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中的吳主孫權究竟強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 杭州 富陽區 )人。
三國 時代 孫吳 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由於家喻戶曉的名著《三國演義》介紹吳國和孫權政權的篇幅較少,以蜀漢劉備的桃園結義為主線鋪開敘述,讓人容易形成一種曹魏曹操奸詐狡黠和吳主孫權少為無能的形象,其實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在當時的漢末天下大亂之中能活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能位即人主創立一番基業的壯舉,可見孫權絕不是草包無能而是一代英傑明君,能夠鼎三國而立,由他創立的江東吳國也是三國中最後滅亡的。
那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比曹劉強在哪裡呢?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看他的稱霸一方、抗曹擊劉的前世今生。
父兄基業
提起孫權的早年就不得不提他的父兄,孫堅和孫策,可以說沒有他們少年繼位的孫權就更加難以服眾、威立江東了。
孫權籍貫 吳郡 富春 (今浙江杭州富陽區),於東漢光和 五年(182年)出生。
孫氏世代在吳地作官。
其父 孫堅 時任下邳 縣丞 ,孫權為孫堅的第二子。
中平元年(184年),時任佐軍司馬的孫堅隨朱儁征討黃巾軍。
孫權與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城關鎮)。
中平六年(189年),長沙太守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函谷關以東)聯軍時,孫權跟隨長兄孫策遷居至廬江郡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因奉袁術之命征討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
喪事畢後,全家遷往廣陵郡江都縣。
孫權九歲喪父,受到其母吳夫人的教育。
初平四年(193年),孫策投奔袁術後,命 呂范 將孫權等人接到住在 曲阿 的 吳景 ( 孫權的舅舅 )處。
次年,孫策為袁術攻打廬江郡。
揚州刺史 劉繇 深怕被吞併,欲對孫權及其母等不利,於是 朱治
派人到曲阿迎接孫策母親及孫權等幼弟,提供養護。
後來,孫權跟著吳夫人遷往 歷陽縣 ( 今安徽和縣 ),又遷往 阜陵縣 ( 今安徽全椒附近 )。
興平 二年(195年),孫策起兵渡過長江,在擊破劉繇後,派 陳寶 到阜陵接家人回曲阿。
孫權為人 性度 弘朗 ,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蓄養賢才,因此漸與父兄齊名。
他常跟隨在 孫策 左右並參與內部事務的決策,其才能令孫策都自嘆不如。
每當宴請賓客時,孫策常常回頭看著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會是你的手下。
」此時,孫權與 胡綜 、 朱然 在吳郡讀書。
(在小說《 三國演義 》中,孫權以「紫髯碧眼」形象而聞名,故又稱作「碧眼兒」。
羅貫中稱讚其「堂堂一表人才」,諸葛亮讚嘆「相貌非凡」,旁人尊孫權為「吳侯」。
)
少年而立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而去世,臨終前命孫權接替其位。
孫權當年虛歲十九歲,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駐守吳郡。
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
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統御諸將。
先率軍消滅李術,得其部眾三萬餘人;阻止宗室動亂;又滅山越六千,收編萬餘。
他又廣招賢才,聘求名士,諸葛瑾、魯肅、嚴畯、步騭、陸遜、徐盛、顧雍、顧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賓旅寄寓之士之心,穩定了江南局勢。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孫權三次進攻 江夏郡 ,最終擊殺黃祖,吞併江夏郡大部
"官二代"的孫權看來並不是無能平庸之輩,他能夠在短時內就能接手父兄的基業並安定人心就可知道這不是無能的泛泛之輩,將來平定天下甚至也可指日可待。
此時的江東在他的打理整治之下君臣和睦團結,可以一戰,他也有了和曹操南下的大軍對抗的資本了。
赤壁大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左將軍、豫州牧劉備。
曹操占領江陵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之地。
曹操甚至在信中言:「欲與將軍會獵於吳」,而此時孫氏陣營內部分化為主戰、主和兩派,主戰派以魯肅、周瑜為代表,主和派以張昭為代表。
張昭在當時影響力很大,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
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孫抗曹的決心。
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
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劉備合兵,和曹操決戰。
周瑜用黃蓋之謀,以五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軍。
戰後,劉備、周瑜等又追擊至南郡,曹操只好撤回北方,留曹仁、徐晃在江陵,派樂進鎮守襄陽。
此時,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包圍,周瑜採納呂蒙的計策,留下凌統抵禦曹仁,以一半兵力馳救甘寧,獲勝而返。
同年,孫權親率大軍圍困合肥,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
張昭出兵不利,孫權攻合肥一個多月,亦未能破城,最後只得退兵。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與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曹仁的軍隊死傷眾多,最終棄城逃走。
孫權得南郡後,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同年,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
孫權與劉備在京口相見,並同意借南郡等予劉備。
二人此次會面,鞏固了孫劉聯盟。
