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建議被認為是東漢滅亡的根由,《三國志》傳記竟在劉備之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
同樣是漢室宗親,劉焉比劉備的命運不知好了多少。
劉焉少年就在州郡做官,又因為宗室的身份到皇帝身邊做了中郎。
他是司徒祝恬的門生,但司徒祝恬還沒怎麼提攜他就已經去世了,劉焉反而因為師喪而離官。
劉焉只好搬到陽城山去住,開學收徒。
師喪過後,劉焉得仕途恢復正常,被舉薦為賢良方正,徵召至司徒府,連續出任洛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職。
到此,劉焉得人生還循著正常的軌跡。
官做得比較久了,劉焉悟出點東西來。
像他這樣以文官求仕進的人,要麼依附外戚,要麼屈服於宦官,始終游離於權利中心之外。
而且184年,黃巾亂起,地方上也亂了套。
朝廷拿不出有效的辦法,只知道用兵鎮壓,地方上的刺史也個個沒用。
於是188年,劉焉想了個法子,一舉兩得。
他建議朝廷:
用有清名的宗室、重臣做州牧,獨攬軍政大權,而剝奪刺史、太守的權利,史稱"廢史立牧"。
就是這個建議,使得地方政權不再受中央約束被認為是東漢滅亡的罪魁禍首。
焉睹靈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議言:「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
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焉內求交址牧,欲避世難。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
借著這個建議,劉焉請求到交趾出任州牧。
還沒得到允許,這時來了個志同道合者——侍中董扶。
董扶是個懂讖緯之術的人,他悄悄告訴劉焉:「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
劉焉聽了,又想到益州去。
時勢造英雄。
這時,益州刺史郤儉因為收稅的問題搞得地方謠言四起,而并州刺史張壹被殺,涼州刺史耿鄙也被殺。
劉焉趁勢改求益州牧。
朝廷封他為益州牧,陽城侯,監軍使者,到益州收服郤儉治罪。
董扶也請求蜀郡西部蜀國都尉,太倉令趙韙則直接辭官跟隨劉焉入蜀。
之後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
張魯斷絕與外界的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世隔絕。
劉焉進一步壓制地方豪強,把益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因為劉焉早於劉備入住益州,陳壽在寫《三國志》時,第一篇為《劉二牧傳》,第二篇才是《先主傳》。
一代王朝分崩離析
在漢末的各路諸侯中,最早割據的就是這幫州牧。
劉焉在益州,劉表在荊州,劉虞在幽州,韓馥在冀州。
這些人擁有當時最好的條件,但無一例外都只守著自己眼皮下這點事。
他們或者龜居——劉焉劉璋父子;
張魯占據漢中,不聽命令,劉璋無能為力。
或者坐而論道,胸無大志——劉表;
荊州收攬豪傑,但是直到劉表去世,都未曾進行過有效地規劃。
或者守道衛國,馭下無能——劉虞;
劉虞倒是個能幹又仁德的人,可惜袁紹立他為帝,他不干。
又不知道收攬兵權,最終被公孫瓚殺死,讓人遺憾。
或者毫無主見,膽小如鼠——韓馥;
袁紹搶了他的冀州,他躲到張邈那裡。
張邈會見袁紹使者,他嚇得在廁所里用刻字的小刀自殺了。
總之,他們沒有一個有澄清天下、銳意進取的人。
只能坐看著天下被蠱惑人心的宗教勢力擾亂,被趁勢而起的豪強和軍閥分割。
人心失散,東漢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分崩離析了。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談儒與俠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論語.泰伯》
無論是劉虞、劉焉、賈琮還是王叡,他們通通都只是士大夫階層。
在政治清平時,他們追求潔身自好,仁德愛民;而在國家危難時,其實是沒什麼用的。
因為連孔子都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要進入危亡之際的國家,不要在混亂的國家居住。
天下(其實指周王室或中央朝廷)有道就出來做官,無道就歸隱。
這是他們處事的準則,在天下已亂時,自己無能為力,就把自己藏起來;等到政治清平時再出來做官。
所以,避難,是劉焉、董扶、趙韙等人的本能反應;他們所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
曹操也是如此,在屢次進諫不被採納的情況下,就直接辭官回家;不過曹操和他們不一樣的是,他除了是個士人,還是一個俠——拯危扶難,解救蒼生是他的責任。
所以曹操號召諸侯討伐董卓,所以荀彧勸他迎奉天子他毫不猶豫。
而像劉備、孫堅這些不愛讀書愛任俠的人,則要麼手握兵權征戰四方,要麼隨著時勢而漂泊四方。
但,他們這些不愛讀經書的人,在天下危亡面前,沒有一個躲避的。
我們的國家在歷史上,有時太過相信讀書人,相信他們忠,相信他們義。
但是真正在危亡時刻挺身而出的往往是俠的精神。
原名:《從劉焉等避禍者想到的》沒辦法,不改標題各位爺都不進來,,,,
【生活好像一個大磨盤,我就是拉著它的那隻驢;用力跑也只有轉圈圈的份,好羨慕那些鳥兒,展翅而飛,沒什麼負擔;還好有書這種東西陪伴,聊以慰藉;或許有一天你驚奇的的望向天空:「看,驢在飛耶!】
入主益州,可以堪稱東漢末年最早的野心家 天下大亂離不開他
上一篇講的是幽州牧劉虞,劉虞有人望沒有野心,有稱帝的機會也是嚴詞拒絕,而下面的這位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但在漢靈帝的時候,就已經有政客的野心,後來更是想稱帝之心昭然若揭,不過被同是...
東漢末年,漢室之中有4人擔任州牧,能力不錯,卻並沒有拯救漢室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是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與群臣以殺白馬的方式定立的盟約,又稱白馬之盟。目的是讓劉氏子孫永保江山。同理,如果劉氏子孫中,如果有德才兼備者,比之其他人,則更容易升遷;雖...
東漢末年,劉氏皇族有四人擔任州牧,為何還不能拯救東漢?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是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與群臣以殺白馬的方式定立的盟約,又稱白馬之盟。目的是讓劉氏子孫永保江山。同理,如果劉氏子孫中,如果有德才兼備者,比之其他人,則更容易升遷;雖...
東漢末年,劉備以皇叔自居苦苦支撐,其他的漢室宗親幹什麼去了
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漢室宗親是劉備的旗幟。劉備也是高喊著興復漢室的口號,完成割據一方的事業。四百年大漢統治,劉姓天下第一大家族應該遍地漢室宗親才對,劉備的先祖劉勝光兒子就有120多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