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名: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原文名稱:How We Learn: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n, Where, and Why It Happens,語言:繁體中文 ...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OP點數兌換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反詐騙!提醒您「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資料」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闕又上 麵包國王套組 芳療天后Gina 林志玲 中文書 2022曬書市集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記憶與學習商品介紹 看大圖 !上頁 下頁 主題活動 試閱 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 HowWeLearn:TheSurprisingTruthAboutWhen,Where,andWhyItHappens 可購買版本(2): 電子書 優惠價255元 平裝 優惠價280元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凱瑞   新功能介紹原文作者:BenedictCarey譯者:楊玉齡出版社:天下文化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20/08/31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00元 優惠價:7折280元優惠期限:2022年06月30日止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詳情 1點OPENPOINT可兌換1點購物金,1點購物金可抵1元,實際點數依您帳戶為準。

如何獲得OPENPOINT點數?如何兌換購物金?詳見OPENPOINT說明 查詢我的購物金?登入會員專區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分心、遺忘、愛睏……不是我們的錯! 傳統的苦讀方法之所以無效,  正是因為大腦根本不是這樣使用。

    本書作者根據「學習科學」,整理出符合多數人大腦的學習方法:    ●聽音樂讀書,比安安靜靜念書效果更好。

  ●固定時間、地點的讀書習慣,其實不利大腦儲存資訊。

  ●什麼都還沒念,就先來個考試,對學習幫助很大。

  ●考數學考試,要睡晚一點;考文科考試,要早睡早起。

  ●如何把令人討厭的「分心」,變成靈感大爆發的「醞釀期」?     這本《最強大腦學習法》整理了「關於學習的十一個問題」,包括:   ●課堂筆記怎麼做,會最有助學習?   ●最適合的讀書時間和練習時間的長度    ●搞砸考試的常見原因……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必讀指南。

    大腦喜歡零碎、不安定、潛意識的學習,   這本療癒系《最強大腦學習法》就是告訴你,   如何利用大腦的怪癖,把分心、遺忘、吵雜環境等大魔王,   變成提高學習效率的小天使。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瑞BenedictCarey     凱瑞於1960年出生在舊金山,科羅拉多大學數學系畢業,西北大學新聞碩士。

歷任《希波克拉底》醫學雜誌編輯、洛杉磯地區的自由新聞記者、《洛杉磯時報》醫藥健康記者,2002年以〈每天喝八大杯水的健康效應〉的深度報導,獲得密蘇里大學生活風格獎。

2004年轉到《紐約時報》擔任科學記者,定居紐約。

    2010年,凱瑞的一篇關於學習習慣的新聞報導,創下《紐約時報》電子版史上單日最多人分享的紀錄。

還寫了兩本以科學為基礎的兒童推理小說:《未知之島》(IslandoftheUnknowns:AMystery)和《最毒之瓶》(PoisonMostVial:AMystery),頗受矚目。

  譯者簡介   楊玉齡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

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

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前言你知不知道,傳統的苦學方法都錯了 第1章左腦是編故事高手——記憶力的腦科學基礎  第2章遺忘的力量——這是嶄新的學習理論  第3章破除所謂的好習慣——學習過程中的情境效應 第4章留間隔——打散用功時段好處多  第5章突擊測驗的威力——甩掉流暢的錯覺   第6章分心的好處——醞釀期在解題過程的關鍵角色  第7章前進之前,先暫停——讓滲透作用砥礪你的創造力   第8章交錯練習——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變化球  第9章不需思考的學習——利用知覺辨識   第10章小睡一下,你就贏了——睡眠就是閉上眼睛的學習   結語覓食的大腦——分心、受干擾,本來就是常態   附錄學生、家長、教師須知——關於學習的十一個問題   誌謝  資料來源   看更多   序 自序     我是個苦讀的學生。

