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當時覺得方向遠比努力重要。
... 從他們的例子我就可以看出,至少要做銷售這個崗位,盡量去選擇高富帥的 ...
標籤:名言生活
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01-28
我經常收到知友私信詢問該如何做選擇。
大至職業規劃,小到學業方向,我也能看出他們的迷茫,但我實在沒辦法提供太有用的指點。
以前我也挺喜歡一句話:
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風。
當時覺得方向遠比努力重要。
現在我感覺,這事兒吧,得分情況討論。
1.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要去哪兒,那麼就請赴湯蹈火,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既然選擇了遠方,請只顧風雨兼程。
有些人早早確定了目標,所攜之志甚遠,如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項籍,聞雞起舞的祖逖,投筆從戎的班超。
但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對於大多數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永遠是個難題。
2.像我這樣的平凡人往往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就像下棋一樣,看到一步以後的變化已不易,看到三步,十步之後何其難也!以我自己為例,PhD讀了三年我才琢磨明白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
而且,我相信朱元璋化緣(要飯)時沒想過要成就王道,衛青喂馬時沒想過蕩平匈奴,愛因斯塔上大學時沒想過要開創物理新紀元。
當我想不清楚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就追求優秀,把眼下的事做到最好,即使我研究的是阿米巴原蟲移動過程中偽足伸展的弧度與細胞液粘稠度的線性關係,我也要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直追求優秀,拚命提升自己,新的平台出現時,自然會有新的方法,而且你的優秀讓你的選擇多了很多。
走一步,看一步,看似目光短淺,其實也是踏實堅韌的另一種詮釋。
朱元璋們多半是這樣:剛開始只想當兵求口飯吃,後來機會來了想做個將軍封妻蔭子,再後來形勢大好,一鼓作氣成就王朝。
又比如我,高中時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職業,那就努力考上好的大學,到一個新的平台;大學時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那就努力奮鬥到美國讀博,到又一個新的平台;PhD前三年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那就把課上好,把實驗做好,全方位提升自己,到了新的節點,我的選擇自然多了。
我的回答絕不是要否定選擇的重要性,只是想說,當我們沒那麼高瞻遠矚的時候,不妨著眼當下,而不是糾結於選擇和規劃,白白錯失提升自己的大好時光。
這段時間我回老家休年假了,遇上很久都沒有見過面的一個表姐,這個表姐幾年前跟自己的男朋友結婚的時候,全部的家人親戚都反對她,說她嫁的這個男人一看就是好吃懶做不上進的人,說表姐嫁過去了一定會後悔的。
表姐始終沒有聽從家人的話,還是自己收拾行李嫁了過去。
然後這個表姐跟她的丈夫兩人承包了一片茶山,同時收購一點農產品轉手買賣,轉眼幾年光景過去了,表姐家建起了房子買上了車,這一年回娘家走親戚的時候,所有的家人都開口大讚她是個有遠見的人,誇獎她的丈夫是個積極努力的人,表姐也不反駁也不得瑟,一一把買來了禮品送給各家親戚。
我問表姐,說你那一年嫁過去,家裡都不支持你,難道你不難過嗎?表姐說,我已經沒有時間難過了,因為我自己學歷不高,沒有一技之長,我沒有資格跟家人跟親戚保證我嫁給的這個人一定能給我好的生活,因為我們都是一樣年輕的時候不用心學習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向別人證明我們兩人是很不錯的一對夫妻。
表姐說,我已經顧及不上別人的閑言碎語了,這些年承包土地改造成茶園,然後省錢下來先買一輛車方便運送貨物,天氣不好的時候也會擔心會收成不好,但是我做的這一切,從來沒有想過要為自己爭一口氣,或者要證明給別人看什麼的,我只是在心裡告訴我自己,我知道這件事情是對的,我只需要去做就好了,所以如今家人親戚開始佩服誇讚我,對我沒什麼影響,因為我的生活準則里跟這些人的是非評價沒有任何關係。
這一刻我發現,這些年下來,這個當年在學校里各種淘氣當混混的表姐,如今也開始明白了生活哲學這件事情,這個初中畢業就開始自己自力更生的表姐,我不知道她這些年吃了多少苦,但是我可以知道的是,那麼多不容易的日子她都捱過來了,這種動力在於她自己內心的價值觀,你說我要跟她解釋內心強大這件事情,估計她的文化水平也理解不了是個什麼概念,可是在我眼裡,她就是一個內心強大到可以震撼我的人兒。
