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曹軍為何冒著火燒的危險也要制連環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孫、劉聯盟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可以說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歷史戰役。

其中,孫、劉聯軍能夠以火計大破曹軍,除了聯軍方的策略得當之外,曹操的連環船也給了聯軍使用火攻的機會。

那麼曹軍為何要制連環船,難道他們就不知道火攻的危害?

據說曹操的士兵大多數都是北方人,基本上都沒坐船過。

現代人如果有第一次坐船的,都會感覺暈頭轉向,別說行動了,連站穩都困難。

那個年代的人,站在更加不穩定的船上,顛簸程度可想而知。

並且他們還有水土不服的毛病,病倒的又不占少數,大大影響了曹軍的戰力。

於是與孫劉聯軍剛一交戰就失利,退回江北大營。

《三國志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乃取蒙沖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

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

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

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

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

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

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模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這段記載於史書《三國志》中的文字,生動描述了曹軍連船艦,首尾相接,然後被黃蓋率領蒙沖鬥艦十艘為先鋒,余船以次俱進,以火大破曹軍的戰時情景。

然而,《三國志·周瑜傳》引《江表傳》說:「曹公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

裡面竟然提出曹操認為是自己燒的船退軍,周瑜只不過獲得了火燒赤壁的虛名。

歷史真相又是如何?

首選來說,曹操軍為何要制連環船。

很明顯的原因就是曹操為了解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

有人說,他為何不多加訓練北方士兵,等到訓練能夠適應水戰了再行出擊。

然而,操練幾乎是零基礎的水軍可不是一時半刻能夠練成的,曹操在北方也不是沒有對手了,時間對他來說並沒有很寬裕。

並且,從風向來看,當時的赤壁地區盛行西北風,相對於偶然性很小的東南風來說,曹軍船隊受到火攻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對於有著七八成把握不會被火攻的曹操來說,為何不做。

並且,曹操軍也不是完全沒有火攻的防備,從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出,曹操的船隊成縱列,雖然沒有橫列這麼的平穩,然而被火攻的時候,各船脫離船隊的機會也比橫隊要大,因為這樣的陣形,燒頭則其中及尾部必然離散,燒其中則頭尾兩段離開。

當時曹軍的艦船用的是劉表的舊船,艦船的錨具仍只是大棕索系矴石(石錨)(見《三國志·董襲傳》),並無鐵索、鐵錨,更談不上用鐵索鐵環將全部艦船鎖住。

何況當時黃蓋利用東南風、由南向北燒,直燒到北軍岸邊營寨。

故只能將曹軍艦隊斷為兩截。

因此曹軍艦隊烏林中計被燒但不可能全部燒盡,當時正刮東南風,曹軍艦隊必順風西撤回原水軍基地巴丘湖。

周瑜劉備聯軍艦隊亦必跟蹤而至,曹軍無力再戰,只好燒餘下船隻上岸從華容道撤走。

《三國志·孫權傳》說:「曹公燒其餘船引退。

」這是事實,然而,這是曹操自己敗退之後,不得已燒船的事實,是自己打臉的事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真的是敗於火攻嗎?真相另有其因?

赤壁一戰,號稱80萬之師的曹軍被孫劉聯軍的一把大夥燒的狼狽的逃回到北方,此戰役具有重大的轉折性。魏,蜀,吳從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很多人認為曹操兵敗赤壁因為火攻,那麼,究竟是這樣的原因嗎?東漢...

千古之謎:臥龍諸葛亮為什麼真的能借來東風?

赤壁之戰,以曹操的慘敗而收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東風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詩人杜牧有兩句名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多虧老天爺把東風借給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則孫策的老...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義釋曹操、火燒赤壁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

曹操雷人語:赤壁之戰,孤燒船自退

《三國志·周瑜傳》引《江表傳》說:「曹公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志·郭嘉傳》:「太祖(曹操)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