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蘊含職場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方北辰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開講。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最終成就宏圖霸業,一直是流傳千古的佳話。

1800多年前的這個三國故事,著名三國歷史學者、曾登上《百家講壇》的方北辰教授解讀出了職場拼殺的新意。

7月20日晚,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行的「武侯夜話—大咖薦書讀三國」系列講座中,方北辰以《職場智慧看三國——三顧茅廬的新解讀》率先開講。

他認為從職場角度來看,「三顧茅廬」中的劉備和諸葛亮,雙方都展現了高妙的職場智慧,堪稱今日職場人士學習的典範。

□本報記者 吳曉鈴

「老闆」劉備是重視人才的典範

三國,群雄逐鹿。

方北辰說:「這就像一個英雄豪傑紛紛創業的職場,只是最後創業成功的只有魏、蜀、吳三家。

」而劉備能夠創業成功,離不開諸葛亮對他的輔佐。

他們的結緣,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

方北辰笑言,劉備的「三顧茅廬」,堪稱三國最著名的一次職場招聘。

「老闆劉備,要為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的公司招聘一位起死回生的傑出人才。

在處理這一重大問題時,他在自我反思、信息核查和誠意表達上體現的智慧,堪當今日創業者的楷模。

方北辰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已經47歲,當時已算老年人。

不幸的是,劉備創業後的20多年,屢戰屢敗,老來不得不投奔劉表,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長年沒有馳騁疆場,大腿內側都長出了肥肉。

「正是在這種自我反思中,劉備才深刻認識到急需人才為自己的事業進行正確的戰略規劃。

」此時,他的手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

但對部下提供的信息,劉備並沒有完全相信,而是從側面找來荊州學派的領袖司馬徽清談時務。

對方一句「識時務者在乎俊傑」,順理成章言及了諸葛亮,這才證實了徐庶所言非虛,也才有了此後的「三顧茅廬」。

方北辰說,1800年前的劉備,就已經懂得在職場核實「獵頭」信息的可靠性。

在此後的面試程序,方北辰認為劉備專門製作的「三顧」方案,將自己的誠意體現到了極致,「劉備曾作為東漢左將軍,不顧身份區別,3次深入農村拜訪一個鄉下青年。

正是這份誠意感動了諸葛亮,讓他最後甘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應聘」可進教科書

在「三顧茅廬」中,方北辰認為作為應聘方的諸葛亮表現出的職場智慧,也堪稱教科書級別,「他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了有極大發展空間的『公司』,讓自己的才華得以盡情施展。

」在劉備之前,也有人建議諸葛亮投靠曹操或者劉表,但諸葛亮認為曹操手下已經精英雲集,若他成為曹操幕僚,難以出頭;而劉表,則根本不是他值得輔佐的英雄。

因此,寧缺毋濫的諸葛亮在隆中等到了劉備「三顧」後,欣然答應與他共同開創大業。

劉備的「三顧」面試,諸葛亮應對得宜。

「他要完成劉備要求的『重大發展戰略』答卷,居然只寫了區區295字。

這其實也是一種智慧,文章短而精,老闆才能記得住。

再則諸葛亮有備而來,完全知道劉備的訴求。

於是在高度濃縮的行動綱領中,諸葛亮思路清晰地分成了兩部分:一是告誡不能選錯發展方向,不能把未來的根據地選擇在曹操勢力範圍和江東;後面還給出了發展的步驟,從占領荊州到益州,再攻向曹操,環環相扣,邏輯清楚。

」方北辰認為,職場應聘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諸葛亮能投其所好,說明諸葛亮在面試之前,已經準備充分。

而當下職場打拚,恰恰也需要明白老闆的訴求。

方北辰表示,讀史使人明智,英雄輩出的三國,有太多值得當下人們學習和借鑑之處。

「三顧茅廬」中劉備體現出來的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以及諸葛亮對自己清醒的事業規劃,都值得今天的創業者和職場人士借鑑和反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啪啪三國》玩家盤點:那些與劉備擦肩的英雄

劉備集團作為三足鼎立的一股勢力,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漢室正統,然而他們卻最終沒能夠得取天下,後期缺乏人才是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在三國歷史上很多其他勢力的名將都曾跟劉備私交不錯,可最後總是...

三國中徐庶投曹營實為能力有限

徐庶,字元直,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

關於「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人認為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自己找到劉備來施展才華的,說沒有劉備「三顧茅廬」事實,可是我讀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他自己就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親自面試未來的老闆

說來神奇,一個男人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會有極其巨大的恆心和毅力去等待和實現。劉備和諸葛亮都是這樣的人,從劉備三顧茅廬就看得出來。終於等到老闆的諸葛亮小小考驗了劉備一番後親自面試決定出山。劉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