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 - 客家文藝沙龍- 參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陶藝、造紙、漆器曾經是客家傳統手工藝,也曾有過產業榮景。

... 天然漆畫藝術領域,保留與傳承傳統工藝所要承擔的辛苦與無奈,自然比其他人更清楚。

最新消息 文藝沙龍 文學走讀 沙龍成員 精華影片 現場直播 從傳統工藝到藝術的花園 陶藝、造紙、漆器曾經是客家傳統手工藝,也曾有過產業榮景。

隨著時代變遷,產業榮景不再,藝術家們創作靈感不停歇,傳統手工藝搖身一變成為更具風格的現代藝術。

時間: 2021-10-3014:00 地點: 左轉有書 工藝復興之路如何重新回到常民生活,再建構起生活美學觀? 如何讓更多人看見並理解傳統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及生活智慧? 客家傳統工藝文史之深究何以被重視進而彙整成更完整的記錄? 從工藝到藝術間的轉換與融合,自「工匠」到「藝術家」角色身分間的掙扎與觀點 如何透過與潮流市場接軌讓文化得以整合及延續?   傳統工藝迅速沒落,其所乘載的文化價值與歷史累積逐漸被淡忘、淡化,過往客家人所建立的工藝產業,隨時代轉換變遷,也逐一消失殆盡,何以讓工藝之美,除了展現於展館內,更進一步回到常民生活,深化並實踐工藝/藝術生活化,保留其所蘊含的靈魂?又如何得以讓這些重要的文化資產被重視,且取得被記錄保存的機會及資源? 本場沙龍由張典婉老師擔任召集人,除邀請四位不同領域之與談人,從臺灣陶瓷工業、手作客家紙、傳統客家彩繪與天然漆畫到多媒體視覺藝術,談論傳統工藝產業現況及創作理念,現場更有來自各專業領域之人士參與,站在文史、多媒體傳播、文創產業、與在地劇場的視角,彼此分享激盪,試圖找出更多可能。

「工藝如何復興,把工藝變成新生活的文創商品?」 作為首位分享的與談者鄧淑慧老師,在談完自身創作狀態,及投入陶藝產業的始末後,開頭第一個提問便直指核心。

天然漆藝術工作者羅文祥老師,自文史調查到傳接外曾祖父客家彩繪劉沛大師之技藝,再轉型走入天然漆畫藝術領域,保留與傳承傳統工藝所要承擔的辛苦與無奈,自然比其他人更清楚。

而善用不同植物纖維構思手工紙藝品的張秀雲老師,提到苗栗獅潭地區粗紙產業從興盛到沒落;與面對做紙伯公廟的消逝卻無力保護時,也提到客家做紙歷史無人記錄的處境,盼有更多資源得以投注。

總策劃人鍾永豐老師提到古蹟文化的業務仍屬文化部,「但其實文化沒有分這麼細」,文化部當然也支持傳統工藝的恢復,若客委會能與文化部合作,則能讓工藝保存帶來更多的可能。

多媒體視覺藝術家彭弘智老師,除介紹多件以「狗」作為創作元素的作品,包含以狗的視角看世界的錄像作品,或是以大量玩具狗組成的大型裝置等,更提及其作品「神明收容所」,在「大家樂」紅極一時的時期,人人紛紛買神像,而後神像全遭遺棄,彭弘智老師運用落難神像作為藝術媒材,除了讓大家看見當時的社會脈動,其實也展現了臺灣過往鼎盛的木雕工藝。

特地前來參與沙龍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的施懿倫經理,分享客傳會透過影像紀錄形式,讓工藝之美留存於影像中,使近乎失傳的技法,如米粉架製作、閹雞手法等,能夠透過畫面呈現。

本次沙龍的最後,在各專業領域的參與者的分享下,更清楚訴說傳統工藝延續,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推動者協助,從縱向與橫向的合作之間,交織成不斷延續的網絡,使工藝得以保存並產生連結。

ViewVideo Previous 客家唱作中的現代自我對話 Next 客家菜能否作為國家代表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