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雄踞一方霸主,文治武功皆非常人,但所投非人,後來家族被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一直都在討論魏蜀吳,最多也就袁氏兄弟、馬超、劉表、劉璋之流,可是在三國歷史上,還有那麼一個被忽略的世外桃源般的割據勢力,這就是交州的士燮,交州差不多就是如今的廣東和部分廣西以及如今越南北半部分。

士燮是什麼人呢?絕對是根正苗紅的漢人,和越南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士燮字威彥,出生於交州的廣信(今廣西蒼梧縣)。

其先祖為魯國汶陽人,為躲避新莽末年的動亂而移居交州,經過六世到士燮的父親士賜,士氏成為當地豪族,士賜曾於漢桓帝時任日南太守。

士燮年輕時隨潁川人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後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因公事而免官。

其父士賜去世後,士燮被舉為茂才,任巫縣令一職。

在公元187年的時候,士燮被任命為交趾的太守,後來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稅,引起反抗被殺,州郡秩序混亂。

此時朝廷已先後經歷了多年的混亂,對交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

士燮名義上是效忠於漢朝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

士氏的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士燮上表奏請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聞縣縣令士䵋兼任九真太守,士䵋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此時的士家,幾乎已經壟斷半個交州(擁四郡之地),士燮性格寬厚有器量,謙虛下士,中原的士人中前往依附避難的人數以百計,如劉熙、薛琮、程秉、許慈、劉巴、許靖、桓曄、袁徽、牟子、康僧等等。

士燮又沉醉於《春秋》,而為之作註解。

他一生著有《士燮集》、《春秋經注》、《公羊注》、《穀梁注》,可謂博學多才。

袁徽在給尚書令荀彧的信中說道:「交趾士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通曉治政,處於大亂之中,保全一郡之地,二十餘年疆界內沒有戰禍,百姓沒有失去他們的產業,商人旅客,都蒙受他的好處。

即如竇融保全河西之地,也不能超過他!處理公務的餘暇,他還研習書、傳,尤其對《春秋左氏傳》的研析簡練精微,我曾多次就該書中的一些疑難之處向他詢咨,他都能舉以師說,解釋甚為詳密。

對《尚書》他能兼通古、今文,對其中大義理解十分詳備。

聽說京師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各以為是爭辯不休,他現在正打算分條論析《左氏春秋》、《尚書》的正確涵義上奏。

」士燮受人稱讚就是像這樣。

朝廷在朱符死後派遣張津為新任刺史。

但張津行為卻荒誕不羈,不久即為部將區景殺死。

荊州牧劉表得知此事後,派賴恭前往接替了張津的之位;同時派吳巨出任蒼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

為避免劉表的勢力過於強大,曹操控制下的朝廷就賜予士燮有璽印、封號的書信說:「交州地處與中原隔絕之處,南面依江面海,朝廷的恩命無法宣達,臣下的話受到塞阻,得知逆賊劉表又派賴恭窺視南土,現在以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舊。

後來士燮派遣使者張旻奉送貢品到許都,正是天下大亂之時,道路隔絕,而士燮沒有放棄進貢的職責,朝廷為嘉獎特意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爵龍度亭侯。

雖然是曹操用天子之名賜予士燮有璽印、封號,總督交州七郡,但是士燮終究沒能完全掌握,如蒼梧就掌握在吳巨手中,吳巨是劉表的手下,但是這個吳巨卻又將劉表任命的交州刺史賴恭趕走了(感覺劉表手下好混亂)。

但是後來不知為何,在劉備和孫權都在拉攏士燮的時候,士燮竟然沒有倒向擁有皇室血統的劉備,而是倒向了孫權,也許是他覺得孫權和他是一類人吧,劉備攻伐心太重,不利於交州的安穩和平;不過換句話來說,如果士燮不倒向孫權一心自立,劉備和孫權也拿他無可賴何;第一嶺南之地太過兇險,排兵出征難度太大;第二交州這塊地方對於三國時期來說就是蠻夷之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三,民心倒向士家,且士家也不是吃素的。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歸附,而吳巨卻懷有異心,被步騭斬殺。

此後,士燮被孫權封為左將軍。

建安(195年—220年)末年,士燮將兒子士廞送至東吳為人質,孫權任命其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兒子們,都被任為中郎將。

同時,士燮在吳國和蜀漢的衝突中支持吳國,誘導益州的豪族雍闓叛蜀附吳,被孫權拜為衛將軍、龍編侯。

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覲見孫權,進獻各種香料和細紋葛布,動輒就是數以千計,其他如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類珍品,以及奇物異果,及香蕉、椰子、龍眼之類,無歲不貢。

士壹有時貢獻好馬幾百匹。

孫權總是親自致信,厚加恩賜來回報慰撫他們。

黃武五年(226年),統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歲。

但是後來士燮的兒子士徽不甘受吳國統治,妄圖自立,但可惜在吳國呂岱的攻勢之下,很快就失敗了,隨後派來士匡說服士徽投降孫吳。

士徽投降後,呂岱率軍進入交趾郡城,並將士徽處死。

士徽死後,士徽的大將甘醴、桓治等人率領官吏與庶民攻擊呂岱,呂岱奮力擊敵,大敗甘醴、桓治等人。

後來呂岱進軍討伐九真郡,士徽最終之亂被平定。

士燮死後他的家族下場如何呢?

士燮的兄弟士壹,官至偏將軍,封都鄉侯,因士徽反叛被免為庶人,後因犯法被殺。

士燮的兄弟士䵋,官至九真太守,同樣因士徽反叛被免為庶人,也因犯法被殺。

士燮的兒子士廞,入質與孫權,拜武昌太守,因士徽反叛被免為庶人,病卒

士燮的兒子士祗,與士徽一同被殺。

士燮的兒子士徽,士燮死後自稱交阯太守,為呂岱誘殺。

士燮的兒子士干,與士徽一同被殺。

士燮的兒子士頌,與士徽一同被殺。

士燮的侄兒士匡,士壹子,拜中郎將,因士徽反叛免為庶人。

由此可見,孫權早已有滅掉士家的心,可能士徽都是被逼或者被騙謀反,連累家族,可憐士燮忠心耿耿投誠孫吳,結果淪落如此下場,如果士燮早知的話,還會投誠孫吳麼?是自立還是投劉?

士燮對嶺南及東南亞貢獻:

士燮喜愛儒學研究,重視儒學傳播,與前來交州避難的儒家學者一起交流儒家學術,著書立傳,掀起了交州儒學興旺發達的局面,造就了嶺南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

正是士燮的統治和他對教育文化的重視,使得儒學在交趾地區的傳播得到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交趾成為當時南方的學術文化中心。

交州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海陸交通使其在漢代三國時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它既是中原文明對外交流的窗口,又是了解引進外來文化的南大門。

士燮掀起的儒學熱深深地影響了越南等周邊國家,受到了越南民眾的高度讚賞,士燮被越南統治者和學者尊奉為「士王」、「南交學祖」,先入帝王廟,後入文廟,至今祭祀不絕。

士燮不僅將儒學傳入交州,而且對越南文字的創造也作出了貢獻。

明代嚴從簡《殊域周咨錄》說士燮「取中夏經傳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始知習學之業。

然中夏則說喉聲,本國話舌聲,字與中華同,而音不同。

」士燮為越人創作『喃』字,假借漢字形聲演為越字,為古越文字之嚆矢。

士燮並將漢字音韻譯作越聲,平仄都有一定方式,越人之所以能吟詩聊對,都是因此。

正由於此,越南人至今懷念、歌頌士燮的功績。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