我認識的一個長輩Y姐姐,她18歲那一年帶著一千塊錢到廣州批發鮮花回福建老家賣,然後掙了第一筆錢,接著她開了一家花店,開始養活自己,生活過的也還算滋潤。
後來有一天她說不想這麼平淡的過日子了,於是跟家裡人說想考大學,家裡人聽說後都很驚訝,因為他們家一向女孩子都不重視教育的,而且到了這個年紀也應該養家過日子了,於是都勸她不要做白日夢了。
Y姐姐也沒有反駁家人,就自己去找回一堆教材自己複習,然後報名參加高考,那一年的分數剛剛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於是Y姐姐去上大學了。
這個時候家裡的親戚提出反對意見,說女孩子沒有必要去上學,大學文憑出來也比不上一個技能證書來的有用,她的父母在旁邊,沒說反對也沒說支持,Y姐姐也不反駁,拿著前幾年自己開花店攢下來的錢就去外地上大學去了。
大學畢業後,Y姐姐通過大學文憑,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服裝店的銷售員工作,然後從一件一件的賣衣服,開始慢慢當上管理層,七年之後,她在這家服裝公司做到了二把手的位置,也把自己所在的公司慢慢經營成了一個大品牌,這一年,她的大老闆給了她10%的股份。
七年前來深圳的時候,Y姐姐住在福田崗廈一個月600塊錢的單間里,沒有衛生間沒有廚房,只有一張床,為了省錢她還找了另外一個女孩跟她合租,每天回到家裡在這一張床上吃飯看書睡覺,就這麼過了幾年。
於是這一年,Y姐姐拿著老闆給的股份跟分紅,買下了福田崗廈寫字樓的其中一棟大廈,說是送給自己這些年的禮物。
這個Y姐姐今年40歲,如今已經開始退休了,然後在家看韓劇喝茶種花,她說這是她以前享受不到的生活,於是她現在開始學學什麼是閑下來該過的日子。
Y姐姐告訴我,她有一個很漂亮的姐姐,從小到大她的姐姐都是父母跟親戚眼裡的掌中寶乖孩子,於是她的姐姐順著父母的意願去學藝術,畢業了馬上嫁給一個還算有錢的男人,然後在家當家庭主婦,這些年下來,她的姐姐婚姻很不幸福,但是跟父母哭訴救助的時候也無能為力,因為她就是聽從父母的話一一走到了今天。
而這個Y姐姐永遠就是家人眼中那個不起眼的孩子,從小到大她無論做什麼事請都不會被認可,所有的決定都會遭到反對以及閑言碎語,她從來不會因為這樣就忤逆自己的家人,她只是一步步把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去完善就好了,如今的她有了一個可愛而懂事的孩子,跟自己的丈夫在深圳各有事業,即使家長里短總有摩擦,但是她永遠不慌不忙,因為她知道每一個決定都是她自己選擇的,她也知道該如何把控當前的局面。
我問Y姐姐,說你會抱怨你的父母嗎?Y姐姐說,我現在只會加倍的對他們好,這種好不是為了讓他們對自己當年的冷落跟不鼓勵而感到慚愧,這種對他們好,也是我覺得這是我人生原則的一種,就跟我過往表達出來的每一種態度是一樣的。
我說我很是羨慕你,Y姐姐說,你不應該羨慕我,你應該為你的內在選擇而堅持,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但是我就是順著我想的這條路走下路去,排除流言蜚語,不理會別人的各種評價,他們的批評指責我一一接受,我只需要捱過去,然後讓時間證明我是對的,這樣就好了。
這一刻我開始明白,那些生活里有著堅強般任性的人兒,或許在他們的價值觀里也是認定他們自己就是對的,我們可以給出建議,給出善意的提醒,但是我們沒有資格也不應該阻撓甚至是惡語相迎,每個人行走在這世間都很孤獨也很需要別人陪伴,如果這一條路上,即使我們不能給他們幫助與支持,但至少我們不應該釋放負能量。
這個世界很是神奇,你永遠都無法預料,那個曾經在你身旁不起眼的人兒,或許有一天會在TA的生命歷程里干出一番有意義的事情來。
而對於我們自己而言,堅持自己何嘗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呢?很多時候我們人生里,做選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們之所以覺得做選擇的時候艱難,那是因為我們需要考慮跟很多人解釋我們做這個選擇的原因所在,對自己的親人還要告知風險收益情況,所以我們的心理負擔很大很重,殊不知其實這條路上,身邊人真的就只是一個陪伴的角色而已,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你自己一人。
說完了。
我先從一個實驗開始聊起。
1996年,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兩位專家(Epstein和Axtell),用計算機模擬,開發出來了一個人工社會財富積累的模型,稱之為「糖域」(Sugarscape)。
他們的本意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來研究包括環境變遷、遺傳繼承、貿易往來、市場機制、財富積累等等廣泛的社會現象,從而找出這些現象的原因。
他們設計了圖中的這個棋盤用於代表社會。
棋盤由50X50個單元格組成。
深色格子含糖高,淺色的含糖少,白色的不含糖。
正如你看到的,棋盤中有兩座深色的糖山,代表資源富裕區。
棋盤上有大片的淺色地帶,代表資源有限區,白色無糖區代表像沙漠這樣沒有資源的地區。
現在模擬的社會有了,下面圖片讓我們在這個棋盤中放些人進來吧。
圖中的250個黑點,就是被隨機播撒在棋盤上的糖人。
