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再堅持清零:避免中國式封鎖,重點轉向減少災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目前允許輕症和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減少了入境旅客和密接人群的隔離天數。

...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台灣台北——不久之前, ...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亞太中文中中英雙語雙語英文英AMYQIN,AMYCHANGCHIEN,ISABELLEQIAN2022年5月9日台灣新北市的一處生鮮市場。

台灣政府在新冠防疫政策上轉變,部分是出於必要。

該島的旅遊業和投資可能會因封鎖蒙受損失。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台灣台北——不久之前,中國與台灣還是世界上最後幾個用「清零」政策來徹底杜絕感染的地方之一。

兩年來,這兩地依靠嚴格的邊境管控和縝密的密接追蹤,大體上成功將新冠病毒攔在了境外。

結果,傳染性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了。

面對新冠病例的激增,兩地政府如今採取的應對辦法截然不同。

在中國,當局加大了管控力度,對確診病例和密接者進行嚴格封鎖、大規模檢測和集中隔離。

為了控制一場大規模疫情暴發,繁華的金融之都上海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的嚴酷封鎖。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的策略從清零轉向了緩解。

儘管感染病例飆升,但台灣現在允許輕症和無癥狀感染人居家隔離,無需住院。

政府也減少了入境旅客和被定為密接人群的隔離天數。

官員們稱此決策為「新台灣模式」。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外,這是治療新冠的定點醫院。

台灣一直利用防疫成功來提升其作為民主燈塔的形象,與威權的中共形成了鮮明對比。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我們現在就是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同的路,」台灣衛生部長陳時中在週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道,他還表示,預計新冠病毒的性質會變得更像「流感」。

防疫辦法上的轉變反映了台灣政府對越來越多證據的接納,即奧密克戎雖然傳染性極強,但致死率較低。

這同時也說明,政府承認旅客檢疫隔離等防疫措施正在抑制經濟活動,削弱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廣告「儘管反應速度有點慢,但他們已經對這些聲音和科學證據做出了調整,」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健康中心主任紀駿輝(ChunhueiChi,音)表示,他曾在台灣健康保險署擔任政策顧問。

台灣政府「不想和中國一起成為最後還在追求新冠清零的地方」。

台灣衛生官員表示,在這一新模式下,他們的工作重點正在從關注總感染人數轉變為「減少災害」的發生。

這意味著將資源集中用於保護最脆弱群體,如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

當局也更強調接種疫苗,而非隔離和密接追蹤。

週四,在政府建議民眾在家工作,防止病毒傳播之後,北京的商務中心區。

KevinFrayer/GettyImages儘管感染激增,但官員們強調稱,到目前為止,超過99.7%的新病例都是輕症或無癥狀。

週一,台灣衛生當局報告了40263例本地傳播病例和12例死亡,這使得自4月疫情暴發以來的死亡人數達到了78人。

當局警告稱,本週內的日增感染數可能超過10萬。

台灣政府之所以轉變方針,部分是出於必要。

台灣此前防疫政策奏效所帶來的優勢正在迅速消失。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台灣的防疫策略使這座島嶼成了一處罕見的避風港,國際音樂會和會議在這裡舉行,無需擔心病毒的傳播。

現在,隨著世界其他地區取消邊境管制,重啟商業活動,這種差異基本消失,而台灣如果繼續封閉,可能給旅遊業和投資造成損失。

政治上的考量也不容忽視。

台灣一直利用防疫成功來提升其作為民主燈塔的形象,與聲稱該島為中國領土的威權中共形成對比。

在台北一家藥店排隊購買抗原檢測試劑盒的民眾。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台灣領導人表示,與中國不同,台灣能夠在公共衛生需求與個人權利和社會健康運轉之間取得平衡。

上海的危機則是另一個極端,當地官員實施的封鎖計劃不周,有時會一刀切地將居民全都關在大規模隔離設施裡,導致子女與父母分離以及食品短缺。

甚至是在目前尚未全市封鎖的北京,當局在僅發現少數病例的情況下還是封閉了許多小區和街道,將居民關在家中。

週一,北京市宣布學校將繼續停課,直到另行通知。

此前,北京的學校在五一長假期前一天(4月29日)宣布停課。

廣告現年38歲、在北京從事風險投資工作的里奧·杜(LeoDu,音)表示,這些措施帶來的不便讓人忍無可忍。

他覺得不解的是,疫情暴發已經兩年了,全世界似乎都已在向前看,中國為何還在囤積衛生紙,還讓大批工作者從頭到腳穿著防護服?「看到別處的人過著正常的生活,這讓我對自己的處境非常難過,也非常氣憤,」里奧·杜說道。

