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說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字仲謀,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接掌其父兄江東的大業後,因善於拔擢人材,順利化解了多次危機,從而在三國戰亂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辛棄疾在「永遇樂」中說:「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表彰其有獨到的眼光,覓得英雄為國效力。
化悲傷為力量
孫權之父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由長子孫策代其職位。
孫策因沒受到袁術的重用,帶領部屬千餘人向江東發展。
到江東後,得到當地士族的支持,打敗了一些割據勢力,開始站穩了腳跟。
孫策後來遭到暗算,重傷而死。
孫權那時才18歲,整日悲傷哭泣,無法處理朝政。
謀士張昭對他說:「如今天下大亂,豺狼當道,只顧悲傷而不理國事,好比開著大門把強盜請進來,必將自取其禍。
」孫權覺得他說得很對,從而擦乾眼淚、換上朝服,登朝理事及視察軍隊,穩定了軍民之心。
繼承父兄大業後,孫權隨即展現其領導的才華。
在人事方面: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聘周瑜、程普、呂范為將帥;邀魯肅、諸葛謹為賓客,並積極「招攬新秀,徵求名士」。
內部方面:安撫山越,討不從命者。
外交方面:不正面對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接受討虜將軍、會稽太守等職位,以避免對立和衝突。
加強對內措施
東漢末年戰亂主要在北方,許多百姓紛紛南遷,這些移民帶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的發展。
孫權為了接納這些移民,多次向山越族發動進攻,強迫他們出山定居。
此舉擴大了土地範圍,也打破了山越族長期閉塞的生活,有利於文化傳播和民族融合。
此外,為了進行屯田,設置了典農校尉、都尉及屯田都尉等專司職,負責民屯和軍屯等事宜。
孫權屯田的範圍相當廣泛,除了自然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外,也包括許多落後的偏僻地區。
當時江南許多地方,使用火耕水耨等落後的耕作方式,在孫權的提倡下,開始推行兩牛一犛的耦耕法。
此後大量的荒地開墾出來,糧食產量也逐年增加。
他也十分注意興修水利,下令修築東興提,防止巢湖水害,並開鑿了幾條運河,使水路交通得以發展,同時也便利了農業的灌溉。
隨著農業和交通的發展,孫吳的造船、手工及商業等也隨著進步,使江南地區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孫劉聯盟,合力抗曹
曹操滅掉袁氏政權,平荊州、敗劉備,意氣風發之餘,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說:「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八十萬軍,方與將軍獵會與吳。
」信中強烈暗示曹操將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侵略江東,嚇得江東的人心大亂,許多大臣紛紛「勸權迎之」,方為上策。
面對強敵,孫權也猶豫不決,一方面不甘心東吳十萬之眾聽命於曹操,另一方面對又懼於曹操雄厚的兵力。
當時內部分成主戰與主降兩大派。
不久,劉備派諸葛亮到江東,商議聯合抗曹之道,諸葛亮就當時局勢分析,表示曹操兵力雖多,但連續作戰且長途跋涉,已是強弩之末,況且北方軍隊不善水戰,加上新占領荊州,人心未定,故實不足為懼。
諸葛亮的說詞使孫權心動,而且謀臣魯肅與大將周瑜都支持諸葛亮的意見。
周瑜進一步指出:曹軍號稱水師八十萬,實際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已。
他們的意見使孫權信心大增,為增強聯劉抗曹的決心,當場拔出配刀砍斷桌子堅定地說:「誰敢再說奉迎曹操,下場就像此張桌子一樣!」於是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率精銳部隊三萬人,與劉備兩萬多軍隊會合,共同抗曹。
曹操敗走,天下三分
北方人擅長馬戰,水上顛簸、船上搖晃的生活,令曹軍食不下咽、睡不安眠。
曹操見狀,下令把數百艘戰船用鐵環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的顛簸。
周瑜部將黃蓋看到曹操將戰船連鎖,建議採用火攻戰術。
此一意見與周瑜不謀而合,可是火攻還得靠近敵船才行,周瑜於是和黃蓋密謀,讓黃蓋前往曹營詐降。
為了便曹操相信,周瑜使用「苦肉計」,把黃蓋打得皮開肉綻,然後讓黃蓋致信曹操請降。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的典故,就是來源於此。
黃蓋的苦肉計,果然建立大功。
曹操不知是計,答應黃蓋的投降,黃蓋於是帶領十餘艘船艦,滿載薪草膏油並覆蓋帷幕偽裝,然後插上降旗,緩緩駛向曹營的戰船。
同時黃蓋備有快船掛在這些降船之後,以便放火後快速逃離。
