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招來殺身之禍,主席得知他被處死氣憤地說:賠我一個王實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實味與毛澤東的交往
他的兩篇文章給他惹來了殺身之禍。
儘管毛澤東在不同場合批評過他,當得知他被處死後,毛澤東氣憤地說:「賠我一個王實味!」
王實味,原名詩微,筆名實味、叔翰。
1906年出生於河南潢川。
1925年考入北京大學。
1926年創作短篇小說《楊五奶奶》、中篇小說《毀滅的精神》,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但不久因為追求黨內女同志而被指為「入黨動機卑鄙」,最終被北大黨組織開除。
1927年因經濟問題輟學。
1937年再度入黨,並在10月隻身抵達延安。
後被安排到中央研究院,專門從事翻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原著的工作。
四年內單獨或與人合作共譯出近二百萬字的理論書稿。
1942年2月,毛澤東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拉開了整風運動的序幕。
到延安後,王實味就對有些現象有看法。
整風運動開始後,他連續發表了《政治家 藝術家》和《野百合花》兩篇文章,毫不留情地批評了延安「歌囀玉堂春,舞回金蓮步」的昇平氣象,指責中共領導是「異類」,「不僅間接助長黑暗,甚至直接製造黑暗」。
王實味的文章一發表,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有人認為,延安確實存在一定問題,但王實味的文章立場錯誤,會被國民黨利用,影響很惡劣。
有人認為,整風運動中既然允許民主討論,那麼應該同意王實味發表不同的意見。
王實味的文章很快被國民黨特務利用,編成了小冊子《關於<野百合花>及其它》,四處散發,影響非常惡劣。
為消除這種影響,幫助王實味認識到錯誤,中央研究院從5月27日起,以「黨的民主與紀律」為題,連續召開了16天的全院座談會。
出發點本是好的,但在康生的「指導」下,座談會最終變成了批鬥會,給他扣上了「反革命托派姦細分子」、「反黨五人集團成員」的帽子。
對王實味的問題,毛澤東有著自己的看法。
1942年5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會上講到最近一個時期文學作品的情況時,說:「有些同志對一些事情不滿意,提出一些意見,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對的,提出這些問題證明了什麼,證明我們的同志不愧為一個政治戰士。
……至於某些時候,或者某次說話、寫文章沒有弄好,這是屬於部分的性質,這樣的問題好解決,都不是什麼嚴重問題。
個別比較嚴重的就是王實味這個同志,他的思想是比較成系統的,似乎壞的東西比較更深一些。
」會後,毛澤東還派秘書胡喬木去找王實味談話,轉達他對《野百合花》的意見:「這篇文章是從不正確的立場說話的,這就是絕對平均主義的觀點和冷嘲暗箭的方法。
……那篇文章充滿了對領導者的敵意,並有挑起一般同志鳴鼓而攻之的情緒。
只要是黨員,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
對毛澤東等人的批評與規勸,王實味不以為然。
1943年4月1日,康生下令將王實味逮捕。
關押期間,查出王實味1927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過三個月的文書,又給他扣上了「暗藏的國民黨特務」的黑帽子。
毛澤東知道後,發出明令:一個也不要殺,就連王實味也不能殺。
「搶救失足者」運動結束後,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主持了甄別工作。
但由於甄別對象太多,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王實味的問題被排在了最後。
1946年,由於多方面複雜因素影響,李克農作出了王實味是「反革命托派姦細分子」的結論,他來延安的目的是「進行有組織的『托派活動』。
」更令人痛惜的是,1947年6月,關押王實味的看守所遭到國民黨飛機轟炸。
7月1日,在轉移過程中,兩個押送他的青年人將其砍殺後置於一眼枯井中掩埋。
那年王實味只有四十一歲。
1948年初,毛澤東與中央機關東渡黃河,到了王實味被處死地的鄰縣,他才得知此事。
毛澤東當場發了脾氣,氣憤地說:「賠我一個王實味!」
8月31日,李克農就王實味問題向中共中央寫了一份檢討,指出了在「王實味案」中暴露出來的黨的工作方法上的一些漏洞,並要求承擔全部責任,請求給予處分。
人死不能復生,無奈的毛澤東也只能在報告上批示道:「有所聲明即夠,不必議處。
」並將檢討傳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閱,以此吸取經驗教訓。
王實味死後,毛澤東在不同場合又多次提到了他。
1948年1月15日,毛澤東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指出:「這次把王實味殺了大為可惜,他是一個壞人,但他還會寫文章。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指出:「凡是可捕可不捕的,可殺可不殺的,都要堅決不捕、不殺。
……有個王實味,在延安的時候,他寫過一篇文章,題名《野百合花》,攻擊革命,誣衊共產黨。
後頭把他抓起來,殺掉了。
那是保安機關在行軍中間,自己殺的,不是中央的決定。
對於這件事,我們總是提出批評,認為不應當殺。
他當特務,寫文章罵我們,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裡吧,讓他勞動去吧,殺了不好。
」
「王實味事件」雖然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但圍繞他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
面對延安當時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僚主義和特權主義問題,王實味並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選擇沉默,而是拿起手中的筆,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但是,他沒有考慮到,自己帶有強烈主觀情緒的做法不僅立場上出了問題,還授敵人以柄,對革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至於加在他頭上的種種不實的罪名,完全是在康生的一手操縱下釀成的。
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關於王實味同托派問題的複查決定》。
該決定說:「在複查中沒有查出王實味同志參加托派組織的材料。
因此,1946年定為『反革命托派姦細分子』的結論予以糾正,王在戰爭環境中被錯誤處決給予平反昭雪。
」此時的王實味,已經在地下沉睡整整四十四個春秋了。
此書出版前經中央文獻研究室專題報批獲准 本文摘自
微信號 bbzdzyyyf 整理髮布,一個專注於英語語法學習的微平台
張國燾叛逃緣於對王明的恐懼
曾經在中共歷史上叱吒風雲的王明(原名陳紹禹)與張國燾,在叛黨叛國的路上「殊途同歸」。 1938年張國燾棄自己為之奮鬥十幾載的信仰而去,成為反黨急先鋒。事隔20年,即1958年,去蘇聯定居的王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