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特種兵,魏延被打敗15次,諸葛亮冒折壽風險才將其摧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72期:三國系列)

古代作戰,冷兵器是主要戰鬥武器。

雙方交戰,除了拼兵力,就是拼利器,比如中原部隊一直打不過匈奴士兵,並不是中原士兵作戰能力差,主要敗在兵器不如人,匈奴除了擅長馬戰,主要是弓箭技術一直比中原領先。

也因此,在中國古代史上,歷朝歷代為了對付匈奴士兵,就不斷開發對騎馬有壓制性的兵器,弓箭,後來有了長弓、弩車等等。

但是在三國時期,卻有一支部隊非常特殊:一是中原的刀槍砍不死他,二是恐怕連匈奴士兵的弓箭也射不穿他。

那麼這支部隊到底是什麼兵種?為什麼如此威力驚人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熟悉三國的朋友,可能已經知道,這支部隊就是一邪門兵種:叫藤甲兵。

這個特殊兵種出自烏戈國,但是根據後來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所謂的烏戈國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少數民族部落。

這個叫烏戈國的部落首領叫突兀骨,身高快3米,是三國演義中身長最驚人的大個子,連我們今天的籃球之王姚明看到他,也得一副仰視之姿。

除了個子高,這個兀突骨還是個不吃五穀之人,其實按照歷史推演來看,他應該不是不吃五穀,而是沒有掌握五穀耕種的技能。

所以他的食物主要是蛇獸之類,大概還是生吃,所以生存狀態可以說比較原始。

而我們今天所談論的藤甲兵正是這個人猿泰山般的兀突骨的麾下士兵。

關於這支冷門但是威力強悍的兵種,有一些簡單的介紹,一部分來自演義,一部分來自後人對於這種兵種所研究得出的一些資料。

我們都來看一下。

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介紹的,說這支部隊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的盔甲,他們叫藤甲。

他們所穿的藤甲,可不是中原士兵的盔甲可比,因為性能不可同日而語,中原漢人的盔甲歷經千年的發展,也沒發展到刀槍不入。

那麼他們的藤甲到底是什麼材質?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他們的藤甲之藤的取材,來源於那些幽深黑暗的山洞之之中,而且都是攀生在石壁上面。

烏戈國的人們就歷經艱險把這些藤條割下來,拿回去,先浸泡在油中。

而且要浸泡的時間,也格外驚人,需要達六個月之久,直到藤條已經被油浸透,通體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時候,他們就把藤條從油中撈出來,放在太陽下面暴曬。

直到曬得乾枯,然後再次放入油中浸泡。

如此反覆,要達到十幾遍,藤條才算可用,然後就編制藤甲。

那麼如此繁瑣麻煩的過程,製造的藤甲到底有什麼奇效?

奇效可是大了去,經過如此工序製作的藤甲,沒有中原士兵穿的盔甲那麼笨重,而且格外輕便。

作戰時穿在身上,能夠抵擋敵軍的刀槍劍戟和弓箭射擊,而需要過河渡江的時候,他們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就像戴了一個救生圈一樣,而且還防水,水不能浸濕它。

如此看來,真是神奇。

那麼聽起來如此神乎其神的東西,實用效果到底如何?

其作戰的實用性,可以說非常了不起,有戰績為證。

在劉備去世之後,南蠻孟獲趁機發動叛亂,當時諸葛亮因為蜀國局勢不穩定,不敢發兵平叛,所以先派遣外交官去東吳進行談判聯盟,後來等和東吳的聯盟達成後,諸葛亮就帶著精兵出發了,其中隨軍的將領有大名鼎鼎的趙雲、魏延等,還有一批後起之秀的將領們。

在連敗孟獲五六次之後,孟獲感到恐慌,這時候,帶來洞主給孟獲提供了一條消息,那就是求助烏戈國,原因正是因為烏戈國的藤甲軍可以說天下無敵,有了藤甲兵的出戰,諸葛亮的蜀漢大軍必敗。

