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漢書評S2EP05】愛的擁有與失落——托爾斯泰《安娜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卡列尼娜》. 文、聲音|朱嘉漢. Mirror Media. 文化2022.03.0410:30臺北時間【朱嘉漢書評S2EP05】愛的擁有與失落——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文、聲音|朱嘉漢《安娜.卡列尼娜》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或戲劇。

圖為1935年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電影《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由葛麗泰.嘉寶飾演。

(東方IC)托爾斯泰的寫實主義,不只是技巧與風格上,當中的人物也都活在現實之中。

安娜面臨的是已經衰頹的上流階級的守舊與虛偽,列文則是面對土地與社會的新時代變革。

安娜的不幸與列文的幸福,都是源自於現實,或是精確點說,源自於個人的觀念、情感,與現實的限制與壓力的碰撞後的結果。

儘管托爾斯泰已經有《戰爭與和平》這樣一出版就取得巨大成功的經典作品,在出版了《安娜.卡列尼娜》之後,因為這本書的高度評價與影響力,使得他成為同時代在歐洲最有代表性的俄國作家。

某方面來說,在歐洲讀者、尤其法國讀者的眼中,是最為歐洲式的小說。

其後,不僅透過翻譯成為世界文學的必讀經典,並世代傳承,也被多次改編成電影或戲劇,成為大眾文化的基底。

而本書的開頭:「幸福的家庭大抵相似,不幸的家庭各自不同。

」亦成為文學史上,最廣為人知的句子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冊),列夫.托爾斯泰著,高惠群等譯,木馬文化 這也許點破了情感教育的真相。

何以關於情感教育的經典小說,往往展現出各種悲劇。

畢竟,只要深入體會任何獨一無二的愛情故事裡所包含的價值,必然會看見當中不盡完美之處。

事實上,世上並不存在沒有遺憾與瑕疵,不經過風雨與阻力的幸福。

因爲這正是生命本身。

尤其以社會寫實為基調的小說家而言,不幸的各種成因與後果,才是小說可供我們沉浸與反思的切入點。

《安娜.卡列尼娜》從一樁家庭風暴開始,進而衍伸出兩條可互相參照的戀情。

故事的開始,奧勃朗斯基家裡一片混亂,男主人被發現與家庭教師有染,全家呈現分崩離析的狀態。

男主人的妹妹安娜,特地從聖彼得堡搭車前來莫斯科,為哥哥的婚姻調停。

社會的制度、風氣與個人情感同一時間,奧勃朗斯基的朋友,開明且富有同情心的地主列文前來拜訪,目的是想向奧勃朗斯基的小姨子吉娣求婚。

在小說的第一部,兩個相識已久的朋友,一個是婚姻出軌乞求原諒的丈夫,另一個是單戀的單身漢,兩人共餐時對於婚姻與愛情的討論,已經暗示著,社會的制度、風氣,與個人的慾望及情感,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安娜則在火車上與鄰座的伏倫斯基老太太相談甚歡,火車抵達時,年輕的伏倫斯基前來迎接,被安娜的美貌,尤其是「臉上出現出一種異常親切的神態」,以及「故意收起卻隱隱閃爍出的眼神的光輝」打動。

托爾斯泰很快地讓主要人物出場,並展現了漂亮的錯身。

年輕的吉娣對於愛情與世俗價值毫無概念,在未經思量的狀況下拒絕了列文的求婚。

吉娣較傾心的對象則是伏倫斯基,儘管那只是基於一種表象的吸引。

不過,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伏倫斯基對於年輕的吉娣不感興趣,而是對已經有著幸福家庭與八歲小孩的安娜一見鍾情。

安娜與伏倫斯基,列文與吉娣,這兩條線恰好是兩條相反的歷程。

前者是墮落之路,後者是昇華之路。

安娜義無反顧地選擇愛情安娜在這段愛情路上從來不曾違背自己的情感。

在天平的兩端,一旦要抉擇時,她幾乎義無反顧地選擇愛情。

她的丈夫以家庭角色而言,實際上並無太大缺陷。

他甚至可以容忍安娜的出軌,但他的考慮,不過是為了社交地位與人際。

安娜的丈夫,在知道妻子出軌後,經過深思而寫了信:「不論您的行為怎樣,我認為我無權割斷上天把我們結合起來的關係。

家庭不能因為任性、專橫或者夫妻任何一方犯罪而破壞,我們的生活應當像過去一樣繼續下去。

」他這樣道德且理性的態度,反倒讓渴望愛情的安娜感到害怕,她心想著,「他從來沒有想到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女人。

難道我沒有盡力去找尋生活的意義嗎?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一個活人,我沒有罪,上帝把我造成這樣的一個人,我需要戀愛,我需要生活。

」安娜要愛情,也選擇了愛情。

不過她所謂的生活,也許並非如她所想。

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包括看見了安娜的痛苦以及差點造成死亡的難產,安娜的丈夫願意放手,讓她終於能和伏倫斯基到國外享有一段短暫的甜蜜時光。

