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項羽07-痛失雙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項羽一怒之下裂土封侯,將天下分封給十八個諸侯王。

不管對分封的結果是否滿意,誰也無法改變項羽所確定的天下格局,因為胳膊擰不過大腿,大家只能俯首聽 命。

按理說,各路諸侯各回自己的封地,大家應相安無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然而由於項羽的分封不公,最終埋下了諸侯之間紛爭的隱患,尤其是被封到邊遠地 區的劉邦,更是心不甘情不願。

由此拉開了劉邦與項羽的人才之爭,劉邦手下的漢初三傑,有兩個都是來自於項羽的陣營,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投奔劉邦呢?項羽和劉 邦的用人策略,又有怎樣的不同呢?

這些諸侯中最鬱悶最想不通的是劉邦。

他一萬多人打到關中進咸陽,第一個進咸陽,應該為王呀,結果呢,被封為漢王。

意味著他到更邊遠處做王。

這是當王嗎?發 配還差不多。

不高興。

劉邦想與項羽拼了。

咽不下氣。

這時手下人勸他,蕭何說得直接:「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到漢中為王有恥辱,但總比死強。

現在 沒法與他比,現在不能硬碰。

也給劉邦指出了前進的方向:「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

」到漢中為王的事,冷靜看,遠 點沒別的毛病。

不如去,到那裡,對百姓安撫,經營好,廣攬賢才,時機成熟再收復三秦,不光是漢中王的問題。

劉邦聽進去了。

當年什麼都沒有,我都沒失望過, 今天當漢中王,手中有兵有馬,怎麼反而對人生沒信心呢?得忍下這口氣。

不管你怎樣,誰能風平浪靜,總有坎坷。

劉邦變得樂觀了,心胸開闊了。

項羽反而不好意 思了。

項羽明白,沒讓劉邦當關中王,於情於理講不過去。

於是叫來劉邦,跟他說,我知道你當漢中王最缺少人才,肯定不夠用,再給精兵三萬,劉邦當然高興。

項 羽還向各路諸侯發出號召,願意跟去漢中的開綠燈,並賞賜。

數萬人追隨了劉邦。

(在這些投奔劉邦的人中,有兩個人被項羽忽略了,而正是這兩個世間奇才,最終成就了劉邦的天下大業。

一位是面對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軍事天才韓信,另一位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漢初第一謀臣張良。

那麼韓信和張良,為什麼會離開當時實力最雄厚的項羽呢?)

韓信當時在項羽手下當郎中,負責營內安全,可以看為警衛隊長這樣的角色。

與項羽接觸機會較多。

常給項羽提建議,項羽從來不聽。

韓信鬱悶,覺得沒用武之地, 總想尋找新天地。

聽說了,覺得是機會,於是找項羽了,我想去劉邦。

項羽答應。

項羽心想,趕快走,免得嘮叨,幾年後項羽才知道這是災難性的。

後來再講舊情, 後悔來不及了。

如果失去韓信還是第一損失。

另一個天下奇才失去,他還不知道。

張良沒打算去漢中,不是他看不上劉邦,問題在,張良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復興韓 國。

家族歷代為韓相,父親爺爺做過五世韓國宰相。

韓國滅亡,他們的地位消失。

他的理想正是恢復家族的榮耀。

他積極賺錢,兄弟去世後,他用涼蓆就把哥哥埋 了。

古代講禮儀,儘管現在不是宰相,但畢竟是大家,草草安葬會落得笑話。

張良有著,要刺殺秦始皇,秦始皇戒備森嚴,如果靠近刺殺,不可能。

只能遠處殺,找 來大力士,做大鐵錘,聽說秦始皇要經過博浪沙,讓大力士在高處,當秦始皇路過時,遠投把秦始皇邊上的車輛砸碎,秦始皇免於一死。

張良被通緝。

韓王成被封為 韓王。

張良覺得有機會了,這個韓國有許多遺留問題,所以暫時回到了彭城,張良到了彭城,發生出乎意料的事。

項羽覺得韓王成沒功勞,降為侯。

把成殺了。

這是 十八個諸侯中第一個被殺的。

張良徹底失望了。

復興韓國的夢想也破滅了。

他覺得呆不下去。

他跑了,投奔了劉邦。

(劉邦之所以取得天下,張良和韓信這兩位世間奇才居功至偉。

這兩人成了劉邦善於用人的典範,同時也就映襯出了項羽的不善於用人。

那麼面對同樣的人,為什麼劉邦能用,項羽不能用呢?)

