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明天就走人」25 歲成為投資經理從談判中學到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經常誤以為KMYCO Captial(金庫資本)是KMYCO(光陽)的CVC(企業創投),但其實這兩間是獨立運作的企業,只是KMYCO Captial 借用「KMYCO」的台語諧音命名。

入職 ... SkiptoContent Home 大人物的職涯履歷「績效差,做到明天就走人」25歲成為投資經理從談判中學到的故事 前言: 畢業於成大電機的Michael,在畢業後加入YEFmentor的新創公司擔任商務開發,隨後憑藉著傑出的談判力與對汽車產業的洞察,在24歲這年加入金庫資本,並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晉升成為投資經理。

成為VC雖然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也是一份壓力極大、流動率非常高的職業。

今天很開心可以邀請到Michael和我們聊聊在VC、BD產業的運作模式與不為人知的現實面。

金庫資本與Grab合作簽約發表會 本文大綱 BD/Sales/Account的差異? 擔任BD怎麼開發名單? 擔任BD是否有職涯局限性? 金庫資本介紹 入職契機? 金庫資本公司架構 工作內容 進入VC產業 VC產業所需的技能? 怎麼找尋投資標的? 關於談判 Angelv.s.VCv.s.PEv.s.IB VC分財務型&策略型兩種 關於VC的行內知識 VC投資報酬(returns) VC分潤制度,假如投資案… 台灣VC的歷史發展與現況 VC現實面 中國VC的生存遊戲 MichaelJiang 畢業於成功大學電機系車麻吉(Autopass)商務開發金庫資本(KYMCOCapital)投資經理 在車麻吉擔任BD的大小事 車麻吉(Autopass)是一間解決車主付款大小事的新創公司,擔任商務開發(BD,BusinessDevelopment)的Michael主要職責是協助公司找尋可以合作的商業夥伴。

因爲團隊小而精實,工作內容除了APP開發、行銷及較大型的開發案外,其餘都隸屬在Michael與另一位BD同事身上。

(推薦閱讀:大膽出走!LINKEDIN業務如何將世界級產品帶回臺灣) BD/Sales/Account的差異? BD與Sales做的內容相似,最大的差異是Sales是賣標準化的服務、BD是與客戶激盪後續的合作方式Account負責維繫toptier大客戶的關係,很多Martech都設有這種職缺 擔任BD怎麼開發名單? 公司過去一定有客戶,可以先問前輩當初這些客戶是怎麼開發的。

像是當初規劃開發加油站、停車場,那就會先設篩選條件,再去breakdown要看哪些維度搜集名單很簡單,比較難的是後續的談判,因為得先了解對方的痛點後才會產生需求,根據需求提案對方才會想合作。

比如當初商家都會問系統導入後能幫他們賺多少錢?那麼就得在談判前要先做好營收預估試算 PhotobyLinkedInSalesNavigatoronPexels 擔任BD是否有職涯局限性? 有,但任何職位的工作都有其侷限性,重點是工作的mindset,只要工作時不要只專注在做自己的事情,就不會有這問題(延伸閱讀:透過「主動攬事學習」,放大實習效益) 在KYMCOCapital擔任InvestmentManager的大小事 金庫資本介紹 金庫資本(KMYCOCapital)於2011年發跡於中國,是一間專攻國際市場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管理13支股權投資基金,總管理資產超過4.75億美元。

大股東為光陽,從光陽發表ionex車能網系統,到與東南亞叫車巨頭Grab合作,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目前上海、杭州有兩間辦公室、2018年老闆回台設立據點,主攻中國以外的市場,包括台灣、東南亞、印度。

很多人經常誤以為KMYCOCaptial(金庫資本)是KMYCO(光陽)的CVC(企業創投),但其實這兩間是獨立運作的企業,只是KMYCOCaptial借用「KMYCO」的台語諧音命名。

入職契機? 大學電機背景,對於電動車產業的知識有所了解Autopass擔任BD時對交通、出行產業有深入的見解 金庫資本公司架構 主要分Investment&Legal+Riskmanagement(Financial),再上去就是GP Investment:找案子、推案子>>找優勢Legal+Financial:抓風險、做DueDiligence>>抓風險GP:最後做決策的是GeneralPartner 工作內容 每天都在訓練思考、談判,因為得要跟不同角色的人溝通,比如得去說服Risk,Legal,GP,Startup (推薦閱讀:讓別人更愛聽你說話!五招重塑說話技巧)Keyperson:最後能做決定的、Middleguy:幫你推動計畫的人,居中協調角色都是在做Stragey,只是在評估別人寫的企劃書 PhotobymentatgdtonPexels VC職涯技能面 進入VC產業 背景:不在意candidate的背景,但較少開缺給新鮮人時間:沒有固定的招聘時間表,有需求就會開缺職涯:經驗可以帶到其他產業的在VC領域,誰有trackrecord,誰就會被景仰很多30多歲會被挖角去做VP(VicePresident,副總) VC產業所需的技能? 站在買方(buyside)的談判很直覺,講效益即可當接觸C-level時,就得學會要怎麼跟有經驗的人談判VC很重視獨立思考能力,因為任何一個投資不會是100%成功,因此只要邏輯合理,論點就有其價值 怎麼找尋投資標的? 從既有的connections介紹、發掘參加新創活動找尋有潛力的新創團隊 PhotobypicjumboonPexels 關於談判 除了得找有潛力的案子外,且得說服對方願意讓你投(厲害的團隊可能有很多個options,不一定要選你)談判框架:目的:促成雙方win-win的局面方式:訓練思考的邏輯,用道理去說服別人,有時得感性+理性演練:雙方來回談判,好的VC得想辦法挖掘對方最在意的點,每一個談判都是一個trade-off做DD時可以由大到小,問新創團隊:未來1-3年財務預測?這些數字的邏輯?請你breakdown這些業務?業務的產品是不是現在已經開發或還沒開發?這些產品是否有競爭者? VC產業面 Angelv.s.VCv.s.PEv.s.IB 差異:主要區別在於投資介入的階段不同AngelInvestor,天使投資>>主要投資早期新創公司VC(VentureCapital,創業投資)>>投資中期高速發展型的創業公司,協助上市PrivateEquity,私人股權投資(PE)>>非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投資,會介入即將上市或被兼併收購的成熟企業,協助財務重組、轉型>>Merger(合併)、Acquisition(收購)、LBO(LeveragedBuy-out,杠桿收購)、MezzanineCapital(夾層融資)、上市公司下市後分拆再上市等都是常見操作方式InvestmentBanking,投資銀行>>向二級市場募資,評估何時上市才能賺最多錢。