曹操為防範孫權,強制內遷淮南的民眾,引發江淮十餘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
此戰不僅讓孫權和劉備短暫地結為抗曹同盟,也奠定了今後三分天下的局面,劉備至此開始坐大西蜀孫權則占斷東南,而曹操則是虎踞北方傲視中原。
抗曹擊劉
隔江對峙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將治所遷至秣陵。
次年,修築石頭城,改秣陵名為建業(今江蘇南京)。
同年,又修築濡須塢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
孫權在與之相持一個多月後,成功地勸退了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獲取人口數萬。
自此,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收取益州,孫權遣諸葛瑾討還荊州,劉備不從。
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
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呂蒙、孫皎、潘璋等人紛紛趕來支援,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曹操於此時率主力西征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
。
最終,長沙、江夏、桂陽歸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歸屬劉備。
與劉備議和後,孫權再次征討合肥。
剛到合肥城外,便遭遇了張遼的突襲 [20] ,孫權的愛將陳武奮戰至死 。
在撤軍時,又再次遭遇了張遼的突襲,賴呂蒙、凌統、甘寧等人拚死保護,孫權蹴馬趨津,方得以脫險。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進駐居巢,再攻濡須塢,又在丹陽煽動費棧等山越起事。
次年,孫權派賀齊及陸遜平定費棧叛亂。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準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
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擊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署任的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為前部,襲取荊州。
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
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
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
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
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並隨即修築武昌城。
同年,劉備興兵問罪,討伐孫權。
孫權果斷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劉備逃回白帝城 。
穩固了東吳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這時的三國局勢就開始複雜起來了,孫、曹、劉漸成鼎立之勢,孫權在其中積極斡旋、文武雙管齊下,作用不可小覷。
韜光養晦
此時的曹魏和蜀漢都已先後稱帝,按理說坐斷東南的孫權也有理由和資本稱帝了,而他卻按兵不動,隱忍待發沒有急於和曹劉爭相稱帝而是有股「坐山觀虎鬥」的意思在裡面,可見其心思和謀略非常人所能及。
曹丕稱帝後,孫權便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並將降將于禁等送回北方。
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黃武元年(222年),曹丕發覺孫權並非真心歸附,便舉兵伐吳,三路出師。
魏軍東路由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須塢,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在東路,吳軍作戰不利 ;在西路,雙方互有勝負;在中路,因吳將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
。
魏軍戰果不如預期,只得於次年全面引退。
同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蜀、吳兩國重新通好。
但孫權與曹丕之間仍有使節往來,至次年正式斷絕關係。
黃武二年(223年)四月,劉備病逝。
之前,戲口守將晉宗殺死將軍王直,率部下投降曹魏,被任命為蘄春太守,屢次侵犯吳國邊境。
六月,孫權命將軍賀齊等襲取蘄春,活捉晉宗。
同年十一月,蜀漢派中郎將鄧芝來訪。
次年夏,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張溫訪問蜀漢。
黃武四年(225年)十二月,鄱陽人彭綺率軍反叛,攻陷周圍數縣,擁眾數萬。
同年,曹丕率軍至廣陵,孫權嚴設固守。
此時大寒,河面結凍,曹丕撤歸。
黃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戰」爆發,孫權命大都督陸遜督率諸將大敗曹休。
登基稱帝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於 武昌 ( 今湖北鄂城 )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 孫吳 王朝正式建立。
割據遼東的 公孫淵 自從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廢叔繼位後,便多次與孫權來往使者。
嘉禾二年(233年),公孫淵遣使向孫吳稱臣,企圖以孫吳為外應以叛魏。
孫權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遭到 顧雍 、張昭等群臣反對,但孫權仍然派 張彌 、 許晏 等人攜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 燕王
。
公孫淵沒想到孫權會如此看重自己,但認為孫吳遠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討伐,又垂涎孫吳送來的珍寶,於是誘斬吳使,並將其首級獻給魏明帝 曹叡 。
孫權忿恨公孫淵巧詐反覆,打算親自率軍前往征討,後聽從朝臣勸諫,才未出征。
英雄暮年
