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滅掉呂布、顏良、文丑的幕後主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誰是滅掉呂布、顏良、文丑的幕後主謀?

趙丹陽

荀攸是荀彧之侄,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資治通鑑》評價他說:「攸深密有智防,自從魏公操攻討,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意思是荀攸老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麼。

司馬光對其如此稱譽,使本就高深莫測的荀攸顯得更加神秘。

本書對他的論述分為五個部分。

其一,少藏英智,善於識人。

荀攸的父輩、祖輩都是官員,因此他是高幹子弟。

由於父母早亡,他一直跟隨叔父荀衢生活。

荀攸十三歲的時候,其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聞訊之後跑了過來,哭得呼天搶地,並主動要求為荀曇守墓。

荀攸覺得張權不懷好意,於是告知叔父荀衢,讓他多加提防。

清代著名學者俞樾為《韓詩外傳·卷三》作注時引荀攸判察張權之言:「是虎目而豕心,牛腹而鳶肩,皮不束骨,精爽煙浮,聲疏質散,似有所隱。

此必藏奸者也!

意思是,張權這個人眼若惡虎,前胸如豕,腹似牛背,肩猶鷹羽,行走起來好像骨頭要刺破皮肉一般,說起話來矯揉造作、表現浮誇,聲音疏闊散漫、模糊不清,而且言不盡意,好像有所隱瞞。

他必定是心懷不軌之徒。

荀衢奇異道:「公達這麼年少就習讀《太素經》嗎?」於是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藉機盤問張權,果然他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

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何進秉政,徵召海內名士荀攸、李闊、何夔等二十餘人為官。

何夔以為何進難以濟事,託病不出。

荀攸等人則被任命為侍郎。

其二,謀刺董卓,圖據餚、函。

中平六年,董卓進京,暴虐無道,狼戾不仁,百官無過而獲罪者十有六七。

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

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餚、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

意思是,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獨夫民賊而已。

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

於是一邊籌劃刺殺的大計,一邊草擬聖旨。

明末復社成員侯岐曾認為荀攸所作矯詔辭藻精鍊,在私著中錄而敘之曰:「朕聞蒼天不言,以象授機,頊、嚳雖聖,必察五緯,故能安祚久長,為萬世法。

仰見今歲五月,熒惑犯太微,沖帝坐,出端門,不軌常法。

自董逆亂政以來,頻事誅伐,並見族滅,其從坐者,皆股肱帝室,曾無赦宥,四海明庶,咸知其冤。

頃數月以來,更踵事增華,變本加厲,傲虐是作,罔水行舟,朋淫於家,用殄厥世。

骨鯁之臣,倚死牆壁之間;兆億黎民,生塗草莽之上。

於是魂神呼號,淫厲疾疫,自此而起。

《易》曰『革之時大矣哉。

』故惙怛傷悴,知有翻覆宗社之憂;縠觫終日,恐生魚帛狐篝之變。

誠望剡路除荊,畜兵諸夏,用擬勤王!

意思是,上蒼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常常以天象昭陳於人,明示禍福。

即使像顓頊、帝嚳那樣的聖人,也要時常觀望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填星這五顆行星的活動,用以反察為政方面的得失成敗。

今年五月份,熒惑星出現在北斗之南,這是社稷將敗的徵兆。

自董卓秉持朝政以來,只知道剷除異己,所誅殺的大都是遵紀守法的帝室之胄和海內名士,而且把他們族滅以後,也不給出合理的罪名,就像強盜土匪一樣,仁人志士誰不怨恨呢?近來,董卓又把矛頭對準了平頭百姓,縱容士兵和心腹在眼皮底下奸淫擄掠,直斥其非的諍臣也盡皆身首異處。