越多公司上市,越多案子,賺越多(註:一級市場指的是未上市櫃的股票,散戶無法參與,都是金融機構(法人)在做。

)>>上市要掛牌,需要有很縝密的財務模型,而投行知道股權結構怎麼設計 PhotobyExpectBestonPexels VC分財務型&策略型兩種 FinancialInvestor投資機構:找純投資背景,看投資報酬率(return)StrategticInvestor有特別關注的產業:看對產業的了解程度,如車、物聯網、遊戲 關於VC的行內知識 VC類似基金經理人,大企業、有錢的資本家對於投資評估(Duediligence)不是那麼專業,所以把錢託付給專業操盤手做這些事每一隻VC操作方式都不同,跟上面的Partner有很大的關係,有的是賭對賺翻天、有的賺pre-IPO的錢、有的重視synergy,會幫忙找資源99%行業都是sellside>>賣產品、服務,希望更多人買產品>>如:銀行、證券、保險1%buyside>>給別人錢、資源、業務,買別人的公司、股權>>如:VC(VentureCapital)、PE(PrivateEquity)>>很多人都說做buyside=集人脈之大成者,很菜的話會很辛苦>>談判籌碼是更大的,不投最大>>老闆經常提點員工:「要有buyside的氣魄」XD但底下做事的人背有業績壓力,有時仍得對新創公司讓步,對外對內都是在談判 領投決定這一輪投資條款的人,制定規則。

後進跟投者只能followleading所設下的規則。

很多公司內部設立的投資部門專業度較低,但是手上閒錢太多,所以只能亂找標的投,許多才會跟很多VC合作跟投稀釋股權保障那些在風險較大時就先投的那群人,所以leading有時都會設反稀釋條款,若低於幾%公司要補償通常每一輪有新的資金注入時都會稀釋股權ESOP員工認股權:有一部分股份會被稀釋掉,要經過董事會同意 VC投資報酬(returns) 進場至少2-3年就會退出,因為基金有年限限制大陸有5+2或8+2的規定,時間到了就要做結算,但台灣法規沒有那麼嚴格FamilyOffice:通常是大家族的錢,採取比較Evergreen的投資,會長期持有金庫資本:跟在產業內的企業募款Kymco底下有七支基金,所以KymcoVSgogoro雖是競爭者,但是可以分開投每隻基金背後的投資人都不一樣 VC分潤制度,假如投資案… 賠錢:那就是付之東流,因為投資本來就有風險賺錢:盈餘多8/2分,給VC的20%通常會由GP與當初負責推進案子的團隊進行分配,而每家VC分潤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國外多採合夥制(Carry)分潤 台灣VC的歷史發展與現況 1990-2000VC最盛行,因為當時半導體剛發展,VC素質非常高2003-2004政府搞了<>,讓公司上市過程變得很簡單,雖然政府美意是好的,讓股票市場更活絡,但很多很大的科技業都把業務做分拆,將20間公司分拆上市,也因為一系之間要上市的公司變得好幾倍,那些專業的VC變成是在看誰有本事能約到那些有錢的老闆打高爾夫球、分案子。

自此而後,那些專業的VC都為了賺錢越來越沈淪,搞的現在現在很多DD專業能力的都已退化 PhotobySteveMomotonPexels 台灣政府也在2016年推動「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國發基金),目的是加速產業創新與新創的發展,但是政府設的門檻太低,狂灑錢,這樣是絕對不會幫助台灣打造獨角獸,反而是慣壞台灣的新創也因此專業機構在與新創談時,曾獲得國發基金的成績反而讓新創覺得自己很厲害,但從VC角度會認為實力強的新創為何沒有任何國際Tier1創投的支持?新創過往的投資者名單也是關鍵的評估標準 VC現實面 流動率很高,因為有很多挫折感,不是一份好勝任的工作有很多超乎年齡的事情,比如要跟大自己好幾輪的叔叔阿姨談判沒有100%標準的流程告訴你怎麼做,主管只會給個大方向,卡關了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有時一個案子好幾週談不下來就會很尷尬,有時甚至自己就會因為挫敗感而離職 (延伸閱讀:努力工作就能成功?學習「超限思維」,打破成為工人的宿命!) PhotobyAndreaPiacquadioonPexels 中國VC的生存遊戲 中國的新創圈非常活躍,所以VC環境也非常競爭如不少中國VC會請人事設審核標準,每兩週審核一次積分,月底進行結算時就會請人事拿出積分表,直接開除部門倒數2名的同事 「做到明天下班就走人」血淋淋道出VC競爭激烈的真實寫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你可以在這邊訂閱!:) 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留言一起交流吧! 取消回覆 PostNavigation PreviousPost 努力工作就能成功?學習「超限思維」,打破成為工人的宿命! NextPost 22歲生日,我想對自己說的一些話。

猜你喜歡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