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狠」的4位母親,對孩子下毒手,一個比一個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母親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她是我們成功背後最重要的人物。

在我國歷史中,也有無數的成功人士,他們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其中都離不開他們偉大的母親,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

NO.1陶母退魚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東晉廬江潯陽人。

陶侃的先輩,史書上記載不詳,其父陶丹,是吳國的邊將,官至揚武將軍。

揚武,系雜號,地位不高。

晉滅吳後,中原人稱江南人為「亡國之餘」,江東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像陶侃這樣「望非世族、俗異諸華」的人,處境就更為艱難了。

陶父早逝後,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生活非常清苦。

母親靠紡紗織布賺取微薄酬勞供他讀書。

陶侃的母親是一個非常賢惠又深明大義的母親。

陶侃年輕時,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陽孝廉范逵來訪。

陶侃因家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

母親看在眼裡,安慰他說,你只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的。

於是,她把頭上的長髮剪下,換成酒菜,又捲起鋪床的乾草切細,餵飽范逵的馬。

范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不久,陶侃做了漁梁吏,食用官府的醃魚。

他念起貧寒中的母親,就用陶罐盛了一點魚送給母親。

不料母親不但不受,還將陶罐封上退回,並附信責備說:「你是縣府的官吏,卻拿公家的東西回來孝敬我,你以為我會高興嗎?唉!你這麼做,只會增加我的憂慮啊!」

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為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了基礎。

陶侃從縣吏一直做到八州都督,征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

始終以清廉守潔、能幹盡責而被人稱讚。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母親,就在長沙市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賢母祠,並把祠址(今長沙市天心區)所在的街道稱之為「禮賢街」。

NO.2孔母授學

據說孔子的父親當年娶母親的時候年紀已經是六十多歲,而顏氏女則不滿二十歲。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因孔母曾在尼山祈禱才懷了孕,父母給孔子起名為丘,字仲尼。

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尼指尼山,丘則暗示出人頭地的意思。

孔子約三歲時,叔梁紇病故,葬於防山,後顏氏帶他離開鄹邑,到國都曲阜的闕里居住,當時家境相當貧苦。

孔子的外公是飽學之士,在那個時代,同樣能夠讓女兒識字識禮,可以見其開明。

外公的直接傳授,使孔母不僅僅積累了豐厚的識見和學養,在教育和禮上也有很高的修養。

她把父親家的全部書籍,都搬運到自己的新家,選三間房子的一間作書房,準備在孔子滿五歲的時候教他念書。

她先收了五個小孩子,在自己家教發蒙的書,得到每位學生家的學資,五斗小米和一擔乾柴,足以養活母子兩人。

孔母教孩子們習字、算數和唱歌三門功課,同時也教孩子們學習禮節和儀式。

孔子不到六歲開始跟班學習,後來,征在又收了幾個小學生,小孔子成為他母親的小幫手,以盡輔導微薄之力。

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不到十歲的小孔子,已經學完全部發蒙功課,因他愛琢磨,肯用腦子想問題,記憶力出眾,喜歡幫助別人,成為同窗學習的佼佼者。

有了孔母的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幫助別人學習的經歷,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直接的影響。

NO.3孟母三遷

相傳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

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躄踴痛哭這樣的事。

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

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相傳孟子年少時逃學,他母親就把織布機上的線割斷,對他說:「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像這些斷線一樣,成不了布」。

孟子從此勤讀,終成著名的學者。

孟母沒有棍棒相加,逼迫兒子習禮,也沒有謾罵中傷其子須勤學立業,而是設法「訓」了孟子一回。

孟母的高明教子法在今天看來,也讓我輩擊節讚嘆。

NO.4岳母刺字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

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少時勤奮好學,煉就一身好武藝。

19歲時投軍抗遼。

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 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的戎馬生涯。

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 忠 報 國」四字。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我們的愛的無私的長大後,我們忙於追逐所謂的人生成就,卻很輕易忽略了跟在身後的父母親漸漸衰老與遲緩的步伐直到自己已為人父母,才真正體會到作為父母親對下一代生與養的艱辛和不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