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奮鬥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在歷史上,以平民起家成為一代帝王的,總是為人津津樂道。

其中,劉邦和朱元璋,大家都耳熟能詳;宋太祖趙匡胤,也同樣以一介平民,最後榮登開國帝王,卻往往為人所忽略。

公元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正值五代的後唐時代。

他的父親

趙宏殷是後唐皇帝李存勖的將領,因此,趙匡胤也就是「軍二代」 ;亂世之中,軍人的身份和地位十分重要。

趙匡胤喜愛武術,練就一身高超武藝,而這對他日後起了巨大作用。

公元948年,時年二十一歲的趙匡胤投軍郭威麾下,從此在軍界崛起。

之後,郭威發動政變,奪取了後唐政權,建立後周,趙匡胤先後都擔任要職。

郭威去世後,他的兒子柴榮即位。

在對北漢政權的進攻時,柴榮御駕親征,在危機時刻,趙匡胤浴血奮戰,身先士卒,以一當百,最終力挽狂瀾,立下赫赫戰功。

高平之間,趙匡胤脫穎而出,愈加得到周世宗柴榮器重。

公元956年,趙匡胤跟隨柴榮南征南唐,依然光芒耀眼。

在公元959年,柴榮北征之時,居然因病而撒手人寰。

皇位傳給了僅有七歲大的兒子柴宗訓。

在柴榮彌留之際,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禁軍一號頭目張永德撤掉,讓趙匡胤當上殿前都檢點。

可以說這個決定,改變了以後的政局。

在柴榮去世一年多後,公元960年,趙匡胤就發動了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政權,黃袍加身。

這一年,趙匡胤三十三歲。

從二十一歲入軍,到黃袍加身,也就用了十二年時間。

陳橋兵變,是他智慧權謀的集中體現。

在中國古代,謀反、篡逆,應該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趙匡胤卻似乎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然後很無辜的被推上了皇位。

可以說,他把厚黑學的精髓,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我們也要看到這件事的另一面,趙匡胤也有仁慈和情義。

在歷史上,沒有一次的政權更迭,不是伴隨著血流成河、腥風血雨的,而這一次,是完全的無流血、兵不血刃中,就完成了。

雖然過程中,一個叛亂,也就滅口後無任何牽連。

其實包括之後的杯酒釋兵權,同樣可以看出宋太祖的重情義。

從宋太祖趙匡胤的發家崛起路,我們可以總結幾點。

首先,就是要會交朋友,人脈廣,你才有機會崛起。

人家認識的都是厲害角色:郭威、柴榮。

再者,要會拉關係,如果沒有和這些權貴的親切關係,他也無法受重用;其次,要有智慧和手腕,能發動政變,不懂得智慧和人心,就會失去所有;最後,不得不說,打鐵還得自身硬,有過硬的本領和堅毅的內心。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一代開國之君,能智勇兼備,保持清廉,有仁義,這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人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蓄謀已久的嗎?

「陳橋」是一個地名,在北宋時,它是一個驛站,故而稱之為「陳橋驛」,它位於現在河南開封北面黃河邊。公元九六零年,這裡發生了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那便是「陳橋兵變」。

趙匡胤是「被迫」當皇帝的嗎?

史書上經常這樣講,五代時後周大將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與契丹(遼)的聯合軍事進攻,當其兵出至離當時的後周都城開封不遠的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時,正於酣醉之中的他突然被部下將領黃袍加身,推戴著做了皇帝,...

磨不殺驢:趙匡胤和他的兄弟們

一說到開國皇帝,總是擺脫不了兩個成語,那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從劉邦開始,誅殺韓信等功臣,到後來的朱元璋大肆誅殺曾經跟他並肩作戰的兄弟們。似乎開國皇帝功成名就、天下安定之後,都不會放過...

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為什麼能成功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兵不血刃奪取開封,建立宋朝,此後開創了300年的大宋王朝。陳橋兵變也被很多學者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在歷史上中華大地也曾經發生過多次因政變改朝換代的事...

有勇有謀有義,緊握槍桿出政權,開創宋朝基業

五代順序: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經歷了五十多年。宋朝前是五代十國的時期,中國大地上大小地方政權分居各地,稱王稱帝,可惜個個都命不長久。直到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中原政權,...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真相!

陳橋兵變既與唐末以來兵驕將悍的政治混亂有關,更與某些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深層變化有內在聯繫,兵變前趙匡胤集團有機遇與時緣的巧合,促成其勢力急劇發展,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奇蹟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