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廖立獲罪看晚期關羽和劉備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廖立,是荊州人,在蜀漢政權中屬於顯赫的荊襄派。
諸葛亮有言,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
」在諸葛亮的眼中,廖立和龐統是並列的。
可見其能了,雖然孔明的識人本領很一般。
廖立歷任長沙太守、巴郡太守、侍中、長水校尉。
可由於自認為蜀漢中只有孔明比他強,而自己的官階卻比一向都瞧不起的李嚴還低,於是,向李邵、蔣琬發了一通牢騷。
說道:「昔,先帝……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
」不過,他忽然覺得太露骨了,馬上又說:「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
」接著,大罵向朗、文恭、郭演長(疑即郭攸之)、王連是sb,卻得到重用。
李邵、蔣琬聽罷,立即向諸葛亮稟報,孔明立即上表,給廖立安了個「誹謗先帝、疵毀眾臣」的罪名。
貶為庶人(這是格外開恩,因為屬於荊襄派內部矛盾)。
廖立對於荊州之失的說法看來是對的,否則,就不會得罪。
大凡這種罪,往往是因為說出了「時諱」。
而且,根據史料,呂蒙襲三郡時,身為長沙太守的廖立望風而逃,可見是親身經歷這場大戰的,不過,劉備對他卻絲毫沒有責怪之意,長沙你不是丟了嗎,好,給你做巴郡太守……雖然劉備經常會用這種伎倆,比如,黃權降魏,劉備也沒有計較。
不過,請注意,劉備對於黃權降魏,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所以,有理由相信,劉備之所以對廖立毫不責怪,也是因為「孤負廖立,立不負孤也」。
負在何處?很顯然,在關羽與呂蒙的交戰期間,劉備未發一兵一卒。
呂蒙之所以出兵荊州,在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中記載得很清楚,當時呂蒙向孫權密陳時,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
最後的結果,呂蒙的判斷是正確的,劉備的確未發一兵一卒,因為,這時,劉、關的關係,非但不是早年的義同兄弟、恩若父子,連普通朋友也遠談不上,甚至可以說,是勢如水火!
早年,劉備和關羽的友誼的確是非同尋常的,這從關羽和張遼的對話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可是,關羽的驕傲的性格最終導致他和劉備越走越遠(的確,有些人只能同苦而不能同甘,只能說他們賤了)。
對於劉備的不滿,史書上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劉備重用馬超的事(雖然只是表面上的重用)。
關羽給孔明寄信,問馬超,實際上,就是不滿的表示。
諸葛亮深知關羽的性格和來信的用意,回信中大誇關羽,終於,平息了這場風波。
第二件,劉備把黃忠提高到和關羽平級,這引起了關羽的更大的不滿。
對於這種後果,孔明是早有見地的,對劉備說,「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而劉備說,「吾自當解之」。
(見黃忠傳)可是,劉備所謂的自解之,不過是派費詩去罷了。
結果,關羽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費詩好說歹說,才安撫了關羽。
(見費詩傳)
再來看看劉備方面。
關羽手握重兵,獨鎮荊州,劉備真的放心嗎?顯然不放心。
荊州除襄陽外,還有兩處要地,其重要程度,絕不亞於前者,那就是江陵和公安。
劉備派糜芳守江陵,派士仁守公安,一個是妻舅、一個是老鄉,而且全是庸才,目的決非幫助關羽守荊州,而是……監視關羽。
關羽一向是很看不起他們倆的(關羽連馬超、黃忠這樣的名將也看不起,何況是……這一點,他們自己也清楚——「素嫌羽輕己」),可以推斷,他倆給劉備的密折也多半不會給關羽說什麼好話……在兩位的風評中,關羽和劉備的親密度還剩下多少呢?
關羽其實一直想除掉糜、士二人,終於,也是他倆作死(或是劉備的授意——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很小),在關羽和曹仁作戰期間,他們的後勤工作做得很爛,關羽當即傳話,「還當治之」。
可見,這時的關羽已經顧不上劉備的面子了,其實是不想理了,因為水淹七軍後,他已經自認為功高過主了,劉備拿他沒辦法了。
可惜,他與劉備的關係被呂蒙一舉看破,終於……
劉備在關羽死後,對於這事一直遮遮掩掩,為了掩人耳目,他毅然決然地不顧全體荊襄派的反對和大多數益州派的反對,出兵攻吳(這時只有一個人有可能說服劉備,他就是法正,可惜,他已經死了)。
劉備是一代梟雄,反反覆復了一生,從來沒有像這樣徹底過。
他從來沒有想真正的為關羽報仇、滅亡東吳,可是……他的確不想讓後人說他是個……,從這點看,劉備成功了。
當然,在讀史時,我深刻地感到,雖然劉備經常是個偽君子,可那的確是迫不得已,我覺得劉備在古今帝王中,絕對是良心一級棒的(可參見筆者另一篇文章《劉備--仁德之君,則所向披靡也》),所以,也存在劉備真的良心發現,不過依我對吳蜀夷陵之戰的看法,這種可能性很小。
以後有空,我會再寫些專門的關於吳蜀夷陵之戰的東西的。
謝謝觀賞!
