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棉帝國(Khmer Empire)大約在西元九至十四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時,它統治了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又稱「吳哥王朝」。

當年,光是首都吳哥城,就有數十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文史藝術 歷史 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一方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JackI.C.Huang/TheWorld2.0 2019/05/13 17979 PhotoCredit: 說起「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這塊區域,除了在地域上自成一格外,居民多半也以予人和平印象的佛教信仰為主。

但論起歷史上的戰亂與紛爭,可一點都不輸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

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歷史:這個區域在南面、東南面均有大海阻隔,北面與西面則面臨中、印兩大「區域超級強權」,根本不可能去正面挑戰。

因此該區域不同政權,除了必然遭受中、印兩大國的影響之外,彼此之間的武裝衝突,在漫長的歷史洪流裡亦不斷上演。

本文就以「柬埔寨」為主角,來和大家談談它與今日東協諸國,在歷史上、尤其近400年來的興衰發展與「恩怨情仇」。

說起「東南亞」的中南半島這塊區域,除了在地域上自成一格外,居民多半也以予人和平印象的佛教信仰為主。

但論起歷史上的戰亂與紛爭,可一點都不輸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巴爾幹半島。

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歷史:這個區域在南面、東南面均有大海阻隔,北面與西面則面臨中、印兩大「區域超級強權」,根本不可能去正面挑戰。

因此該區域不同政權,除了必然遭受中、印兩大國的影響之外,彼此之間的武裝衝突,在漫長的歷史洪流裡亦不斷上演。

本文就以「柬埔寨」為主角,來和大家談談它與今日東協諸國,在歷史上、尤其近400年來的興衰發展與「恩怨情仇」。

曾經雄霸東南亞的「高棉帝國」 什麼,「主角」怎麼會是柬埔寨?──是的,你沒有看錯。

別看今天的「柬埔寨」是整個東南亞地區中,經濟水平幾乎最低的國家;歷史上的「柬埔寨」,可是「數度」在該地區稱霸: 據《漢書》記載,早在2千多年前,高棉人就建立了「扶南國」,疆域涵蓋到今日緬甸、泰國,以及越南的南部土地。

而隨後「扶南國」由「真臘王朝」取代,在中國隋代時不只一次派遣使臣到長安;不過真臘在文化上,比較受到當時盤踞南印度的帕拉瓦王朝所影響。

而在真臘之後,便迎來柬埔寨史上最強盛的時期:高棉帝國(又稱「吳哥王朝」)。

當時其領土幾乎涵蓋中南半島將近七成的面積(圖一);而其首都所在地,正是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吳哥窟。

高棉帝國時期的疆界。

圖/AncientHistory 高棉帝國(KhmerEmpire)大約在西元九至十四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時,它統治了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又稱「吳哥王朝」。

當年,光是首都吳哥城,就有數十萬人自各地前來定居(以當時的城市發展技術,已是數一數二的大都會)。

政治體制上,高棉帝國屬於神權與王權結合的「政教合一」制度(國教曾因王權更迭、由印度教改為上座部(南傳)佛教);文化發展水平在當時,更可謂相當的高。

據歷史文獻記載,在七世紀高棉人便在巴利文(古印度語,屬於印歐語系)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以此發展出卓越的文化、建築以及商業制度。

至今,我們仍可從吳哥窟的遺址中,隱約揣摩當年高棉文明的輝煌。

高棉王朝主要的居民屬於高棉族,從事農業、漁業和手工業,科技技術上已經可以對金屬加工,製成各種用具,自用或與周遭鄰國進行貿易。

高棉帝國人民的生活,以廟宇為中心,晚期使用佛歷紀年,並會在各種節慶的日子舉慶祝儀式。

例如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潑水節,很多人會認為是「泰式新年」──但若追尋其文化脈絡,應是受當年高棉帝國習俗的影響,故也可稱為「柬式新年」。

帝國巔峰:「戰象20萬、世界級首都」 高棉帝國在13世紀、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期左右達到巔峰,吳哥王城在當時,亦被視為全球範圍內少數繁榮興盛的大都會之一。

據當地歷史記載,當時高棉帝國領地內統治居民超過千萬,甚至光是戰鬥用的大象就有20多萬頭。

而耗時300多年興建的大小宮殿、廟宇等,也多在闍耶跋摩七世執政時完成,不僅在藝術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整座城市亦遍佈發達的水利與灌溉系統,市中心則是有規劃井然的公共浴場、圖書館、行政中心,貴族區與平民區等劃分。

直到現在,吳哥窟(即當年吳哥王城的舊址)依然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瑪哈陵」、印尼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圖/Shutterstock 內外交逼,高棉帝國的衰亡 但有道是再強大的帝王,亦敵不過時間的無情──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個強盛的帝國持續久了,也必然走向衰敗。

漢唐帝國、羅馬帝國、印加文明等,皆是如此。

關於高棉帝國由盛轉衰的原因,歷史學者們眾說紛紜,甚至有一派說法是15世紀30年代時,因頻繁的聖嬰現象,當地雨季轉為旱季,導致農作產量劇減,因此無法支撐龐大的人口。

