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不同學習風格學生於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研究發現,四種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皆強調在開放式探究環境下較食譜式實驗環境,其科學素養能力獲得較多的提昇。
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A類型學生的科學態度、思考智能、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78.128.221.219)您好!臺灣時間:2022/06/1016:14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麗美研究生(外文):Li-MeiChen論文名稱:提昇不同學習風格學生於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nactionstudywastoexplorethelearningsituationsofcasestudentswithdifferentlearningstylesinopen-endedscientificinquiryactivities指導教授:段曉林指導教授(外文):Hsiao-LinTuan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系所名稱: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36中文關鍵詞:學習風格、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科學素養、行動研究外文關鍵詞:learningstyles、open-endedscientificinquiryactivities、scientificliteracy、actionstudy相關次數:
被引用:65點閱:726評分:下載:180書目收藏:2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國二個案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中的學習情形,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在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中所遭遇的學習困難、其科學素養的能力差異為何及教師在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中,如何協助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升其科學素養的能力。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研究方法採取質、量結合的方式,利用教室觀察、科學素養自我檢核表、開放性問卷、學生學習回饋單及晤談等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
研究發現,四種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皆強調在開放式探究環境下較食譜式實驗環境,其科學素養能力獲得較多的提昇。
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A類型學生的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等能力較弱,是因為過去學習科學知識是藉由閱讀教科書或者聽講的方式,較少主動動手操作實驗。
B類型學生的過程技能、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應用等能力較弱,是因為缺乏開放式探究活動的經驗,遇到問題太依賴老師的協助,缺乏自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閱讀太少的參考資料。
C類型學生的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等能力較弱,是因為只知動手做實驗,卻沒有動腦思考實驗的內容,缺乏重複做實驗的耐心。
D類型學生的過程技能、思考智能、科學應用等能力較弱,是因為過去在做實驗的時候並沒有真正實際參與,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其較弱的科學素養能力,研究者採取的指導方式是參考Herrmann1986年所主張四種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偏好(Herrmann,1991;Lumsdaine&Lumsdaine,1995),及考量Herrmann所主張的全腦式學習,也就是Herrmann認為個人的學習風格是其優勢,但是若能學習其他不同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就能截長補短達到全腦式思考,並且能使自己問題解決能力獲得提升。
A類型的學生覺得研究者在開放式探究活動中給他們的協助,就是告訴他們可以藉由參考別人的科展作品,如何從中學到設計實驗及整理實驗數據等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科學素養的能力獲得提昇。
B類型的學生覺得研究者在開放式探究活動中給他們的協助,就是不斷提供建議,引導他們逐漸熟悉開放式探究活動的學習模式,並且讓其模仿研究者的思考模式,教導他們如何從參考資料中學習別人的科學素養能力,藉此引導他們學習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促使其科學素養能力獲得提昇C類型的學生則表示研究者要求小組進行討論,及研究者會適時引導其討論,幫助其學習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科學素養能力獲得提昇,讓他們了解在探究活動中,不是動手做實驗就可以,還需要動腦思考。
D類型的學生則表示研究者營造小組良性競爭,及獎懲制度對其學習幫助較大,所以沒有研究者的督促,幫助其學習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則該組無法順利完成探究活動,也無法提昇他們的科學素養能力。
關鍵字:學習風格、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科學素養、行動研究
