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行業內捲化是什麼?怎麼讓大批經理人退出的? - 股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那些用名校學歷、海歸經歷、大公司履歷作為敲門磚進入投資產業的投資經理,在2020 年,只剩下擠進前端基金或退出產業兩種極端選擇。

產業趨冷、缺少風口( ... 創投行業內捲化是什麼?怎麼讓大批經理人退出的?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36氪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Twitter 複製文章連結 已複製文章連結 商業策略創投行業內捲化是什麼?怎麼讓大批經理人退出的? 2021年1月5日 作者 略大參考/秦安娜 文章來源 36氪   展開 2020年沒有比內捲更出圈的人類學術語了,它用來形容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

用內捲化來形容近年的創投產業格外形象。

那些用名校學歷、海歸經歷、大公司履歷作為敲門磚進入投資產業的投資經理,在2020年,只剩下擠進前端基金或退出產業兩種極端選擇。

產業趨冷、缺少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的創投產業,養活不了中小投資機構,它們競爭不過前端基金,大多數成為了不投資只退出的“殭屍基金”。

而小型基金不需要經理人,現在流行LP(出資人)自己管理。

晉升的管道又如此狹窄,頂級投資機構需要的經理人就那麼多。

紅杉資本的經理人,約有二、三十位,其他前端基金,規模也大致如此。

創投產業變為了贏家數量恆定的白熱化競爭。

夾在中間的腰部經理人,不是“生”、就是 “死”,沒有中間值。

哪裡是庇護所 劉唯幾乎一整天都泡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裡,翻看華爾街的商戰風雲、新零售的創新模式,線下消費的業態變化⋯⋯。

在這裡他維持著一種事實上的體面,他依然是關注中國商業最前端變化的一小群人。

但是,走出圖書館大門,他不過是一位失業近一年的待業者罷了。

2019年末,他將辭職申請在傳給上司,辭呈裡他表達了對公司的感謝和想要創業的想法。

這是一種客氣且委婉的離別話術。

他對上司的真實看法是“他不懂投資,有些事情要問我,還經常瞎指揮”。

劉唯是一家人民幣基金的投資經理,身形纖瘦,喜歡帶無框眼鏡。

見面當天,他穿著牛仔褲和橫格紋羊絨衫,背著黑色雙肩包。

如果他不開口說話,感覺是一位學生。

當他開始表述,屬於經理人身上的習性逐漸展露,它很好識別——慣常性的對事情進行判斷「這件事情做不大」以及總是要求別人證明自己「這個模式能走通嗎?」 至少在疫情到來之前,離開供職近兩年的投資機構,是劉唯認為正確的決定。

資本市場的熱度日趨冷卻,鯨準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從2017年開始,創投市場的交易事件逐年下降。

到2019年,創投市場總交易量已經降至一年不到4,000起,降幅達到61.9%。

收縮、調整的創投產業,無法滿足員工的“錢景”,連續兩年,劉唯沒有調整過薪水,薪資不到28K(人民幣,下同)。

劉唯不是個例,大批經理人“消失”在2020年。

投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度私募基金管理人取消事件已達808件。

一批經理人還未來得及成長,已經被褪去的大潮卷回至岸邊。

投資機構給予經理們的成長窗口期也日趨縮短。

之前那些掃樓、參加項目路演活動的投資經理,還擁有可以成長為投資總監的夢想。

如今,能否留下的標準被制定的很清晰,投出過10億美金的企業嗎?參與投出過10億美金的企業嗎? 成人世界最確定的事情是不留無用之人。

創投產業不需要沒有知名case的投資經理。

那些沒來得及證明自己的經理人,已經被推到轉行的邊緣。

他們中的一些人,轉型之路不難察覺。

投資經理們已經悄悄的在朋友圈賣起了保險,還有一些轉型做了微商。

經理人之間也建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很久沒有某某的聲音了,那應該是不在投資產業了。

丁峰的轉型之路同樣波折,他經歷過三重身份的轉換,經理人——創業者——FA(財務顧問)。

就像他曾經關注的投資賽道一樣流動、多變,從無人貨架、人工智慧到今年大火的教育。

還是經理人的時候,丁峰會跟新認識的人講,「你不認識我嗎?可以去百度(Baidu,BIDU-US)上搜尋我的名字,上面有我的資訊」。

2020年,這樣的開場白已經沒有了,他會跟約見的創業者主動介紹自己。

浪退了、風停了 過去5年,整個一級市場空前膨脹。

根據鯨準數據,2015年到2020年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交易金額總量達7.5兆元。

交易數量的峰值出現在2015年四季度,達到了4,691起。

劉唯是在市場熱門的時刻加入股權投資產業。

2015年6月,他從清華法學院取得碩士學位,成為一家人民幣基金的管培生。

按照他預期的職業規劃,他將會是一名投資經理。

然而,個人意志在產業變化面前總是微不足道。

2015年的A股市場冰火兩重天。

6月初,上證指數漲到5,100點,創業板指數漲到3,900點。

火熱的氛圍在6月中旬戛然而止,監管機構清理配資,下發文件明令禁止證券公司為場外配資提供證券交易接口。

資金管道突然切斷,投資者聞風踩踏。

A股市場出現了漫長的下跌期直至次年1月,還出現過“千股跌停”的景象。

股災發生,二級市場的估值回調,不確定性迅速傳導向一級市場。

人民幣基金開始“緊急剎車”,簽了TS的項目也不打款,它們後悔給的估值太高了。

團車創辦人聞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2014年團車項目估值1億美金,2015年估值10美金,直接翻10倍。

