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綠帽子」的來歷,可你知道綠色為何會遭此厄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姜維群

早些年有一部名為《狄仁傑斷案傳奇》的電視劇,身為縣令的狄仁傑一改過去的紅袍加身,變成了綠袍加身。

有朋友認為這是色彩美的需要,因為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穿紅掛綠」指的就是服裝艷麗、精心打扮的意思,然而事實的真相併非如此,穿綠對於古人來說,是表示身份的卑賤,至於戴綠就更是一句十分南難聽的罵人話了。

那麼綠色為何會遭此厄運呢?

我們都知道現代的色彩學將色分為原色和間色,原色有紅黃藍三種,而在古代則將原色稱作「正色」,有紅黃藍白黑五種,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

比如秦朝以「水德」王,「水色黑」,因而秦朝的旌旗都是黑色的;古人認為地是黃色,位置在中央,所以皇帝服為黃色。

到清代有正黃白紅藍和鑲黃白紅藍「八旗」,都是正色。

至於綠旗兵則排在了八旗之外,全都是漢人軍隊。

綠色的地位之所以不高,就因為它是間色,是藍色和黃色調和而成的。

《廣韻》中解釋其為「青黃色」。

古人貴正色而賤間色,是千載不變的意識。

《邶風·綠衣》中「綠衣黃裳,心之憂矣」,說的是古人以黃色為上,綠色為下,而綠做了上衣,黃做了下裳,上下易位了,比喻夫人失位、賤妾上僭,所以「心中憂矣」。

可見綠色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被視為卑賤的代名詞了,至於綠帽子的由來,則更是有據可查。

春秋時期,有賣自己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綠頭巾,以區分貴賤。

從這裡就看出來已經有了羞辱的意思了。


到了漢朝仍舊如此,在《漢書·東方朔傳》中有過這樣的記載: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中年寡居,後來和一名叫董偃的年輕情婦出雙入對,某日漢武帝來看望她,她讓董偃出來覲見,董偃戴著「綠績」謁見漢武帝。

這種打扮是奴才身份。

李白有詩云:「綠績誰家子,採珠輕薄兒。

另外據《封氏見聞錄》的記載,唐朝貞元年間延陵令李封對凡是犯罪錯的官吏不加杖罰,只是讓他們裹著綠頭巾以示羞辱。

犯錯嚴重的戴的時間就長,輕微的則短,由此可見,此時的「戴綠頭巾」已經成為了一種懲戒手段。

到了元代,綠色則更是卑賤了,「戴綠帽子」成了典章中規定的條例,但是規定但凡是娼妓之家,其家長親屬男子均要戴綠頭巾。

至於明朝,則將綠頭巾又往前發展了一步,規定伶人不但要裹綠頭巾,還要兼穿綠衣服。

這時候的穿綠不僅僅是卑賤了,還是對人格的一種侮辱。

由此可見,「戴綠帽子」這種罵人的話始自元明以來的典章。

至於穿綠服是對人的輕賤乃至侮辱,我們從《燕翼詒謀錄》中記載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當年南唐後主李煜投降了趙匡胤之後,手下的公卿大臣也都在朝中謀了份差事,不過多是小官,且官服一律為綠色,「以示別於中國也」。

這些降官的綠色官服與衣緋著紫的朝官服一目了然,其中輕蔑侮辱的含義不言自明。

所以說開頭狄仁傑身著綠袍,其實是在說其職位低下,因為唐朝下級官員的朝服就是綠色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如今對綠色早已沒了偏見,我們郵局專用的顏色可不就是綠色嘛,還有那滿大街穿紅著綠的姑娘小伙,從這點來看,時代確實是進步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綠帽子歷史:古人眼中綠色表示卑賤

先設問一下,綠色何以遭此厄運呢?《廣韻》中解釋綠為「青黃色」,孔穎達註疏「綠,蒼黃之間色」。現代色彩學將色分為原色、間色,原色有紅黃藍三種,即「三原色」,古代我國將原色稱作「正色」,正色有紅黃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