    那是當年的用詞,形容的是一個不放過所有細節的小孩,一個會自己做閃卡的小孩,埋頭苦幹、斤斤計較分數,是一隻勤快的小蜜蜂。

    我就是那種小孩。

事隔近四十年,現在我依然可以清楚看見他,拱著身子,在廉價的桌燈下,瞇著眼睛拚命K書。

    我可以看見他,一大早,五點鐘就起床讀書;升上高二,他的肚子裡總是有一把小火在悶燒,只因他沒辦法充分掌握。

掌握什麼呢?一元二次方程式?「路易斯安納購地」的條件?租借政策?均值定理?艾略特對於……什麼鬼東西的反諷譬喻?     甭管它們了。

    這些課程,早已成為過去式。

殘留下來的,只有一股擔憂。

擔憂時間不夠用,有太多東西要學習,而且有些恐怕再怎麼努力都學不會。

但是,這裡頭還有一點別的東西,一種頻率比較低、久不久才會冒出頭來的信號,就像浴室裡緩慢漏水的水龍頭。

這冒出頭來的信號,就是懷疑。

    每當看到天分很高的孩子一派輕鬆的踏進校門,我心底就有一股自己可能偏離正道的不安感覺。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從小就相信,學習最重要的是自律:它是一條艱辛、孤獨的知識攀岩之旅,通往聰明人的居所。

鞭策我往上爬的,比較是害怕摔下來的心理,而非好奇心或疑惑。

    那股擔憂造就出一種古怪的學生類型。

在弟妹眼中,我是完美先生,每一科幾乎都拿「優」的大哥;而在同學眼中,我是隱形人,因為對自己所理解的知識沒把握,所以不敢開口。

對於我這種看似人格分裂的個性,我不怪自己,不怪父母,也不怪老師。

我怎能責怪任何人?當時的我們全都認定,要加深知識,只有一種策略,就是鞭策自己,像鞭策雪撬狗一樣,你務必要用功到某個程度。

唯有努力,是學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那個策略我早就用過了。

我需要再加點別的,不一樣的東西——而且我覺得它一定存在。

    對我來說,它存在的第一個暗示,就是其他的學生,譬如在數學課或歷史課堂上的兩、三個孩子,他們擁有——該怎麼說呢?他們擁有冷靜的腦袋,不必誠惶誠恐,就能展現最佳身手的能力。

就好像有人告訴他們,沒有馬上了解一切,也沒關係,時候到了,自然就會知道;他們那顆常保疑惑之心,本身就是寶貴的工具。

    但是真正改變我的經驗,是後來才發生的,是直到我申請大學的時候才發生的。

當然,上大學一直是我的目標。

結果我卻失敗了。

我送出十幾份入學申請,全都遭回絕。

那麼多年的苦工,到頭來,我卻落得兩手空空,只有一把薄薄的回絕信,以及一個候補名額——那所大學,我讀一年就退學了。

    我們都需要改變!   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我完全沒概念。

我目標太高了,我不夠完美,我入學考試失常。

不論如何,我忙著感受自己的挫折,沒功夫思考別的。

不,比挫折更慘,我覺得自己像個大傻瓜,就像是受到了詐騙,被某個冒牌的「自我超越」教派給騙了,付錢給一個自稱大師的斂財騙子。

於是在退學後,我調整自己的態度。

不再逼自己了,我停止只在狹隘的學業路上衝刺。

我開始擴展我的邊界,採取梭羅的人生哲學。

那不算什麼偉大的策略,畢竟我當時僅是個青少年,目光只看得到眼前三尺遠;我只是依循一種簡單的本能,設法抬起頭來,張望一下周遭。

    我哀求科羅拉多大學讓我入學,我寄了一份入學申請和一封懇求信。

科羅拉多大學是一所州立大學,那個年代,大家的心思都比較單純,於是我沒經過太多折騰,就獲准入學了。

在博爾德分校,我開始活在當下。

常常去爬山,偶爾滑個雪,幾乎什麼活動都參一腳。

能晚起就盡量晚起,有機會打盹,絕不放過。

至於讀書嘛,就東讀一點、西讀一點,期間還穿插所有大學生都理直氣壯在進行的合法活動。

我可沒說我主修的是飲酒作樂;我從沒放棄學業,我只是讓課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生活的核心。