作為上流階級的女子,她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也極大。

相應於此,她對於僅有的愛情緊抓著不放,很快的,伏倫斯基在這關係中感到窒息。

作為一個貴族男子,他是無法不去參與、不去理會社交圈子的活動的。

他亦後悔為了這段愛情而耽誤了原有的前途。

安娜的罪惡感與猜疑,伏倫斯基的猶豫與忽視,最後導致安娜與小說最初撞見的自殺農民一樣,恍惚之間跳下了火車軌道。

號召人們去愛和生活的謎作為對照組,列文求婚被拒後,依然保持自己的真心,且作為地主,對於當時的社會變革,採取的是開明的態度。

吉娣則是因為伏倫斯基選擇了安娜,感到了羞辱與難受。

但幾個月之後,她重新看待列文這個人,接受了他的求婚。

婚姻雖然讓列文幸福,但在現實之中,各種瑣事與相處的摩擦,也不免令這位過去愛得真誠的男子感到懷疑。

然而,當列文收到過去相處不睦的哥哥病危的消息,見證垂死親人的現場感到害怕與痛苦時,身邊陪伴的吉娣讓他重拾了愛。

「面對著哥哥的死,他還是覺得必須活下去,必須愛。

他覺得是愛把他從絕望救出來,在絕望的威脅下,這種愛就顯得更強烈、更純潔。

」列文發現,死亡與痛苦雖然是個謎,但另一個謎也同樣存在,號召人們去愛和生活的謎。

《安娜.卡列尼娜》包含的主題眾多,人物亦精心刻畫。

托爾斯泰的寫實主義,不只是技巧與風格上,當中的人物也都活在現實之中。

安娜面臨的是已經衰頹的上流階級的守舊與虛偽,列文則是面對土地與社會的新時代變革。

安娜的不幸與列文的幸福,都是源自於現實,或是精確點說,源自於個人的觀念、情感,與現實的限制與壓力的碰撞後的結果。

安娜的悲劇不在於受虛無飄渺的命運作弄,某方面來說,她實現了願望,只是化作現實之後並不是那麼美好。

小說的獨特世界裡,我們能意識到現實除此之外,托爾斯泰將愛情的動態描繪得精細,提醒著我們:所謂的情感,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而是永遠處在動態。

愛的擁有與失落只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處在其中的人如何認識這情感的樣貌。

雖然托爾斯泰的確在書寫時帶有一種道德的眼光,然而裡面所有的人物,尤其是安娜,並不因此成為一個道德訓誡的樣板。

如果是這樣,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不會如此令人印象深刻。

相反的,如同哲學家雷德福德(ColinRadford)在談論我們對虛構角色的認同與同情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虛構的小說人物,並不是要我們沉溺於幻想之中,而是小說的獨特世界裡,我們能意識到現實,這個認識,正是情感教育本身。

換句話說,安娜雖然是如宿命般走向悲劇,可是她在後世無數的閱讀與改編中,永遠會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她的不幸,如同小說的開頭,在每個人的眼中也會是有各種樣子的。

閱讀之後,我們也許不需要急於判斷安娜、列文、伏倫斯基或吉娣或是其他角色的善惡是非。

因為無論是小說或是情感教育,都不是要我們相信只有唯一的幸福,而是能認真品味所有的情感的獨特,即使艱難也不會是白費或空虛的。

下一集【朱嘉漢書評—小說的情感教育】,我將探討茨威格的《焦灼之心》,歡迎繼續收聽。

更新時間|2022.03.0403:41鏡週刊加入追蹤訂閱下載 加入會員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線上閱讀最新文章文化文化煮,一路到了江湖——裴偉《裴社長廚房手記②》新書分享會文化文化【詩】愛麗絲 陳宜暄鏡書摘鏡書摘【鏡書摘】《裴社長廚房手記2》八之七 切仔麵文化文化前參謀總長:反制無人機不要糾結軍事手段「推翻習近平」標語一樣有用文化文化【詩】車落高雄 紀小樣文化文化【週末推書】不能言的血色禮服背後藏著什麼? 人氣連載《時尚公關室:血色禮服的秘密》熱門文章國際【影片】富女醫酒駕撞外送員 拖行1公里血肉模糊!她冷血反應讓人拳頭硬娛樂張雅琴颱風天外出覓食穿這樣! 緊身衣「小蠻腰+辣腿全露」網驚呆財經理財【名師女救家業3】柬埔寨難民來台變富豪 黃健華找女兒進公司狠砍4成薪娛樂楊丞琳「中國台灣吃海鮮奢侈」 王心凌鐵證撐閨密真內幕娛樂福原愛日本爽過「偽1家3口」生活 江宏傑失聯家人1個月「悲痛告白」時事PTT爆料阿堂鹹粥「陋習」 鄉民:國稅局加油好嗎?時事6人砸3800元吃日料嫌貴吃不飽 老闆怒轟奧客引熱議時事疑不滿男同學功課太優秀 42歲媽「為女兒除掉對手」下藥毒死他國際3中國留學生變態惡質!10P雜交染愛滋 逼風俗孃吞精「讓多點日本人染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