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主角差點被射死,而曹操不用火箭確實明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夜中作戰,兩個軍隊之間隔著濃霧,這本來就互相看不到對方,基本上就是屬於用弓箭亂射。

但是如果岸上用火把照明放箭,那戰場上就會出現許許多多的亮點,而這時水中的部隊是藏在黑暗中的,因此這就相當於一個眼睛很好的人和一個瞎子打架。

龐涓的失敗不就是因為他舉起火把把部隊暴露給黑暗中的敵軍嗎,那就直接成為別人的活靶子了。

如果在晚上敵軍偷襲過來,慌亂中來不及製作火箭,而且火箭反而沒有平常的箭效果好,反而還會暴露自己的位置,這樣看來,一個指揮官不選擇使用火箭還是很合理的。

從小說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三國的真實故事中並沒有這一個片段,小說中的這個草船借箭這個情節十分的精彩,也從側面很好的表現出諸葛亮的才略。

但是真實的草船借箭不是這樣的。

史書中記載,曹操帶著部隊繼續南下攻打東吳,孫權和曹操兩個部隊隔著長江已經對峙了一個多月了,然而並沒有分出勝負。

有一天孫權坐船到江邊看看曹軍的情況,結果被曹軍的弓箭手一頓猛射,差點葬命於此,曹軍這下也是花了大本錢,用了很多的箭支。

但是孫權並沒有想要借箭,乘坐的更不是草船,他只是來看看敵軍的情況。

誰曾想船的一面被射了太多,有點偏沉,船有要翻的意思,這時孫權忽然想到一個辦法。

他命令把船掉了一個頭,讓船的另一面也被射一些箭,這樣一來兩邊的重量差不多,孫權也是平安的回到了軍營。

先不說這個,說說用草船借箭是不是有可能。

小說中說,諸葛亮用20餘條草船靠近曹軍,還故意弄出聲響吸引曹軍的注意,曹操聽到消息後,由於江面有濃霧,所以命令部隊不要出擊。

他命令只用弓箭射擊,這就有一些地方值得懷疑了。

當時的弓箭就相當於是今日的槍枝,使用的地方很多,那都看不見敵軍,曹操怎麼捨得亂射呢?古代的弓箭有效射程在一百五十米到二百米左右,距離越遠箭的威力越小,諸葛亮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所處的位置應該在箭所能射到的極限位置。

那為何曹操當時不命令部下用火箭射擊呢?

首先,當時的環境並不適宜用火箭射擊,火箭的射程不高,而且當時還是逆風,萬一把自己的營寨點著了呢?再說當時有濃霧,根本看不清人,那射擊火箭好像起不到什麼作用。

再而,曹操那時候、可能並沒有火箭。

我們有關火箭的最早的記載是在三國時期,是公元228年魏軍射擊蜀國軍隊時所出現。

但是曹操死於公元220年,因此他那時可能並沒有火箭這個東西。

不過也不能憑藉這個就判斷曹操沒有,因為火箭畢竟不是什麼很高科技的東西,主要還是因為點火一方容易成為別人的活靶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什麼沒有用火箭?

草船借箭,是一個成語,比喻通過運用謀略,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成語的典故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橋段之一。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讓諸葛亮用十天的時間造十萬之箭,結果諸葛...

草船借箭非諸葛,吳侯孫權被「冒名」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一篇小說,裡面的故事深受廣大的人民群眾喜愛,而裡面第四十六回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極為生動。小說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

草船借箭是假的,諸葛亮表示很生氣!

草船借箭,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可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真的嗎?說到草船借箭,歷史上確有其事,不過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