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文韜武略蓋世 但他卻贏了兩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世宗柴榮英明神武,其南征北伐無往不利,改善民生疏通河道發展交通開通貿易,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其才能堪比秦皇漢武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比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其勇武韜略不容置疑。

趙匡胤大家都知道陳橋變變,再到杯酒釋兵權,前者刀不血刃的迎來一個皇權甚至是朝代的更換,後者不傷一命的就把對皇權潛在的危協解除,這樣大規模皇權和政治更替並不傷一人,中國幾千年來的帝王中只有趙匡胤一人,可謂是前無古人,直到今天也沒有第二。

柴榮和趙匡胤都是歷史君王中的智者勇者可都是大業未成身先死,給歷史和人民留下太多的遺憾,然而在他們的背後卻有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人,這個人就是趙匡胤的弟弟 趙匡義。

很多史學愛好者分析趙匡義雖然勇不及柴榮智不及趙匡胤,但是卻是最大的贏家,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奸。

趙匡義跟哥哥趙匡胤一起為柴榮打江山,哥哥能力卓絕,人緣好權利大,而柴榮韜略蓋世,所到之處基本能取得成功。

就在柴榮揮師北伐取幽州即將收復失地的時候趙匡義開始擔心了,一旦燕雲之地取回那江南小國和其餘的割據勢力將會被迅速的統一,那時候天下大局基本穩定,他趙氏兄弟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大將軍,柴榮不可能再能給自己升遷的潛力。

於是就出現了檢點為天子的故事,柴榮的愛將殿前 「都檢點張永德」不明不白的就這樣胯下,這對正在征戰的後周軍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損失。

雖然說張永德死趙匡胤是受益最大的,但是綜合柴榮和趙匡胤的感情,趙匡胤不會對柴榮設局。

再到為了要趙匡胤取周代之,也是趙匡義一手設計的,當然到這個時候趙匡胤應該也授權給趙匡義了,不過陳橋兵變,沒有趙匡義完不成的,這個功勞不可謂不高。

後來斧聲燭影,對其歷史學界有不同看法;又有人說是燭光斧影,這兩種說法顯然不一致,以至於成了千古迷案,在趙匡義繼位後不久趙匡胤的兒子們相繼自殺,好好的為什麼要自殺?也許是太絕望,那為什麼絕望,這個就要問他自己受什麼威脅。

金匱之盟? 既有金匱之盟為什麼繼位的時候不拿出來,偏偏要到繼位後好幾年才拿出來的,既然是密函,那在沒有公開的情況下他趙匡義就知道了?

在密函不公開的情況下為什麼沒有立已成年的趙德昭或者趙德芳為帝,而自己要急著繼位、

金匱之盟話說是當初趙匡胤的母親擔心趙匡胤死後怕趙匡胤的孩子小難安天下,叫趙匡胤死後傳位給弟弟趙匡義,想不通當時趙匡胤正值壯年,兒子們也都十幾歲了,母親為什麼要作這樣的安排,這顯然不合邏輯。

宋太宗趙炅,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哥哥忌諱改名趙光義,稱帝後改趙炅,宋太宗心計在那個時代堪稱一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與宋太宗兄弟倆的特殊癖好

宋太祖趙匡胤和他弟弟趙匡義親兄弟倆,兩人先後掌握著大宋的權柄。公元960年宋太祖在陳橋黃袍加身,發動了「陳橋兵變」,於是周恭帝被迫讓位給了趙匡胤。趙匡胤改元建隆,改國號為宋。不過說回來,趙匡胤對...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關係,趙光義篡位了嗎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關係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原本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大將,不過在公元960年的時候,他在一個叫陳橋的地方被屬下們擁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於是當時的後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