台北車站的疫苗接種點。

台灣正在將防疫重點工作轉移到疫苗接種之上,而不再是隔離與密接追蹤。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中國各地封鎖造成的損失,在國內已經引發了對中共新冠清零政策不同尋常的批評。

但中國審查機構不遺餘力地消除異議,宣稱放開管制只會帶來無數死亡與混亂。

北京推動了宣傳其抗疫成功的勝利政治敘事,稱這證明了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比自由民主制度挽救了更多生命。

在上個月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評價了台灣近來改變新冠清零政策的舉動,稱「大家可以算一下,將會有多少人失去生命」。

台灣希望表明的是,它不受意識型態僵化之苦,這是習近平領導下中共的鮮明特徵。

「台灣不會像中國那樣粗暴的鎖國封城,」台灣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本月訪問台灣疾病管制署時表示。

這種態度得到了許多民眾的認同。

45歲的比利·朱(BillChu,音)是台北一家信息技術公司的工程師,週三,正在醫院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他表示,看到關於上海嚴酷封鎖和食品短缺的報導,更加堅定了他對台灣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信念。

一個多月以來,金融之都上海一直都處於嚴格的封鎖狀態,以遏制大規模的新冠疫情暴發。

TheNewYorkTimes「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應對病毒的策略也不同,」比利·朱說。

「我偏向更人性化、有彈性的那種。

」蘇貞昌表示,台灣的開放將是「漸進式的」。

即便如此,在一些人看來,政府的動作可能還是太快了。

台灣似乎並未對感染激增做好準備,在藥房和醫院等待核酸及快速抗原檢測的人排起了長龍。

政策的轉變對老年人也可能產生風險,台灣老年群體的疫苗接種率低於新加坡和韓國,這兩國都已放鬆限制,但感染病死率並沒有大幅上升。

台灣衛生官員表示,在新防疫模式下,他們的工作重點正在從關注總感染人數轉變為「減少災害」的發生。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台灣官員表示,在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69%已經打了三針疫苗,比上個月略有上升,但相對於更廣泛人口來說仍然較低。

在最近疫情暴發報告的78例死亡中,超過一半都是未完全接種疫苗的老年人。

另外,六至11歲兒童的疫苗接種從本月才開始鋪開。

超過2000所學校都暫停了面對面課堂教學。

台灣政府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說服公眾這種轉變是正確的。

在台北,儘管這座城市沒有讓商鋪停業,人們依然敬而遠之。

曾經熙熙攘攘的餐廳、酒吧和健身房如今明顯門可羅雀。

在這個大體上防住了新冠病毒的社群,對疫情暴發的恐懼並不罕見,民眾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新的常態。

廣告現年37歲、住在台北附近新北市的人力資源經理陳彥昇說,在上個月感染新冠後,他立刻感到害怕和羞愧,因為他認識的人都沒有感染。

但他說,那之後有六位朋友也檢測出陽性,而他們應該都沒什麼大礙。

他曾對島內放鬆管制的做法持謹慎態度,但後來還是改變了想法。

儘管感染病例飆升,但台灣現在允許輕症和無癥狀感染人居家隔離,無需住院。

LamYikFeiforTheNewYorkTimes「我覺得和病毒共存是難以避免的,」陳彥昇說。

「我們會不會得到只是遲早的事。

」相關報導專題:聚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習近平為何堅持要求「新冠動態清零」2022年5月1日上海民眾在封城混亂中志願互助2022年4月27日北京大規模核酸檢測,試圖避免封城2022年4月27日台灣是如何成功讓疫情趨緩的2021年8月17日最受歡迎烏克蘭戰爭發展至此,美國難辭其咎低俗、醜陋和親美?中國小學教科書插圖引發爭議中國在亞洲是贏家,拜登改變不了這一點解脫、團聚與新的焦慮:在上海,「恢復正常」意味著什麼普丁的威脅背後:一個新的、更危險的核時代太平洋影響力爭奪戰:中國為何遙遙領先?美國重回超級計算機排名榜首,中國未提交測試結果拜登:美國在烏克蘭的「為」與「不為」普丁喚醒了沉睡的歐洲美國將與台灣就加強貿易和技術聯繫展開對話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