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1):一聲嘆息,那些逃不脫的糾結和宿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推薦:徐長卿,不管是仙是人還是藥草,專為紅塵而來
文/白楊橋
(古裝宋朝,披肩)
【作者簡介】白楊橋,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協會員。
作品散見於《濟南日報》《山東商報》《濟南時報》《東方散文》《當代散文》等多家雜誌報刊。
出版散文集《廣袤原野十八棵樹》(與人合著),《開在指尖的花兒》。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
《沁園春.雪》有這樣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帝王將相如過江之鯽,能被高瞻遠矚,雄才偉略的偉人看在眼裡的,一定不是一般人物。
的確不一般啊:秦始皇千古一帝,開天下皇帝之初,「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結束長達數百年的諸侯國戰亂,統一中國,統一了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使中華文明「書同文、車同軌」,綿延流長;漢武帝呢,更是沒啥好說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在大漢朝,即使做為一個臣子都有那樣的氣魄和胸襟,何況帝王!公元八世紀,世界上有三個大帝國,唐朝是其一。
關於大唐,我只說兩句話,一,現在的舊金山,紐約等華人居住的地方,都叫「唐人街」;二,日本京都的建築風格依然可以看出唐文化的影響。
秦皇漢武和唐太宗,都是皇帝里的翹楚啊,他們為政時,其所轄疆域無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是可圈可點,光耀史冊的呀。
獨獨到了宋太祖,百感交集之餘,不由一聲嘆息!
(一)
想當年讀中學的時候,書生意氣,指點江山,這宋太祖連同他的宋朝還真沒看上眼。
不為別的,單就沒有統一全國這一件事,就是一個硬傷。
何況,當這皇帝一不是自己真槍真刀零存整取積攢下來的,二不是老爸財產繼承傳承下來的,三不是德高望重眾望所歸禪讓或者選舉出來的。
選個詞語的話叫什麼?謀朝篡位?鵲巢鳩占?都不太合適,又都有那麼一些相似。
宋小說里說,最早柴榮、趙匡胤、鄭子明是結義兄弟, 哥仨說好打下江山,皇帝輪流做。
後來柴榮真做了皇帝。
等到柴王病重不行了,就要傳給趙匡胤,趙匡胤說啥也不坐殿,讓傳給三弟。
鄭子明說大哥有兒子,傳給侄兒吧。
柴榮推讓半天,二人執意不肯。
最後無法,柴王把兒子叫來,給二位叔叔磕了頭,謝二位叔叔讓了江山。
柴榮的兒子叫柴宗訓,坐江山不久,汴梁東北的陳橋接連打來三次戰表。
趙匡胤就帶兵去打陳橋,到那兒之後,發現平安無事,苗光義才對趙匡胤說明是他們打的假戰表,為了把趙匡胤誆出京城,叫他帶兵再打回去,奪皇位。
趙匡胤不答應,可是那幾個人並不容他分說,拿過一件黃袍就給趙匡胤披在了身上,眾將跪倒就拜。
這就叫做: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看到這裡有意思吧?是趙真的仁德仗義,大將硬要他做皇帝,還是趙早就安排心腹弄了這麼一齣戲,糊弄世人,就不知道了。
反正,寫史書就得看著上頭的意思,在那個一言堂的時代,誰又能對著歷史白描?不是有個叫崔杼的連殺了三個史官嗎?
更有意思的在後面,趙匡胤陳橋兵變做了皇帝不久,就把三弟鄭子明給殺了。
版本有二,一說后妃灌醉皇帝,假傳聖旨給殺的。
一說鄭把趙罵急了,趙正好喝醉了就把鄭殺了。
反正最後的結果,就是鄭子明被殺了。
對於第一種版本,明眼人是標點符號都不相信。
一個普通的后妃敢殺皇帝的結拜兄弟?就算擋了她家哥哥當官的路,估計她也不敢。
倒是第二個版本還實在些,但也為趙擋了塊遮羞布,說什么喝醉了。
估計諸位看官只能呵呵了。
鄭子明死了,其夫人陶三春為夫報仇,橫馬立刀就把皇城給包圍了。
陶也有一身好武藝,趙知道打她不過,又加上確實理虧,只好說盡好話,並脫了龍袍讓陶砍了幾刀出氣。
陶三春在皇城外大哭一場,傷心而去。
瞧瞧,這都什麼事?再往下看,這都不算什麼。
因為趙匡胤收拾了結義兄弟後,回手就來了一出「杯酒釋兵權」順帶著把那幾個哥們也給安排好了。
當然,比起多少年後那個乞丐出身的傢伙「火燒功臣樓」,趙要仁義得多。
(宋朝格局街區復原圖)
但是,比起趙匡胤,他弟弟趙光義人品上更凹了。
不但有「燭光斧影」千古之謎,而且逼殺趙匡胤的大兒子德昭,趙匡胤的幼子德芳,年僅23歲,也神袐地暴病身亡。
還把自己的弟弟「抑鬱」而死。
按照「兄死弟及」的邏輯,下一個皇位繼承人應該是他弟了。
對自己的侄子和弟弟都這麼手辣,對外人不心狠才怪,所以小周后為夫忍辱,李後主被灌毒酒,都是意料中的事了。
只是,他不會想到,當年滅了南唐,把一干皇親國戚捆綁著一路北上,肆意凌辱。
多少年後,北宋被金所滅,他的子孫徽、欽二帝,也被捆綁著一路北去,受盡凌辱,埋骨他鄉。
歷史多麼可怕地相似,這僅僅是巧合嗎?如果趙光義能知道最後是這樣的結局,當初會不會對別人能寬厚點,仁慈點?