每個糖人都是單獨的計算機程序,它們就像現實社會中的人一樣,有能力吸收信息,觀察四周,做出行動。
它們在棋盤上漫遊,尋找糖吃。
所以,你可以把棋盤看做社會,棋盤中的糖就是社會中的資源,糖人就是在這個社會中活動的人。
實驗者給這些糖人設置了一些簡單的決策規則:
1)糖人的視力向四個方向觀察,目標是找到含糖最高的地塊。
單元格里的糖被吃掉後,過一段時間能重新長回來。
2)如果糖人吃的糖跟不上新陳代謝的消耗,糖人將餓死,計算機就會將其清出棋盤。
3)糖人被隨機分配不同的基因稟賦。
這包含兩個指標,一是視力的好壞(有人能看到6格之外,有人只能看眼前1格);二是新陳代謝的能力(有人代謝一次只消耗1單位的糖,有人則需消耗4單位的糖)。
現在,你按一下啟動這個實驗的按鈕,糖人們就移動起來。
一開始,局面有點亂,但是很快,研究者發現糖人社會呈現出下圖中有規律的分布。
當程序運行期從圖1演到圖4,糖人們開始圍繞兩大糖山攏聚,逐漸形成兩大部落。
無糖區則人煙稀少。
而且,糖人們彼此位置分隔頗有效率,任何新長出的糖都會被迅速收割。
當研究者把目光投向財富變數時,這裡的財富是指每個糖人收穫的糖的多少來代表,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非常意外的現象:這個虛擬社會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
下圖展示了實驗從啟動到結束,人均財富分布的演變趨勢。
其中,橫軸表示財富從低到高,即左側是窮人,右側是富人,縱軸表示人數。
正如你看到的,社會誕生之初(最頂端的圖表),財富在國民間的分配很均勻,基本可算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
非常富有和非常貧窮的人很少,絕大多數人口的收入差別很有限,即使最富有的人也不過擁有30個單位的糖量。
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社會的財富分布發生了嚴重的扭曲。
最底下的圖表,20%的人佔有全社會80%的財富。
像馬雲、王健林等這樣的土豪佔據了社會財富的大部分。
根據實驗者在程序中的設置,我們可隨意調整糖人的各種初始參數,瞧瞧到底哪個參數引發了糖人國的貧富分化。
你是窮人他是富人,真實而又符合邏輯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實驗結果表明,決定你賺多少錢是有三個因素決定的:天賦異稟,出身位置,隨機的運氣。
看起來,上帝設計個體命運的時候,非常具有智慧。
我們分別來看下這三個因素代表什麼意思。
1天賦異稟
天賦秉異這很好理解,比如實驗中有的糖人視力好能看到6格之外,有的糖人只能看眼前1格。
好消息是,現實生活中,像愛因斯坦這樣智商爆表的天才是少數的,大部分人天生的智商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智商是按正態分布的。
雖然天生的天賦異稟不能改變,但是後天的天賦異稟卻可以通過學習逐漸提高,比如有統計概率知識的人就是比其他人思考的更深入,看的更遠。
2出生位置第2個因素「出身位置」其實就是指條件概率,具體來講有2類。
第1類是不可以改變的「出事位置」,比如你出生的家庭、你出生的年代。
例如王思聰是就有王健林這樣的條件概率,出生在80年代的人就要面對高房價的壓力。
這都是不可以改變的條件概率。
第2類是你可以改變的「出事位置」,比如:你選擇讀書的學校,你選擇工作的行業,你選擇學習的技能,你選擇嫁的人。
現在很多父母衝破了腦袋,哪怕賣了舒服的大房子,也要換成老破小的學區房,為的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上重點小學,因為重點小學被名校錄取的概率更高,其實父母都是知道要為子女創造更好的條件概率。
再比如,你選擇學習的技能。
最大的技術問答社區Stackoverflow,統計了2017年1月-8月瀏覽某編程語言的人數。
分析結果發現,Stackoverflow瀏覽最多編程語言是這4個:AndroidincludePHP,Python,andR。
分析圖表如下:其中橫軸是人均GDP從低到高,縱軸是Stackoverflow瀏覽某編程語言的人數(百分比)。
橙色圓圈越大表示訪問該技術問題的人數越多。
根據上面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
android和php主要是低收入國家的人瀏覽python和r高收入國家為多
從個人層面來說,在現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你選擇學習python和r的技能,就是在改變自己的出身環境,從而提高你的賺錢能力,比其他人的條件概率高。
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所言:「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真的就只是概率問題。
」這個世界屬於既懂概率、又能創造條件概率的人。
3隨機的運氣我們不妨假定有兩個小糖人,A和B——程序一開始,兩人的視力、新陳代謝、出生地的含糖資源,各方面條件都一樣。
這個時候,在視力所及範圍內,A偶然隨機的向東北方的糖山邁出了一步,真是湊巧,這裡居然沒有小糖人佔領,於是他佔領了這個格子,財富開始快速累積,變成了富人,然後越來越富。
