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第12講中醫學的科學思維-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上課了,上一節我們講了意象思維的定義,我們接著往下講, 講意象思維的 ... 各種各樣的疾病現象,這個疾病的象,留在醫生的頭腦中之後,和中醫理論結合,運用思維 ...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theaudioelement.
第12講中醫學的科學思維-2
現在上課了,上一節我們講了意象思維的定義,我們接著往下講,
講意象思維的特徵,意象思維有三個顯著的特徵:
叫直覺性或者稱直觀性,
怎樣理解意象思維的直覺性呢?它具體表現為思維過程形象性,它通過直觀的觀察來觀物取象,在大腦裡面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形象,收集了非常多的形象信息。
多樣性是指通過意象思維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意象,形成一系列的意象。
整體性,這個過程,意象思維是在整體的基礎上,從整體上來把握,全面地收集信息,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意象,構成進一步進行思維的基本單元,這在中醫學裡面表現得非常突出,我們上一節舉了一個收集四診資料,望、聞、問、切,應用意象思維的直覺性,靠醫生的感觀、直覺觀察,要全面的、系統的來收集臨床病人的資料,通過四診所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疾病現象,這個疾病的象,留在醫生的頭腦中之後,和中醫理論結合,運用思維過程,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信息,但是它是整體全面的把握,四診合參,這個概念,最集中的體現了意象思維的直覺性,這是一。
非邏輯性,直覺思維並不完全遵守形式邏輯上的嚴密的推理過程,它不是從概念到判斷、到推理一步不差的、一步也不省略的這樣進行思維,表現為邏輯思維的跳躍性,它以中間省略某一個邏輯推理過程,而直接得出結論,這是一點。
它的非邏輯性還表現為快速性,就是說人們在通過直觀的觀察,建起了意象以後,運用聯想、類比這種思維形式,很快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做出判斷,這在我們中醫的臨床過程中,建立辨證論治的時候,體現得非常鮮明,特別是表現在有經驗的醫生,臨床經驗非常豐富的醫生,他觀察了病人,通過四診,檢查病人昏各種疾病現象之後,形成意象以後,它並不是在思考過程中按照概念、判斷、推理,最後嚴格的遵守邏輯推理的規則,得出結論的,而是在頭腦中迅速的做出判斷,大家看病的時候,望、聞、問、切收集資料,醫生很迅速地短短時間就判定疾病在什麼地方,何臟何腑有病,是陰陽氣血虛實到什麼程度,迅速地在短短時間判斷出來,這表現為邏輯性思維的快速性,它不僅在思維過程,不是嚴格地遵守推理過程,越過某一個階段,而且能夠在時間很短地迅速地做出判斷,這是直覺思維的重要特徵,上述兩者直覺性、非邏輯性思維,在中醫的辨證論治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它的第三個特徵:或然性,或然性是指直覺思維,就是意象思維所得出的判斷,還有一部分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注意,還有一部分,其中有一部分,可真也可假,還需要實踐進一步來檢驗,把這個稱之為或然性,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叫不確定性,那麼按照意象思維的要求,得出結論之後,承認結論的或然性,因此,還要進一止去進行檢驗,這一部分結論具有推測的意義、傾向,說辨證論治,我們通過四診合參以後,確定一些辨證,這個思維過程,體現了直覺性和非邏輯性,那麼結論呢?說肺腎陰虛,當建立這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得出這樣一個判斷的時候,在頭腦中反應出來,其中有一部分可真可假,也可真正是肺腎陰虛,也可以不一定是肺腎陰虛,有一部分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不能一次認識就做出最後的結論,所以要經過治療,論治來進行檢驗,通過論治反饋過來的信息,來進一步修正肺腎陰虛這個結論,剔除去或假的那一部分,剩下來全真,這就是直覺思維的基本特徵,反應出意象思維三個特徵,大家注意,現在思維科學領域裡,把形象思維、意象思維、直覺思維,三個詞或術語做同義詞來處理,但是比較規範的思維科學,形象思維和意象思維,最常用的兩個術語,這兩個是同義詞,那麼按照西方的思維科學,從這個思路來研究中國的思維科學又叫做形象思維,那麼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來研究中國的思維科學的時候,就叫意象思維,所以,我們這裡取意象思維來表述形象思維的概念。
意象思維的主要形式