可是即使如此,終其整個北宋也沒有統一中國。
與其同時並存的西夏、遼、金,個個野心勃勃,沒有一個省油的。
中學時學習歷史,那麼小的人,都替北宋不能統一天下著急。
(仿宋商業街)
(二)
富國強兵,國家昌盛。
聽評書《三俠五義》《楊家將》,對其中描述宋朝街市的繁華過耳不忘,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又一次加深了這個印象。
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更是將宋時江南的美景和繁華描述得淋漓盡致。
漢唐漢唐,在我們的印象里,一般都認為唐朝是中國國力最強盛的朝代。
是的,唐朝的軍事、外交上的確比宋強。
但就經濟、科技、生產力水平,尤其是經濟上 ,宋比唐強,也是不爭的史實。
1、人口。
唐朝人口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唐朝100年後才恢復並超過隋朝極盛時的水平),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
唐朝最盛之時人口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竟發展到52座。
(南宋馬遠 的《梅石溪鳧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宋史》載,「東京居民有20萬戶。
」而11世紀時歐洲最大的城市倫敦、巴黎、威尼斯等人口均不超過萬人,到13世紀(南宋後期)西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僅有10萬人口。
不只是東京,宋代10萬戶以上的城市還由唐代的十多個增加到40多個。
2、農業。
唐朝從貞觀到天寶用了100多年的時間使墾田面積增加了二百多萬頃。
宋朝從開寶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墾田面積增加了二百多萬頃。
(南宋馬遠的《歲寒三友圖》)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項,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項。
宋朝對領土的開發利用程度遠大於唐朝。
用宋人的話說:「昔人足跡所未嘗者,今皆為膏腴之壤。
」
宋代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水利工程的興起,使宋的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
宋朝平均每畝比唐朝提高30%的產量。
「蘇湖熟,天下足」唐朝因耗糧之故而屢有禁釀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勵釀酒。
這正說明宋朝農業的強盛與發達。
(宋代宮廷藝術刺繡)
3、商業。
宋朝已出現了最早的夜市。
「城郭之人日夜經營不息,流通財貨,以售百物,以養鄉村」。
宋朝是商品經濟社會。
以「工商惠國」,是以商業為主的商業經濟,商稅是國家稅收的根本。
所以宋人說:「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賴商稅。
」
宋朝首都有440多個行業。
宋神宗時開封就有六千四百多家大中型工商業者,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販。
南宋時杭州城外都是「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日經行不盡。
」宋朝新興產業私人印刷業,把書籍大量翻印買到遼國、高麗、日本等國。
宋商人用知識科技給宋朝換來大批利潤。
眾所周知,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項:印刷術、指南針與火藥,都是在宋代出現的。
另外,宋朝的礦產、制瓷、紡織、造紙、印刷、金融、飲食、種茶、製糖、釀酒、建築、製鹽、文化產業、娛樂產業等等,都遠遠領先於唐朝。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宋朝子民的小資慢生活)
宋朝出現並規範了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
《續通典·食貨》交子三年一屆,始於宋代之銅錢與鐵錢溷用而不便於攜;迄神宗時,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認。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發現了元代使用的紙幣,於1298年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詳細介紹了我國紙幣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
從此,歐洲人了解了紙幣。
美國學者羅波特·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
」許多西方學者認為,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城裡一個看城門的士兵。
可見,在當時,宋時的富庶已經甩了歐洲幾條街。
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
看看,有沒有今天美元的味道?
(交子)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文、史、理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纍纍,科舉考試推進了教育制度的發展,印刷品的廣泛使用促進了文學的交流。
一般的官員都具有學者、詩人、畫家、政治家的特質,喜愛字畫,善於詩詞,收藏古董。
而一般的百姓大多鍾愛戲曲。
據說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達到了極致,「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
」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
宋真宗時,狀元出身的陳堯咨拒絕出任官級更高的武職。
在理學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
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
」陸遊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
」明人宋濂謂:「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
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待續)
(宋代畫家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推薦:
張庫大道:用白銀鋪就的茶馬古道
實拍:川北鄉村,繁榮與荒蕪
歡迎訪問頭條號《悅讀圈》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宋太祖竟然怕史官?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積弱數百年的大宋王朝,原來竟是因為一樁隱秘的弒兄奪位引起的
歷史上疑案重重,尤其是帝王之家,更是布滿迷霧;這裡要說的是北宋初年的一段秘史。北宋時期最大的秘史,當屬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和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