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親征敵國,竟然主動獻身,要敵國大將射死他,霸氣沖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親征敵國,竟然主動獻身,要敵國大將射死他,霸氣沖天!

周世宗柴榮,名字相對比較陌生,但大家都知道結束五代十國戰亂的宋太祖趙匡胤吧。

趙匡胤之所以站的高,那是因為他站在歷史巨人柴榮的肩膀之上。

柴榮,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正是他對當時社會全面而透徹的改革,才有了後來的宋朝。

元朝史官在《宋史·范質傳》說的很清楚:「周之世宗時,天下將定之時也!」趙匡胤做的,其實是柴榮未竟的事業,而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宋朝才真正統一中原。

銳意改革的宋神宗趙頊非常崇拜柴榮,他經常在大臣面前稱讚柴榮,甚至還和攻擊柴榮的大臣打嘴仗。

他認為柴榮不是早死的話,功業一定能和漢高祖劉邦相比。

柴榮更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

趙匡胤當皇帝後,是從來不親征的,全都由大將去打。

而柴榮除了周朝與後蜀的小規模戰爭外,他是全部親征的。

柴榮親征,每次都披甲戴盔,騎馬舞劍,與將士們一起熱血廝殺,從來不後退,幾次都險象環生。

最危險的一次,柴榮有好幾次差點被敵人用箭射死。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這幾次的危險,竟然是柴榮主動送上門的。

他主動要求敵國大將,你要有本事,你用箭射死我!

柴榮瘋了嗎!當然不是,柴榮就是一個不信邪的人!

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的十一月,柴榮正式下詔,大舉進攻南唐,目標是占領淮南十四州。

淮南是南唐北邊的戰略屏障,保不住淮南就保不住江南,所以南唐極為重視這場戰爭。

而淮南十四州,最重要的是自然是頭號重鎮壽州了,就是安徽淮南,而南唐淮南守將,就是五代十國的名將劉仁贍,有時也作劉仁瞻。

劉仁贍忠於南唐,面對柴榮數十萬大軍的強攻,他寧死不降。

而且劉仁贍守城有方,柴榮這麼牛氣沖天的人物,竟然拿劉仁贍半點辦法也沒有,只能空頓壽州城下干著急。

雖然著急,但柴榮並沒有退縮,而是每天都親臨城下,指揮將士攻城,他不信數十萬大軍對付不了一個困守孤城的劉仁贍。

柴榮非常的霸氣,他並沒有在自己身邊安排很多衛士來保護自己的安排,只是帶著幾個侍從大臣,像看大戲一樣,抬張胡床就到了城下。

柴榮盤腿坐在胡床上,膝前擱著一把劍,從容鎮定的指揮。

而這一幕,正好被城上的劉仁贍看到了。

雖然劉仁贍不認識柴榮,但從柴榮的裝扮,和其他人對此人的恭敬來看,這名周軍頭目就是柴榮本人!

劉仁贍像是中了大獎一樣狂喜,這可是柴榮送上門的,傻瓜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劉仁贍是南唐著名的神箭手,幾乎是每發必中,史稱「猿臂善射,發無不中。

」劉仁贍張弓搭箭,對準了柴榮,一鬆手,箭就衝著柴榮飛了過去。

可能是箭的遠程距離不夠,在離柴榮的胡床還有幾步遠的地方,箭落了下來。

劉仁贍看到後,捶胸頓足,太可惜了。

柴榮也看到了這支箭,他笑了。

而他周圍的人卻嚇出了冷汗,連忙勸柴榮趕緊後退,千萬別再冒這個險了。

柴榮搖搖頭,繼而仰天大笑,他說道「一箭射殺一天子,天下寧復有天子耶!」這是《江南野史》中的原話。

柴榮從來都是不信邪的!你想射死我?好啊!那我再給你一個機會,我偏不信你能射死我!

柴榮做出了一個連劉仁贍在內都非常震驚的決定——他從胡床上下來,讓士兵把胡床再往前搬,柴榮目測足夠劉仁贍射死他了,讓人把床放下來,柴榮再坐上去。

柴榮隔空望著劉仁贍,意思是你箭術好,但朕不怕你!朕再讓你射一箭!

劉仁贍見柴榮送死,當然不會客氣,又一次彎弓射箭。

這回劉仁贍真的相信柴榮命繫於天了,按射程,這支箭足夠射中柴榮了。

可惜這支箭卻又在柴榮所坐胡床前幾米落了下來。

柴榮笑了,劉仁贍卻哭了。

劉仁贍把箭扔在地上,抑天長嘆:這是天意!天意興周絕唐,不是我箭術差,認命吧。

由於柴榮正確指揮,三軍用命,周軍用了三年時間,把南唐皇帝李璟打得心服口服,割讓淮南十四州,並向周朝稱臣。

劉仁贍最終也得了病,病死於周軍破城前夕。

對於柴榮如此玩命式的做法,宋朝史官龍袞讚嘆不絕,說「周世宗神武明斷,面對敵人的矢石而無懼色,我認為千古帝王之達者,唯有周世宗一人而已!」

後世很多史學家認為,如果柴榮不是英年早逝,妥妥的比肩秦皇漢武唐宗的千古一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後周攻南唐之戰

後周攻南唐之戰,是五代末期發生的國與國之間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戰事從955年12月17日,後周世宗派大軍南伐開始,戰鬥中雙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經歷過多次爭奪。戰鬥持續了兩年零五個月,於958年4...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8)

圍攻壽州:劉彥貞求勝心切,甚至不讓唐軍吃飯,就揮師北上,殺向周軍,壽州城中的劉仁贍急忙勸阻:"唐軍遠道而來,我軍應該守住壽州,以逸待勞,況且周軍的後備軍隊即將趕到,現在不是決戰的時候,望將軍三...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10)

英雄惜英雄:南方的戰勢,不容樂觀!一年多以來,任憑壽州城外周軍連續攻打,劉仁贍就是沒能讓周軍得手,城中的給養越來越少,越來越艱苦,李景達想立些戰功,來讓政敵們刮目相看,當下糾集邊鎬、許文稹、朱...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古今一帝——柴榮的一生(7)

急襲南唐:柴榮把內政處理井然之後,立即準備實施王朴的《平邊策》,根據王朴的戰略方針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先唐後蜀,所以,北漢不是這次打擊的目標淮南千里沃土,淮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淮...

淮南歷史漫步|後周南唐之戰

後周南唐之戰是五代十國期間淮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戰爭,並且成就了「趙匡胤困南唐」的歷史故事。趙匡胤困南唐的歷史版本與民間傳說雖然相去甚遠,但說明後周南唐之戰在淮南地區的影響之深。故事還得從唐末藩鎮割...

楊六郎轅門斬子只是戲,腰斬親子者另有其人

俗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又一次進入大分裂時期,史稱五代十國。這一時期,中國北方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而中國南方則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