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諸葛亮為何不用?不是謹慎小心,而是不能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一個爭議超過一千七百多年的公案,至今沒人能給出權威的解答,支持者和反對者都不能說服彼此。

無論是權威《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關於「子午谷奇襲」都有非常清晰的記載。

因此,我們可以說「子午谷奇謀」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魏延的奇襲是這樣的:魏延自己親率一萬多名士兵從子午谷快速穿過,出其不意拿下長安和潼關。

諸葛亮則率領大軍從斜谷出來會合,進而實現北伐之目的。

可惜的是,諸葛亮認為魏延這條計策過於冒險就拒絕了,結果魏延喟然長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鬱悶可以理解,畢竟自己精心籌劃的計策未被採納,可如果要把這個鍋全部讓諸葛亮來背,也是不合適的。

無數人譏笑諸葛亮生性謹慎,可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子午谷奇襲」成功後,蜀漢能守得住嗎?有一點是肯定的,打仗歸根到底拼的就是雙方的綜合實力,誰家底子厚實,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顯然,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之所以成為「三足鼎立」勢力之一,最大的原因是占據了地利因素。

我們從人口來看,蜀漢滅亡時的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而曹魏是蜀漢的數倍。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有很公正的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我們不能被《三國演義》蒙蔽雙眼,諸葛亮並不是神一樣的人物,他擅長的是治理國家,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

諸葛亮不知道蜀漢艱難?之所以堅持北伐也是有苦說不出,只有這樣才能僅能減緩曹魏經濟的恢復。

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只是是曹魏邊緣地方進行,而一旦深入可能將有去無回。

我們從《後出師表》中,也能看到諸葛亮深深地無奈,「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都到了這個程度,諸葛亮會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襲」?根本不會,他要保存有生力量,儘可能地通過多次北伐來延緩曹魏經濟的恢復。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出師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僅從一點,諸葛亮就不能算軍事奇才

諸葛亮歷來受到儒家正統的尊崇,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更是將其神化為「近乎妖」的算無失策之「智絕」,但是就是從《三國演義》來看,僅憑一點,諸葛亮卻也算不上軍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