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接管執政大權,為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接管執政大權,為什麼諸葛亮不取代劉禪稱帝?

諸葛亮在人們心中,往往是光輝正面形象。

遇到諸葛亮之前的劉備,四處投奔,無可長時間依靠,這個時候劉備沒軍隊沒地盤,自諸葛亮到劉備陣營後,為劉備謀天下做出政治規劃,在劉備手下主管後勤相關事務,可以說遇到諸葛亮,劉備的事業才算得上有所起色。

劉備病逝後,召諸葛亮入城托以重任,此時的諸葛亮是蜀漢里名望地位最高的,劉備有所輝煌後半生,諸葛亮當屬第一功。

或許劉備為幼子擔心,病逝前的劉備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劉備對諸葛亮的試探,劉備深知自己病逝後,諸葛亮能否盡全力輔佐幼子。

政權進入劉禪時期,諸葛亮此時是地位很高權利也很大,全國政事無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都是諸葛亮說了算,諸葛亮是以身作則,堪稱後世為之楷模。

縱其一生,畢生所為都為人們所稱道,雖其大權獨攬但卻忠於劉氏。

劉備死前說出諸葛亮的才能當今無人可比,安邦定國不在話下,只要加以時日一定能成大事。

若幼子可以輔佐,希望盡心輔佐;若是實在一點當人主的能力都沒有,你可以自取。

諸葛亮聽到這裡趕緊下跪,對劉備表示自己的忠心,這樣劉備才放心歸去。

在今天看來,若是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想要取代後主,以諸葛亮的才能相信取代後主是易如反掌,但是諸葛亮一生都沒有這樣做。

首先,諸葛亮受道德制約。

諸葛亮是飽讀詩書的人,書中的各種人性道德是諸葛亮所看重的。

看看曹操,司馬懿雖功勞很大足以威脅到主子的地位,但是一生都是沒有篡位,如曹操的若是上天安排我曹家人當皇帝那就順應天命,把取代皇帝的事交給後代,相信那個時候的曹操篡位是相當簡單,但是曹操沒有做。

話說諸葛亮心知自己的才能能擔任起這個重任,在取之這點上,諸葛亮不管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沒有好的歷史名聲,縱使之前的功勞再大,如果在劉備死後自己取之,那後世只會罵諸葛亮。

第二,諸葛受人事限制。

諸葛亮不管怎麼說算是文官,常年帶兵打仗的大將們在軍中的威望甚高。

諸葛亮想要取而代之必須先要取得這些猛將們的支持。

蜀漢內部政權派別分化嚴重,外來諸葛亮勢力來掌管益州本地人,當地益州人就不是很樂意,三派之間矛盾也是很深,在很多政治立場上不相同,諸葛亮想要取得帝位,其他勢力不支持或是反對,那諸葛亮很難繼續下去。

大將魏延在軍中威望很高,諸葛亮想要取得帝位,先得需要魏延支持,但是魏延不一定支持,而魏延一旦反對,那諸葛就不好辦了。

當時魏延本是最重要人才,蜀漢本就人才寥寥可數,如若再失去魏延這樣的大將,那就沒任何意義了。

第三,諸葛亮受外部環境制約。

諸葛亮假使稱帝一定會給蜀國招致戰亂,但是當時劉備已經把絕大兵力投入征東吳上,此時諸葛亮稱帝則會使蜀國陷入魏國進攻 ,有如此大好的機會,魏國肯定會多撈幾筆,這也不能保證諸葛亮皇帝位能不能坐久,面對此時虛弱的蜀國,魏吳說不定要把諸葛亮的領土全給分了。

由此看來,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想要取得帝位問題主要是包括內部人員派系分明,外部大國虎視眈眈,另外諸葛亮本人不想稱帝。

在內部人員方面,雖有些是諸葛亮本派的,但是也不能保證像魏延等人不會在諸葛亮稱帝站出來不答應,那諸葛亮該怎麼辦,再者,三大派系之間一直爭論不休,若是諸葛亮這邊派別先不和甚至相互殘殺,那其它派別一旦獲利掌權,諸葛亮派相信很難有好的結果。

在外患方面上,當時空虛的蜀漢即使是諸葛亮取得帝位,也很難在短時間能保證魏國不大力進攻,在劉備大力進攻吳國時候,魏國就曾乘機打蜀國,諸葛亮想要稱帝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在道德制約方面,諸葛亮自早年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位謀臣,將來是成為治國的良臣而不是篡位的小人,諸葛亮稱帝是與自己的理想不為一致,讀書人更看重自己的後世評價。

諸葛亮稱帝過程肯定是風險很大的,諸葛亮一生處事謹小慎微,不會做出風險極大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後期諸葛亮手握大權為何不稱帝?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詩讚曰:「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伊尹是商湯時代的大臣,協助商湯治理國家,成就商朝盛世;呂尚,即姜子牙,年七十齣山,輔助周文王,後事武王,攻滅商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