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領因貪婪被譏諷為「眼中釘」,怒而收取「拔釘錢」
成語眼中釘,比喻最痛惡的人或事物。語出後唐·馮贄《雲仙雜記·拔丁錢》:「趙在禮在宋州,所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下制,移鎮永興,百姓相賀曰:『眼中拔卻釘矣,可不快哉!』」
成語眼中釘,比喻最痛惡的人或事物。語出後唐·馮贄《雲仙雜記·拔丁錢》:「趙在禮在宋州,所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下制,移鎮永興,百姓相賀曰:『眼中拔卻釘矣,可不快哉!』」
赤壁之戰時力主降曹的張昭,從來並非真正意義的「投降派」,相反,從孫策攻取江東起,張昭就一直被孫氏兄弟信賴為老師,並從無到有組建了孫吳政權整個幕僚文官系統,地位等同於荀彧之於曹魏、諸葛亮之於劉備。...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
自古以來,人們常常用「眼中釘」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於是就有了「眼中釘」這一成語。說起這一成語的來歷,不得不說五代時曾在商丘任宋州節度使的那位趙在禮先生。《新五代史·趙在禮傳》記載:「在禮...
此人是孫策時期的重臣,重到什麼程度,什麼事都放心的交給他去辦不說,還在死前將他的繼任者,年幼的孫權交給此人和周瑜輔佐。此人是孫權時期重要的輔佐之人,在孫權統治時期的早期,在孫權外出平定叛亂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