然後,在這亂糟糟的起伏生活之中的某個時間點,我變成了自得自在的大學生——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大學生,而是沒有什麼包袱,主修數學和物理,甘願冒失敗風險去選讀困難課程的大學生。

    改變不是突然或戲劇性發生的,既沒有靈機一動,也沒有聽到天使高歌。

改變是漸進的,這類事情總是如此。

多年後,我猜我像很多人一樣,對大學時代的想法是:我表現得還不錯,儘管生活方式散亂,又有一堆壞習慣,但是我從未停下來自問,那些真的是壞習慣嗎?     「學習科學」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學習訣竅   2000年代初,我以記者身分,開始報導「學習與記憶的科學」,起初是幫《洛杉磯時報》,後來幫《紐約時報》。

這個科學主題,尤其是關於「大腦如何最有效率的學習」,原本並不是我主跑路線的焦點。

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行為相關的領域,像是精神病以及腦生物學。

但我總是會繞回學習領域,因為這些故事很有意思,可是似乎不太可靠。

    學習領域裡有一群正統科學家,專門研究一堆顯然很瑣碎的小事對於學習與記憶力的影響,像是背景音樂、研讀的場所(也就是你讀書的地方)、電玩、休息時間等等。

說真的,這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在你應試的時候,對於成績的實際表現真的管用嗎?     如果管用,又是為什麼?     每個發現都有一套理由,而每套理由似乎都講到一些和腦袋不是很明顯相關的瑣事。

我檢視得愈深入,愈覺得那些結果很奇怪。

例如:分心有助於學習;打盹也一樣;在一項研讀計畫完成之前先中輟,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受干擾而未完成的計畫逗留在腦中的時間,遠比已經完成的計畫來得持久;在你對某個主題有任何了解之前,先接受該主題的測驗,有助於日後學習該主題。

在專家學者的這些發現裡面,某些東西一直糾纏著我。

它們乍看並不可信,但卻值得一試,因為都是很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事,沒有藉口忽視。

過去幾年當中,每當我接下一個新計畫,不論是基於工作或趣味,每當我想要重溫一項很久沒碰的老技術,像是古典吉他,或是說西班牙語,我總是會自我質疑: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是否該試試那個……?」     於是我果真嘗試了那些雕蟲小技。

親身試驗過那些研究成果裡的小技巧之後,我開始感到心底有一股令人發毛的熟悉感,過沒多久我就找出了它的源頭:大學時期!     倒不是說,我就讀科羅拉多大學時期那種混亂的學習方式,完全體現了最新的認知科學原理。

但是那種韻律,感覺很熟悉。

當年我所研讀的東西和技術,就以那種方式滲入我的日常生活,滲入我的交談,滲入我的胡思亂想、甚至我的睡夢之中。

(在現實世界裡,本來就沒有任何事物完全嚴守規矩、乾淨俐落。

)     這種連結的體驗是很個人的,而且它也令我從整體的角度來思考學習科學(scienceoflearning),而非只是羅列一長串自助小點子的名單。

這些小點子或是小技巧,每一個都很合理——這一點倒是無庸置疑。

比較困難的部分,在於如何把它們兜合起來。

它們一定得以某種方式相互吻合才行。

最後,我終於看出它們唯一能相互吻合的情況,就是這些小點子本身即為「活生生運作的大腦」這個基本系統的古怪癖性!     換個方式來說,現代「學習科學」的整體發現所提供的,不只是「如何學習會更有效率」的訣竅,它們還描述了一種生活方式。