B同樣四處張望,同樣出於偶然,它向東南移動了一步,結果漸漸開始遠離富糖區,當它意識到方向錯誤之時,其它糖人早已圍滿了通往北方糖山的路徑,於是它再無機會,只得隨機漫遊,在資源貧乏區域拚命採集,卻也只能僅顧溫飽,最後變為最貧窮的那122個小糖人之一。
就這樣,兩個天賦秉異和出身位置都差不多的人,一個微不足道的選擇差異,最終導致了其社會財富積累出現了天壤之別,這也可以稱之為所謂的「蝴蝶效應」——初始條件極為微小的改變,最終引髮結果的巨大差異。
對於沒有太多資源,又不如阿爾法狗強大的普通人,該做什麼呢?做到下面2點就可以了.。
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這裡的選擇就是你要想辦法提高你的條件概率,選擇你能改變的出身位置。
對於個人而言,應該順應時代潮流,選擇去正確的地方,在水多的地方挖井。
千萬別以冒險為榮。
2.在需要提高技能的事情上採取靠勤奮努力的策略,在需要靠運氣的事情上最好「什麼都不做。
」
人們所從事的活動,其中「運氣」這個因素所佔的權重各不相同,但我們可以按那權重從0至100%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下面這張圖。
在最左端類似象棋、圍棋這類活動中,技能的權重占100%,與運氣沒啥關係。
而在最右端純粹的賭博,例如我們之前講過的拋硬幣,運氣的權重占100%,根本就沒有技能的空間。
在兩個極端中間是其他事情各自技能和運氣成分佔比不同。
比如打籃球更靠近技能端,說明技能權重比運氣更高。
雖然有時候會因為運氣不好,看似已經投中的球在籃筐里來回彈幾下竟然出來了,但是提高技能是最有效的。
你會看到投資更靠近右端,也就是說運氣的權重比技能高很多。
換句換說,投資大部分時候靠的是運氣。
在技能權重更高的事情里,勤奮努力更重要。
在運氣權重更高的事情里,「什麼都不做」更重要。
例如投資,所有的研究和學習都是在投資前進行的。
一旦你買入,就不要天天看K線圖研究,而是什麼都不做,固定時間定投,並長期投資選定好的股票就可以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建微信群,因為天天在群里討論投資是一種「低水平的努力」。
而是選擇了知識星球,因為噪音很少,有利於保持長期。
《隨機漫步的傻瓜》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
有一身好本事卻窮困潦倒的人,最後一定會爬上來,而幸運的傻瓜他可能短時間內藉助於生命中某些好運氣。
但是長期來看,他的處境會慢慢趨近於運氣並沒有那麼好的傻瓜。
我們絕大多數人和牛頓是一樣的當我們的知識儲備和邏輯已經準備好了的時候,一個好的選擇就像那個蘋果一樣,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一點點催化劑,不過錯過了這一次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準備的足夠好,隨便一個什麼落到我們頭上我們都能想到萬有引力,但是如果當我們沒有準備好的話,每天沒有那麼多的思考和準備,就算我們被蘋果砸一百下也只能砸出來一個白痴。
所以同學們不要奢望不要看中一個重大選擇帶來的影響了,總擔心一次選擇就可以註定一個人的上限和下限無論怎麼努力都逃脫不了這個範圍,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家說的好像不叫職業選擇,這種一次選擇就能決定終身的技術活,叫投胎。
________轉自芝士的知乎live《科學理性的規劃你的職業生涯》
下面我要講兩個人的故事,就是因為選擇的不同而導致生活狀況的極大差異。
這兩個人都是,大學的兩個校友,具體名字不提了。
都是四川人。
同樣是做銷售市場的人。
現在畢業好幾年了。
兩個人的命運軌跡已經到達了截然不同的地步。
先說說A。
A是我在大二出去跑業務的時候認識的。
當時也是挺有緣分。
沒想到做那種上門推銷的業務還能遇到校友,真是稀奇。
因為每次我去敲門推銷洗髮水的時候。
我一般會介紹我是XX大學的,然後那些顧客就非常詫異的說,你XX大學居然出來干這個。
可見當時我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多麼的低端。
然後和這個A也是在這份工作認識的。
因為是校友,又是老鄉,所以很快就開始搞基了。
我曾經有一次業績沒完成都是他把業績挪給我的。
真心是雪中送炭,不然我就升不了職了。
後來我幹了2個多月沒幹了。
學也學夠了。
就去做別的事情了。
過了1年多,我才聯繫到他。
他在我走了之後,還幹了很久,一直干到了公司倒閉。
因為那種推銷模式實在是太原始了,所以公司倒閉是遲早的事情。
後來他陸續去做了電話銷售,金融銷售,醫療銷售。
但是一直沒有做起來,沒有做到管理等等。
我認為最大的因素就應該和他選擇的行業有關係。
有些行業確實就非常難讓人晉級。
他的能力是很強的,而且比較有氣場,人也非常開朗外向是個做銷售的好。
人也一直非常拚命,總是幹勁足,野心勃勃的樣子,同時對朋友也非常關心。
有時候我跟他聯繫,也非常體諒他如今還在一線的銷售崗位去打拚。
他現在已經28歲了。
眼看著就要30而立。
心中自然也是有焦慮,有彷徨。
畢竟也是農村出來的,所以房子也還沒有著落。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而戰。