觀物取象,上一節課我們提到了,要有直覺性、要有形象性、要有意象,所以第一是觀物,觀物目的是取其象,在我們中醫臨床思維過程中,觀物取象,觀病人的病理表現,症狀體徵,取其四診之象,我們再看舌,如舌質淡白邊有齒痕,當你描寫出這個形象的時候,在你腦子裡迅速地把這個象與中醫理論結合起來,和你由心而發的思結合起來,與神結合起來,最後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判斷,就構成一個意象單元,這就叫取四診之象。
第二取辨證之象,對病人所表現出來的,複雜的臨床之象,四診之象,要經過分析,得出判斷,確定其為何證,那麼這個時候在我們頭腦裡反應出來這個肺腎陰虛證,就有一個立刻的形象在頭腦中,把這個叫做辨證之象,無論是通過四診取其象,然後經過辨證以後,反復的思維過程,最後得出一個象,這個象就叫做意象,這個意象裡面既含有直觀的形象,還和主觀的心神結合起來,運用思維的規律得出這個信息單元,稱之為意象,正因為中醫學是這樣一種思維,所以強調養成善於觀察事物,而且是要科學地觀察事物,這樣一個良好的品德,這就是中醫學在撰寫臨床病志,為什麼把臨床現象寫得那麼詳細,道理所在,這也是為什麼學習中醫,非常強調臨床實踐的根本道理,中國人的思維有一個特點,以實踐為起點,非常強調實踐的作用,直觀實踐的作用,咱們中國人叫知行合一,強調行而後知,我們從思維科學來看、來說,從意象思維這個特質,以形式,從觀物取象來進一步來具體的說明,中醫學的科學思維,在這裡面學習中醫不親臨實踐,僅靠背書本,違背了中醫的思維特徵,學不好中醫。
據象歸類,所謂據象歸類,是指中醫學在觀察事物,觀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時候,首先取其象,形成意象,然後按中醫學的分類方法,根據以象為劃分的依據,或者用陰陽分類,或者用五行分類,進行分別歸類,用陰陽歸類據水火之象,用五行歸類,應用五行的屬性進行歸類,在歸類的基礎上,進一步類比,從和自然類比、和人體類比,看看這個意象,應該歸到跟誰相關,我們前面提到一個,面青、味酸、脈弦,這樣一個意象,根據五行的屬性,進行歸類,它們屬於同一行,同一行我們要類比了,它和誰相類呢?這個木曰曲直,肝的功能和木相類,所以我們就得出結論,通過類比結果,外推得出結論,面青、味酸、脈弦,定位病在肝,這個過程我們就外推了,在咱們中醫學最常用的方法是五行類比,進一步外推,推演得出的結論,這個過程叫做據象歸類,陰陽歸類也好、五行歸類也好,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六經》、學習衛氣營血辨證、學習《傷寒》、學習《溫病》的時候,那麼這種辨證方法,換句話說,對證候的歸類方法,仍然是據象歸類,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根據意象進行歸類,我們前面曾經講過陰陽分類法和五行分類法,掌握這兩種方法。
據象定臟,這是中醫臟象學的方法論,這一點請同學們要特別注意,至於說臟象,它的全部內容,我們將在下一章臟象學說來進一步講述,這裡面只是從思維來說,我們講中醫的臟象學理,從思維的方法,它怎樣建立起臟象學的理論,我們定義為叫據象定臟,臟象、臟,簡單地了解,就是指人體內部的臟器,象,是人們在生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生命現象,那麼中醫學建立臟象學說的理論,根據什麼來定某個臟呢?採用的方法,思維過程,總體上來說,叫做「內外相繫」,具體說來,叫「司外揣內」,觀察外部的徵象,推及裡面的變化,二「司內揣外」中醫學臟象學說有其形態學基礎,從《內經》開始就講到,可以剖而視之,我們前面講過的王清任,他著名的著作代表作叫《醫林改錯》,他糾正了《內經》所記述的,某些解剖學的謬誤,他都是通過直接看人體的內部臟器的變化,然後推及它可能產生什麼樣的生命現象,那麼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叫內外相繫,我們在臨床過程中也是從外至內,然後從內至外,內外相繫,來最後進行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合而察之,最終是以人體內部臟器所表現於外的生命現象,以這個象,經過抽象思維以後,得出意象,由意象再經過聯想、類比、推理,確定臟,叫做以象定臟,因此,中醫學的臟象學裡面考察五臟,心、肝、脾、肺、腎的時候,是根據「內外相繫」,「合而察之」的方法,是據心、肝、脾、肺、腎五臟,所表現於外的各種生命現象,根據象來確定哪個臟,而不是沿著解剖學的思維方式,根據形態結構,某一個結構,它有什麼功能,來確定它是何臟何腑,那麼後者,以歐洲文化為中心的西方醫學,從古代的西方醫學,古希臘醫學,特別是義大利16世紀文藝復興之後,以解剖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西方醫學,以至發展到今天,我們所說的現代醫學,他們仍然是研究人體的內臟,仍然是以解剖為基礎,以還原分析為基礎,以形態學為基礎,然後推及某一個形態和某一個功能線性的相對應,而中醫學的臟象學,換句話說,就是中醫的形態結構學理論,它的思維過程,這個學說,這樣的過程,是據象來定臟,首先承認五臟都有形態學基礎,但是在建立學說的時候,把思維的重點放在人體的臟腑所表現於外的和種生命現象,是根據生命現象來決定臟,這就是為什麼中醫學的某一個臟,它所反應出來的生命現象,它反應出的生理功能,不能夠用解剖學的同名臟器,完全解釋的道理,有人說中醫的臟、臟象、臟腑的概念,是一個功能模型,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這樣