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看諸葛亮七擒孟獲,換得南疆安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往今來,真正的征服往往不是武力上的擊潰,而是精神上的碾壓,這一點,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諸葛亮將其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國是一個群雄割據,戰亂動盪的時代,可以說,誰擁有了武力,誰就擁有了天下。
而諸葛亮,一代文人,如何靠耍嘴皮子得到將士的擁戴,贏得眾人的信任?。
劉備本身其實並沒有多少才能,而他能成為三國一雄,最重要的是他慧眼識珠,唯才是用。
當初劉備三人組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關羽,張飛是很不服氣的:不就是一個讀書的嗎,有什麼了不起,還得讓大哥跑三次。
諸葛亮最後最後既然答應出山,就得做一些事情讓大家心服口服。
你關羽張飛等人不服,那看我諸葛亮火燒新野;還不服,我再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這個時候,蜀軍上下沒有人不對他心悅誠服。
諸葛亮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僅得到了蜀軍將領的心,甚至還得到了敵人的心,比如說被七擒七放的孟獲。
諸葛亮和孟獲的故事,要從雍珂,商定,朱褒等人在南中發生叛亂說起,而孟獲作為南中一霸,自然也參與了這場叛亂,諸葛亮為了平定戰亂,親自率軍南下。
諸葛亮是何許人也,作為三國最神機妙算的人,自然目光長遠。
平定南中很簡單,但是就怕南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叛亂,如果反叛之心一直存在的話,整個南中是不會安定的,於是,諸葛亮決定採取攻心為上的方針,從叛軍中尋找自己的代言人。
這個時候,孟獲帶兵打來了,這個時候,諸葛亮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
公元225年3月,諸葛亮先來一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派馬忠進攻烊柯郡、李恢進攻建寧郡的同時,率軍從水路由安上到越崙進入南中。
大軍勢如破竹,敵人被打的落花流水。
5月,大軍渡過瀘水,與孟獲軍交戰,這就有了記入史冊的七擒孟獲。
諸葛亮帶兵進入南蠻之地後,雙方的第一戰便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
但孟獲首戰便敗,自然不服,諸葛亮一笑之下放了孟獲。
放走孟獲後,諸葛亮又使一計「挑撥離間」。
他找來孟獲的副將,對他說說孟獲已經將叛亂的罪名扣到他的頭上。
副將聽了很委屈,也很不服,諸葛亮也故意放了他回去,副將回去後,越想越冤屈,於是一氣之下將孟獲捆了,送到諸葛亮營中。
這時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放了他。
第三次諸葛亮識破孟獲裡應外合的套路,生擒孟獲,又放了他。
第四次諸葛亮誘騙孟獲,孟獲又掉入圈套,在次生擒,再次釋放。
第五次孟獲又被手下將軍生擒,交給諸葛亮,這次孟獲大呼內賊陷害,諸葛亮宅心仁厚,又放了他。
第六次諸葛亮製造假獸,打敗了孟獲投靠的木鹿大王,孟獲再次被生擒,這時候,孟獲已經不犟了,但是諸葛亮知道他的脾氣,還是放了他。
孟獲被釋後又去靠了烏戈國,帶著烏戈國國王的刀槍不入的藤甲兵準備再次捲土重來。
誰知諸葛亮一把火便燒光了藤甲軍,孟獲第七次被擒。
這次,諸葛亮本打算要再放了他,孟獲這時候可能已經認清了自己:自己永遠不可能是諸葛亮的對手,思慮再三,終於決定歸順,而諸葛亮大人不記小人過,繼續讓孟獲做他的南中首領。
從此,諸葛亮在世期間,南方再無戰事。
諸葛亮是如何降的住關羽、張飛的?
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天下皆知,諸葛亮爽了,張飛和關羽卻一肚子意見。諸葛亮料事如神,能掐能算,但他總歸不是武將,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打仗是要衝鋒陷陣,上陣殺敵的,計策再好再漂亮...
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事,什麼都是浮雲
三國里一位備受關注的人諸葛亮,諸葛亮在三國里就是一個神人,天文地理,醫卜星象,五行八作,三文五典,八索九丘,無一不通,無一不曉,沒他不知道的,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民間文學有意無意的神化諸葛亮...
關羽高冷?扯吧,他其實就是一個沒斷奶的孩子,還是蜀漢的罪人!
關羽高冷?扯吧,他其實就是一個沒斷奶的孩子,還是蜀漢的罪人!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發現一個問題,關羽非常高冷,話不多、脾氣倔,在整個三國里,唯一能讓他乖乖聽話的只有他的大哥劉備。關羽甚至對於蜀軍...
劉備真的如三國演義中那樣忠厚老實,脾氣好嗎?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最要人物,有了劉備才形成了後來的三分天下。電視劇中的劉備為人忠厚,老實,善良,愛哭鼻子,遇到大事小情首先就哭,其實歷史上的劉備根本不是這個樣子的。曹操早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江東孫...
火燒博望坡並不是諸葛亮指揮的
《三國演義》寫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書中寫道三顧茅廬之後,劉備請的諸葛亮出山,兩人關係日益親密,自然疏遠了關羽,張飛二人,不久,夏侯惇帶兵殺向新野,...
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藤甲兵後裔今安在?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典故深入人心:諸葛亮輔佐劉備進四川建立西蜀國,南方一帶(今雲南、貴州、廣西)的少數民族不服從漢族先進文化教化,由彝族首領孟獲帶領各部落的少數民族勇士組成蠻兵北上作亂,諸葛亮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