A的大體情況就是如此,如今還是一名一線銷售。
下面我說說B。
B也是銷售市場一直做到底。
但他的水平就做的很高端了。
現在已經在互聯網金融創業,並且成功獲得國內某著名基金500萬的融資,馬上又要進行下一輪了。
他一路奮戰的路程有所不同的是,是因為跟對了一個老闆,做培訓行業的。
同時代理了很多產品,於是乎,他可以在學校拿著這些代理產品瘋狂的去售賣。
同時也發展自己的代理。
2年的時間,就帶了很多團隊。
辦了自己的社團。
同時也賺了至少10萬以上的資金。
後來一直幫著那個培訓老闆做,做到了大學畢業。
也就是說,他從大一開始就開始瘋狂的賺錢,瘋狂的培養自己管理能力和銷售能力,以及與人打交道的閱歷等等。
可以說社會經驗已經不可謂不豐富了。
而且老闆很欣賞他,並且他從老闆那裡也學到很多做生意的知識。
後來畢了業,開始往北京跑。
去北京做的一家孵化器公司做市場總監。
沒錯,就是市場總監。
很多大學畢業的同學,出去都是做市場專員,人家已經直接市場總監了。
這可和他大學四年的打拚有關係。
總監做了一年,自然接觸了很多創業人和商業大佬。
積攢了人脈。
所以開始創業獲得融資,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始。
你可能會疑問,A和B出去社會歷練,都不上課么。
他們拿畢業證了么。
怎麼說呢,他們都差點沒拿到,不過總是想辦法把課程都補上了。
他們的想法和我當初也很類似,大學畢業證混到就可以了。
主要是積累自己的本事。
所以如願以償,本事也積累到了,畢業證也混到了。
但對於這種銷售市場人員來說,學歷幾乎可以說是不重要的。
而且他們共同的目標自然都是做生意當老闆。
我記得曾經還特意問了B,你這成天不回學校,你不怕拿不到畢業證么。
他很輕佻的告訴我:「我以後又不考學歷吃飯。
」果然,他吹的牛逼,做到了,而且金光閃閃。
他們都是我學長也就比我大兩三屆。
但如今的境遇可以說是天地之別。
至少說明,A和B在5,6年前的選擇決定了他們今天的地步。
我想說的是,B比較好運的是,加入了一個好的平台讓他施展,同時得到了有經驗的老闆的支持和幫助,讓他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A的話,就是當初的工作選擇就沒有選的很好,選的太低端了。
沒有進入一個好的平台。
雖然我認為他們的努力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不存在說B更加努力。
但由於B跟著老闆學習了很多東西,他努力的方向不僅僅是戰術上的,而且更加是戰略上的。
例如如何打造一個平台或者進入一個平台去積累人脈,如何當自己帶好團隊,如何去選擇項目,如何根據自己定位去尋找更佳的方向等等。
所以一個但凡能夠賺點小錢的人。
都是付出極大努力並且腦子還挺聰明的人。
聰明和努力缺一不可。
如果還想賺大錢,那就要加上運氣了。
其實我們人生的命運,就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
人們經常誇大自己努力的程度。
其實往往忽略了選擇的重要性。
一個選擇對錯,往往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例如中學的選擇,大學的志願,選擇的專業,對待大學的態度,對工作的選擇,對人生方向的選擇,對價值觀的選擇。
這些東西有形無形中,就潛移默化的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安排。
人的命運就是無數個微小選擇組成的。
有個電影叫做《蝴蝶效應》。
每當你對過去的人生做一個細小的改動的時候,就會直接讓你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一個選擇都會直接改變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當然選擇越重大,影響越重要。
從他們的例子我就可以看出,至少要做銷售這個崗位,盡量去選擇高富帥的市場,高端市場去做,盡量接觸有錢人,而不是去接觸一般的人。
僅僅是做銷售,你對市場用戶的選擇,就意味著你職業生涯的發展。
當然我默認的價值觀是往社會地位高的方向去發展。
有的人也許選擇的是安穩,有的人選擇的是工作的興趣度,有的人選擇的是工作的自由等等吧。
總之,先要明確自己自己的價值選擇,然後根據價值選擇,去找自己適合的方向去發展下去。
5年前的選擇,決定了你今天的生活。
這句話是我以前做安利,從那裡一個培訓老師聽來的。
這句話確實還是總結的挺不錯的。
也許你會認為B的命運會一直走向一個陽光大道,A也許就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了。
但是命運之所以神奇就神奇在他不可預知。
誰也不敢說他們的趨勢一定是那樣發展。
只能說B往好的方向發展概率會大,A跳脫那種環境的概率會小。
但不敢保證絕對。
我相信30年河東,30年河西。
他們也才27歲左右。
人生也剛剛起航。
10年後,20年後,他們的命運就如同每一個人的命運一樣。
都是未知的。
有可能有錢的返貧了,有可能沒錢的發財了,這些故事從我上一輩的那裡聽到了太多太多了。
就是因為未知,所以才有意思嘛。
當命運沒有走完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命運女神最終給你的是什麼安排?
