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馬謖和收姜維的時間巧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初次北伐時收降了天水姜伯約,緊接著發生了街亭之戰。
大膽想像,如果那時姜維沒有出現,諸葛亮的腹心及重點培養的接班人馬謖可能未必會死。
馬謖的戰敗恰巧趕在姜維投蜀之時,真是命運對他的捉弄。
————
△劉備的智囊團
劉備的前半生一直缺少運籌帷幄的軍師,他帶領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四處飄零,遇到難題只有與關羽計議(正如孫堅的程普),所以在徐州得到陳登的短暫輔佐之後,劉備對其依依不捨,拙作《眠之蛇》中,陳登臨行前給劉備的未來設計了一條明路,讓其積極尋找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和所有反曹勢力結盟,不遺餘力地給曹操製造敵人和麻煩,借力打力,取得喘息的機會,伺機崛起。
實際上,劉備就是按照陳元龍的方案進行的,一開始投袁紹、奔劉表,得到臥龍之後,又聯合孫權,依附劉璋,進而得到半個荊州和益州全部,建立蜀漢帝國。
在劉備逐步發展的征途中,徐庶(204年)、諸葛亮(207年)、龐統(210年)、法正(211年)陸續來到劉備的身邊。
劉備的勢力空前強大,此四人算是可以與郭嘉、劉曄、賈詡、荀彧、荀攸、程昱匹敵的天才謀士。
然則,天不佑蜀,徐庶被迫離開了劉備,龐統在攻城時中伏而死,法正又於壯年病逝,到最後只剩下諸葛亮一人獨挑大樑。
相比別國輔臣,諸葛亮更急需搜尋與徐庶、龐統、法正相稱的人才。
有人云諸葛亮「智力」不如郭嘉、賈詡,此乃片面之見(雖然我更喜歡郭嘉)。
諸葛亮不只是單純的謀士,他需要考慮的軍國大事比郭、賈多得多,這兩人強於洞察人性、應變之術,但綜合智力未必超過孔明,要知道內政外交、排兵布陣、天文地理、發明創造、詩文辭賦、琴棋書畫也都屬於宏觀的「智力」範疇,而諸葛亮正如達文西和亞里士多德一樣,是一個通曉萬物、超越時代的全才。
————
△馬氏五常
馬謖是襄陽馬良的弟弟,兄弟倆很早就被孔明看重,並建議劉備將二人作為未來軍師來培養,龐統跟隨劉備入川時,諸葛亮鎮守荊州,有意將馬良留在身邊,日述夜教,年少的馬謖也時常伴隨,雖然此時楊儀、蔣琬、費禕等文才也相繼出現,但諸葛亮偏愛的只有馬氏兄弟,也許對他們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吧。
龐統戰死後,諸葛亮承擔起輔佐劉備取川的重任,決定帶馬氏兄弟中的一人入川,增強其作戰經驗,最後他帶了年紀較小的馬謖前往,讓馬良跟隨關羽留駐荊州。
入川的戰鬥中,主戰場在張飛那裡,孔明身邊的馬謖並未獲得實戰經驗。
數年後,關羽突起北伐,馬良隨軍出征,多有良謀,但關羽不聽馬良建議,被東吳偷襲了後方,關羽、關平戰死,馬良跟隨敗軍逃回西川,在準備復仇的幾年間,馬家兄弟短暫地團聚了。
劉備東征之時,諸葛亮安排馬良隨行,他希望馬良的冷靜思考可以讓主公少犯錯誤,而且馬良對荊州地形和吳國的情況較為了解,所以是最合適的謀士人選,這也成了馬良和馬謖的最後訣別。
夷陵之戰中,馬良的建策本來可以避免劉備戰敗,然則劉備因義弟們的死悲怒萬分,加上輕視陸遜,對自己的軍事能力又過於自負,所以才將良言置若罔聞,導致夷陵慘敗。
最終,馬良隨關公而去,戰死在吳軍的烈焰之中。
自傷一臂,使諸葛亮對馬謖更加憐惜,把對馬良的思念愧疚之情加於馬謖一身,使馬謖越發恃寵自負。
可以說,作為一個謀士(戰略和計策),馬良和馬謖都可以勝任,智力分值都在90分上下,略低於程昱、陳宮、蔣濟等人,高於荊州地界的其他名士(如蒯良、蒯越兄弟)。
然而承一軍之重,上戰場做統帥,制定戰術,指揮三軍,則非二人所長。
別說高傲固執的馬謖是紙上談兵,就算讓謙虛謹慎的馬良掌軍,同樣會出現各種問題。
在古代,文人為帥並且功成名就的不是沒有,魏晉時期確也出現了幾位儒將,如諸葛亮、周瑜、陸遜父子、羊祜、杜預等,然則這樣的不世出的天才畢竟少見。
所以,馬謖的失敗並非是個人能力的不足,只是印證了文人難成大將的客觀規律。
————
△馬謖與姜維的明爭暗鬥
此時馬謖和姜維的異同如下:
相同點:
1青年才俊,氣質非凡;
2乖巧聽話,寄予厚望;
3蕙質蘭心,敏於軍事;
4經驗不足,輕率浮躁。
不同點:
1馬謖擅長計謀,姜維偏重武略;
2馬謖靈言巧動,姜維單純率真。
我曾寫過一句趣談:「如果沒有收姜維,孔明捨不得斬馬謖……身邊的年輕小伙子必不可少。
」雖然只是句玩笑話,卻側面反映出諸葛亮對青年才俊(包括關興)的重視,他希望找到自己的接班人。
其實馬謖和姜維在歷史上並沒有過什麼明爭暗鬥,他們相處的時間很短,而且姜維在孔明在世時一直是乖男形象,處事低調,不會引起馬謖的嫉妒。
而二人的並立在諸葛亮心中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如果未收姜維,諸葛亮即使想大義滅親,也要深思熟慮馬謖貼心助手的作用,可現在姜維的出現讓馬謖有了替代品,於是把心一橫,忍痛割愛,將一直視為子弟的馬謖軍法處置。
這是馬謖最不走運的地方,也可能是上天的命運安排。
————
△徒有虛名?未曾耳聞?