當船接近曹軍時,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
當時江上恰好颳起東南風,船隻順風快速靠近曹營。
一時之間,曹軍數百艘戰船成為一片火海,火勢甚至延燒至岸上的帳營。
曹營燒傷或溺斃的人馬,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孫劉聯軍主力艦趁機渡江北進,猛攻曹營,從而使曹軍大敗。
此役曹軍損失大半,曹操自嘆縱橫沙場二十年來,從未如此慘敗。
戰敗後,曹操退回北方,從此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此次戰役,孫權決策正確,又任命有謀略的周瑜為主帥,可以說是非常的英明。
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吳有一些當年追隨孫堅、孫策的老將,可是孫權發現有些人忠勇有餘、智謀不足,難荷一方之任,因此每到關鍵時候,他都會啟用一些新人。
而這些新人在證明自己真才實學前,如何讓老將誠心服膺,就成為孫權的一大考驗。
有一次,孫權讓出身寒門的周泰鎮守濡須塢,老將朱然、徐盛擔任副手。
孫權知道朱、徐二人必定不服,有一天以視察之名來到濡須塢,且在酒席上叫周泰把衣服脫掉。
但見周泰身上傷痕累累,幾乎可用體無完膚來形容。
「周將軍這一道傷因何而起?」、「周將軍這一道傷來自何處?」、「周將軍這一道傷又為哪一戰役所創?」隨著孫權與周泰的一問一答,舉座皆驚。
孫權撫摸著周泰的臂膀說:「將軍!我與你親如兄弟,將軍在戰場上為孫某不惜性命,以至受傷多處,孫某又怎能不感恩圖報,委將軍以重任呢?」朱然、徐盛在一邊聽得噤若寒蟬,此後再也不敢對周泰不敬了。
周泰果然不負重託。
曹操率領四十萬軍隊進攻濡須口,幾次交鋒都沒有占到便宜。
後來,曹操遠望東吳軍隊、船艦的陣容,不禁讚嘆其治軍嚴明、軍容整肅,因此心中並無勝算,便不敢再決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然後退軍。
劉表字景升,其兒子劉琦、劉琮兄弟二人斷送父業之事,使曹操看不起他們兄弟,認為如豬似狗。
相較之下,孫權繼承父兄之業後的表現,更顯難能可貴,難怪曹操要大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了。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一下哦,小編會一如既往的給大家貢獻歷史類的好文章,謝謝!
歷史上英勇驍戰、功勳卓著的江東十二虎
三國時孫吳方面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英勇驍戰、功勳卓著而為人稱道,按照正史《三國志》為其列傳的順序依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字承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為什麼是英雄?
三國時期有奸雄曹操、梟雄劉備、英雄孫權,前兩者還好說,但孫權是繼承父兄基業的,對外作戰有周瑜、陸遜,對內理政有張昭、顧雍。好象就是個甩手掌柜,啥事不干。憑什麼當得起這「英雄」的稱號,令當時的曹操...
亂世風雲,生子當如孫仲謀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這句詞是出自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詞中所提到的孫郎是便是統領江東八十一州的孫權。孫權作為三國鼎立時代東吳的國主,他文才武略,膽識過人,是個很有膽識魄力...
戰亂三國,孫權也有孫氏五將,誓死保東吳
許多人好談曹操的五子良將,或者劉備的五虎上將,很少去談孫權的部下,其實孫權也有孫氏五將,非常厲害!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
赤壁之戰,誕生了2句話歇後語,與周瑜魯肅有關,非常經典
黃蓋自幼家貧,卻勵志自學兵法,曾擔任過郡吏,後來孫堅起兵,他棄官跟隨,成為了孫堅部下的一名悍將,曾參過於討伐董卓等多場戰爭。孫堅去世後,他跟隨孫策一起打下了江東。等到孫策死於箭下,他又成為了孫...
曹操用兵如神卻著了周瑜的道,赤壁之戰竟被燒得焦頭爛額!
兵不血刃奪得荊州後,曹操不是急於揮師南下與孫權、劉備一決雌雄,而是選擇了靜觀其變。見孫權、劉備並沒有俯首稱臣,這才率軍順流而下。曹軍船隊並沒有駛出多遠,就與逆水而上的孫劉聯軍不期而遇。甫一接戰,...
不一樣的孫權|舉賢任能取長忘短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輩出,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關羽、張飛⋯⋯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縱橫捭闔,共同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忠義、信義、仁義、恩義、俠義」之歌,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神往和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