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這句話是指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馬謖的哥哥。
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馬良又在五人中最為出色;馬良眉中有白毛,家鄉人說: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歷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
馬良與諸葛亮的關係很好,這可以從兩件事上看出:諸葛亮隨劉備入蜀,馬良給諸葛亮寫信說,雒城(今四川廣漢縣)已攻下,吾兄應大展宏圖,乘勝前進。
據此,人們推測,他與諸葛亮或結為兄弟,或者有親戚關係。
諸葛亮年長,故他稱亮為兄,(馬良於諸葛亮的關係說引於《三國志——裴松之注》)。
[2]
馬良奉命出使東吳,他請諸葛亮給孫權寫引薦信,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簽名。
最後兩句是希望孫權「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孫權見信後,敬待了他。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帶)聯結「蠻夷」助蜀伐吳,功成,深受劉備器重。
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兵敗,馬良亦遇害。
2
記事年表
編輯
馬良在劉備占據荊州時期出仕,任從事一職。
劉備入川、諸葛亮西援後,馬良留鎮荊州,升左將軍掾。
馬良 後馬良出使東吳,得孫權敬待。
劉備登基後封馬良為侍中。
劉備東征時期,馬良奉命招納五溪蠻夷,蠻夷全部順從蜀漢。
夷陵大戰中,馬良遇害,年僅三十六歲。
劉備後拜馬良之子馬秉為騎都尉。
3
人物生平
編輯
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氣。
劉備占領荊州之後,徵辟他為從事。
211年,劉備入益州幫助劉璋,後來雙方決裂,於214年,諸葛亮等也率軍入益州去,於是馬良與關羽同守荊州。
雒城攻破後,馬良曾書信給諸葛亮:「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信中更尊諸葛亮為兄。
後來劉備任命馬良為左將軍掾。
不久出使東吳,馬良寫信道:「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孫權對他十分尊敬。
221年,劉備稱帝,任命馬良為侍中。
同年,劉備出兵攻打東吳,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蠻夷,結果全部蠻夷接受蜀漢官印及封號歸順,一切都在馬良掌握之中。
可惜,劉備在夷陵之戰被打敗,馬良也遇害身亡。
。
4
家庭情況
編輯
兄弟——馬伯(孟)常、馬仲常、馬叔常、馬謖。
馬謖,馬良之弟。
同為蜀漢謀士,後因失街亭被下獄後死亡(一說按軍法處死)。
子——馬秉,馬良之子。
因父親功績極其受寵。
劉備在其父死後後拜其為騎都尉。
曾效力過的勢力:蜀漢
馬氏五常中的老大、老二、老三似乎沒有史書記載姓名,馬玄、馬康、馬津;馬靜、馬季、馬通之說不知依據為何,馬順、馬統、馬安仁一說為日本三國志揭示板上內容[1],並稱出自隋朝時期的《荊南諸雄記》一書,並用日文簡述了三人的經歷,但鑒於網際網路上沒有任何關於《荊南諸雄記》此書的信息,所以可信度不高。
5
歷史評論
編輯
《三國志》評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劉巴履清尚之節,馬良貞實,稱為令士,陳震忠恪,老而益篤,董允匡主,義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
鄉中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馬季常、衛文經、韓士元、張處仁、殷孔林、習文祥:「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處仁聞計,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蘭芳。
」
6
史籍記載
編輯
馬良季常,襄陽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先主領荊州,闢為從事。
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
後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
」亮曰:「君試自為文。
」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權敬待之。
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咸如意指。
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馬良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
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襄陽記曰:建興三年,亮征南中,謖送之數十里。
亮曰:「雖共謀之歷年,今可更惠良規。
」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
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
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
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
」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
【襄陽記曰: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原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於時十萬之眾為之垂涕。
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
蔣琬後詣漢中,謂亮曰:「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是以楊干亂法,魏絳戮其仆。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習鑿齒曰:諸葛亮之不能兼上國也,豈不宜哉!夫晉人規林父之後濟,故廢法而收功;楚成闇得臣之益己,故殺之以重敗。
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而殺其俊傑,退收駑下之用,明法勝才,不師三敗之道,將以成業,不亦難乎!且先主誡謖之不可大用,豈不謂其非才也?亮受誡而不獲奉承,明謖之難廢也。
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知之大過,則違明主之誡,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
】
。
7
相關信息
編輯
馬良影視形象(3) 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討魏時,以馬良、伊籍為參謀,一同征進。
關羽臂中毒箭,名醫華佗為其刮骨,關羽與馬良弈棋。
後荊州失守,關羽遣馬良、伊籍齎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
夷陵之戰,劉備因報仇心切,起兵伐吳,並任馬良、陳震掌理文書,馬良勸阻,但先主不從,吳拜陸遜為都督,馬良奏先主需要提防,但又不從。
吳軍堅守不出,馬良認為吳軍必定在等待蜀軍的變化而作出行動。
期間,曾攜地理圖本前往請教諸葛亮。
諸葛亮南征之時去世,馬謖請入中軍,但見一人素袍白衣而進,乃馬謖也——為兄馬良新亡,因此掛孝,這與歷史記載有所差異。
[3]
為何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會派馬謖去守街亭,而導致北伐失利呢?
各位歷史迷,大家好。今天我來說說馬謖丟街亭的故事,並解讀一下為何諸葛亮會讓馬謖去守街亭。當諸葛亮領主力第一次出祁山,連戰連捷,最後收了天水郡。曹魏朝野終於坐不住了,曹叡派張郃領五萬精銳騎兵,西行...
劉備說馬謖不可用,為何諸葛亮偏要用?諸葛亮:因為我對不起他哥
公元223年,漢昭烈帝劉備去世。臨終前,劉備在白帝城將自己兒子劉禪和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了諸葛亮。此外,劉備還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在未來的歲月里,諸葛亮對劉備所有的...
斬馬謖和收姜維的時間巧合
諸葛亮初次北伐時收降了天水姜伯約,緊接著發生了街亭之戰。大膽想像,如果那時姜維沒有出現,諸葛亮的腹心及重點培養的接班人馬謖可能未必會死。馬謖的戰敗恰巧趕在姜維投蜀之時,真是命運對他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