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太精明,一出馬,竟不須一兵一卒、就已平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下河東

宋太祖趙匡胤下河東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因此也衍生出很多與之有關的民間文學作品。

無論是電視劇、小說,還是唱曲戲劇,都以其為原型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戲劇曲目《下河東》。

而在晉劇、大平調、秦腔等各個地域特有的曲目形式中,秦腔版的《下河東》最為著名。

趙匡胤劇照

故事講的是,稱帝後的趙匡胤為了拓展領土,加強統治,而各方征討。

在征伐北漢時,他命歐陽芳為元帥,呼延壽延為先鋒。

但是,歐陽芳暗地裡私通白龍,並反誣呼延壽延,以元帥的名義將其處死。

忠將死去,奸臣尚在,外亂內患的大宋營軍做著艱難的戰鬥。

此時的趙匡胤,久戰不下,連連失敗,被困於河東,身心俱疲。

十五年後,呼延壽延的兒子呼延贊和女兒呼延秀英都以長大成人,技藝學成。

於是,他們決定殺死白龍、歐陽芳,為父報仇。

後來,在石龍石信的勸說下,他們歸順了趙匡胤的大宋軍隊,齊心協力剷除了奸賊歐陽芳,河東就此平定。

整個故事在時間的維度上拉的很長,十五年之久,兩代人的故事。

平白直述地用文字寫出來,到底不能在人的心裡掀起波瀾。

所以,聰明的先人,選擇把故事唱出來,一句一泣,催人淚下。

忠心耿耿的將士被誣陷而殺害,讓我們嘆息連連,悲痛不已。

後來,兒女為蒙冤的父親報仇,甚至暫時放下自己的深仇大恨為國家效力,又讓我們為他們的孝心和忠心深感敬畏。

多少都給趙匡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宋太祖登基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說柴榮在的時候讓趙匡胤身居要職,公元959年柴榮病死,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登基做了皇帝。

宋太祖登基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聽說契丹與北漢發兵南下要攻打周朝,當時執政的大臣范質等人慌忙派趙匡胤領兵前去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帶領大軍離開都城開封來到了距離開封二十里的陳橋驛,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開始實行兵變計劃。

軍中開始流傳要立趙匡胤為皇帝的傳言,正月初三,趙光義與親信趙普見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讓將領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酒醉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擁立趙匡胤做皇帝。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領兵回到開封,守城軍隊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於是將城門打開,迎接趙匡胤入內,趙匡胤很快控制了都城開封,范質等人這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上了當,但是形勢已經明確,所以眾大臣也都同意擁立趙匡胤做皇帝,翰林學士陶谷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禪讓帝位給趙匡胤。

趙匡胤於是正式登皇帝位,就這樣輕易地奪取了政權,將恭帝柴宗訓改封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於是就採用宋為國號,都城定為開封,年號改為「建隆」。

趙匡胤就是歷史上的宋太祖。

宋太祖以誠收吳越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很有智慧的皇帝,無論是「杯酒釋兵權」事件還是「黃袍加身」事件,都無處不彰顯著他的老謀深算。

也正是他的智慧,讓他從無名小卒,一步一步走上皇位,走到九五之尊的高度。

他那深諳人心的眼睛,總能直入別人的心底,擊中要害。

今天要說的「以誠收吳越」的故事也不例外。

趙匡胤劇照

與其說他是以誠收服的吳越,倒不如說他是以心機取勝。

當時,趙匡胤已經平定了南唐,並決定一鼓作氣吞併吳越。

深諳「唇亡齒寒」的道理的吳越國王錢俶,意識到國家的安危已經危在旦夕了。

於是他便帶著自己國家的地圖,親自來拜訪趙匡胤,以示臣服之意。

錢俶雖然名義上是要歸順大宋,但是實際上依然心存僥倖。

他想通過賄賂朝中大臣,以保住吳越國,宰相趙晉更是他賄賂的重點對象。

但是他活動了幾個月,不曾見有什麼結果,便想回國。

大臣們紛紛上奏求情殺了趙晉或者是作為人質扣留,可是趙匡胤卻決定把他放回去。

大臣都很不能理解,覺得宋太祖這麼做無異於放虎歸山,錯過這個好機會,將來就很難控制吳越。

其實趙匡胤不傻,他送錢俶回國自有他自己的用意。

原來,當時錢俶快出宋國國界時,趙匡胤送給錢俶一筐大臣寫的奏摺,都是些反對送錢俶回國的奏摺。

錢俶不僅感動於他的誠意,更怵於他的威力,半年後就將城池獻出。

就這樣,趙匡胤不用一兵一卒就使吳越歸順於他。

這不是心力上的比拼是什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三下南唐」呢?

在民間流傳著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都將這一故事演繹得鮮活生動。由於時代久遠,關於這一事件的史料記載很少,我們無從考證它的真實性。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它曾經真實發生過。但是從現在...

北宋為何偏要定都開封?

宋朝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王朝,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周邊卻先後有著遼、金、西夏、吐蕃、大理、蒙古等國家的存在,軍事上雖然羸弱,但是在文化、經濟上卻是空前的繁榮。公元9...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新鄉市封丘 陳橋驛兵變的背景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

陳橋兵變,趙匡胤!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公元960年(顯德七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

宋太祖是如何坐上皇帝的 宋太祖的年號叫什麼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宋太祖竟然怕史官?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原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說與當時的君主柴榮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隨著柴榮征戰疆場,柴榮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對雄才大略的趙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與青睞,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