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項羽與劉邦最後的決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楚漢在滎陽鴻溝一代相持兩年多,最終選擇議和停戰。
議和成功之後,項羽遵守合約,率軍向東撤退;而劉邦撕毀停戰協定,突然對撤退的楚軍展開攻擊,楚軍倉皇迎戰,且戰且退。
劉邦的意圖很明顯,兵分四路,四面合圍,把項羽消滅在撤退的途中。
劉邦的第一路大軍,由劉邦親自率領,從滎陽出發,由西向東,攻打楚軍。
第二路大軍由彭越率領,從東郡出發,向南攻擊楚軍。
第三路大軍由韓信率領,從齊國出發,攻打彭城,斷掉項羽的老窩。
第四路大軍由淮南王英布率領,從南向北,攻打壽春,截斷項羽南下的退路。
項羽從滎陽撤軍,本意是向東回歸彭城,但是劉備四面合圍計劃,讓項羽被迫改變的行軍路線。
特別是韓信已經進入彭城,項羽只得東歸改為南下,首先進入陳縣。
項羽在陳縣得到補給,然後反攻劉邦,劉邦再次戰敗。
劉邦為了讓韓信、彭越、英布為自己賣力,許諾封彭越為魏王,韓信為齊王。
劉邦大軍與韓信彭越回合,再次攻打陳縣。
形勢對項羽非常不利,特別是英布在南方的背叛,讓項羽無法南下。
項羽只得在陳縣未被完全包圍之前,向東突圍。
項羽向東突圍,走到垓下,就是今天安徽省固鎮縣和靈璧縣之間的淮北原野上。
項羽決定,在這裡與劉邦決戰。
項羽並不覺得自己戰敗了,楚漢爭雄五年,劉邦從來都沒有堂堂正正和項羽對戰過,一直都是用偷襲騷擾,開闢後面戰場等方式消耗楚軍。
垓下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特別適合大軍團的決戰。
項羽相信,自己能夠在決戰中獲勝。
因為他還有十萬大軍,都是楚軍的精銳,而且項羽征戰八年以來,多次以少勝多,無論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在大規模的野戰中,項羽率領的楚軍從來都是所向無敵。
項羽在垓下嚴陣以待,劉邦回合彭越、韓信、英布之後,總兵力達到六十萬,也來到垓下,準備最後的決戰。
當年彭城之戰,劉邦也是率領六十萬大軍,結果被項羽用三萬軍隊打的打敗,這次項羽有十萬大軍,劉邦顯然吸取的教訓,不親自指揮戰鬥,自己退居後方,把前線決戰的指揮權交給了韓信。
垓下之戰,就是項羽與韓信的對決。
十萬對六十萬的決戰。
決戰之日,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六十萬大軍分成六個軍陣,每個軍陣十萬人。
然後擺成三重縱深的前中後三軍。
前軍三個軍陣,三十萬人馬,由韓信親自指揮。
中軍軍陣十萬人馬,由劉邦指揮,支援第一道軍陣。
後軍軍陣二十萬人馬,作為預備隊。
同時也防止楚軍騎兵從後方攻擊。
韓信的這個軍陣攻守兼備,而且中軍只有十萬人,根本就是一個陷阱,如果項羽進攻,不管從哪個方向,只要攻擊到中軍,基本上就會被包圍。
項羽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選擇主動攻擊,集中優勢兵力,從正面攻打漢軍,想要把漢軍擊潰。
項羽獲勝的唯一機會就是在被包圍之前,突破漢軍的三道防線。
在項羽的率領下,楚軍所向披靡,先是擊潰漢軍前軍,突破韓信的第一道軍陣,然後攻擊劉邦第二道軍陣。
項羽看到漢軍已經開始混亂崩潰,斷定總攻的時機已經到了,投入所有的兵力,攻打劉邦的第二道軍陣。
劉邦的第二道軍陣也被擊潰。
接著楚軍遭遇了第三道軍陣的二十萬預備隊,楚軍攻擊受挫,陷入激戰。
而韓信從容調兵,包圍了深入漢軍軍陣的楚軍。
這一仗打的非常慘烈,楚軍雖然被動,但是在項羽的帶領下誓死搏殺,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史書上只留下一句話,十萬楚軍戰士,戰死者八萬。
垓下之戰,十萬對陣六十萬,項羽輸了也不可恥,韓信勝了,有點勝之不武。
如果項羽的軍隊不是十萬,而是二十萬,這次決戰,項羽的勝算會更多,無奈寡不敵眾。
楚軍十萬將士,還剩下不到兩萬,被漢軍包圍在垓下。
經過這次大戰,漢軍的損失也是慘重,雖然包圍了項羽,但是能夠消滅項羽,也不一定,而且就算是能消滅項羽,最後的損失肯定會更大。
最後張良又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四面楚歌,最終讓項羽失去了再戰的鬥志,選擇了突圍。
最後霸王別姬,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一代梟雄至此謝幕。
增強男性性功能,根治早泄,微信miao50168
著名的垓下之戰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著名的垓下之戰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趙汗青 兩千多年前,在安徽的垓下,發生了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爭,也是世界軍事史上十大戰役之一,這就是楚漢相爭中的垓下之戰之名。楚漢相爭,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
楚漢時期的八大猛將,漢軍第一猛將樊噲僅排名第二
單憑武力,項羽最牛了,龍且姑且能與他一戰,要明白是姑且一戰,並不是能打得過他,也就是說能跟他耗上一會,英布是帶兵打戰比較歷害,單打獨鬥還不如龍且呢,更何況霸王,樊噲忠勇,世人皆知,比起霸王的力舉...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梟雄楚霸王命絕烏江!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率本部將士,乘勝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當追至陽夏時,劉邦下令暫停追擊,為了一舉擊敗項羽,並且提高韓信等人的士氣,劉邦派人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承諾天下大定後與他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