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排放清冊- 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 - 環保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簡介. 臺灣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清冊簡稱TEDS(Taiwan Emission Data System, TEDS),收錄了全國各不同種類污染源排放至大氣 ...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空品背景空氣品質指標空氣污染防制區特殊性工業區監測酸雨資訊排放資訊與模式模擬空品模式支援中心空氣污染排放清冊空氣品質保護規劃空氣品質保護政策規劃空氣污染防制計畫空氣污染防制總檢討空氣污染防制費支用情況臭氧層保護在台灣空氣品質淨化區揚塵管制超商以功代金贈綠點活動領取綠點序號高屏總量管制區實際削減量差額污染源改善輔導成果空品不良與應變懸浮微粒物質災害空品不良期間空氣污染行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預警資訊每日應變作為概況 ::: 首頁>環保主題>空氣品質保護規劃>排放資訊與模式模擬>空氣污染排放清冊 空氣污染排放清冊 背景_空氣污染排放清冊簡介與歷史演變 簡介 臺灣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清冊簡稱TEDS(TaiwanEmissionDataSystem,TEDS),收錄了全國各不同種類污染源排放至大氣之空氣污染物。

這裡所指之空氣污染物,係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定義,具空氣品質標準之各種污染物或前驅污染物。

TEDS目前為每三年發佈一次,範疇涵蓋固定污染源(點源、面源)及移動污染源(線源),原始資料來源主要基於各級環保機關及主計單位記錄及提供之數據,由環保署經分類綜整後收載並公布。

歷史演變 臺灣自70年代以來因經濟、工業與都市化的高速發展,導致空氣品質惡化並影響民眾健康。

環保署為有效改善與維護臺灣地區的空氣品質,自81年起建立全國性空氣污染物排放資料庫,參考美國等先進國家3年一循環之作法,亦以每3年更新一次排放量資料庫方式辦理(3年間隔為一個基準年),歷經多年擴充精進,範疇涵蓋全國各地區(臺灣本島、澎湖及金馬),以及各污染源行業別排放量之推估調查。

圖1為臺灣歷次空氣污染排放清冊版本時間軸,其中: TEDS1.0版基準年為民國77年 TEDS2.0版基準年為民國80年 TEDS3.0版基準年為民國83年 TEDS4.0版基準年為民國86年 TEDS5.0版基準年為民國89年 TEDS6.0版基準年為民國92年 TEDS7.0版基準年為民國96年 TEDS8.0版基準年為民國99年 TEDS9.0版基準年為民國102年 TEDS10.0版基準年為民國105年 TEDS11.0版基準年為民國108年 *圖1:臺灣歷次空氣污染排放清冊版本時間軸 圖2為臺灣空氣污染排放清冊歷次版本演進說明內容包括: TEDS1.0為環保署委託美國凱瑟工程公司,以民國77年為基準年進行台灣各地區排放量之推估及解析並研擬減量規劃,於民國81年建立第一版本之全國空氣汙染排放總量資料庫清冊系統(TaiwanEmissionDataSystem,TEDS),簡稱為[TEDS1.0] TEDS2.0及TEDS3.0分別以民國80及民國83年為推估基準年,排放量修正委由各縣市執行,針對排放量資料庫之推估方法及排放量進行更新,為來年推估範圍並拓展至民國93年。

TEDS4.0有鑑於各縣市之推估方法及推估年份不一致,導致推估基準差異,環保署遂整合全國各縣市之空氣污染排放量資料庫,並以民國86年為基準年建置[TEDS4.0],作為未來總量管制、管理策略研擬及相關決策之分析工具。

TEDS5.0以民國89年為基準年,藉由持續檢討更新及調查補充,逐步提高推估資料之準確度,並於民國91年修正為TEDS5.1提供各縣市SIP執行考核減量推估比較以及計算綠色國民所得空氣品質質損。