按他這麼個搞法,我深恐有朝一日引起宮廷政變,民間也會相繼出現陳勝、吳廣那樣企圖改朝換代的人物。

希望各位諸侯能以漢朝氣運和黎民安危為重,出兵伐逆。

後來,荀攸刺殺的計劃雖然被泄露,以致功敗垂成,但佳作既經流布,三秦之心大震,櫟陽周平、高奴張奉等割據勢力紛紛以此為由,攜民數千,加入討董聯軍。

為此,曹操曾讚許他說:「我當初也懷有和您一樣的想法,只不過因為遭遇意料不到的變故,所以沒能成事!」

其三,妙策迭出,計斬三雄。

建安三年,荀攸隨曹軍征討張繡,他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建議緩攻待變:「繡與劉表相恃為強,然繡以游軍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

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

」曹操不聽,果然大敗,幾乎陷於死地。

荀攸道:「不如令士兵連夜開鑿地道,撤出輜重,示弱偽逃,並在熊耳、鄖谷暗設埋伏,待機破敵。

」曹操採納了他的計謀,張、劉果然悉率所部追擊,進入伏擊圈時,曹軍奇兵驟出,步騎夾攻,大敗張、劉聯軍。

同年,曹操自宛城征討呂布,交戰數次,呂布稍顯不敵,固守不出。

曹操久攻不下,士兵疲憊,滋生退意。

荀攸與郭嘉力勸曹操:「呂布勇而無謀,如今三次交戰俱已敗北,他的銳氣已經衰落。

三軍以大將為核心,大將衰疲,部隊就沒有奮戰的意志。

至於陳宮,雖胸有大略,但缺乏臨機應變的本領,反應也不敏捷,還在小心翼翼的籌謀劃策呢!現在應趁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奮進急攻。

曹操道:「硬攻之下,兩敗俱傷!」

荀攸知道「沂沭泗水系」北起蒙山,東臨黃海,囊括山東、江蘇等四省七十八縣,更兼遍布崇山峻岭、低崗丘陵,而且睢寧地域每過一段周期便會突降暴洪,上一回是在永建五年仲夏,今次計日程功,不到半月,即可「恭行天罰」。

於是建議曹操做好準備,屆時引沂、泗之水灌進城中,必能生擒呂布。

曹操聽從了荀攸的建議,果然大獲全勝。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

兩月後,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援。

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作戰方略。

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於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設法攻克酸棗,而後佯裝渡河,假意攻襲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

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

袁紹害怕老巢有失,又見敵人攻勢猛烈,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果然把精力放在了與曹軍爭奪酸棗上。

待到袁紹將酸棗地區的疑兵盡數消滅時,曹操早已乘機率領輕騎襲奪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羽斬殺。

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

軍行不久,竟與袁紹的大將文丑碰到了一起。

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

荀攸道:「丞相可在大路詐敗退走,同時令公明將軍伏於偏道,以便誘殺袁軍!」

曹操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

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徐晃軍團突然從斜側殺出,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其四,抱槧懷鉛,勸進魏王。

建安十七年前後,董昭找到荀攸說:「前次我讓你叔叔籌備曹公加九錫的事情,他不太樂意!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叔叔不行,侄子上!你找幾個弟兄把這事搞成了吧!事後,少不了你的好處!」

荀攸大義凜然道:「勸曹公進爵魏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初天下大亂,有多少人哭著喊著要匡扶漢室,結果是只會打嘴炮,一點真格的沒有!只有曹公一個人站出來,身先士卒、親率雄師、南征北討,才使得中原略定、四海承平!」

於是荀攸糾集了前軍師東武亭侯鍾繇、伏波將軍高安侯夏侯惇、驍騎將軍安平亭侯曹仁、建武將軍清苑亭侯劉若、揚武將軍都亭侯王忠、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中護軍明國亭侯曹洪、奮威將軍樂鄉侯鄧展、中領軍韓浩、左軍師涼茂、右軍師毛玠、建忠將軍鮮于輔等數十名官員聯名上書,聲稱:「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興,封秩輔佐,皆所以褒功賞德,為國藩衛也。

往者天下崩亂,群凶豪起,顛越跋扈之險,不可忍言。

明公奮身出命以徇其難,誅二袁篡盜之逆,滅黃巾賊亂之類,殄夷首逆,芟撥荒穢,沐浴霜露二十餘年,書契以來,未有若此功者!