孟獲非常高興,立即親自趕往烏戈國求援。

兀突骨很爽快就答應了孟獲,叫來兩個主要將領,一個叫土安,一個叫奚泥,提兵三萬,都是藤甲兵,然後跟著孟獲一起奔赴前線。

第二天突兀骨帶領藤甲軍來到蜀漢的營寨叫陣,諸葛亮讓魏延領兵出戰,但是結果非常意外,兩軍交戰的情況是,蜀國的刀槍刺不穿藤甲兵,弓箭也射不死,但是藤甲兵的武器可是能夠刺穿蜀國士兵的,所以魏延大敗,傷亡很多,其慘狀可想而知。

魏延回來稟告諸葛亮,諸葛亮也很驚訝,他可以說是智謀超群,見多識廣,但他也沒聽說過藤甲兵,更不知道如何破解。

於是就請教當地的居民,然後了解之後,諸葛亮才漸漸思考出破敵之策。

那麼諸葛亮的破敵之策是什麼?那就是在桃花渡口北岸的山上,有一個山谷,四周山壁光滑無比,無法爬上,而進入山谷只有一條路可走,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死谷。

看到這裡,各位肯定也就知道諸葛亮的破敵之策是什麼了,他就是想在這裡火燒藤甲兵。

因為藤甲兵的藤甲雖然堪稱無敵,但是有一種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怕火,因為藤甲是油浸泡而成。

那麼諸葛亮此計能否成功?難道孟獲他們看不出來?其實孟獲當時對兀突骨說過諸葛亮善用詭計,如果光明正大的打,諸葛亮絕對不是對手,所以他若用山林等引誘,不可追趕上當。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諸葛亮想把兀突骨的藤甲軍引入死谷,也就不那麼容易了。

所以這個引誘的重任就在魏延的肩上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魏延被連敗15次的情況

這個結果是蜀國的軍隊也確實打不過藤甲軍,但也同時是諸葛亮在用計。

那就是讓魏延敗一陣,退一段路,然後扎個營。

第二天,再敗一陣,再退一段路,再紮營。

就這樣,兀突骨的藤甲軍連敗魏延15陣、連攻蜀軍7個營寨之後,他們自己也不知不覺被引到了諸葛亮所設計的那個死谷。

兀突骨的藤甲軍進入死谷之後,諸葛亮令人從山上滾下亂石橫木,堵住了谷口,然後又點燃早已安置在谷中的十輛油車,之後的情形就能想像了,三萬藤甲軍頓時就陷入火海,最終全部燒死,一個都沒活下來。

連諸葛亮本人看到自己所設計的戰況,都忽然哭而嘆說:「我這樣做對於蜀國雖然是功勞,但我也因此必折損壽命啊。

」後來諸葛亮只活了54歲便病逝。

關於諸葛亮折壽一事,還有一個民間傳說,說姜子牙死後因骨根不好沒有成仙,就轉世成孫臏繼續在世上磨練,但孫臏又斷了腿,所以還得繼續轉世修煉,就轉世成了諸葛亮,而諸葛亮本來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本可圓滿成仙,但因火燒藤甲軍,傷損陰德,故而不僅折壽,也無法成仙。

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不過是趣談而已。

雖然藤甲軍被諸葛亮燒死了,但是藤甲兵的傳奇卻沒有結束。

在當代,竟然有人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述情況,製作出了真正的藤甲。

此事發生在安順開發區的一個布依村寨歪寨村,他們利用青藤製作了兩件藤甲,一男一女,並且做了試驗,發現刀槍弓箭真的極難刺穿。

後來,他們製作的藤甲被國家軍事博物館收藏,北京電視台還專門對這個村寨的藤甲製作進行了報導。

由此可見,藤甲軍雖然不在了,但是藤甲的事跡還要不斷流傳下去,將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光彩的一筆。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中國古代兵器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妙計之火燒藤甲兵:集天時地利人和之力

為了平定南方,以保障北伐曹魏無後顧之憂,諸葛亮採取攻心為上的方針,對南蠻首領孟獲實行捉住就放的辦法。果然,孟獲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六次交戰六次被擒。諸葛亮又放了他一次。孟獲回去後向烏戈國王求援,...

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藤甲兵後裔今安在?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典故深入人心:諸葛亮輔佐劉備進四川建立西蜀國,南方一帶(今雲南、貴州、廣西)的少數民族不服從漢族先進文化教化,由彝族首領孟獲帶領各部落的少數民族勇士組成蠻兵北上作亂,諸葛亮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