一旦了解這點,我就能以嶄新的眼光來回顧我的大學經驗。

沒錯,我那時沒有太把讀書當一回事,但是我那樣做,卻讓那些科目以我從未經歷過的方式,流入我的非課業生活中。

而且,就在大腦與研讀的資料共同生活之際,大腦揭露了它做為一具學習機器的長處與弱點——它擁有極大的可能性,也有它的局限。

    大腦不像肌肉,至少就直接的角度來看。

大腦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大腦對氣氛、對時機、對晝夜節律都很敏感,同時也對地點和環境很敏感。

大腦記錄的東西,遠超過我們意識到的,而且常常會在重溫一個記憶或學習一項事實的時候,添加一些你先前沒注意的細節。

大腦在夜裡,在你入睡時,仍然會辛苦工作,努力搜尋白天發生事件中所隱藏的連結,以及更深刻的意義。

大腦具有很強的傾向:偏愛「意義」勝過「偶然」,而且它對「無意義」很反感。

此外,就像你我都經歷過的,大腦也不太服從命令:它會忘記應考所需的重要知識、忘記生活中與工作中的某些不該忘記的事情;但不知怎的,大腦卻能記得電影「教父」裡的每一個場景,或是1986年波士頓紅襪隊的打線。

    如果大腦真的是一臺學習機器,那麼它也是一臺非常古怪的機器。

唯有知曉與利用大腦的怪癖,才能讓它端出最佳的表現。

    出了科學界,這些技巧大都不為人知   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發現而且實地測試了一大堆能夠加深學習的技巧。

然而,出了科學界,這些技巧大都不為人知。

這些技巧並不需要電腦軟體、精密器械或是仙丹妙藥,才能讓人變聰明。

這些技巧也沒有以堂皇的教學哲學做為依據,企圖提高整班學生的成績表現(這一點,從來沒有人能穩定的做到)。

剛剛相反,它們都是小改變,都是關於我們如何讀書或練習的改變,是每個人都可以應用的,是我們馬上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裡運用的。

但是最困難的部分,可能在於相信這些技巧有用。

要做到這點,我們得暫時把懷疑放下,因為這些技巧與我們素來被告知的最佳學習方法,完全相反。

    想想看,師長總是一成不變的建議,要我們找個「安靜的地方」,做為專門讀書的場域。

這聽起來似乎再明白不過了:沒有噪音,比較能夠專心,而固定在同一張桌子前,也是一個信號,告訴大腦,讀書的時間到了。

然而,科學家卻發現,當我們不斷改換讀書的慣例,放棄任何專門用來研讀的空間場域,改為變換不同的地點,我們的學習會更有效率。

換句話說,採取一套固定的學習儀式,反而會拖累我們的學習成效。

    另一個常見的假設是,若要專精某項技能,譬如說長除法、或是彈奏某段旋律,最好的辦法是騰出一段時間,反覆練習。

這又錯了!研究發現,大腦在面對一群混合交錯的相關任務時,從中找出模式的效率,會高過填鴨式只學習一種任務;不論學生的年齡大小,也不論學習的主題是什麼,是義大利文的片語還是化學鍵的種類,結果都一樣。

我忍不住再次想起我那零亂的大學生活方式,很多時候徹夜不眠,然後下午睡大覺,全然不理會任何時刻表。

我不會說,那種自由不羈的生活方式可以造就出專精。

但是我會主張,在很多情況下,將學習融入隨遇而安的生活中,可以增強記憶;而那些看起來像是耽擱或分心的事務,往往完全不會有負面效果。

    對於當前大家愈來愈擔心的,我們對數位媒體的執迷與分神,「學習科學」投下了不同的看法。

許多人擔心:離不開電子裝置的小朋友和大孩子,同時被簡訊、推特、臉書牽著走,必定沒有辦法專心吸收課業上的資訊;更糟糕的是,所有這些散亂的思想,假以時日,將來可能會讓他們的腦力下降。