Anactionstudywastoexplorethelearningsituationsofcasestudentswithdifferentlearningstylesinopen-endedscientificinquiryactivitiesLi-MeiChen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explorethelearningsituationsofcasestudentswithdifferentlearningstylesofjuniorhighschoolingrade8,whilejoiningtheopen-endedscientificinquiryactivities.Thisstudytriedtoexplorewhatdifficultiesthesedifferentlearning-stylestudentswouldmeet,whatthedifferenceoftheirscientificliteracyis,andhowteacherscanassistthemtoimprovetheirscientificliteracy.Thisisanactionstudy.Thecombinationsofboth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methodswereusedinthestudy.Datacollectionincludedquestionnaires,self-checklistofscientificliteracy,interview,classroomobservation,students’assignmentsandcollectionsofportfolioswereusedinthisstudy.Theresultsofthisstudyindicatedthatalthoughthecasestudentswithfourdifferentlearningstyles,theirscientificliteracywasmuchimprovedinthesurroundingsofopen-endedinquiry,thaninthesurroundingsofcookbookexperiment.Duringtheseopen-endedinquiryactivities,Astylestudentsdidnothavegoodperformancesinthescientificattitude,aspectofthinkingandapplicationofscience.Thiswasbecausetheywereusedtolearnscientificknowledgebyreadingtextbooksorlistening.Theyseldomhadtheopportunitytodoexperimentsthemselves.Bstylestudentswerenotgoodattheprocessskills,natureofscience,scientificattitudeandapplicationofscience.Thiswascausedbylackingtheexperienceofopen-endedinquiryactivities.Whilehavingsomeproblem,theyusuallycountuponteachers’assistance.Theyseldomweretrainedhowtosolveproblemthemselves.And,thedatatheyrefereedwasnotenough,either.Cstylestudentsdidnothavegoodperformancesinscientificattitude,aspectofthinking.Thiswasbecausetheyjustknewthehands-onexperiment,buttheyneverhavetheminds-onexperiment.Theydidnothavethepatiencetorepeattheexperiment.AsforDstylestudents,theywerenotgoodattheprocessskills,aspectofthinkingandapplicationofscience.Thiswascausedbynotjoiningtheexperimentactually.Theylackedtheexperienceofcooperativelearning.Accordingtodifferentlearningstylestudentswhodonothavegoodperformanceinthescientificliteracy,theresearcher’sguidingwayswerereferredtothelearninghobbiesof4differencelearningstyleswhichwereclaimedbyHerrmannin1986(Herrmann,1991;Lumsdaine&Lumsdaine,1995).AlsorefertoHerrmann’sclaimoflearninginallbrains.Thatis,Hermannethoughtthatlearningstylewaspersonaladvantage;however,ifwecouldlearndifferentlearningwaysfromothers,thenwecanimproveourselvestoreachthelearninginallbrains.And,wecouldmaketheabilityofsolvingproblemourselvesimproved.Astylestudentsexpressedwhattheresearcherassistedthemwastoadvisethemtoreferotherpersons’sciencefairs.Trytolearnhowtodesigntheexperimentandarrangetheexperiment’sdatafromthosesciencefairs.Vialearningotherlearningways,theirscientificliteracycouldbeimproved.Bstylestudentsexpressedwhatresearcherassistedthemwastosupplythemmanysuggestions.Triedtoleadthemtoacquirethislearningmodelofopen-endedinquiryactivities.Meanwhile,triedtoguidethemtoimitatethethinkingwayoftheresearcher.Taughtthemhowtolearnotherpersons’scientificliteracyfromreferringtheirdata.Triedtoleadthemtolearnotherlearningways,inordertomaketheirscientificliteracyimproved.Cstylestudentsexpressedthattheresearcheraskedthemtoproceedtheteamwork.Theresearcherwouldguidethemtodiscussthecontent,andhelpthemlearnotherlearningways,inordertomaketheirscientificliteracyimproved.Alsoletthemunderstandfromtheseactivitiesthatnotonlyhands-onexperiment,butalsominds-onexperimentisnecessary.Dstylestudentsexpressedthatitwasgreathelpfultothemthattheresearchermadethecompetitionamongclassmatesandthesystemofreward&punishment.Withoutthepressingoftheresearcher,urgethemtolearnotherlearningways,theseinquiryactivitieswereunabletobecompleted,neitherwastheirscientificliteracyimproved.Keywords:learningstyles,open-endedscientificinquiryactivities,scientificliteracy,actionstudy.
