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鄴滄桑》連載二十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鄴滄桑》系列之二十三

第三章 漢末●曹魏篇

作者/黃超

奪儲位弟兄爭寵

(一)

我國歷代封建王朝在立儲君的問題上,基本上都是依據傳統的觀念立嫡、立長的原則,嫡,即為正妻所出。

長,即長子。

無嫡無長,可立賢,一般不立愛(皇帝所寵愛的皇子)。

皇帝根據這一標準公開冊立皇太子,作為預定的儲君,也就是皇位的繼承人。

由於立嗣直接關係到皇子及其勢力的根本利益,因此,圍繞立嗣問題,皇子之間往往要進行殊死的角逐。

三國曹魏時期的曹丕、曹植兄弟之間圍繞儲位之爭,同樣展開了一場無硝煙的奪儲爭寵之戰。

­

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沖五個兒子都很出類拔萃。

長子曹昂建安二年,在曹操征討宛城張繡時不幸身亡,不但令曹操悲痛,更使得曹操原配夫人跑回娘家,使曹操懊悔半生。

曹丕自敘中說,「建安初,上南征荊州。

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

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

時餘年十歲,乘馬得脫。

」曹昂早死,這樣就不能夠依據封建社會的立嫡立長制進行公開冊立太子。

另一子曹沖聰明絕頂(曹沖稱象),最得曹操寵愛卻不幸英年早逝。

「(沖)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

及亡,甚哀。

」太祖曰:「次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 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

」可知曹沖非常聰明,特別是他稱象一事。

所以說他很有成為太子的可能!文帝丕即位後曾與群臣說過:「家兄孝廉,自其分也。

若使倉舒在(曹沖字倉舒),我亦無天下。

」由此可見兩人如果不死,曹丕是否能夠繼位還是個未知數。

至於三子曹彰呢?據史書記載,作戰勇猛,自小便立志投身行伍,少善騎射,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

操常戒之曰:「汝不讀書而好弓馬,此匹夫之勇,何足貴乎?」彰曰:「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操嘗問諸子之志。

彰曰:「好為將。

」操問:「為將何如?」彰曰:「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曹操一笑了之。

《三國志•曹彰傳》的記載是:「太祖大笑」,看來,立曹彰為儲的念頭也就一笑了之了。

這樣最終,就給曹丕、曹植兄弟二人進行繼位爭奪提供了條件。

曹丕和曹植兩人誰更有才能?《三國志》中說,「……(丕)年八歲,能屬文。

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

善騎射,好擊劍。

」陳壽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雖然說史書有所誇張,但不會太過其實。

文帝的才能是令人佩服的,不然文帝也不會從小就隨曹操一起征戰南北,更不會在爭太子位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並篡漢建魏。

曹丕文武雙全,但曹植的文才也是聞名於建安學派之中的。

其文章一直流傳至今。

《三國志》中寫到,「…陳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

太祖賞識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

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又「 ……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

」可以看出在文章方面,曹植在諸兄弟中算是佼佼者,以至於太祖寄予他很大的希望,太祖出征之時,讓他留守鄴城。

「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城,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太祖孤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可見曹植在曹操眼裡還是比較有作為的,有成為「太子」的可能。

(二)

由於曹丕和曹植都非常有才,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一時難於決斷,時間一長,下屬中漸漸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

擁丕派有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等,擁植派有楊修、丁儀、丁廙、孔桂、楊俊等等,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

在奪嗣之戰中,丕、植兩大集團經歷了三次大的較量,最後曹植集團已慘敗而告終。

首先是「竹簍事件」,曹丕的軍師吳質技高一籌,虛晃一槍,讓曹植的高參楊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怎麼回事呢?原來,為奪嗣,曹丕把官為朝歌令的吳質用竹簍偷運進了鄴城。

但此事被楊修發現並報告了曹操,曹操甚為惱怒。

曹丕恐懼極了。

但老謀深算的吳質卻在當晚悄悄溜出城去,待第二天那輛裝有竹簍的大車被曹操派來的人扣查時,卻是錦帛,哪裡有什麼吳質呢?曹操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楊修故意虛報軍情,誣陷吳質,因此心裡甚為不爽。

其次是「鄴城門事件」,讓曹操徹底相信了楊修與曹植非同尋常的關係。

原來,已經開始懷疑楊修忠誠度的曹操略施一計,對身邊的楊修說,他要令兄弟倆各出鄴城一次,暗下里卻密告城門令,沒有他本人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以此考驗他們的決斷能力。

不知是計的楊修果然中了圈套,他把出門的意圖以及如何行事都告知了曹植。

結果,曹丕遇阻悻悻而回,曹植卻是殺掉城門令強行出了城門。

由此,楊修徹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再者是「送父出征」事件,曹丕「高超」的演技贏得了父親的好感。

建安23年,曹操帶兵出征,兄弟倆同出相送。

餞行宴上,先是曹植文思泉湧、言辭豐贍的為父歌功頌德的「馬屁」經語讓曹操非常高興。

豈能敗下陣來的曹丕在吳質的耳語授意下,席上一言不發,但在父親上路時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而幾欲哽噎。

曹操更是感動得眼眶濕潤,哀嘆不已。

如果說三次較量是導致曹植在奪嗣之爭中輸掉的間接原因的話,那麼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兩件事直接導致了曹植的徹底殘敗,而這兩件事都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

一件是「醉酒誤事」: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大將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包圍,向操求援。

曹操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率大軍去救援曹仁。

可曹植被曹丕略施小計。

《魏氏春秋》曰: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

王召植,植不能受命,故王怒也。

敕命下達時,曹植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無法應召,使操大怒而罷,另派徐晃馳援。

第二件是「司馬門之事」,一次曹操離鄴外出,喝醉酒的曹植在一個隨從的慫恿下,私自打開皇宮的司馬門,在只允許皇帝行走的馳道上乘車跑了一下。

這一僭越行為使重視法制的曹操勃然大怒,立即將那慫恿的隨從斬首。

「植嘗乘車馳道中,開司馬門出。

太祖大怒,公車令處死,由是重諸侯科禁。

」並且為此一再下令,令中提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這件事後,操曰:「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曹植膽大妄為,無視父親的禁令,擅自打開既是宮禁入口亦是皇權象徵的司馬門出城。

我行我素,從此「植寵日衰」徹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同時也失去了儲君之位。

總之,在二人的爭奪中,曹丕漸漸占據了主動,導致了曹操在擇嗣的天平上向曹丕一方傾斜。

最後,當曹操問及賈詡立嗣之事時,賈詡不回答,曹操問其在想什麼。

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由此,曹操不再猶豫,從政治穩定的角度考慮,不可以廢長立幼,果斷地選擇了曹丕,決定立曹丕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逝,曹丕即位。

從此,這個被東晉文人謝靈運稱讚為:「天下才有十斗,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的才華橫溢的曹植徹底失去了「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帝王之夢,開始了「煮豆燃豆淇,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被曹丕相煎的歲月,過起了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流放生活。

居無定所,流離哀傷,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和改換封地。

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為臨淄侯。

二十五年,操死,丕廢漢稱帝,使就國。

黃初二年(221年),植被貶爵安鄉侯;改封聊城侯;三年,徙封東阿;四年,徙封雍丘王。

太和元年(227年),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儀;六年,封為陳王,曹植曾幾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願,最後憂鬱而死,年41歲,溢曰思,世稱「陳思王」。

死後葬於東阿縣魚山西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