手機、電腦、電動玩具都是讓人分心的東西。

當然,對於某些種類的學習,分心確實會造成干擾,特別是需要吸收或持續專注的那種,像是閱讀一篇故事、或是聽一堂課。

而且,常常在社群網站上聊八卦,也會偷走你的時間。

但是我們現在知道,當我們困在一道數學難題中,或是困在一個創作的死結裡,短暫的分心反而對我們有所助益。

    簡單來說,並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學習方法,或是錯誤的學習方法。

而是有許多不同的策略,每一種都有各自最適合捕捉的資訊種類。

一名好獵人,會針對獵物來打造陷阱。

    讓學習不再是苦差事   在這本書中,我不會假裝我們已經了解「學習科學」。

我們還沒有,而且這個研究領域依然不斷製造出新想法,讓局面更加複雜。

譬如說:閱讀障礙能增強圖形識別和模式識別、說雙語的孩子學習能力較強、數學焦慮是一種腦部疾病、遊戲是最佳的學習工具、學音樂能增進科學才能……諸如此類。

但是,這些新說法大都是背景雜訊,是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聲。

本書的目的,在於勾勒這棵大樹的樹幹,也就是禁得起詳盡檢視的基本理論與發現。

而我們的學習成效,可以藉由這些基本論點和技巧,確實獲得改善。

    這麼說吧,這本書分成四個部分,從下往上展開。

一開始要介紹的,是科學界已知關於腦細胞如何組成網路、如何保住新資訊的關鍵。

了解這方面的基礎生物學,可以替所謂「學習過程的認知基礎」,提供堅實的生理對照。

認知科學比生物學又高了一階,而且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它釐清了記憶、遺忘以及學習之間如何產生關聯。

第1章〈左腦是編故事高手〉和第2章〈遺忘的力量〉將為本書接下來的內容,奠定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將會詳細介紹:增強我們腦袋保住事實的技巧,不論我們想記住的是阿拉伯文字、週期表元素,還是絲絨革命裡的重要人物。

第3章〈破除所謂的好習慣〉、第4章〈留間隔〉以及第5章〈突擊測驗的威力〉要談論的,也就是記憶力工具。

    第三部分——第6章〈分心的好處〉、第7章〈前進之前,先暫停〉以及第8章〈交錯練習〉,將會聚焦在增進理解力的技巧,也就是我們解數學和科學問題時,所需要的那種技巧,這是我們在進行較長程而複雜的任務時(像是期末專題報告、業務簡報、規劃藍圖、文章寫作等)所需要的方法。

了解這些方法如何運作(或至少是科學家認為它們如何運作),將能幫助我們熟悉這些可增進理解力的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決定這些技巧有沒有實用價值、能不能也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本書最後的第四部分,第9章〈不需思考的學習〉和第10章〈小睡一下,你就贏了〉將探討兩種方法,用來吸收潛意識,以增強前面描述的記憶技巧與理解技巧。

我把這兩種方法統稱為不用思考的學習,這聽起來很令人欣慰——我在寫作這兩章的時候,也是頗覺得欣慰:這兩種方法真棒!     但是在這道彩虹盡頭的寶藏,不盡然就是卓越。

    追求卓越,是很好的抱負,對於那些擁有天分、動機、運氣以及關係,而能贏得大獎的人,我祝福他們一帆風順。

但是,瞄準這麼模糊的目標,有可能讓人掉進膜拜烏托邦的陷阱,反而沒有擊中目標。

不,這本書所講的,既是更卑微,也是更宏偉的東西:如何將新主題的新內容,以一種讓它們能潛入我們骨子裡的方式,整合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讓學習更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一樁獨立的苦差事。

