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周瑜只是為了襯托諸葛亮,其實歷史上的周瑜是這個樣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這裡是洋洋視野,帶你看遍不一樣的歷史人物。

說起周瑜,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等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也許,還會想到蘇東坡那首大氣磅礴,充滿了浪漫情懷的《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在這首詞里,周瑜的形象是極其完美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不得不說,蘇東坡不愧是周瑜的鐵桿粉絲啊,把周瑜的英雄形象塑造得那麼完美,英姿颯爽、羽扇綸巾,一身儒將的領袖氣質,「只是站在那裡,曹操的百萬大軍就灰飛煙滅了」這樣的讚美,令周瑜的形象和氣質達到了歷史評價的最高峰。

但是,這樣的評價是不是準確的呢?這個我們接下來再一一論證。

詩人蘇東坡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周瑜的形象完全是為了襯托諸葛亮而改編的。

在這篇小說中,周瑜是一個自負、氣量狹小、嫉妒心極強的小人,最後因為嫉妒諸葛亮,被氣死了。

羅貫中對諸葛亮的偏愛對於周瑜本身的歷史形象是極其致命的,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關於周瑜的故事。

劉備第一次去投靠孫策的時候,那時候他身邊只有關羽、張飛兩位大將,沒有什麼兵馬。

但是,劉備是當今皇上的叔叔,劉皇叔的身份,孫策必須以禮相待。

這時候,周瑜對孫策說,劉備是人中龍鳳,非池中之物,給了他們兵馬,就如魚得水。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是周瑜對當時劉備的看法。

周瑜說,將劉備軟禁,好吃好喝,張飛、關羽是不可多得的大將,派他們為我們立功。

慢慢去「感化」他們,讓他們兄弟三人為我們所用。

孫策卻沒有採納,依舊將他們視為上賓,劉備後來的確成為與孫權並肩的人,不得不說周瑜的眼光毒辣。

劉備

後來,曹操以弱敵強,滅了袁紹,收颳了他們財富和幾十萬的兵馬,帶著「百萬大軍」,向東吳殺來。

東吳的謀士、武將無不驚慌失色,紛紛向孫權提出勸降的意見,孫權很生氣,因為他繼承父兄的大業,根基穩定,軍隊精良,加上他心高氣傲,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支持他的聲音。

這時候,周瑜站了出來,向周瑜仔仔細細的分析了曹操的優勢和東吳的優勢,兩方進行對比。

他說,其一,將軍您是英才,且軍隊精良,物資充足,將士都願意為您效勞;其二,曹操北方沒有穩定,馬超和韓遂是他的後患;曹軍長途跋涉,士兵疲病,加上天氣寒冷,缺乏糧草;其四,曹操士兵不擅船戰,而這是我們的優勢啊。

綜其四點,曹操來就是來送死的,我們何必去迎接他們呢?分明是實力懸殊的對比,卻被周瑜一一論證,周瑜的口才與謀略過人,孫權聽了大喜,與他的想法出一轍,最重要的是有支持他的聲音,他就可以去做,沒人可以阻攔了。

後來,也驗證了周瑜的想法,利用長江天險,據守一方,「孫吳」依然堅守了上百年的基業。

周瑜

在赤壁之戰中,蔣干以同學身份,勸降周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曹操看了降書,斬了蔡瑁、張允。

這二人是水師的統領,極擅水戰,曹操後來知道自己"自斬雙臂",雖氣惱不已,卻對周瑜讚嘆有加。

曹操的北方士兵,暈船,不適應水戰。

曹操便自作聰明命人建造了許多高大的大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善於水戰的人都知道,這是極其致命的,這樣的連鎖船隻要牽一髮就動全身,於是周瑜想到了火攻的辦法,這與後來,諸葛亮向孫權獻的計謀不謀而合。

諸葛亮和劉備來到東吳,打算聯吳抗曹,憑一己之力,「舌戰群儒」,用激將法對付孫權,孫權哪是諸葛亮的對手,很輕易地就被諸葛亮逼怒了,後來諸葛亮一一列舉了「吳曹」兩方的優劣勢,與周瑜的看法不謀而合,周瑜便對其另眼相看,後來請教對抗的方法時,兩人分別將計謀寫下,相互對照,竟再次不謀而合,令周瑜驚為天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己當然知道聰明人的恐怖之處,從心底,周瑜是佩服諸葛亮的。

這時候,周瑜對諸葛亮起了殺心了,卻不是因為嫉妒,而是諸葛亮實在太強了,以後必然會是東吳的後患。

諸葛亮

以上的內容描寫,《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記載大致相同,而接下來的內容就是羅貫中偏愛「劉備軍團」,對諸葛亮的「神化」和周瑜的貶低了。