再回顧一下馬謖人生的最後輝光:
當馬謖領軍出征時,司馬懿使人打聽是何人把守街亭。
回報曰:「乃馬良之弟馬謖也。
」懿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這只是演義里的描寫,歷史上與馬謖對陣的是張郃,馬謖在荊襄一帶的「虛名」遠不如當年的臥龍鳳雛,張郃未必聽說過這個人,也許他會說:「此人未曾耳聞,觀其行軍布陣,實乃庸才。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這樣的對手易受敵人輕視,本來也許可以創造戰場上的傳奇。
比如夷陵之戰火燒連營的陸遜,曾給對手帶來致命一擊。
然而馬謖卻徹徹底底地失敗了,失去了進攻中原的戰略要地,還賠上了身家性命。
馬氏五兄弟在荊州俱有才名,尤其馬良、馬謖都是素質修養較高的俊才,在我心目中英俊瀟洒、風度翩翩。
馬良在荊州成為關羽首輔,馬謖也在益州受到諸葛亮的器重,二人本可接替龐統、法正成為謀主。
馬良多次向關羽和劉備出謀獻策,也在關鍵時刻勸阻他們犯錯,但關羽、劉備都未聽取馬良之言而遭遇慘敗,足以反襯其人之智。
馬謖比兄長口齒伶俐,他的兩次獻策(南征的攻心之謀,北伐的離間之計)都被諸葛採納。
馬謖擅長研究敵人心理,而非帶兵打仗,他本可長期擔任諸葛亮的腹心謀士,做郭嘉、劉曄一樣的心理學家、敵情分析師,這才是最能發揮馬謖潛能的事業。
我曾拿馬謖和陸遜比較,他們的初陣都很有戲劇性,只不過一個是喜劇,一個是悲劇(見拙文《陸遜與馬謖的不同命運》)。
不論是司馬懿的那句「徒有虛名」,還是張郃說的「未曾耳聞」,我都感覺到難以言喻的悲涼,仿佛置身於荒郊野外的刑場,看見馬謖的頭正在墜落,血腥味隨著冷風四散而去。
那個清秀聰穎的少年才俊,陪伴在孔明身邊能說會道的嘴,最終在秋葉飄零的枯木台階之上,說不出一句話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他若不死,諸葛亮排不了第一
NO.10 徐庶 徐庶,字元直,河南禹州人,本名徐福,為了朋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主要謀士,曾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徐庶最大的貢獻,是回馬向劉備推薦了諸...
三國爭霸 各國謀士智囊前10排行榜
東漢末年,權臣掌控朝政和社稷,群雄並起,爭霸天下,三國故事也是目前大家最熟知的典故之一,擁有無數的著名武將和角色出現,還有各種真實的歷史戰爭事件,這些都是一群雄心壯志的大人物所創造的歷史。第一名...
三國最強謀士不服來辯
大家都看過三國,提到最厲害將領,一般都能說道: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談到比較牛x的謀士大概不是那麼清晰了。三國故事精彩,人才之傑出,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削...
盤點三國時期8位「夭折」的頂級謀士,龐統排第四,徐庶排第七
三國時期那段實力實在太過波瀾壯闊,從東漢末年大大小小几十位諸侯,最終兼并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連年的戰爭中,誕生出了無數驚才絕艷之輩,而且大多崛起於阡陌,因而也更為勵志;不過在這段時期,也有很多曠...
三國四大奇才劉備獨得其三,蜀漢為何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最先亡國
自古以來關於三國中的奇才謀士都是爭論不休,但是有一句話卻是廣為流傳,那就是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可見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都是有著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之中的人才有很多,劉備前期雖然沒有什麼出色的...
哪個歷史名人穿越到現代最能用朋友圈賺錢 除了諸葛亮也沒誰了
上一篇文章,濤哥為大家介紹了,諸葛亮通過自己和兩個姐姐的婚姻,將他和荊襄四大望族和荊州名義之主劉表都結成了親戚關係,豐富了他的人脈圈。今天咱們再來看看諸葛亮牛掰的朋友圈。
陸遜擁有極大的能力,連諸葛亮都不敢和他正面交手
在三國時期,人才非常多,而且當時但凡有兵的人都會到天下去闖一闖,你來我往打的是不亦樂乎。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你有足夠的兵馬,你才能生存下來。而在周邊地區眾多勢力掐架之後就只剩下了劉、曹、孫三方面...
三國英年早逝的謀略級六大人物,其中任何一個死,司馬懿都笑了
三國時期英才輩出,文臣如雲,武將如雨,袁紹和曹操的爭霸,劉備和孫權的爭雄,歸根結底是人才和資源的戰爭。其中有著無數的智者或謀士,推動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然而有一些謀略級人物,卻天妒英才,英年早...
三國演義智力排行榜,這排名你服不服?
三國演義系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寫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演義系根據三國時代歷史事件人物而改寫,作者話明七實三虛,即系七分真,三分假。以下內容僅供娛樂,請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