認識,如果僅僅強調,它就是個功能模型,那就捨去了生物學基礎,這也是不合理的,我們前面講氣的時候,反復強調,氣是物質和功能的辨證統一,首先承認氣是物質,同時,更重要強調,是從運動狀態來把握氣的概念,這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在臟象學裡面,具體建立臟象學理論,我們強調的,中醫學強調是據象來定臟,那是從功能狀態來把握人體內臟,這個思想和我們前面講氣,就是中醫學世界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講氣、講陰陽、五行的意思,它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這一點請同學們要進一步來深刻理解,只有把據象定臟這個概念,掌握了中醫意象思維具體形式,才能夠真正學好臟象學基本原理,從據象定臟建立臟象學的方法論,也告訴我們,學習中醫的臟象學說,絕不能用解剖學的思維方式來學習,更不能用解剖學的方法,現代生理學的思維方式,來和中醫學的臟象某一個臟,某一個腑的生理功能,簡單地進行比較,這兩種不同的思維路線,建立了兩種不同的理論,我們學習中醫,就必須按照中醫的思維路線進行學習,否則就無法學習中醫,所以希望同學們在建立中醫的思維方式這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中醫學不僅僅是意象思維,而且它也要進行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
第一點講抽象思維的含義
抽象思維與形象、意象思維對稱,抽象思維又稱邏輯思維,那麼什麼叫抽象思維呢?抽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反應現實的過程,以反應出事物的特徵、本質,而形成概念為其特徵的思維形式,這個定義把它分解開來,有以下幾個要素:
它思維的工具借助概念、判斷和推理。
借助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應現實,必須揭示出事物的特徵、本質,最終形成一個概念,邏輯思維的工具,總體來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但是作為邏輯思維,它的推理過程,它主要使用的工具,就是語言符號,就是概念、判斷和推理,它最終的目的,經過抽象以後,必須形成概念,判斷是不是抽象思維,就看它最終思維的結果,我們前面講意象思維,最終的思維結果,一定要找出意象,然後通過意象,經過聯想、類比,揭示事物的本質,全過程始終是意象的,而邏輯思維在直觀思維的基礎上,思維過程中經過抽象得出怎樣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最後形成概念,以能否形成概念,作為判斷是不是達到抽象思維,就這個意義說,那麼有了概念以後,形成判斷,最後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所以,它的思維成果就是概念,以那個為特徵,它在形成概念的基礎上,要通過判斷和推理反應事物的本質,它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就叫抽象思維。
第二點講抽象思維的特徵,
通過定義,我們就可以得出抽象思維的特徵
它具有概念性,也就是說抽象思維是在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充分地占有客觀資料,經過分析以後,形成概念,這個過程就是從具體到抽象,最後形成概念,所以它表現出概念性特徵,抽象思維的結果形成概念。
具有抽象性,這個抽象性是與意象思維相比較而言,意象思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意象信息單元,在頭腦裡建成一個完整的形象,和心神結合起來,體現出來客觀的形象,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而抽象思維和意象思維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的抽象性,它依據感性材料和經驗事實,運用比較、分類,注意,這裡沒用歸類那個詞,分類,大家注意,分類從邏輯學上來說,那分類,它悱按照某門學科,科學地進行分類的,大家知道植物學的分類,按照種屬關係分類,一次分到底,而歸類,類似劃分,又和劃分不完全一樣,劃分是初步的分類,那麼劃分,每次劃分的條件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標準,每次劃分也可以不一樣,形成不同的結果,而分類一次分到底,有嚴格的邏輯程序,而歸類和劃分就不一定具有嚴格的邏輯程序,那麼,經過比較、分類、分析、綜合,大家注意上述這幾個術語,就是傳統邏輯,也就是通常所說形式邏輯,在抽象思維過程中,最基本的術語和思維過程,最終得出的結果,由具體到抽象形成概念,揭示出某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最後高度的概括,用語言符號表達出來,形成一個概念,這個就是表現為抽象思維的抽象性。