自 赤烏 五年(242年)起,孫和及魯王 孫霸 之間因 儲君 問題產生了極大矛盾。
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分別支持太子和魯王。
其中, 陸遜 、 顧譚 、吾粲 、朱據 、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 步騭 、呂岱、全琮、 呂據 和孫弘等都支持 魯王 。
晚年的孫權也像大多數中國古代的君王一樣,在太子的選擇上犯難,廢立無常失掉了明君仁君的名號,這後來為吳國因政權的廢立繼位問題而內亂埋下了隱患,算是晚節不保吧。
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
諡號 大皇帝, 廟號 太祖。
葬於蔣陵 。
孫權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者。
孫權後的吳國經常是手足相殘兄弟刀兵相見,同室操戈的悲劇屢見不鮮讓人嘆惋吳國的自此衰落。
內亂不斷的吳國都無需外族侵擾便陷入了憂困之中,也因此失掉了逐鹿中原、爭雄天下的資格了。
所以有人說三國時代最好看的還是孫曹劉的亂世爭雄,諸葛一死無蜀國,孫權一死不看吳的說法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後世評價
後世人寫孫權的詩詞有不少,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辛棄疾這一首,以此足以概全了。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三國時期十大名將,有兩位名將比諸葛亮厲害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開始的時間廣義是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公元220年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隔年劉備...
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
三國歷史上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八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縱觀整段三...
三國歷史上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八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並起,名將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瀰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將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
三國六大奇才,令世人可惜啊
三國,一個動盪的年代,群雄並起,各路英雄集結。名將輩出,而成就名將的不止是自己的勇猛和武藝高強,更多的是背後的奇人在出謀劃策。可悲的是有些奇才卻英年早逝,空有一身本領,卻不能實現,可惜,可嘆啊!...
孫權手下四大都督,保東吳百年江山,卻因小說之故,一直被「黑」
每每看到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都為那段風雲際會的三國史感嘆不已,真是一個人才輩出、英雄雲集的時代;但是書中以劉備的蜀漢作為正派、曹操的曹魏作為反派,孫權的東吳似乎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
三國殺細數中國歷史六十四名將,三國中吳國獨占半壁江山
三國殺細數中國歷史六十四名將,三國中吳國獨占半壁江山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其中有十...
三國史上真正的頂級名將,只有這八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縱觀整段三國時期,名將不計其數,但頂級名將卻是屈指可數。在小編看來,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尋常的統軍能力;二是異於常人的戰略眼光。按照這一標準,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只有以下八...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
打殺三國:三國時期東吳的人才,張昭、陸抗、程普、呂蒙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東吳即三國時代的吳國,亦稱孫吳。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首都開始建於吳(今蘇州),後來孫權築石頭城建業(今南京)。222年,孫權稱吳王。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
三國指揮作戰能力最強的五大名將,張遼排名第四,第一天下三分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諸侯爭鬥不止,戰事不斷,發生了很多次戰役,最終奠定了三分天下。那麼在這些戰役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確實湧現了很多指揮作戰能力很強的名將,那麼最強的有哪些呢?top 5 呂蒙
東漢末年之一代名將 老婆很美
人物簡介周瑜,別稱周郎。字號公瑾。所處東漢末年漢族,出生地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生卒年175到210年。歷史成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官至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溫酒讀帝王:多謀善斷吳大帝
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他承襲兄長之職上位,禮賢下士,從諫如流,處事果斷,精明能幹,最終開創了吳國的霸業,成為三國時期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梟雄,促使三國鼎立的局面最終形成。
歷史上三國沒有這四將,吳國不可能跟曹操對抗
孫策、孫權建立的吳國之所以停留在江東地區,跟中原地區的曹操對抗,固然是因為孫策、孫權的雄才大略,然而當時的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真正是所謂的國家(東吳)的心腹與樑柱,能與國家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