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身為劉備的託孤大臣為何沒有反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有很多人,在權力與勢力的誘惑之下,會走上一條可能自己從前非常不屑的道路,變成一個自己曾經很厭惡的人。

三國時期,劉備在建立蜀國之後沒多久就死了,臨死前將諸葛亮任命為託孤大臣,甚至說出,如果劉禪做得不夠,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這樣的話。

這話也許帶有試探的意味,也許是真心,然而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是不是會存有野心呢?畢竟大權在握,他有沒有想過真的取而代之呢?

當年劉備寄居在荊州劉表帳下,得徐庶與水鏡先生推薦,在隆中求得了曠世奇才諸葛亮,在諸葛亮正確的規劃與輔佐下,劉備東和孫吳,北抗曹操,赤壁一戰後贏得了屬於自己的荊州南部四郡。

隨後,劉備取得益州,又在與曹操的對峙中獲勝,拿下蜀地咽喉漢中,最終登基稱帝。

只可惜樊城之戰與夷陵之戰的戰敗讓蜀漢元氣大傷,劉備在兵敗之後逃回成都,對諸葛亮進行託孤,他稱若諸葛亮認為劉禪不堪大用,可廢除劉禪,找尋其他人繼位。

只不過諸葛亮這一生之中都盡心輔佐劉禪,直到自己身死。

那諸葛亮在劉備託孤之後,手中握著蜀漢大權,此時的他到底有沒有野心呢?

其實諸葛亮還是有野心的。

要知道當年劉備在託孤之際,為了能夠制衡住自己死後可隻手遮天的諸葛亮,劉備安排了李嚴和諸葛亮兩人作為劉禪的輔政大臣,更是命忠心耿耿的趙雲守護在劉禪身邊。

可以說,此時的劉備是看出了諸葛亮的野心的。

畢竟劉備看人歷來很準。

而劉備讓李嚴與諸葛亮一同輔佐劉禪,主要還是為了兩人之間相互制衡,以防止其中一人一家獨大,最終讓劉禪失去了應有的權利。

在劉備的安排中,李嚴是劉備制定的帶兵統帥。

之所以劉備沒有選擇諸葛亮帶兵,是因為相對於帶兵征戰而言,諸葛亮更擅長外交與內政,將內政交由諸葛亮負責,外務交給李嚴負責,並沒有什麼問題。

只可惜諸葛亮並沒有按劉備的意思來。

他在劉備死後,直接控制了蜀漢全部的兵權,並在數年之後直接出兵北伐。

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因馬謖失街亭,北伐失利受到牽連,導致其連降數級,成為鎮軍將軍,權勢大不如前。

第二次北伐時,李嚴在後方掌管糧草輜重,因督糧不利,前線缺糧被諸葛亮彈劾,最終貶為庶人,就此,諸葛亮一人獨攬蜀漢軍政大權。

由於常年征戰,蜀中民眾多有抱怨,因此劉禪曾對諸葛亮委婉的提及北伐之事可以緩一緩。

只不過對於諸葛亮而言,一要完成劉備的遺願,二要牽制曹魏發展,三要消除蜀漢內部派系矛盾,因此諸葛亮最終沒有同意劉禪的意見,堅持北伐,直到身死。

筆者認為,諸葛亮雖然專權,但他並不是為了以權謀私,而是為了完成先主遺志,從這一點上來說,諸葛亮雖然有野心並且專權,但是他畢竟是對蜀漢忠心耿耿,因此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過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是如何用計把託孤大臣李嚴搞掉的?

劉備叱吒半生終於成就帝業,但卻未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悅就接連遭受了親友離散悲痛、國土丟失惱怒、兵敗夷陵的憤恨。公元223年,這位漢末梟雄突然病重垂危,於是,安排後事便成了當務之急。然而,誰能繼承...

世人敬仰,對手恐懼的諸葛孔明到底因何而死?

對於諸葛亮這個人,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句詩形容的最為貼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短短四句詩,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奮鬥與艱辛。作為蜀國丞相,在劉備身邊出謀...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劉備將軍政大權和兒子都託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盡瘁的誓言。然而,這樣...

劉禪,猛一看是傻瓜,其實是人精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