項羽一生多在打勝仗,多一個少一個不在乎,對人才不看重。

劉邦勇敢力量頑強都比不過項羽,他走上歷史舞台是靠團隊的力量。

一直陪他直到打下天下。

他常常體 會到團隊的重要作用常常體會到人才的重要。

他沒門戶之見。

周勃是吹喇叭的。

劉邦不會在乎,有才就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

劉邦的人才中,有酈食其,原是監 門,看門的。

性格像范增,傲氣,他看到劉邦,看出他的氣質,覺得劉邦能成大事,有心追隨,求見劉邦。

劉邦不見也講得過去,但是他敏銳地認識到這人肯定不一 般。

於是請進,讓酈食其覺得溫暖。

當時劉邦在洗腳,酈看到不高興,問他想消滅強秦不應該這樣對待長者。

劉邦趕快讓到上座,頻頻道歉。

酈食其問他,西征有信 心嗎?還真沒有。

酈食其講得有穩定的後勤保障。

離高陽不遠有陳留,秦的大糧倉。

攻占不會缺少吃的。

陳留的縣令是兄弟,我明天說服他投奔。

劉邦更高興了。

第 二天,他們去見了。

陳留縣令也高興,設宴款待。

酈食其講過,縣令不買帳。

晚上酈食其睡不著,心想,剛表態,現在鬧了沒臉,乾脆到縣令處殺了他。

酈食其打開 城門迎進了劉邦,這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這可以看出領導用好人核心在不能光看著自己長處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領導光環大,不容易看到群眾的閃光點。

(項羽並不是不用人,也不是完全排斥人才,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謀士陳平最早也是為項羽服務的,而且是被項羽委以重任,但是陳平最終也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 邦。

可見除了敢於用人之外,能夠留住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人,劉邦能留住而項羽留不住呢?領導留住人才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

陳平官拜都尉,為什麼放棄項羽呢?本在魏王手下,魏王剛愎自用,就投靠了項羽。

陳平是有名的美男子。

學富五車。

項羽一看,人才,當即封為爵卿。

後來司馬印 反對項羽投了劉邦,項羽和陳平說,你去打司馬印,打服了他。

重新回到了項羽身邊。

項羽看出了陳平的本事。

不久又反覆了,項羽生氣。

陳平封為都尉了。

根本沒 辦好了,幾天又反了。

陳平說給我一個機會再辦,項羽自己來,從此對陳平冷言冷語。

甚至有殺心。

陳平覺得心眼這麼小,沒意思。

於是封金掛印,走了。

後來在魏 無知引薦下,投了劉邦。

劉邦也封為都尉。

權力更大,可以與劉邦同乘一台車。

可以具有監督大權。

劉邦手下人不高興。

就搜羅了三條告劉邦:為臣不忠,不能重 用;為官不廉;為人不德,都說他盜嫂。

劉邦聽了很不痛快,他知道這些人有情緒,卻也有理有據,他覺得這事得放在桌面上,叫來陳平,問他這些事。

陳平哈哈大 笑,「賢臣擇主而事」,人有本事,不是什麼人都依從,得選擇,跟魏王不聽,跟項羽他心眼小,跟你如果也那樣,我也會走。

可以打聽一下,我是不是貪財小人, 如果帶來項羽給的金錢,我五輩子也花不完,這兒工資低呀,身無分文,得生活。

送點小錢,有什麼關係?對於盜嫂,劉邦不聽。

後來,盜嫂之事,也是道聽途說。

哥哥希望他成大事,他沒幹過活,嫂子不高興。

到現在還白吃白喝,哥休了嫂子。

陳平覺得內疚。

應該闖闖了,辭別了哥哥去闖世界了。

人們認為是不是跟嫂子私奔 了?劉邦對陳平可以看出,引人才,封官賞錢,簡單,但真正要留得住得有寬廣的心懷,一是用人不疑,劉邦用人「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 也」。

天下人願意跟著干就因為他把人才長處發揮出來而不懷疑人。

這太重要了。

第二是敢於擔當。

人不是聖人,誰能不犯錯誤?得有實踐的磨練。

當時牆頭草有的 是,給機會就是了。

三是以人為本。

今天常說用感情留人。

人才得先是人再是才,是人就有感情,人在單位中人格得不到尊重,呆不下去。

只看才,人就成了工具。

人呆著就是為生存需要。

會走人。

用真誠留人。

劉邦是受益者。

像韓信支持誰,天下就是誰的。

項羽派人說服韓信,想讓他回歸。

韓信說,我在劉邦手下是衣我以其 衣,食我以其食。

他念及這種細節,不可能叛漢,這正是以人為本的表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邦打天下:如何把一幫牛人管得服服帖帖?

漢高祖劉邦平民出身,文不能書,武不能戰,「智不比張良、勇不如韓信、才不敵蕭何」。但他善用人才,能夠把天下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利用秦末暴亂之機,興漢滅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

歷史上的劉邦是一個卑鄙之人嗎?

劉邦身邊的謀士劉邦身邊的有許多我們熟知的大將,比如韓信、樊噲等人,至於謀士,雖然沒有帶兵打仗的將領多,但都是當時頂尖的人。劉邦身邊的謀士主要包括善陽謀的張良、主陰謀的陳平、管理財政的蕭何、擅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