目錄目錄次…………………………………………………………………Ⅰ表次…………………………………………………………………Ⅲ圖次…………………………………………………………………Ⅲ附錄次…………………………………………………………………Ⅳ第壹章緒論……………………………………………………………00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00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004第三節研究限制…………………………………………………...…..004第四節名詞解釋…………………………………………………….....005第貳章文獻探討………………………………………………………006第一節科學探究活動的理論與相關研究……..……………………...006第二節學習風格意涵與相關研究………………..…………………...019第參章研究方法………………………………………………………026第一節研究對象…………………………………………………….....026第二節研究者的背景與教學理念…..……………………………...…027第三節研究工具………..…………………………………………...…028第四節研究設計與流程..…………………………………………...…031第五節資料收集與分析..…………………………………………...…034第肆章研究發現與討論………………………………………………036第一節科學探究活動的歷程…………………………..…………...…036第二節科學素養能力的變化……………………………..…………...070第伍章結論與建議……………………………………………………105第一節結論………………………………………………………….…105第二節建議…………………………………………………………….108參考文獻…………………………………………………………………111附錄…………………………………………………………………118表次表2-1-1科學實驗活動的等級………………………………………………………011表2-1-2科學探究活動的分級………………………………………………………012圖次圖2-2-1Herrmann學習風格的四個象限模式……………………………………021圖3-4-1研究流程圖….……………………………………………………………033圖4-1-1節錄研究者指導前,A組實驗資料的呈現方式.………………………046圖4-1-2節錄研究者指導後,A組實驗資料的呈現方式.………………………047圖4-1-3節錄研究者指導前,B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48圖4-1-4節錄研究者指導後,B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48圖4-1-5節錄研究者指導前,C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49圖4-1-6節錄研究者指導後,C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50圖4-1-7節錄研究者指導前,D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51圖4-1-8節錄研究者指導後,D組實驗報告的內容…………………………….051圖4-2-1A類型學生自我檢核科學素養能力前、中、後測結果……………….070圖4-2-2B類型學生自我檢核科學素養能力前、中、後測結果……………….078圖4-2-3C類型學生自我檢核科學素養能力前、中、後測結果……………….086圖4-2-4D類型學生自我檢核科學素養能力前、中、後測結果……………….092圖4-2-5四類型學生過程技能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098圖4-2-6四類型學生科學認知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099圖4-2-7四類型學生科學本質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100圖4-2-8四類型學生科學態度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101圖4-2-9四類型學生思考智能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102圖4-2-10四類型學生科學應用能力前、中、後測的變化……………………….103附錄次附錄一學習偏好調查表……………………………………………………….…118附錄二科學素養開放性問卷.……………………………………………………123附錄三教學用學習單….…………………………………………………………126附錄四學生科學素養能力指標自我檢核表.……………………………………131附錄五科學素養開放性問卷結果的整理.………………………………………134
參考文獻一、中文文獻王靜璇(2000)。
專題導向科學學習之教學研究:以國中學生學習「彩虹」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尹玫君(1995)。
CAI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童學習自然科學和態度之影響。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劃(NSC84-2511-S-024-001)。
田耐青譯(2002)。
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把每位學生帶上來。
(Sliver,H.F.,StrongR.W.&Perini,M.J.原著,SoEachMayLearn)。
台北市:遠流。
林麗琳(1995)。
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金城(2002)。
以孔恩的常態科學探究高中師生科學社群中科學探索活動的歷程-參與科學展覽活動之得獎個案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侯香伶(2002)。
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科學本質面貌對國一生科學本質觀之影響。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武典和蔡崇建(1986)。
國中資優學生認知方式與學習方式之探討。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9-230。
吳百薰(1998)。
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院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淑敏(1992)。
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姜嘉瑤(1999)。
不同學習風格的兒童在概念改變教學情境下的學習情形。
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翁秀玉和段曉林(1997):科學本質在科學教育的啟示與做法。
科學教育月刊,210,2-15。
單小琳(1998)。
小班教學通訊發刊詞。
小班教學通訊國中篇,1,1。
張芝萱(1995)。
國民小學資優生學習動機、學習認知、學習方式偏好與學校生活素質感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美玉和吳玉明(1999)。
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表現的探討-解釋推理及問題解決能力。
科學教育學刊,7(3),255-280。
張郁雯(2001)。
邁向教學評量專業化之路。
台灣教育,604,33-39。
張惠博(1993)。
邁向科學探究的實驗教學。
教師天地,62,12-19。
張靜儀(1995)。
自然科探究教學法。
屏師科學教育,3(1),36-45。