它有邏輯性,意象思維叫非邏輯性,而抽象思維要嚴格地遵守邏輯規律,那麼有形式邏輯的規律,有辨證邏輯的規律,有符號邏輯的規律,現在還有模糊邏輯的規律,它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律,它不允許有像意象思維那樣有跳躍性,我們舉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明中醫學抽象思維,因為中國古代有沒有邏輯,是邏輯學界一個爭論的問題,有的人說中國人沒有邏輯,有的人說中國有邏輯,持中國有豐富的邏輯學這種觀點的人,比如,墨經是中國經典的邏輯學著作-墨子,講白馬非馬、黑馬白馬,直到今天邏輯學家還在進行研究,那麼持中國沒有邏輯觀點的人,是指中國沒有像西方以亞里斯多德《工具論》所建立起來的形式邏輯,那麼是不是中國人就沒有形式邏輯呢?持中國有邏輯這樣學術觀點的人,認為中國人是有,既有形式邏輯,還有辨證邏輯,在中醫學裡面,《內經》就可以反應出來,典型的形式邏輯,形式邏輯有個著名的規律叫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同學們學習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首先從傳統邏輯學起,首先建立起形式邏輯,在這個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辨證邏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咱們前面講過「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判斷,我們看這個判斷,把它分解開,就是一個典型的三段論,說木太過必致土不及,就是木旺必乘土,這是大前提,那麼肝屬木,脾屬土,這是條件,這是按照五行規律來確定的,用邏輯思維來說,這是小前提,肝屬木,脾屬土,因此,這是按三段論必然得出的結論,什麼結論呢?肝氣太過必致脾氣虛,這就是典型的中醫學的三段論,符合形式邏輯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是按照三段論的格是第一格,按照這種形式把這句話分解開,用這個例子旨在說明,中醫學雖然重在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卻有跳躍性,並不是完全遵守邏輯規律,但是它也不乏抽象思維,因此,它也在堅持遵守邏輯規律,那就是說,遵守與不遵守、堅持與不堅持,把它統一起來,這是中國的思維方式,也是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大家學習中醫學,通過唸這本書,在字裡行間,體會出中醫學的思維特點,怎樣運用意象思維怎樣進行抽象思維,不是說中醫理論沒有邏輯性,開頭我就講,中醫是按照氣、陰陽、五行的邏輯結構,建立起中醫學的邏輯體系,它的思維方式,既注重意象思維,這是其長,同時也並不排除抽象思維。
第四個特徵,語言符號性,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那麼抽象出的結果,概念、判斷和推理,必須通過語言符號把它表達出來,這也是抽象思維的特徵,比如,剛才我講的是符號邏輯,那麼就是用符號來表達數理邏輯,傳統上用數理方法表達邏輯關係,倒不像形式邏輯全是靠文字來表述,那麼這些都叫語言符號,文字是符號,圖形是符號,抽象思維最終的結果形成概念,可以用圖形來表達,也可以用文字來表達,把這個稱之為語言符號性,我們看中醫學這些基本概念,氣,這是一個概念,經過意象思維、抽象思維所得出來的,最初人們認識氣的時候,僅僅看到呼吸之氣、雲氣,長期的積累,從生活當中所觀察到的具體的氣,逐漸地抽出它們共同的本質,認識到它們是一種物質,而且它們在不斷地運動,再進一步深化,認識不斷加深,最終才高度概括,抽象出來,氣在哲學上是構成世界的本源,是極其細微的一種物質,運動是它的屬性,才把氣這個概念建立起來,進一步應用到人體,用它來說明生命現象,認為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這個概念的內涵的揭示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最終以一個字,以「氣」這個符號來標示上述這些事物的規律和本質特徵,最終就以一個符號來表現,就是一個「氣」,底下以此類推,比如:氣血、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六淫、七情、陰陽失調、正治、反治等等,這些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它是用漢字這個語言符號表達出來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中醫學的科學術語,論述本門學科理論的概念,稱之為科學術語,它揭示了事物的規律,反應了事物的本質,它是經過抽象思維所反應得出來的,最終的成果,以語言符號的形式表達出來。
抽象思維的主要形式,在中醫學裡面,也是中國的傳統思維的主要形式
整體思維,整體思維有許多形式
第一,聯繫思維,這種整體思維就善於把對象,置於多元結構的互相聯繫中來考察,我們講五行生剋制化、講五行互藏、講五行屬性歸類,就是表現出典型的聯繫思維,把生命的任何一個現象,放在五行網絡結構之中來考察。
中和思維,強調和諧適度,無過無不及,大家注意,什麼叫做平,無過無不及謂之平,它體現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致中和」這個思想,基本精神,在考察對象的時候,最終考察它們之間的關係,要處理適度,要無過無不及。
