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教你一招改掉壞習慣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換掉一個不好用的東西,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要改掉一個不好的習慣,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我們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在用一個比較笨的方式做事情, ...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心理專家教你一招改掉壞習慣 心理專家教你一招改掉壞習慣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22.06.12 改變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圖/freepik 要換掉一個不好用的東西,已經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要改掉一個不好的習慣,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我們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在用一個比較笨的方式做事情,特別是當我們被別人要求要做改變的時候,自尊心受挫,更會讓人產生抗拒的心理。

可是若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有特定習慣,你會發現,很多的習慣,可能一開始只是個偶然。

但是當你第二次要做同樣的事情時,你懶惰的大腦就會浮現那個「偶然」的經驗,並且說服你:這件事情就該那樣做。

如果你沒有做出改變,經過五次、十次之後,偶然就會變成必然,非常難改變了。

就像有些人,可能已經習慣收到即時通訊軟體的訊息時,就要馬上回覆。

但如果訊息非常頻繁,就會打斷你的工作,對你工作的效率造成影響。

只要及時回覆訊息,不是你工作上的需求,像這種對自己有害處的習慣,都應該要調整。

我相信如果你意識到一個習慣對你有害,你應該會有一些動機想要去做改變;但你若沒有這樣的覺察,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受其害。

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狀況,我鼓勵你多跟別人交流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有了比較之後,或許你會發現,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運用。

就像在整理檔案的時候,你可能習慣性按照日期來做分類,但你的同事習慣性會按照案件的類型分類。

兩相比較之下,你可能會發現,用類型來分類,對於要參考過去案例,是更為方便的做法。

所以,幫自己培養不同的習慣,你就可以彈性依據任務來做轉換,對自己會是最有利的。

改變沒有想的那麼困難 要割捨自己熟悉的工具、習慣,或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改變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否則在二○二一年年中,大家是怎麼度過因為疫情嚴峻,伴隨而來的防疫升級呢? 本來堅持不外賣的商家,也必須要想辦法做出變通;實體課程也紛紛轉變為線上模式。

像以前我去參加學位論文口試,都是需要到現場,但由於疫情的關係,可以改採用線上口試的方式。

雖然少了面對面的互動,但能省下交通往返的舟車勞頓與時間,老師們想要給考生建議,也可以直接把相關的論文、網頁連結分享給考生,不少老師都覺得這樣的做法其實挺好的。

當然,若可以選擇,我也不希望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逼迫我們必須要做出改變。

但我想大家不得不承認,通常吃虧了,或是遇上窒礙難行的困境時,我們會最有動機想要做出改變。

就像電視劇《茶金》中出現的劇情,如果臺灣紅茶的出口順利,從來沒有遇上銷售瓶頸,或許也不會有那麼多茶工廠想要出產綠茶。

你可以採取一個八○分的人生哲學,也就是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把事情做到一定的程度。

剩下的二○分,就可以大膽做一些冒險,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就像一些職業球隊,常常會在比賽已經勝券在握的時候,把主力球員換下來,讓板凳球員上場,道理也是一樣的。

球隊經理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測試球員的能耐,說不定就會因此發現下一個林書豪。

由於只有投注二○分的成本,就算失敗了,你也不用覺得太遺憾。

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投資,你應該把這樣的做法當作是自己做事情的常態,多一些包容性,多一些抗挫敗的準備,或許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想想看為什麼你戒不掉那些不好的東西?第一、因為你不希望自己的價值被否定。

你擔心自己用的工具、習慣被批評,就是對你這個人的否定,而不僅是對於工作、習慣的批評。

第二、你太懶惰了。

你不想要走出舒適圈,覺得這樣就很好了。

〔解方〕「為什麼你戒不掉那些不好的東西?」1解方 你要告訴自己,體驗不同的東西,不一定就是要取代自己原本的做法,而是要去找出更好的做法。

在抗拒心理比較小的情況下,就會比較能夠客觀地去做評估。

2解方 做不同的嘗試,不一定是要得到更好的結果,而是要幫自己準備備案。

一旦手中握有備案,才不會在遇上突發狀況時,顯得手足無措。

心理學小科普「痛點行銷」很多商家在行銷自家產品時,喜歡放大消費者的痛點,像是老年膝蓋不好,所以行動緩慢;或是爸媽照顧嬰兒常手忙腳亂,容易讓物品沾染到細菌。

而消費者在感到恐懼的時候,看到任何的解決方案,就很容易會買單。

像是廣告讓消費者感受到膝蓋不好的壞處時,只要提到某某產品可以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就會讓消費者上鉤。

更厲害的是,有些產品不僅宣稱可以降低你的困擾,還會讓你心情變好,就像一些減肥藥,告訴你可以讓你變瘦,還會強調變瘦之後的好處。

要避免自己被痛點行銷,你該做的,就是在覺得自己受到威脅的時候,先嘗試換個角度思考,來降低這樣的感受。

當你在比較冷靜的狀態下,再去審慎評估業者提出的方案,是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本文摘自黃揚名著《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教你善用科學方法,處理生活大小事,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商周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 請讓庸眾停止迫害!適度冷漠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將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飯店衛生紙為什麼要折三角? 爭逐KPI卻迷失大目標從航海鐘故事講起 主題閱讀》跟著達人學存股|書房陪你一起學英文歡迎訂閱追蹤Instagram、樂讀電子報|回工商書房首頁 商周出版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運價反彈號角響起?貨櫃一哥上演破底翻 2022.10.11 南山淨值警報解除潤泰新潤泰全開趴慶賀 2022.10.12 護盤千張起跳10家董事、大股東挺自家股 2022.10.12 麗寶集團砸近70億打包八里2萬多坪土地 2022.10.13 防下假單誤導明年3/20新增暫緩開盤措施 2022.10.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