黃玉枝(1991)。
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249-276。
黃啟淵(1992)。
探究國中生參與化學專題研習活動中的表現─個案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鴻博(2000)。
兒童科學探究活動遭遇問題的探討。
臺中師院學報,14,389-409。
陳李綢(1986)。
表徵方式與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認知發展之成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如(2001)。
合作探究教學觀察:多元文化觀點。
教育研究資訊,9(4),43-65。
郭秀枝(1994)。
視覺障礙學生創造傾向、認知風格、創造動機、創造表現及其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重吉(1987)。
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
資優教育季刊,22,2-8。
教育部(2000)。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台北:教育部。
許靜霙(1998)。
國小學生學童學習風格、語文推理、創造力與問題解決之關係。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鈕文英(1994)。
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
教育研究雙月刊,37,67-74。
鄭美玲(1996)。
國小資優學生學習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麗華(2002)。
以探究式實驗活動提升國二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及過程技能之行動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溫存儒(2002)。
探究國一學生科學探究活動之參與內涵及其參與動機之個案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楊坤堂(1996)。
學習風格教學。
特教園丁,12(2),5-8。
劉宏文(2001)。
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閻惠君(1993)。
國小資優學生學習方式之研究。
資優教育月刊,4,9-14。
顏瓊芬(1999)。
職前生物教師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過程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蘇麗涼(2002)。
國中理化實施探究導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數理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二、英文文獻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1989).Project2061:ScienceforallAmericans.Washington,D.C.:AAASPress.Ausubel,D.P.(1968).Educationalpsychology.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Booth,G.(2001).Isinquirytheanswer?TheScienceTeacher,68(7):57-59.Baird,J.R.(1990).Metacognition,purposefulinquiryandconceptualchange.InE.Hegarty-Hazel(Ed.),Thestudentlaboratoryandthesciencecurriculum.London:Routledge.Colburn,A.(2000).Aninquiryprimer.ScienceScope,23(6),42-44.Crawford,T.,Kelly,G.J.,&Brown,C.(2000).Waysofknowingbeyondfactsandlawsofscience:Anethnographicinvestigationofstudentengagementinscientificpractices.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37(3),237-258.Crocker,R.K.,Bartlett,K.R.&Elliott,H.G.(1976).Acomparisonofstructuredandunstructuredmodelofteachingscienceprocessactivities.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28(5),423-436.Erickson,F.(1986).Qualitativemethodsinresearchonteaching.InM.Wittrock(ED.),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ing(3rded.,pp.119-161).NewYork:Macmillan.Gunstone,R.F.(1991).Reconstructingtheoryfrompracticalexperience.InWoolnough,B.E.(Ed,).PracticalScience.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Gunstone,R.F.,&Champagne,A.B.(1990).Promotingconceptualchangeinthelaboratory.InE.Hegarty-Hazel(Ed,).TheStudentLaboratoryandtheScienceCurriculum.London:Routledge.Hodson,D.(1990).Acriticallookatpracticalworkinschoolscience.SchoolScienceReview,71(256),33-40.Hodson,D.,&Hodson,J.(1998).Fromconstructivismtosocialconstructivism:aVygotskianperspectiveonteachingandlearningscience.SchoolScienceReview,79(289),33-41.Hofstein,A.,&Lunetta,V.N.(1982).Theroleofthelaboratoryinscienceteaching:Neglectedaspectsofresearch.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2(2),201-217.Hofstein,A.,&Lunetta,V.N.(2002).Thelaboratoryinscienceeducation:foundationsforthe21stcentury.Paperpreparedforasymposium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NationalAssociationfor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NewOrleans,LA,April2002.Jaouen,P.(1990).Fosteringstudents’awarenessoflearningstyle.EducationalLeadership,48(2),14.Kathi,L.(1990).Styleisatoolforstudents,too!EducationalLeadership,48(2),13-14.Kempa,R.F.,&Diaz,M.