當真把曹操比作了周公,稱他的功德震古爍今無人能及,裂土封王理所應當,若不接受冊封則「上違聖朝歡心,下失冠帶至望」。

曹操有心辭讓,說自己比不上周公,荀攸卻還有話堵著他:「逮至漢興,佐命之臣,張耳、吳芮,其功至薄,亦連城開地,南面稱孤。

此皆明君達主行之於上,賢臣聖宰受之於下,三代令典,漢帝明制。

」意思是,你曹操不敢比周公,那比張耳、吳芮這兩個傢伙應該綽綽有餘了吧?他們倆既不姓劉,功勞又沒有韓信、張良大,也都竊據王爵,你還扭捏什麼?

曹操聽罷,只好決定象徵性地只接受魏郡一地作為自己的封國。

荀攸再次糾集大臣,二次上書,堅持要曹操把冀州十郡照單全收,還說「今魏國雖有十郡之名,猶減於曲阜,計其戶數,不能參半,以籓衛王室,立垣樹屏,猶未足也;且聖上覽亡秦無輔之禍,懲曩日震盪之艱,托建忠賢廢墜是為,願明公恭承帝命,無或拒違」。

老子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說的確實不錯。

歷史也確實是這樣:范蠡遁,而成「三致千金」的陶朱公,富可敵國;文種留,遂成劍下冤魂;張良辭,而得以全身;韓、彭貪,終有俎醢之戮,千古留冤。

可是,在梟雄霸主看來,這句道家妙諦講得雖好,但這從來都是為臣之道,不是為君之道。

曹操是具備「王者之器」的,可此時的他,還要擺出一副知恩畏罪的架勢,堅辭不受。

荀攸明白,老闆在等皇帝的一句話。

於是和眾人攛掇天子劉協再次下詔,說曹操實至名歸,懇請他一定要勉為其難。

大家也都覺得陪曹操玩了這麼久,夠意思了,暗示他見好就收。

這次曹操不再違拗,立刻上表朝廷,信誓旦旦:「今奉疆土,備數藩瀚,非敢遠期,慮有後世;至於父子相誓終身,灰軀盡命,報塞厚恩。

天威在顏,悚懼受詔!

其五,機策之謀,鮮聞於世。

荀攸一生戮力上國,流惠下民,期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

可惜建安十四年就撒手人寰了!曹操每當想起他,都痛哭流涕。

他生前撰寫了十分機密的《十二奇策》,除了他的好友鍾繇之外,沒人知道他的珠玉之言。

但是,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鮮有人知。

裴松之評道:「攸亡後十六年,鍾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難?而年造八十,猶雲未就,遂使攸從征機策之謀不傳於世,惜哉!

對於荀攸所思所寫,有人認為是軍事謀略,有人認為是政治謀略,有人則認為是二者兼有,幾千年來,爭執不下。

民國時期,優羅嘉俱樂部退會成員、新諸子學會會長鍾麗芬女士曾以鍾辿第三十六代傳人的身份參加了德國光照社舉辦的主題為「外交決策研究的利益集團視角」的年會,並作了「漢晉之際潁川荀氏家族的政治戰略之古訓今鑒」的主旨發言,文稿中大幅引用了其祖上對荀氏一門的謀略匯總,亦包括荀攸之奇策在內。

文章指出,「荀公敏若強弩,應同急箭,簡傲少文,克殄凶逆,上可追風於仲、悝,下能配德於猛、彥。

其書辭所慮,豈直取美當時,亦敬慎來葉矣
」!

其後,便列舉了荀攸所籌劃的三項「國際性戰略」,「一曰立教數以來遠人。

凡品才有九:一曰德才,以匡本務;二日理才,以研事要;三日政才,以經制體;四曰文才,以綜典籍;五曰武才,以御軍戎;六曰農才,以施耕稼;七曰匠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暢貨流;九曰辯才,以立是非。

以上皆置之黃金百斤,舉茂才。

綜上羅列,荀攸設立了包括政治學、農業學、經濟學在內的9項國際大獎,以便籠絡天下才俊。

這就幫助曹操壟斷了「榮譽授予權」。

古來的文人墨客最看重榮譽,何況這個「榮譽證書」是以大漢政府的名義頒發的!

