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對好友見死不救,這則成語故事指出了問題的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費詩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孟達。

原文如下:

亮欲誘達以為外援,竟與達書曰:「往年南征,歲末乃還,適與李鴻會於漢陽,承知消息,慨然永嘆,以存足下平素之志,豈徒空託名榮,貴為乖離乎!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

又鴻道王沖造作虛語,雲足下量度吾心,不受沖說。

尋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

」達得亮書,數相交通,辭欲叛魏。

魏遣司馬宣王征之,即斬滅達。

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想引誘孟達作為外援,便寫信給孟達說:「去年南征,直到年底才返回,在漢陽遇上了李鴻,這才得知你的消息,感慨很多,不禁長嘆。

想想你當初的志向,哪裡只會為了空求名譽而以背叛君主感到高尚呢?唉,孟先生啊,這實在是因為劉封欺負您,深知損害了先主禮賢下士的原則啊!

還有,李鴻說王沖編造假話,並說您能猜到我的心思,不會聽信王沖所言。

重溫您表白心跡的話語,追念我們平生的友情,依依向東遙望,因此派人給您送去這封書信。

」孟達收到諸葛亮的來信後,開始與諸葛亮進行書信往來,言辭中表示要叛離曹魏重回蜀漢。

後來,曹魏派司馬懿前去征討,殺了孟達。

諸葛亮也因為孟達的心意並不真誠,所以不去救他。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諸葛亮在信中所寫的「平生之好」,意為一聲的愛好,比喻多年的好友。

這也是諸葛亮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文中所提到的孟達,原是劉璋的部下,與法正關係密切。

後來法正投靠劉備,孟達也隨之加入了劉備的陣營,並在攻打東三郡的戰鬥中立下打工。

不過,因為劉封的欺凌,孟達不得已投降了曹魏。

不過,隨著孟達在曹魏的不得志,萌生了回歸蜀漢的念頭。

為此,他與諸葛亮保持了一年多的書信來往。

可到了最後孟達被司馬懿圍困時,諸葛亮卻認為孟達的歸順動機不純,放棄了協助孟達解困的念頭。

孟達也因此死於司馬懿之手。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鋒,誰勝誰輸?

策反孟達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後至北伐初期一項重要的行動,諸葛亮知道,孟達所據守的新城郡地位對蜀漢北伐極為重要,如能爭取孟達叛魏歸漢,孟達所控制的新城郡不僅可以為進攻襄樊基地,牽制曹魏河南之兵,而且...

三國成語故事:夙興夜寐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明帝紀》注引《魏氏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司馬懿和一位不知名的蜀漢使者。原文如下:

劉封與諸葛亮的關係:諸葛亮最怕的竟是劉封

劉封 諸葛亮劉封的死,諸葛亮難辭其咎,如果說劉封拒援關羽,使其命喪孫權之手,此時劉備可以原諒他;如果說劉封欺凌孟達,使其投降曹魏,此時劉備仍然可以原諒他;如果說劉封失守三郡,仍舊罪不至死的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