這句話有個前提:你能確保每次選擇後都能達到努力的極限。
否則就算你選的是你喜歡的,最擅長的,不努力最後還是一場空
水從高原流下,由西向東,渤海的一條魚逆流而上。
它衝過淺灘,划過激流,越過了湖泊中層層的魚網,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
它不停地游,最後穿過山澗,擠過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麼長,那麼久,它是一條勇敢的魚。
」一位年輕人說。
「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它極端逆向的追求,最後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一位老者說。
純引用
比較同意@歐陽笠的觀點吧。
到了人生的關鍵階段了,所做的任何選擇,任何決定都會對今後的人生產生不小的影響。
如履薄冰,反覆斟酌都是在所難免的。
大學選擇什麼專業?是繼續讀研還是選擇就業?是在國內讀研還是出國進修?讀研到底能學到什麼?等等等等。
我從高中想到大學快畢業。
到最後發現,根本就想不出個結果。
原因無他:以我目前所掌握的對社會的認知和積累而言,根本就不足以對未來做過多的展望。
很多東西都只是停留在,聽別人說和我以為的狀態,非常膚淺。
這個時候我看到了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們總是期望在有一個看得到的、值得做的、有保障的前提下再選擇是否要努力,要付出。
比如說,在確定會不會結婚的前提下才決定要不要相愛。
(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願意,而且主動地去思考、分析固然很好,但是妄圖通過選擇,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則無異於痴人說夢。
也就是說,選擇和努力並不對立,而是缺一不可。
鴻門宴上,項羽放過了劉邦,他會想到自己最後竟會被逼到烏江自刎么?俞敏洪創立新東方的時候,料到過如今會在紐交所上市么?我覺得,人生充滿變數。
但是不代表人生就是投機。
抉擇決定成敗,努力同樣也決定成敗。
如果你能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那就走下去,只顧風雨兼程。
如果不知道,那也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不喜歡,不合適,沒興趣都不應該成為懶惰和逃避的借口。
項羽在鴻門宴選擇放過劉邦,以致烏江自刎。
可如果沒有楚霸王破釜沉舟打出來的聲望和實力,劉邦根本不會跑去鴻門誠惶誠恐地跟他吃飯,更談不上放過不放過了。
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清朝做了多少選擇還是難逃覆滅。
你知道大清有多不努力么?
選擇錯誤,可能會導向失敗;但如果放棄努力,則連選擇的機會也沒有。
你之前的努力,你之前的付出,是為了讓你在關鍵時刻有資格去做關鍵選擇。
一個民工一天的工作時間可能是我們二倍,我們工作8~10小時,他們可能工作16小時。
包括農民工自己,有人認為他們自己是成功的么?為什麼?
我覺得努力和瞎忙是兩碼事(對不起,這句話可能有點偏激)。
悲劇是什麼,悲劇就是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卻想得到不同的結果。
讓自己沉浸在繁雜的事務當中而不重視自身社會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的提高,在我看來,嚴格地說只能叫粗獷型努力吧。
而粗獷型努力的上升空間總是有限的,繼續努力下去的意義也不會很大。
(可以參見怎樣理解雷軍說的「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切入角度不太相同)
不知港口在哪,什麼方向的風都是逆風
可是如果連帆都懶得豎起來,就算知道目的地在哪,也只能隨波逐流。
我想起了林肯的一句話: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不後退。
選對了,不飛奔,也是白扯;選錯了,慢慢走,也能走向遠方。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努力比選擇更重要吧。
以上
微觀來講,做事之前有個良好的規劃,會少走太多的彎路。
(圖侵刪
知乎另一個答案在討論的」戰略「和」戰術「問題:」戰略是做什麼,戰術是怎麼做。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換一個說法,就是:「戰略比戰術重要」。
一般說來,這是對的。
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結果。
努力是過程。
選擇的門檻很高,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談選擇。
你為考公務員還是進企業頭疼,其實你是否能進得去,並不一定。
而且這話聽上去不乏有這樣的邏輯在其中:只要我選擇了更為優越的路,我就可以少努力一些。
並不是,起點高罷了。
努力,在哪條路上都不能少。
並不是說選擇不重要。
選擇和努力相輔相成:一無所有時努力——&>在過程中逐漸明確對的方向並繼續努力——&>擁有更多的選擇權——&>選了更為適合自己的路——&>保持努力並成為習慣。
但有時努力了也一時拿不到選擇權,有一部分原因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且不肯及時止損,一味感動自己。
當然,這種態度本身,也是一種選擇。
單單是評論回復之後多半找不到,所以就發出來。
如果承認選擇比努力重要,就更要承認,選擇比TM努力難更多。
要能知道明天的彩票,一天就能發財,能確定房地產這十年世界首富就是你了。