在《三國演義》中,從這開始,周瑜已經在謀劃殺了諸葛亮,曹操固然難敵,但諸葛亮更為可怕。

火攻,自然是用火了。

數量龐大的軍船,若是用火,只能靠近敵方,然後在小船上放滿可燃物,讓小船沖向敵船,配以弓箭,遠程放火,目的可達。

這個計謀看似簡單,可是必須滿足三個條件,條件一,靠近敵船。

條件二,數量龐大的弓箭,第三,風,沒錯就是東風,這是最難控制的一點。

周瑜絞盡腦汁也想不到辦法,後來黃蓋和周瑜謀劃了一出苦肉計。

在一次會議上,黃蓋和周瑜爭論不休,周瑜便將黃蓋打得皮開肉綻,暈死幾次。

被曹操派來的人混進會議,密報曹操。

後來,黃蓋寫了一封投降信,答應與曹操裡應外合,曹操深信不疑。

這次苦肉計,因為是真打,而且打得很慘,把所有人都瞞過去了,包括魯肅,魯肅還怪諸葛亮不求情,諸葛亮便說,這是周瑜和黃蓋的苦肉計而已,我早已識破,又何必求情,不過,請先生不要告訴周瑜我識破了,就當做我什麼都不知道。

諸葛亮也知道周瑜要殺他,再不隱藏點實力,死得更快。

黃蓋

苦肉計雖然已成,但是還有兩個條件,就是沒有那麼多弓箭,急忙趕製也來不及了,周瑜又陷入了苦思,諸葛亮見周瑜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好自薦了,說他有辦法。

周瑜,見諸葛亮又來出風頭,便想找藉口除掉他說,先生,此言當真?這可是大事,成敗在此一舉,千萬莫開玩笑。

諸葛亮表示願立下軍令狀。

周瑜大笑,心想等著就是你這句話,接下來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了,小編就不展開了。

周瑜在江邊等候多時,看到諸葛亮帶著滿載而歸的弓箭,並且不需要士兵跟隨,只帶著些人搬箭。

心中殺意更盛,此人若不歸我所用,必殺不可。

周瑜哈哈大笑地迎接諸葛亮,不停地誇讚他。

弓箭有了,等了半個月,還不動手,所有人都疑惑著,魯肅問諸葛亮,周瑜在等待什麼時機嗎?諸葛亮哈哈大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事,傳到周瑜耳中,大喜,遂拜見諸葛亮問他有何高見。

諸葛亮也是一笑,這有何難,待我設壇三日,東風便來。

周瑜心想,這諸葛亮莫不是還會呼風喚雨?於是,對諸葛亮說,先生有勞了,我等便拜託先生了。

於是,諸葛亮擺下祭壇,向天祈風。

而周瑜率領大軍,前方等候,風一起就出發。

周瑜命令將士,如果東風真的來了,便殺了諸葛亮,不計後果。

三日後,風真的來了,諸葛亮早已經料到,派了趙雲前來接應,趙雲威名在此,誰人又敢動手。

周瑜事後,氣惱不已。

曹操看到,船隻駛來,大喜,以為是黃蓋前來投降,士兵也歡呼不停,說黃蓋來了。

數萬隻火箭從天而降,一艘艘火船迎著東風飛速向他們駛來,頓時,大火連天,曹操的船隻連在一起,動彈不得,北方士兵不識水性,死傷不計其數,後來,曹操從華容道,逃跑,關羽接到諸葛亮命令在此等候多時了。

諸葛亮知道曹操與關羽有舊情,關羽是不會殺了曹操的,諸葛亮是故意放跑曹操的,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因為此時的蜀國實力太弱,不能承受魏國的怒火,曹操一死還有曹操的兒子繼位,到時帶著魏國大軍前來報仇,蜀國是承受不住的。

曹操因此逃得一命,狼狽離開。

赤壁之戰就此勝利,成為經典的一場戰役。

在《三國演義》中,這場赤壁之戰,雖然不是諸葛亮策劃的,但是所有的細節都被諸葛亮猜到了,並且很多周瑜做不到的事情,諸葛亮都輕易做到了。

後來,周瑜被諸葛亮氣得舊傷復發死了,死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綜合全文得出結論,周瑜是一位很有謀略的軍事家,他英姿颯爽、胸懷寬廣,是不可多得的英雄豪傑,他雖想殺諸葛亮,是為了解除國家的強力對手,並不是一己之力,同樣,諸葛亮也想殺周瑜,各為其主,所以說,蘇東坡作為周瑜的鐵桿粉絲,對其的描述很是非常準確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公元208年,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劉表。他的人馬還沒有到荊州,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聽到曹軍聲勢浩大,嚇破了膽,先派人求降了。這時候,劉備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駐守。他聽到曹...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

千古冤屈!周瑜的真正形象被誰扭曲了?

一提到周瑜,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印象可能是氣量狹窄甚至帶有點陰險狡詐的人物,因為我們記住的是「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周瑜真的是氣量狹窄的人物嗎?

揭秘三國少年英雄的周瑜因為什麼英年早逝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為了取信於曹操,想投靠曹操軍營,周瑜故意與黃蓋鬧矛盾,最後對黃蓋采刑罰。後來黃蓋非常氣憤,去投靠曹操。曹操將戰船連鎖在一起,這為赤壁之戰用火...

解密三國諸葛亮為什麼會哭周瑜的故事

諸葛亮得知後周瑜去世了,於是便來到祭祀周瑜的地方。魯肅看見諸葛亮來了,便以禮迎接了諸葛亮。周瑜的士兵都想拔劍殺掉諸葛亮,但諸葛亮帶著大將趙雲一同前來,周瑜的士兵們都不敢輕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