三國謎團:關羽兵敗荊州劉備為何不救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於蜀漢在荊州戰役中為何不發救兵的問題,《三國志》中沒有...
關羽:一身傲氣,輕易瞧不起人,卻最要面子
1、三國時最傲氣的人當數關羽。提起關羽,就想到他捋著長鬍子,眯著小眼睛,盯著人的樣子,那眼神一定是威嚴的,而且是自上而下的,等閒之輩恐怕受不了他的這一眼,得直冒冷汗才是。
劉備重用他,諸葛亮稱他和龐統為荊楚良才,他緣何鬱鬱而終?
早年他很受劉備重視,不到三十歲,劉備提拔他為長沙太守。諸葛亮認為他和龐統都是能安邦興國的人才,然而他最終被諸葛亮流放,最後鬱鬱而終。此人叫廖立,字公淵,武陵人。劉備入蜀,諸葛亮留鎮荊州,孫權曾派...
他才能可比臥龍、鳳雛,然而一張大嘴巴使其終不得志!
廖立,字公淵。劉備自領荊州牧之後,廖立就跟在劉備身邊做一個辦事員,不到三十歲,劉備就把他提拔為長沙太守,可以說是少年得意,劉備是很喜歡這個小伙子的!以劉備的用人風格,像廖立這樣年輕的人,如果沒有...
諸葛亮盛讚他的才能,把他和龐統並列,但結局淒涼
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謀臣,二十多歲時,就被劉備提拔為長沙太守,才能受到諸葛亮的稱讚,把他和龐統並列,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南三郡,他隻身逃走,劉備因為欣賞他的才能,並未治他的罪,反而任命他為巴...
此人與龐統齊名,最終被諸葛亮廢為平民,諸葛亮死後他為何大哭?
民間有句老話,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何也?引用明末才子金聖嘆的話說就是,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這說明,三國時代,謀略過人之輩與勾心鬥角之事不少,被後世神化的諸葛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諸葛亮為什麼要流放廖立
廖立字公淵,荊州武陵人,劉備奪取荊州後,先被任命為從事,二十多歲時出任長沙太守,是劉備占有的六郡軍政長官之一,對割據一隅之地的劉備來說,廖立算是一路諸侯。長沙被呂蒙奪取後,廖立逃回成都,劉備不...
《三國演義》一筆帶過,諸葛亮說他的才能不下於龐統
深夜有話說,三國故事家喻戶曉,以1000字為大家揭秘三國人物。 解讀:公元211年,劉備受劉璋邀請進入益州,帶領龐統、黃忠並數萬將士前去抵禦張魯。而諸葛亮、關羽則奉命鎮守荊州,孫權知道諸葛亮鎮守...
他被諸葛亮視為奇才,可媲美龐統,後來卻連放狠話,遭到流放
諸葛亮自隆中出山以來,就一直作為劉備的軍師,執掌軍政上的事務,同時還有另外一重要角色:那就是負責為劉備選拔人才。諸葛亮一生為整個蜀漢推薦了許多人才,比如馬謖、龐統、法正、劉巴、蔣琬、費禕、李嚴、...
諸葛亮把此人與龐統相提並論,卻親手流放他,孔明死後他大哭不已
說到三國的奇謀異士,可能你想到的只是諸葛亮、曹操、龐統,其實蜀國還位著名的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他就是寥立。諸葛亮曾當著孫權使者的面說過「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這在《三國志》中是...
此人與龐統齊名,自比諸葛亮,卻被貶為平民,終生流放
劉備攻打四川時,諸葛亮負責鎮守荊州。當時,孫權派人出使荊州,想跟荊州方面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使者問諸葛亮,當今荊州本地人才中誰有經天緯地之才?諸葛亮回答:「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西蜀的第二個龐統,只因說了幾個人的壞話,一輩子淪為農民!
上一期說了被諸葛亮除去的一個人叫彭羕,這一期說第二個人,此人曾被諸葛亮稱讚和龐統一樣是優秀的人才,是足以擔任興國大業,其才能相比龐統不會相差太遠。此人名叫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曾經跟隨劉備管理...
此人荊楚奇才出仕蜀漢,竟指責劉備關羽,和李嚴一樣被諸葛亮廢黜
公元211年,劉備帶著幾萬部隊入蜀,很多武將文臣都跟隨劉備而去。之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又帶著援兵入蜀。劉備給關羽留下了一些人,將領比如說麋芳、傅士仁等,文官比如馬良、廖立等。本篇就要和大伙...
此人深受劉備器重,卻不幹事做噴子,最終僅存一聲嘆息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蜀漢帝國中,荊州人氏眾多,可謂人才濟濟。在諸葛亮的眼裡,哪幾位才是荊州的頂尖人才呢?孫權對此也非常好奇,曾經派人專門問過諸葛亮這個問題。當時諸葛亮的回答很乾脆:「龐...
諸葛亮眼中能和龐統是並列的一位蜀漢名將是誰?
廖立,是荊州人,在蜀漢政權中屬於顯赫的荊襄派。諸葛亮有言,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在諸葛亮的眼中,廖立和龐統是並列的。可見其能了,雖然孔明的識人本領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