(1990).Motivationaltraitsandpreferencesfordifferentinstructionalmodesinscie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12,195-203.Keys,C.W.(1998).Astudyofgradesixstudentsgeneratingquestionsandplansforopen-endedscienceinvestigations.ResearchInScienceEducation,28(3),301-316.Knorr-Cetina,K.D.(1995).Laboratorystudies:Theculturalapproachtothestudyofscience.InS.Jasanoff,G.Markle,J.Petersen,&T.Pinch(Eds.),Handbookof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pp.115-140).BeverlyHills,CA:Sage.Kurz,J.S.(2001).Open-endedinquiry.TheScienceTeacher,68(1):62.64.66.Lazarowitz,R.,&Karsenty,G.(1990).Cooperativelearningandstudentacademicachievement,processskills,learningenvironmentandself-esteemin10thgradebiology.InS.Sharan(Ed.).Cooperativelearning,theoryandresearch,(pp.123-149).NewYork:Praeger.Lazarowitz,R.,&Tamir,P.(1994).Researchontheusinglaboratoryinstructioninscience,inD.L.Gabel.(Ed.)Handbookofresearchonscienceteachingandlearning,New-York:Macmillan.Lumsdaine,E.,&Lumsdaine,M.(1995).CreativeProblemSolving-ThinkingSkillsforachangingWorld.NewYork:McGraw-Hill.Lunetta,V.N.(1998).Theschoolsciencelaboratory:historicalerspectivesandcontemporaryteaching.InK.Tobin&B.Fraser(Eds.),Internationalhandbookofscienceeducation(pp.249-262).Marc,H.(1995).TheHRDhalloffame.NationalChanghuaUniv.ofEducation,32(2),67-70.McCarthy,B.(1997).Ataleoffourlearners:4MAT’Slearningstyles,EducationalLeadership,54(6),46-51.Nakayama,G.(1988).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cognitivestyleandintegratedscienceprocessskills.(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91592).NationalResearchCouncil(1996).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observe,interact,change,learn.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Okebukola,P.A.O.,&Ogunniyi.(1984).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individualisticlaboratoryinteractionpatterns:effectsonstudents’performanceandacquisitionofpracticalskills.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21,875-884.Orsak,L.(1990).LearningstyleversustheRipVanWinkleSyndrome.EducationalLeadership,48(2),19-21,31-37.Richardson,V.,&Renner,J.W.(1970).AstudyofInquiry-DiscoveryMethodofLaboratoryInstruction.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47(1),77-79.Roubinek,D.L.,Bell,M.L.,&Cates,L.A.(1987).Brainhemisphericpreferenceofintellectuallygiftedchildren.RoeperReview,10,120-122.Tamir,P.(1991).Practicalworkinschoolscience:Ananalysisofcurrentpractice.InB.E.Woolnough(Ed.),Practicalscience(pp.89-100).GreatBritain:OpenUniversityPress.Tobin,K.(1990).Researchonsciencelaboratoryactivities:Inpursuitofbetterquestionsandanswerstoimprovelearning.SchoolScienceandMathematics,90(5),403-415.Woolnough,B.E.(1994).Factorsaffectingstudents’choiceofscienceandengineer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16(6),659-67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
2.
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3.
國民小學資優生學習動機、學習認知、學習方式偏好與學校生活素質感之相關研究
4.
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
5.
不同學習風格的兒童在概念改變教學情境下的學習情形
6.
國中理化實施探究導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7.
以探究式實驗活動提升國二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及過程技能之行動研究
8.
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
9.
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科學本質面貌對國一生科學本質觀之影響
10.
國小資優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1.
職前生物教師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過程之研究
12.
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語文推理、創造力與問題解決之關係
13.
國小高年級學習風格、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相關研究
14.
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15.
探究國一學生科學探究活動之參與內涵及其參與動機之個案研究
1.