TEDS6.0以民國92年為基準年,修正版TEDS6.1於民國95年完成,以當時新建之地圖,更新土地利用面積比例進行面源網格之分配運算。

TEDS7.0以民國96年為基準年,修正版TEDS7.1於民國98年完成,提高空間解析度,包含點源個工廠之座標檢核,以及面源及線源網路排放量之分配。

TEDS8.0以民國99年為基準年,於民國102年公告,並於次年修正為TEDS8.1,首次納入全國金紙燃燒排放量推估,並建置「台灣空氣汙染物排放清冊標準作業程序」提供使用者了解排放量推估方法與邏輯。

TEDS9.0以民國102年為基準年,於民國105年公告,並於次年修正為TEDS9.1,針對點、線、面源排放量推估參數進行更細緻化及更廣泛之更新,提升空間解析度至1km×1km網格。

TEDS10.0以民國105年為基準年,於民國108年公告,並於次年修正為TEDS10.1,加入各類動態監測資料(含高速公路ETC資料),提供更精細之排放量空間與時間分布推估結果。

TEDS11.0以民國108年為基準年,針對多項污染源推估方法學進行檢討修正,自108年度第4季開始籌備,歷經1年9個月時間,由中央與各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完成,於民國110年7月1日公告後為目前台灣空氣汙染排放清冊之最新版本 *圖2:臺灣空氣污染排放清冊歷次版本演進說明 排放清冊數據分類 TEDS依據污染源特性,將排放量數據分為點源(PointSources)、線源(LineSources)、面源(AreaSources)及生物源(AreaSources)進行收整。

點源係指達一定規模之公私場所,包括受固定污染源法規列管之工廠、電廠、大型觀光飯店或學校等,屬空污法定義中之固定污染源;線源指得是在一般道路上行駛之機動車輛,如公車、貨車、小客車或機車等,屬空污法定義中之移動污染源; 生物源是泛指地表植物在呼吸過程中所釋放之揮發性有機物,例如常聽到的「芬多精」就是當中重要的組成;面源則是除了點、線及生物源之外的所有其他污染源,可能是很小型的家庭工廠、路邊餐廳、加油站,甚至是民眾所使用的清潔劑或髮膠,排放形式涵蓋了固定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由於面源來源過於廣泛數量眾多,且單體污染排放不高但群聚後不可忽視,因此排放清冊分類收整後,以區域面積總排放之方式呈現,故稱之為面源。

*圖3:臺灣排放量清冊範疇 排放清冊成果說明 最新版排放清冊 我國最新版空氣污染排放清冊(TEDS11.0)已於110年7月發布,是以108年為基準之污染物調查統計結果,當中共包括超過14,600間的點源工廠;車輛監理所登錄之21類營業或自用車輛,並區分行駛道路別;還有達119項不同來源種類的小型污染源,排放量總數據超過430萬筆,污染源主要區分為點、線與面源為推估範疇。

今依據各界意見,已檢核相關排放量資料並修正更新為空氣污染排放清冊(TEDS11.1)。

TEDS11.1修正車輛移動源排放量,在面源之部分修正餐飲業防制效率(7B~G)、施工機具汽油燃燒排放(NSC44B)、航空器燃燒排放(NSC48)、船舶商船燃燒-港區內與港區外(NSC51)、礦場風蝕(NSC115C)、不飽和聚酯加工(NSC81D),點源則未修正。

TEDS11.1依據所修正後更新的污染源統計,108年全國粒狀污染物總排放約為30萬2,651公噸、硫氧化物約為6萬2,400公噸、氮氧化物約為29萬2,225公噸、揮發性有機物約為46萬1,346公噸(不含植物排放),若分為點、線、面源來看重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如圖4。

圖4為TEDS11.0版重要污染物各污染源排放量占比。

以粒狀汙染物TSP各污染源占比分別為點源6.82%、線源9.34%、面源83.84%;硫氧化物SOx各污染源占比分別為點源78.01%、線源0.17%、面源21.83%;氮氧化物NOx各污染源占比分別為點源38.22%、線源51.30%、面源10.49%;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各污染源占比分別為點源14.57%、線源20.74%、面源64.69%。