如果說人的努力還在一個範圍內,大家都只有24小時,但涉及到選擇,人的信息,眼界,分析能力,承受風險的能力這些的差異就真是天差地別了。
但就算是所有條件做到最優,結果最後還往往是不太確定的,(人在不遭受外力的情況下,活著尚且需要一系列的器官的運行,而死掉只需要一個出問題。
)單單把選擇擰出來又成了廉價雞湯。
不僅是凡人很難看對選對,那些自以為人傑,國家棟樑的也好不了丁點,那些49後沒跑的所謂人傑,等著當官等來了啥?包括坐到金字塔最頂層的也一樣。
在這種歷史面前,普通人還說選擇比努力重要,那就真是搞笑咯。
某10億美元賣公司給亞馬遜的老闆寫了本自傳。
他有段時間沉迷德州撲克,獲得這樣的感悟。
確實德州撲克是有技術性的,技術好的可以贏技術差的。
可是,跟技術差距不大的人玩,很難贏,也贏不了多少。
你能做的,最好的決定,是選擇哪張賭桌,跟什麼人打牌。
大概一兩年內的事情,互聯網媒體就炒作過"降級競爭"。
即,你是互聯網一線團隊,你去跟二線三線打,而不是跟一線死磕。
如果我沒記錯,2013年360年會,老周就說,當年打敗瑞星,金山,實際是互聯網公司打敗傳統軟體公司,打贏了,只是把互聯網思路更優越,重複一次而已。
於是,如果你也相信降級論,如果搬磚的真這麼笨,也許,真該進入房地產,至少混個包工頭,未必比互聯網屌絲賺的少
說實在的,你覺得中國最努力的人是誰?我認為是農民工。
他們一年可能不能回家一次,沒法見老婆孩子,也許可以吃得飽穿的暖,卻往往沒有合適的居住環境。
甚至現在開始有人關注,他們的性生活也成問題。
他們不努力么?一個民工一天的工作時間可能是我們二倍,我們工作8~10小時,他們可能工作16小時。
包括農民工自己,有人認為他們自己是成功的么?為什麼?我認為主要兩方面:一是硬體條件,這是天生的缺陷,其實硬體條件可以幫你擺平很多事,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天生就比農村中的受更好的教育,走更好的路。
二就是選擇,對於還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很多時候是沒法做出自主選擇的,每一次選擇了劣勢選項的結果最後會被累積放大,最後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所以我一般都這麼說,這世界上比你努力的人多的是。
但是可能很多人沒有你做的好,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亨利·福特:「在汽車被創造出來之前,你問人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一匹更快的馬車。
」}
古人就體會到了,所以有成語事半功倍。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
我基本同意@歐陽笠的看法:當我想不清楚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就追求優秀,把眼下的事做到最好,而不是糾結於選擇和規劃,白白錯失提升自己的大好時光。
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
我還有個理解是,選擇的方向能夠決定你努力的程度,也就決定了你是否能成功。
因為天賦、興趣對於成為真正的成功者是必須考慮的。
因此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選擇時,明白自己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以生命時間作為尺寸,對於大多數人,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會替我們選擇,當我們青年時,教育灌輸給我們的價值觀念替我們選擇,隨著年齡繼續增長,積累的社會經驗以及社會規則替我們選擇。
在這個社會洪流中,如果我們能夠認清自己,明確方向,那麼就能夠充分體現出自我價值。
而這選擇的能力是需要一定的積累。
馬雲在投身互聯網事業時,努力參加高考,經歷波折考上大學,然後成為一名英語老師,到了這個平台,接觸了互聯網,做出了非常正確的選擇,如果他沒有前期的積累,他就沒法做選擇,如果他沒有選擇的能力,他就沒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在前期,我們要為了以後有更多的選擇而努力,在這過程中,多聽多想多了解自己和社會,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能發現更多的選擇,並具備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PS:我發現年長的人怕的不是不努力,不夠錢,而是擔心花了錢和精力,事情沒能做好。
那些能夠通過自身努力,通過錢能擺平的事情都不叫事。
因此,我們應在努力爭取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花點時間認清自己,提升自己的選擇能力。
因為有時候努力也是一種選擇~
我想每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都有微微不同。
我僅僅說說我的理解。
先說說我覺得什麼是「選擇」。
前兩天還和一個師妹聊天時說到,中國的教育似乎不那麼鼓勵選擇,倒是培養了我們優秀的「逆來順受」也依舊可以」乘風破浪「的品質和能力。
功利性較強的教育造就出的學子也有比較好的憂患意識,會不自覺的嘗試「高瞻遠矚」,為自己優化好一條成長路線。
當然,很多家庭里,父母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可是,我要說即使是「父母放權」的學子們,很多時候的選擇也是環境造就的,或是「顧全大局」的,或者是某種標準或價值觀下「最好」的選擇。
有人要說了,這樣有什麼問題呢?這樣才能高效地發展啊。