資本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人民幣基金在市場上抬估值,搶項目,一些美元基金早期投資的項目,後期拆分VIE架構,轉向人民幣基金募資的情況並不罕見。

後者給的估值遠高於市場價格,因為二級市場給予的溢價更高。

當年創業板的本益比高達140倍,正是估值太高,創業板的本益比被稱為“市夢率”。

等到劉唯進入投資產業的時候,方向轉變,人民幣基金的主要任務是避險,它們不敢輕易投資,在業內它們被叫做“殭屍基金”。

用真格基金創辦人徐小平的話說,人民幣基金的出資人(LP),多數錢都是來自股市,股市不穩,立刻就傳導到基金方面。

外部環境變了,劉唯沒能如願的以投資經理的職位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管培生結束後,他被分配到投後,負責法務工作,理由是「基金的重心轉到投後,控制整體風險,希望被投項目有好的退出成績」。

負責投後,劉唯不參與投資,只加入投資之後的風控環節,管控被投項目的法律風險。

他對投資——以知識、視野、判斷力作為主要工作依據的職業想像,以現實、不遂人意的起始作為開場。

這只是他坎坷職業履歷的起始。

日後,他想轉做投資經理的時候,數次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證明你能夠成為一名投資經理,你都沒有做過」。

他的困境同他接觸的創業者何其相似,都要證明自己如何能夠做到。

誰有話語權 投資產業流行講“二九八”效應,前端基金拿走98%的市場佔有率,中小投資機構能夠拿走的只有2%。

雖然今年出現過中國大基金集體失手泡泡瑪特的情況,但那是偶然中的偶然。

現在的市場,平均融資額不斷上漲,更趨向於集中的項目標的。

那是屬於少數項目的狂歡,風險投資更願意擁抱確定性,那些證明過自己的創業企業拿走了市場上的大部分錢。

優質企業總是跟前端基金相伴成長,其中不僅僅關於錢,還包括名譽背書。

被前端基金投資,等於在產業和媒體面前公開亮相,根本不愁下一輪融資。

創投市場不需要小型基金,那些憑藉資本市場火熱之際,找到LP融幾百、幾千萬美元,創辦小基金的模式已經被拋棄了。

小而美的投資時代不存在了,募資5億美金以下的投資機構沒有未來,這一點已經成為創投產業的共識。

丁峰在2019年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他的一期基金創造出4.5倍的報酬率,但是二期募資階段,LP已經不願意出錢了。

他的投資機構就活了3年零2個月。

2016年初,一位富商願意出資1,000萬美元做他的LP,憑藉這筆資金,丁峰得以進入創投產業。

但也因為單獨LP占基金的比例太大,出現了LP一直插手投資項目的情況。

「他總是急著賣掉項目,A輪融資之後就想賣掉」丁峰因為項目投資週期的事情幾次跟LP意見不合,最後二人一拍兩散。

對於二期基金募資失敗,丁峰有自己的看法「整個市場都在擁抱確定性,誰需要風險投資?LP的錢用來買茅台,東南亞炒樓不行嗎?」一定程度而言,丁峰幸運過,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獨立操持過一家小型基金。

劉唯的整個職業生涯都是被動的跟著資本的方向變換。

2016年,他加入一家負責新三板項目的投資機構,原因很直接「它們願意給我投資經理的職位」。

出差、看項目、做盡職調差,劉唯初步接近了夢想中投資經理的工作。

但是,新三板因為流動性差,不方便退出,曇花一現的火熱過就迅速冷卻了。

現在沒人談論新三板,劉唯自己也不願意談論。

三年前,劉唯又一次更換名片,他新加入了一家人民幣基金。

這份工作經歷,讓他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心動也最讓他遺憾的案子。

2018年他看過一個高校團購的項目,模式類似今年大火的社區團購,只不過消費場景是高校。

兩名石家莊創業者創辦了這個項目,路演階段其他經理人沒有相中該項目,但是劉唯看中了。

他向主管極力推薦,沒用,最終沒投。

「他過高估計了高校團購的擴張速度,認為是重資產項目,其實慢一點也能活下來」劉唯認為是領導高估困難,令他錯失項目。

一位投資經理,沒有成長為總監級別,通常情況下不享受項目分成。

而如果沒有成為合夥人,意味著沒有項目投資與否的最終決定權。

其實,按照約定享受分成也不見得一定能拿到,那隻是約定的獎勵。

經理人王磊在疫情期間,一度在朋友圈賣保險度日,沒有離職,就是寄希望於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能夠順利退出,他能拿到8%的獎金。