*圖4:TEDS11.1版重要污染物各污染源排放量占比 TEDS11.1行業別排放量分類統計 TEDS11.1版點源、線源、面源排放量建置完成後,並依據污染源特性進行行業別分類統計,重要污染物行業別分類結果如下圓餅圖,TSP排放量主要排放於面源逸散性污染源為大宗,其中在面源逸散性污染源裡以車行揚塵(51%)、建築與施工(14%),裸露地表(11%)為主要排放來源,在SOx部分,主要在固定源以電力業(37%)排放為大宗,其次為鋼鐵基本工業(15%)、化學材料製造業(13%),在移動源方面主要以船舶排放燃燒佔大宗,在NOx部分,主要排放在移動污染源,其中以大貨車(32%)為大宗,在NMHC部分,主要排放於面源逸散性碳氫化合物為大宗,其中以一般消費用品(34%)為主要排放來源。

*圖5:TEDS11.1四大法定污染物(TSP、SOx、NOx、NMHC)行業別排放量分類占比 TEDS11.0版與TEDS11.1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差異 TEDS11.1主要污染物相較於TEDS11.0排放量差異如圖6所示,總懸浮微粒(TSP)總量為30萬2,651公噸,增加約1千公噸,增加比率為0.33%;硫氧化物(SOX)總量為6萬2,400公噸,減少約4千公噸,減少比率為6.15%;氮氧化物(NOX)總量為29萬2,225公噸,減少約2公噸,減少比率為0.64%;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總量46萬1,346萬,減少約5千公噸,減少比率1.11%。

TSP排放量增加之主要原因為修正面源礦場風蝕粗顆粒排放係數氣象參數(該項修正不影響PM2.5排放係數);SOX、NOX及CO減少之主要原因為航空器及港區船舶燃燒排放修正;碳氫化合物排放量減少之主要原因則為剔除面源未列管工廠塑膠製品業不飽和聚酯(UP)加工排放量與餐飲業防制效率更新。

*圖6:TEDS11.0版與11.1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差異說明 清冊排放趨勢掌握說明 全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之同時,國內各活動負荷及經濟指標均為正向成長,自105年至108年間,總人口數量增加0.3%、機動車輛數增加2.8%、人均GDP增加12.3%、工業生產指數增加8.5%、農情畜牧(豬隻養殖數)指數增加1.3%,如圖7,顯見空氣污染物之減少非因工業減產或經濟生產等人為活動衰退所致,係為國家空污管制作為之成效。

*圖7:清冊排放趨勢掌握說明 未來方向與目標 一、定期更新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數據資料,以利於進行空氣污染管制相關法規修正提供最新之資料參考依據。

二、持續定期更新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冊並更新維護網頁資訊,使政府、學術單位、社會大眾及媒體等皆能經由排放清冊取得相關資料,有助於相關研究之進行,增進空氣污染來源及分布之瞭解。

三、協助各縣市地方政府增進地方空氣污染排放來源之掌握,有助於地方經濟產業發展之同時,能重視環境品質之維護及空氣污染排放之改善,以維持民眾之健康。

四、舉辦臺灣排放量清冊議題相關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人士參與,可促進學術界、政府及民間交流,提供國內外排放量清冊建置相關之經驗。

五、未來加強運用衛星探測科技技術,藉由圖像判別分析我國排放量分佈,釐清我國主要排放源來源,輔助相關管制政策之重要參考依據。

附件下載: 排放清冊TEDS11.1排放量統計數據.zip 下載檔案內包括「更新摘要」、「推估手冊」及「全國及各縣市污染物統計結果」。

排放清冊TEDS11.1原始數據.zip 下載檔案為點、線、面及生物源符合dBASE標準資料庫格式之逐網格數據。

(注意:檔案很大,請留意所需之網路流量及儲存空間) 重要人為排放量統計.zip 近年達一定規模工廠、公路車輛及營建工程等重要人為源排放量統計(尚未完成最終檢核,細節詳閱檔案內文件說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