這個問題我留到說完「努力」之後再說。
再說「努力」。
會思考這個問題的人一定都是會「努力」的。
我覺得努力無疑是一種好品質。
但是也是危險的,因為努力是帶著慣性的,努力這個詞本身不帶有任何「選擇」的成分在裡面,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小心盲目地努力。
打個比方,沉沒成本的問題,有個路人甲在一條路上很有天賦,努力了很久,付出了很多,拿到了博士,於是就覺得這如果不繼續在科研的道路走下去也太可惜了,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啊,我應該繼續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科研工作者。
如果甲同學內心真的熱愛科研,我覺得這一切太美好了。
可是假設甲同學內心想做其他的事情,有其他的夢想,而僅僅因為這一路走來的沉沒成本,放棄了「選擇」的機會。
我就覺得太可惜了。
我相信,一個人的努力換來的不僅僅是繼續努力的機會,而是一個充滿各種選擇機會的平台。
所以,我個人支持「選擇」比「努力」重要。
我還認為,做好「選擇」比做好「努力」困難大。
這要說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是不是高效的發展路線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覺得價值觀的高度統一像是霧霾一樣,讓人看不清自己內心的想法。
加上一直以來我們被培養了「逆來順受」也依舊可以」乘風破浪「的品質和能力,讓我們漸漸失去了主動去探究自己內心所向的勇氣或能力。
這個世界上,你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它們不能讓你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做好選擇,需要認清自己的內心,需要挑戰某些價值觀,還需要不少的勇氣和堅持,所以我說它挺難的。
我想或許不是所有覺得努力最重要的人都是現實主義者,但是覺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人多多少少有一點理想主義。
魯迅在日本學醫的時候痛徹地理解到,拯救靈魂遠遠比拯救身體重要,雖然醫學即將學成,他也決定放棄。
從此回國從文,成為一代文豪。
如果魯迅堅持下去,以他的深刻正直,是不是能夠成為那個年代中國最好的而且絕不收紅包的外科大夫? 李開復早年就讀於法學院,後來他發現自己討厭法學,他決定放棄,轉而學習從高中時就很喜歡的、基礎不是很厚實的、前途看起來並不很明朗的,專業其實在學校只開了一年的計算機專業,最終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如果李開復堅持下去,以他的影響力與儒雅,他是不是也能夠成為著名律師,發表一本影響千萬人的《做最狠的自己》? 可惜,他們都放棄了,一個成了釋迦牟尼,一個成了魯迅,一個寫了《做最好的自己》。
楊麗娟從16歲開始痴迷香港歌手劉德華,此後輟學開始瘋狂追星。
楊麗娟的父母勸阻無效後,賣房甚至賣腎以籌資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尋見劉德華。
2007年3月22日,曾經赴香港參與劉德華歌友會,實現生平夙願,跟偶像合照。
不過,其父最後由於楊麗娟的「追星」行為而跳海身亡。
楊麗娟倒沒有放棄。
一直在堅持。
不過劉德華和朱麗倩結婚了。
以上內容摘自古典《拆掉思維里的牆》選擇是種智慧,如果方向錯誤,再努力都是緣木求魚。
實在想不通為什麼這個答案還要被審核。
。
。
求明白。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關於永不止步有什麼高大上的說法?※怎樣理解康德的「凡人立身行事,務使每一行為堪為萬人楷模」?※有什麼一句就能點醒人的話?※有哪些能夠讓人印象深刻的短句,十字以下?
TAG:名言|生活|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GetIt01
如何更好地理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當時覺得方向遠比努力重要。 ... 從他們的例子我就可以看出,至少要做銷售這個崗位,盡量去選擇高富帥的 ...
- 2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好好看這篇,老了你一定會後悔慘了...
(圖/shutterstock)努力是重要的,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我們受到的傳統教育裡,經常會有「堅持就是勝利」這樣的名言。但是經驗告訴我們:懂得在該放棄的 ...
- 3努力重要,而有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方格子
... 努力是通往成功必要的條件,然而,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出現問題之後吧,我想從其他人的例子裡找到答案,但似乎看了多少文章和例子到現 ...
- 4找工作,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對嗎? - 劇多
7 # 南宮踏星. 找工作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在這裡我先舉一個例子,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故事,兩個人物實力相當,結局不同,就是因為人生路口選擇不同。
- 5選擇,比努力重要!想「做對選擇」,哈佛教授的5個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