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趙光義奪權哥哥一脈帝位,不料180年後,帝位又重回哥哥一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實乃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親弟弟。

趙匡胤突然駕崩,趙光義突然登基,中間發生的「刀光斧影」一直成了千古之謎,以至於後世一直流傳光義謀害太祖篡位。

據記載,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

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

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通宵等待消息。

王繼恩奉詔後並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趙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趙光義。

光義立即進宮,入宮後不等通報逕自進入太祖的寢殿。

王繼恩回宮,宋皇后既問:「德芳來耶?」王繼恩卻說:「晉王至矣。

」宋皇后見趙光義已到,大吃一驚!知道事有變故,而且已經無法挽回,只得以對皇帝稱呼之一的「官家」稱呼趙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趙光義答道:「共保富貴,無憂也!」

但據《宋史》記載,杜太后臨終與宋太祖定下的方針是,趙匡胤死後傳位光義,光義死後傳位光美,光美再傳位趙匡胤之子德昭。

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而結果亦是「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

」即趙光義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後,太祖之子德昭因因恐懼而自殺,太宗之弟光美後試圖謀害太宗未達目的被告發,最終憂悸成疾而死 。

雖然對此有不同的版本,但多數人認為是趙光義謀害太祖而繼位。

從常理可知,如果太祖趙匡胤想傳位於弟弟,在當時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諸朝堂,不會有任何阻礙,何必弄得這樣神神秘秘?其次,若「金匱之盟」早已訂好,何必要等趙匡義即位五六年後才公布於世?由此可見,趙光義奪了哥哥的位子,只不過為了名正言順而搞出的一系列說詞。

然而,在「斧聲燭影」發生180年後,帝位卻又重新回到宋太祖趙匡胤一脈。

當時,宋朝兩個奇葩皇帝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因為政策失誤,導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史稱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並深深刺痛了漢人朝臣們的內心,從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可見一斑。

靖康之恥使宋朝遭受了空前的恥辱,在事件中被金人擄去的趙宋宗室、宮中男、女及城中百姓不下二十萬人,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北宋王朝府庫蓄積被掠奪一空,就連宋欽宗的朱皇后,當時26歲,艷麗多姿,因為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最後也忍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而自盡了。

宋徽宗、宋欽宗在受盡百般羞辱後最終先後慘死在北方。

而此時,身在南方的宋徽宗趙佶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

趙構的繼位,使的趙宋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得以又延續一百餘年。

宋高宗趙構因身體原因未有子嗣,最後將帝位傳於養子趙昚。

趙昚實為宋太祖七世孫,至此,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而宋孝宗趙昚普遍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燭影斧聲:到底是傳位還是篡位?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議後事,被晉王得知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光義...

金太宗是宋太祖轉世:只為向宋太宗一系報仇?

燭影斧聲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稱斧聲燭影,是宋太祖趙匡胤暴死,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間所發生的一個謎案。由於趙匡胤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後世懷疑趙光義謀殺兄長而篡...

驚天大發現,趙匡胤原來是這樣死的!

我想說的是,趙匡胤死的時候,知道他是被誰謀害,他完全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報復那個謀害他的人,但是結果他只是安靜地死去,把痛苦留給自己,把秘密留給歷史,把猜測留給後人,把煌煌文化大典留給大宋王朝……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