張靜儀(1995)。
自然科探究教學法。
屏師科學教育,3(1),36-45。
2.
王慧娥(1997)。
總部與加盟者之溝通管道-搭起雙贏的橋樑,流通世界,79期,頁28-32。
3.
吳志正(1994)。
企業領導人之個人特質、領導型態、績效評估之相關性研究(下)。
人事月刊,第18卷,第5期,13—16頁。
4.
張惠博(1993)。
邁向科學探究的實驗教學。
教師天地,62,12-19。
5.
榮泰生(1996),Internet與競爭優勢,自動化科技136期,131-137
6.
吳肇銘、范錚強(2000),網站使用意向模型之建構與實證-技術接受模型之運用,管理學報,17(3),461-481
7.
吳志正(1994)。
企業領導人之個人特質、領導型態、績效評估之相關性研究(上)。
人事月刊,第18卷,第4期,25—32頁。
8.
孫瑞霙(2001)。
領導型態與領導績效之探討—學校與企業之比較性研究。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1卷,第3期,107—130頁。
9.
吳靜吉、潘養源、丁興祥(1980)。
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及績效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輯。
10.
羅世輝,湯雅云(2003)。
內外控人格特質與授權賦能認知對工作滿足之影響—以金融保險業為例。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3卷,第1期,001—019頁。
11.
陳正男,丁學勤(2002)。
銷售人員的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
企業管理學報,第52期,59—97頁。
12.
吳克(2001),「策略聯盟的形成與夥伴選擇」,金屬工業,第35卷2期,頁
13.
楊坤堂(1996)。
學習風格教學。
特教園丁,12(2),5-8。
14.
鈕文英(1994)。
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
教育研究雙月刊,37,67-74。
15.
郭重吉(1987)。
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
資優教育季刊,22,2-8。
1.
利用探究教學提昇國一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行動研究
2.
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
3.
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個案研究
4.
國中理化實施探究導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5.
探討導入科學探究教學於科展培訓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影響
6.
國小高年級學童科學探究學習策略量表的編製與發展
7.
以探究式教學活動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行動研究
8.
高中職學生學習風格、自我調整學習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9.
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科學本質面貌對國一生科學本質觀之影響
10.
以探究教學提升國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自我效能之行動研究
11.
探討鷹架式網路形成科學議題課程對國小學生形成科學議題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之影響
12.
高中學生進行開放式科學探究活動之研究
13.
探究國一學生科學探究活動之參與內涵及其參與動機之個案研究
14.
以繪本為媒介之科學探究教學對低年級學童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學習興趣影響之研究
15.
建構取向幼兒科學探究教學檢核表之發展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學習風格 - 07Nan
學習風格可歸納為4大類—視覺型(visual) 、聽覺型(auditory)、觸覺型(tactile)和動覺 ... 學習風格在課堂中的應用小學學習概念:簡單機械學習風格活動語言智能視覺尋找 ...
- 2學習風格理論融入國二理化教學之個案研究
Herrmann 主張每一位學習者獨特. 的思考模式及偏好學習取向是動態,可以經由教學活動繼續加強。教師營造一個. 尊重所有學習風格之學習環境,並透過多元的教學,讓學習者有機會 ...
- 3了解你孩子的學習風格 - Child Development Centre
孩子學習時,你可以細心觀察他們如何回應和接收資訊,然後因應孩子的學習喜好,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教材及活動去提升學習效能。 學習風格可歸納為4大類— ...
- 4你的孩子是什麼學習風格?了解孩子學習類型,教養不再鬼打牆!
視覺型的孩子喜歡畫圖,對色彩、形狀敏感,有不錯的觀察力;喜歡玩拼圖、黏土、堆樂高積木等靜態活動;若遇到問題,會透過觀察解決問題,比如迷路時,喜歡 ...
- 5學習風格理論融入國二理化教學之個案研究
Hermann 主張每一位學習者獨特. 的思考模式及偏好學習取向是動態,可以經由教學活動繼續加強。教師營造一個. 尊重所有學習風格之學習環境,並透過多元的教學,讓學習者有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