認真翻字典、查書,也許能做出一番學問來呢,「至於動手標點,動手翻字典,動手查書,都是極要緊的讀書秘訣,諸位千萬不要輕輕放過。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胡適先生特意舉了一個例子:胡適見學者顧頡剛生活困難,就希望顧頡剛能標點一部書付印、賣幾個錢,他勸顧頡剛先生標點姚際恆的《古今偽書考》。

顧頡剛認真做了,而且做得極其仔細,他於每條引的書,都去翻查原書,仔細校對,註明出處,註明原書卷第,註明刪節之處。

這樣動手半年之後,顧頡剛就對胡適說:《古今偽書考》不必付印了,他現在要編輯一部疑古的叢書,叫做「辨偽叢刊」。

胡適很贊成他這個計劃,於是,顧頡剛又動手去做,結果:「他動手了一兩年之後,更進步了,又超過那『辨偽叢刊』的計劃了,他要自己創作了。

他前年以來,對於中國古史,做了許多辨偽的文字;他眼前的成績早已超過崔述了,更不要說姚際恆了。

」胡適因此感嘆道:「顧先生將來在中國史學界的貢獻一定不可限量,但我們要知道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的手到的工夫勤而且精。

我們可以說,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

  大概從初中開始,老師就教導我們寫讀書筆記,但那時老師的目的是讓我們強化記憶,胡適先生提倡做讀書筆記,除了強化記憶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知識進行消化理解、「把讀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關於「手到」讀書法的好處,筆者也深有體會,筆者在多年的讀書過程中,一直是「手不離筆」——左手翻書、右手拿筆,閱讀之時,遇到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就畫上線;有了體會,就隨手寫到書頁空白處;全書讀完後,把重點檢索記到書的前面;隨後再寫一篇書評之類的文章。

通過這一系列做法,就能使所讀到的東西爛熟於心,知識真的就變成自己的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如何獲得更有效的閱讀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閱讀這事,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問題:如何從閱讀受益,而非讀過就忘。如何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書。下面詳談。1如何從閱讀受益想單單通過閱讀進行學習,效率是極低的。原因是,我們閱讀的過程,是「視覺識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