但是,當他供職的機構,退租了光華路的辦公空間,變成了無固定辦公地點的“散裝”投資機構時,他已經不報希望了。

「機構已經事實上死亡了,合夥人們現在就是尋找各種方式退出項目。

」王磊決定重回百度上班,他放棄了項目獎勵,「耗不起」。

項目沒有退出之前離職,沒有項目分成。

這是人民幣基金約定俗成的規矩。

經理人的新去向 劉唯不在咖啡館喝咖啡了,出門攜帶一個500ml的水杯,裝滿白開水,經濟、實惠。

一年的待業期,讓他有了經濟壓力。

今年4月,他從石家莊返回北京,發現疫情持續的時間,超出他的預期。

離職前他打算做一個短片項目,外國人出鏡,內容形式還沒想好,獲利模式已經想清楚了,為教育機構導流。

但是,疫情導致五道口的外國人很少,他找不到合適出鏡的主播。

買了一堆影片設備之後,項目暫時擱置下來。

他曾考慮要不要先去幾家網路大廠工作,但是它們的薪資和職位不符合他的預期。

大公司的法務,薪資和成長空間不高。

經理人轉型的難題之一是不願意自降身價,導致可選項不多,離開投資產業,他們的職業選擇是逼仄和局促的。

劉唯還是想自己創業,下半年他市調研究餐飲項目,已經有了鍾意的商業模式,他說等疫情結束,明年吧。

比起金錢壓力,他更急切的想證明自己。

他研究生期間的同學,因為做區塊鏈項目,已經身價過億。

來自熟人間的比較,帶來的壓力,更沉重。

丁峰正忙著跟創業者打官司,今年7月,他幫一位創業者融到1,500萬元,按照合約約定他收取5%的財務顧問費用。

但是創業者只支付給他3%的費用,因為丁峰是從其他FA機構轉手接到的項目,創業者以中途換人為由,不認帳。

項目的經理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道。

丁峰也理解,交易談成了,沒人願意給仲介支付費用。

FA今年的生意也不好做,有的FA經理一年也沒撮合成功一個項目。

以前FA是撮合交易,創業者融不到錢,不收取費用。

今年,這樣的模式不適用,因為好項目少,融到錢的項目更少。

為了生存下去,有FA機構創造性的拓展了諮詢業務,創業者來諮詢融資問題,先收費兩萬元。

丁峰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業務模式,他覺得不太體面。

王磊重回百度,職級P7,跟他離開時候的職級一樣。

相當於四年投資經歷沒有對他的職業生涯有實質性的提升。

光鮮亮麗下的黯淡 過去幾年,媒體報導了太多財富故事,講述太多機構合夥人的智慧人生。

這些只是投資產業最光鮮,最被外界所稱道的,同時也是最稀少的人生經歷。

投資產業大多數人只是投資機構的眼睛和耳朵,用來輔助尋找市場上的資訊和捕捉風向。

如今,創投產業的風勢漸小,不需要那麼多聽風者了。

通往財富世界的道路總是狹窄而擁擠的,就像這個世界太多人想成為賈伯斯,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蘋果(Apple,AAPL-US)。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創投基金(VentureCapital,VC)是什麼?怎麼組成?如何運作? 中國獨角獸掀起創投熱潮,下一個十年最强VC/PE會是誰?   週餘   篇 註冊/登入會員 免費註冊 127951   分享文章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Twitter 複製文章連結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36氪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Twitter 複製文章連結 追蹤股感 @stockfeel 詼諧輕鬆看時事 股感,來自生活 影像中的股感 每日知識發送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1 歷經資本寒冬,人工智慧或將帶領百度重回巔峰 產業   2 Naspers南非報業:投資騰訊賺五千倍的大股東是何方神聖 產業   3 多元文化債務:Uber陰溝翻船的危機 產業   4 亞洲首富李嘉誠正式退休,看李超人的商業奮鬥史 商業   5 「Clubhouse」在中國註定短命都是因為這2個原因! 商業   6 不求看破但求看淡約翰·柏格的投資思想 投資   7 共享單車的二線品牌一年內就已經資金退潮? 產業   8 控制三個心理帳戶減少投資偏差 投資   9 遭罰800億天價罰金!「阿里巴巴」股價為什麼飛漲? 投資   10 如何從傳奇賭王何鴻燊的一生看懂投資? 投資   11 Pepper要進軍世界,前途尚不明朗 產業   12 Uber在美國是如何有策略地解決身份問題的 商業   13 NFT日銷售量狂瀉92%!NFT、加密貨幣價格為什麼集體跳水? 投資   14 10張圖看中國網路龍頭的此消彼長 產業   15 產業應用能否成為無人機的下一個成長關鍵? 產業   16 創投基金(VentureCapital,VC)是什麼?GP、LP如何運作? 投資   17 《大賣空》群雄列傳(四):七年贏700倍的書生兄弟 投資   18 PE接手,2億美金控股中國WeWork,本土化能否起死回生? 產業   19 10大創業現象:女性更有優勢估值比同行高50%? 商業   20 不管中國美國,年輕人在股市放肆的樣子,像極了當年被套的老股民 投資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台灣經濟新報、EODHistorical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TWSE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