綜合思維,《內經》叫「參合而行」,也就是說從整體把握,然後層層推進,比如,中醫學常用的辨證思維方法,第一要用八綱,在八綱的基礎上還要用多種方法,按照六經來定何經有病,按衛氣營血定是衛、還是氣、還是營血有病,按照臟腑定何臟、何腑有病,層層推進,綜合思維,這三者就是中醫學經常用的整體思維方式,在整體思維這個概念上,具體的思維過程,採用聯繫思維、中和思維和綜合思維,這三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思考,中醫學就採用這樣的思維形式,來認識世界,認識生命。
辨證思維,我們前面講過,辨證,是指用矛盾、整體、聯繫、運動這樣一種觀點去考察、思維事物。
那麼辨證思維,具體表現形式,在中醫學裡面對立思維,我們講陰陽者一分為二也,一、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一分為二,那麼非此即彼,大家注意,中醫學的一分為二,不僅僅是非此即彼,如果一分為二僅僅強調非此即彼,就格西方哲學矛盾對立完全一致,非此即彼,這二者之間要截然分開,而中醫學在非此即彼的基礎上又強調亦此亦彼,我們講陰陽互根,講陰陽轉化,都體現了既可以是非此即彼,也可以是亦此亦彼,把這八個字統一起來,才叫做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辨證的來思考問題,具體的表現形式,才出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它體現了中醫學的辨證思維,也就是中國人的對立思維特徵,承認非此即彼,亦此亦彼,如果只承認非此即彼,就不叫辨證思維,這個對立思維體現出辨證的觀點。
宜思維,它是中國傳統思維的一個重要思維形式,而中醫學把它引入來,《內經》有一句話叫「勿失氣宜,各得其所宜」,將來後面我們在講中醫治療原則的時候,講三因治宜,就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樣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核心思想,在整體思維的基礎上把握全局,又要注意因時間、地點、人的不同,各種條件的不同,考察對象,它反應出的規律和特徵,還有所差異,那麼落實到中醫辨證論治過程中,中醫學的辨證論治,既以整體上來考察,人體在病因作用下,邪正之間的關係,表現出哪些病理現象,最後得出合宜的證,同時要等別注意,具體的某一個個體,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它本身的文化、風俗、飲食結構、體質、心理的不同,在實施治療的時候,還有所區別,非常突出強調個體的差異性,用今天的話說,叫個體化治療,那麼中醫學的優勢之一,即辨證論治這四個字,既強調從整體考察生命,又強調每個生命個體,它的差異性,把統一性和差異性綜合起來考慮,把這個思維形式叫做宜思維,總之,中醫學的科學思維,它是以中國古代的系統的、整體的思維方式為依據的,僅僅是用這種科學思維方式來闡述醫學的基本問題,那麼這種思維方式,源於中國古代哲學,氣、陰陽、五行所奠定的方法論,形成了中國人的特有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貫穿到中醫裡面,形成了中醫學的本門學科的思維方式,因此,要想學習中醫,就必須在中醫學的思維方式上下一番功夫,通過中醫學的具體的概念、判斷、理論、基本原理,基本知識,來理解認識中醫學的思維方式,真正掌握中醫學的科學思維,好,這節課到這裡。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醫基礎理論講稿》李德新 - GetIt01
《中醫基礎理論講稿》李德新. 07-14. 第01 講中醫學理論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第02 講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第03 講中醫學的醫學模式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一)第04 ...
- 2中醫基礎理論 - 博客來
書名:中醫基礎理論,語言:簡體中文,ISBN:7810108751,頁數:223,出版社: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作者:唐雪梅,出版日期:2006/12/01,類別:醫療保健.
- 3中醫基礎理論第11講十二經脈 - 360doc个人图书馆
中醫基礎理論第11講十二經脈. ... 我們在導論裡面已經講到,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核心,在講授臟象學說的時候,涉及到一些經絡 ...
- 4中醫基礎理論第2講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 360Doc
- 5中醫基礎理論十二五 - 淘寶
去哪兒購買中醫基礎理論十二五?當然來淘寶海外,淘寶當前有130件中醫基礎理論十二五相關的商品在售,其中按品牌劃分,有清華大學出版社1件。 在這些中醫基礎理論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