因此,受到嘉惠的知識分子,焉能忘記荀攸和曹老相爺的栽培之恩?!故而,凡得荀攸所頒之大獎者,不是在其集團內部衍生為「親曹力量」,就是乾脆投敵叛主。

這招大大的削弱了其他諸侯的競爭力。

再看看荀攸的第二招,「二曰散游士以預所決。

女華者,桀之所愛也,湯事之以萬鍾;曲逆者,桀之所善也,湯奉之以雕玉。

內則有女華之陰,外則有曲逆之陽,陰陽之議合,而得成其天子,此湯之機謀也。

今令蔣濟擇覽聞辯見、監市履狶者四十二人,奉之以羅綺、刀幣,使鬻之四方,以監其上下之好惡,擇其有隙者而先化之,以歸王命。

意思是,我們也來仿效商湯的做法,讓蔣濟挑選能言善辯之士四十二人,攜帶錢財、精美禮物到各個諸侯的領地上去,表面上打著「經貿往來」、「學術交流」、「聯絡感情」的旗號,實則暗中對這個集團的首腦及其決策層進行縝密的觀察和分析,並將其政治觀點、生活喜好、性格弱點一一進行情報收集,以供曹操進行參考。

荀攸在資訊尚不發達、交通聯絡等各方麵條件極差的古代,特意提出此條建議,其頭腦之精明、視野之開闊可以想見。

尤為難得的是,他派出去的大批間諜,並不止於「搜集情報」,還要「擇其有隙者而先化之,以歸王命」,也就是想方設法忽悠對方的領導作出錯誤決策,直至垮台。

最後,荀攸還遞出了「殺手鐧」,「三曰譽虛言以求廢置。

聖人云『無參驗而必之者,妄也』!然與彼則不然,當起諸侯巧偽趨利之徒,進愚誣之學,雜反之行,積篇章為敖庾,寶玄談為金玉。

務使積辯累辭,離理失術,而求兩未之議也!

我們知道,《墨子·非命中》曾有過一番論述:「凡發表政論、撰寫文章,不可以不先樹立一個標準。

如果言辭沒有標準來衡量,就好像把測時儀器放在轉動的陶輪上。

即使工匠很聰明,也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然而現在世上有些達官貴人,專一向國君進獻『白馬非馬』、『棘刺刻猴』一樣的無用之說,國君不加以考察而貿然起用,社稷就危亡了。

所以我們應該設立三種法則對言論加以考量,首先看看它有沒有歷史依據,其次看看它有沒有經驗依託,最後看看,如果把它加以實踐,老百姓能否從中獲利。

墨子的話堪稱鞭辟入裡,但荀攸獨具巧思,竟然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其他諸侯領地的謀士浸淫玄談,罔顧「事功之學」,久而久之,基業必然傾頹,則可趁時擊之。

對於鍾麗芬女士所呈的「荀氏戰略」,史學界有兩種看法。

一種是台灣學者李業平的看法,他認為「攸之才具,高蹤遐轍,翻然回慮,吐辭輒新,其夷吾之亞歟?」讚美荀攸所說不亞於管仲的《大匡》篇。

另一種看法以當代學者章凱明為代表,她認為「攸之沉略不傳久矣,縱以魚豢之能,季直之才,猶未能考,況於今日?鍾氏所言,蓋矯揉飾偽,以御外侮耳」!在章老師看來,鍾女士生於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虎視鷹瞵、鯨吞蠶食之世,其時,不僅日本對中國躍躍欲試,歐風美雨亦乘時湧進!所以鍾女士杜撰荀氏之言,以魏國暗喻列強,意在讓為政者不可輕忽大意、任人擺布,一定要步步為營,力防敵人滲透,在制定國策時亦不可東施效顰。

至1945年末,章凱明老師的觀點已得到鍾女士身邊多位助理的驗證。

總之,不管鍾女士所引文獻真假如何,其借用荀氏之口傳達的要旨仍不乏醒世之意:我們需要自己的荀攸,同時需要提防敵國的荀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