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忌憚的四大頂級謀士,一個可用撼動半個天下,一個滅了曹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操雄才大略,諸侯爭雄之中,最終一統三分之二的天下,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曹操麾下人才濟濟,光謀士智囊團就多達百餘人。

不過,曹操雖然謀臣眾多,也有非常忌憚的頂級謀士,其中一個可用撼動半個天下,一個滅了曹魏。

第一位:「吾之子房」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集團之中的謀臣,也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但是荀彧和曹操是同僚關係,並非上下屬關係。

荀彧心存漢室,雖然在政治方面依附於曹操,幫助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幫助曹操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幫助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但是在曹操晉魏公的時候,最終於曹操關係破裂,導致最終被曹操毒殺。

荀彧無論是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都是強者,加上其聲望,完全可以撼動半個天下,因與曹操不同心,自然忌憚萬分,故而結局悲慘。

第二位: 垂涎三尺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劉備麾下的頭號謀臣,其能力可以是曹操麾下謀臣郭嘉+程昱。

法正是劉備入川的首席功臣,以及爭奪漢中,助黃忠殺曹魏大將夏侯淵。

劉備稱王之後,法正外鎮京畿,內為謀主」,地位媲美諸葛亮。

夏侯淵被殺,曹操可謂驚訝不已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得知是法正之謀,曹操又不無遺憾的說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由此可見,曹操對法正即垂涎三尺,有非常忌憚。

連這樣頂級謀士被劉備所得,未來將成為大敵。

只是很可惜,法正英年早逝。

第三: 才高八斗的楊修

楊修,字德祖,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

建安年間被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簿。

楊修出身於世家望族,憑官宦世家之資及才略名氣,躋身曹氏政治集團,做了曹操幕僚兼曹植至交,其才華可以說很少有人比得上,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但是楊修參與了世子之爭,多次幫助曹植化險為夷,甚至差點幫助曹植登位。

曹操在欽佩楊修過人才華的同時,也為楊修的能力感到不安,故而動了殺機,只是沒有合理的藉口。

後來終於以違反軍紀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殺掉楊修。

當然,曹操殺死楊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他不想讓曹植與曹丕相互殘殺、兩敗俱傷!

第四:鷹眼狼顧的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一個徹底改變三國歷史的人物,其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最後政變篡奪了曹魏江山。

要知道,在很早之前他只是曹操身邊的一個謀士而已。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行事詭譎,城府極深,難以揣摩。

早期,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

因此對曹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只可惜,曹丕非常信任他,只是沒有想到司馬懿逐漸掌握了權力,短短數十年就侵吞了曹魏的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霸主曹操的謀士

三國時期,三位大將各據一方,曹操的地域最為廣泛,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廣闊的領域,最重要的是身邊的謀士較多。戲志才,或志才為字,名不詳,東漢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