    我們會挖掘最新的科學,找出達成上述目標所需的工具,而且在這麼做的同時,不會覺得受到壓迫。

此外,我們還將證明,以前被告知的某些妨礙學習的最大敵人,例如偷懶、無知、不專心等等,可能反而對我們有益。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535506叢書系列:工作生活規格:平裝/303頁/14.8x21x1.52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自然科普>大腦科學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記憶與學習   書籍延伸內容 家人這種病   內容連載 為什麼有些服務生的記憶力超強? 任何事物似乎都充滿了可能性,而其中一位乘上這股科學上升氣流的科學家,是柏林大學一名三十七歲的心理學家,姓氏為勒溫(KurtLewin)。

勒溫是新興的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明星,他研究很多東西,其中包括一種行為理論,描述人格特質(像是怯懦或好鬥的天性)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如何展現。

 勒溫是一個充滿魅力、思想開放的人,吸引了大批年輕學子前來追隨,他經常在下班後,到學校附近的一家咖啡廳與大夥碰面。

這個場合不像辦公室那般正式,可以一邊喝咖啡或啤酒,一邊進行腦力激盪。

有一天下午,勒溫注意到一樁很奇特的事。

勒溫當時和一名年輕的立陶宛學生碰面,她叫做柴嘉尼(BlumaZeigarnik),正在尋找研究主題。

那天下午,他們兩人當中的某一位(不知是哪一位,因為說法不同)注意到咖啡廳侍者的某種行為:他們從不將客人點的東西寫下來,他們記在腦子裡,在心裡加加減減……再來一杯義式咖啡……一杯茶……一片咖啡蛋糕……直到帳單結清為止。

 然而,如果你在付完帳之後,再次詢問他帳款細目,他們竟然已經把所有點過的東西都忘光了,完全沒有記憶。

就好像是一旦帳單結清,侍者的心裡就會在空格上打勾,然後繼續前進,將這桌的點餐內容從記憶中剔除。

勒溫和柴嘉尼都知道,點餐內容對侍者來說,已經不是科學家所謂的短期記憶(也稱工作記憶)了,因為短期記憶只能維持三十秒鐘左右,譬如我們的腦袋可以記住一組新電話號碼,為時大約三十秒,你撥完電話之後就會遺忘。

然而那些侍者可記得點餐內容長達半小時,有時甚至更久。

 所以啦,他們的腦袋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勒溫和柴嘉尼想出一個假設:或許尚未完成的工作或目標,比起已完成的,在記憶中會停留得更久。

不管怎樣,柴嘉尼現在至少找到她的研究計畫了。

她把問題問得更明確:「受到干擾的活動」與「未受干擾的活動」,兩者在記憶中的差別是什麼? 看完整內容連載 會員評鑑 TOP 會員評鑑等級 ,共 1 位評分。

我要寫評鑑 感謝您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

看更多書評請前往【讀者書評】專區 全部(1) 良好(1) 普通(0) 極差(0) 無評鑑(0)   主題活動 家人這種病|最懂你的心理展,5/10-6/30單書5折起 天下文化書展66折起——你有多想要,就會有多強大! 聯名說書系列|博客來【5分鐘閱讀計畫】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自癒:做自己最好的醫生(2022增訂版) 2. 換個說詞,就能改變對方的態度:巧妙誘導對方的厚黑說話術 3. 善良的你,應該有點心計:做人要有心機,做事要有心計 4.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5.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限量贈送慕姿心理師守護貼紙】 本類新品熱銷 1. 剛剛好的優雅(博客來限量獨家PVC書衣+日星特製鉛字印+親簽版) 2. 剛剛好的優雅(博客來限量獨家PVC書衣+日星特製鉛字印) 3.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限量贈送慕姿心理師守護貼紙】 4. 讓別人贏:在人生多重角色中,55個修煉與覺察的智慧 5. 空心人:擁抱渴望被愛的靈魂【獨家書衣親簽版,加贈心理練習卡2張組(兩款隨機出貨)】 本類暢銷榜 1.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2.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3.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4.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 5.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