不過氣候變遷是一回事;統治階級的腐敗、大型建築勞民傷財,以及周圍強權的興起,恐怕才是主因。

首先,是來自泰國(當時稱為暹羅)的挑戰:1431年素可泰王朝的軍隊發動攻擊,包圍吳哥7個月、進而攻陷;高棉王朝也被迫東遷到現在的金邊一帶,重新建立國都。

在此之後,由於暹羅與緬甸也發生戰爭,柬埔寨一度試圖「中興」失地,從1591年到1594年間在吳哥、馬德望等地大規模作戰。

據史料記載,戰場上甚至出現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僱傭兵;來自阿拉伯的火砲、中國的攻城器等「當時全球最先進」的軍備。

不過最後仍以泰國大勝告終,柬埔寨皇室成員被俘──至此,高棉王朝再也沒能恢復過往的榮耀。

同一時期,東邊的越南勢力也逐漸強大,並也開始對遷都後重建的四臂灣王朝(同樣是高棉族所建立,直到十六世紀時,正式使用「柬埔寨」為國名)進行侵略。

在往後的十六到十九世紀初,柬埔寨便一直夾在中南半島兩強:泰國與越南之間,直至1841年,暹羅(泰國)打敗越南並佔據金邊,另立魁儡政權,使得柬埔寨完全淪為泰國的附庸國。

西方列強涉足東南亞後,更難決定自身命運 隨著時間走到近代,當西方列強開始著眼於東南亞的利益分配時,外來勢力的侵略、與各方勢力糾葛下、柬埔寨(高棉人)對自身命運的無力,更上升到另一個等級: 十九世紀開始,英國已經殖民印度;而法國也在1885年中法戰爭後,正式將越南納入「被保護國」,並計畫進一步把柬埔寨納入「法屬印度支那」的版圖。

此時的柬埔寨國窮民弱,並早在20年前便已由國王諾羅敦一世(AngVoddey)和法國簽署「保護條約」。

當然,說是「柬埔寨」與「法國」簽署條約,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當時整個柬埔寨基本已經屬於泰國的附庸(當時泰國為「曼谷王朝」),因此基本上柬埔寨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泰國與法國,以及「泰法關係」的影響而決定的。

到了1893年爆發的法暹戰爭,法國軍隊更直接在曼谷大皇宮外架起大砲,要求泰國把柬埔寨和寮國完全交由法國來統治。

現代的柬埔寨國土。

圖/天氣預報PM2.5 二戰後獨立曾有短暫「黃金十年」,卻迎來更大悲劇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柬埔寨又幾經法國、泰國、日本等手中交替,直到1953年由西哈努克國王爭取到美國支持,並仿效法國第四共和草擬憲法,行君主立憲制度,至此才算是脫離了由盛轉衰後幾百年來,不斷遭受外力侵犯、國運完全無法自主的窘境。

在獨立後的1960年到1970年的「柬埔寨黃金十年」,藉由法國殖民留下的制度、基礎建設與美國的金援,柬埔寨迅速發展,在當時二戰後亞洲各國百廢待興的局勢下,柬埔寨曾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

首都金邊更一度被譽為「東方小巴黎」,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曾官派留學生到金邊,學習工程、醫療等知識。

但不幸的是,這段好景亦不長:1970年之後的「紅色高棉」和大屠殺事件(使得經濟大幅衰退回二戰之前)旋即而來,成為柬埔寨更為悲慘的歷史一頁、與更大的文化浩劫。

(詳見:《柬埔寨悲歌知多少?──文明的積累常要數百年,但愚昧荒謬的政府可以瞬間摧毀一切》一文) 回顧柬埔寨的歷史,國力從高峰跌宕到谷底、又從獨立後短暫的順境瞬間陷入地獄;過去是外人欽羨的偉大帝國,如今卻是發展落後、處處仰賴外援的貧困小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歷史 高棉帝國 東南亞 柬埔寨 關聯閱讀 柬埔寨金邊快變「ChinaTown」,講中文比英文通 向柬埔寨學習──你沒看錯,他們的「轉型正義」不是口號而已 作品推薦 【認真看東協】你是什麼「咖」?在這小江湖裡大家一清二楚──新加坡的光與影(就業篇) 會說15國語言的他,是一個年僅14歲的路邊小販──「在柬埔寨,這很正常」 參考資料 TOP JackI.C.Huang/TheWorld2.0 JackI.C.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

目前在曼谷,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Offic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OICT),協助fuelmanagement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20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

看更多 上一篇 「戀愛巷」其實與愛情無關──葡語人口只有2.3%的澳門,400年殖民史由誰來說? 下一篇 從「歷史世仇」到「歐盟雙引擎」──法德近70年的和解之路,從何說起?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歷史History 在自卑與狂傲中糾結千年的日本:從大化革新、脫亞論、大東亞主義到洋風和魂,給我們的啟示 教育Education 經濟指標名列前茅、教育素養不斷進步──前景可期的東南亞,為何就是容不下「民主」? 讀家說法BookReview 【一頁阿拉伯】「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歷史上,伊斯蘭世界如何看待基督教歐洲? 時事CurrentAffairs 從台中出發,《換日線》響應號召青年領袖放眼世界、發光發聲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生平第一次出國,我的目的地是台灣 3 一鍵重置人生──安樂死膠囊艙「Sarco」市場競爭力何在?瑞士人民又是如何看待? 4 日本,其實比你想的更「排外」──曾被狠狠歧視的我,發現日媒的「國際觀」暗藏玄機 5 告別用不到的奢侈品──日本中古市場盛行,如今「二手風」也吹到台灣 6 免費提供熱湯的「TheSoupPlace」──這間墨爾本小店,讓我對街友不再感到恐懼、麻木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