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讀過的書,真的變成你的財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動思考,是有效讀書的第一步。

什麼是主動思考呢?

就是一個人在讀書時,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帶著自己的經歷與體驗,看待作者筆下的世界。

在這個時候,作者只是一個引路人、講解員,他說的話並非總是有道理,讀者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來下判斷。

或是舉雙手贊成,或是覺得作者說法不妥,與他商量討論,都是可以的。

若是單純看書,容易如水過鴨背,不留痕跡。

而在主動思考之後,書中的見解和想法,便如刀刻斧琢,印進一個人的思想里。

個人認為,做筆記對於促進主動思考,相當有效。

讀書的時候,若沒有紙筆在身邊,我常常會抓耳撓腮,難受不已。

因為常常心有所得,偏偏這感覺又轉瞬即逝,當時不寫下來,再讀第二遍,便很難有相同的感受了。

做筆記不是抄書,而是怎麼有效率怎麼來。

我喜歡一邊讀,一邊劃出我認為精彩的句子。

心動之處,便在書頁留白處寫上批註。

如此讀完一本書,還會額外花幾個小時,把筆記整理到電腦中。

這樣,我不是「吞」了一本書,而是真正地「消化」了一本書。

另外,好書總是需要再三、再四閱讀,而每一次閱讀,都是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礎之上的。

讀書筆記上的靈感和心得,恰恰為下一次的閱讀打下了基礎。

我自己很喜歡和朋友聊書,日常太忙碌,不是每一本書都能寫成書評,和朋友聊聊當下心得,對於深刻理解一本書,也是有益的。

首先,能跟別人「講明白」這件事情,本身就需要你吃透它。

我常常說著說著,就發現「咦,原來這裡我還沒理解透」。

其次,寫一篇書評,你需要正襟危坐,絞盡腦汁,但聊書,只需要一個興味相投的朋友,和彼此碰巧的一段時間——一餐飯,一小段同行的路,一個美好的下午茶。

第三,和他人聊天,可以得到立即的反饋。

他可能會質疑你,你支支吾吾答不上來,便暗下決心:「我回去弄懂這個話題!」他或許會同意你,舉出你沒聽過的例子來附和你的觀點,你們相互探討,也容易有新的感悟。

當然,聊書是短平快的方式,寫一篇完整的書評,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仍然是更為持久和深刻的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任何卵用

本文較長,也比較枯燥,但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分享,厲害的招式都比較難練對吧,所以你懂的都在說知識改變命運,可真正感知到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人,身邊找不出幾個吧。現代社會變化的這麼快,知識的作用最多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