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臺灣的語言政策(1945-2008) -從國語運動到母語運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邱秀年紀錄 1989〈台灣語言政策的反省─從客家人的母語運動談起〉收於《客家 風雲》,第15期。

彭鑫 1988〈破除廣電惡法的魔咒〉,《客家風雲》第13期。

Skipnavigation 中文 English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NCHUInstitutionalRepository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DSpace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NCHUInstitutionRepository 文學院 歷史學系所 請用此HandleURI來引用此文件: http://hdl.handle.net/11455/10640 標題: 戰後臺灣的語言政策(1945-2008) -從國語運動到母語運動TheTaiwaneseLanguagePolicyduringthePost-war(1945-2008)-FromtheMandarinMovementtothe Mother-TongueMovement 作者: 蔡明賢Chi,MingShang 關鍵字: MandarinMovement;國語運動;Mother-TongueMovement;母語運動 出版社: 歷史學系所 引用: 徵引書目 一、 基本史料 (一) 檔案彙編 李福鐘、楊秀菁、薛化元編 2002《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八)新聞自由》。

臺灣臺北: 國史館。

陳雲林總主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合編 2007《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匯編》(第147、149冊)。

中國北京市:九州 出版社。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輯 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彙編第二集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 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彙編第三集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 1990《中國現代史史料彙編第四集光復臺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

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張博宇編 1974《臺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

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上中 下)。

臺灣臺中市:臺灣省教育廳。

歐素瑛編 2004《臺灣省參議會史料彙編教育篇一》。

臺灣臺北:國史館。

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編 2004《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九)、(十一)、(十二)言論自由 (一)、(三)、(四)》。

臺灣臺北:國史館。

薛化元主編 2007《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民主憲政篇》。

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 文獻館。

魏永竹主編 1995《抗戰與台灣光復史料輯要》。

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蕭富隆主編 2008《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

臺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二) 政府與相關單位出版品、公報與實錄 《立法院公報》第59卷第50期(1970.7)-第95卷第17期(2006.4) 毛連塭召集,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編輯小組編輯 1996《全國原住民教育會議實錄》。

臺北市:行政院教育部。

內政部統計處編 1996《臺灣地區都市原住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臺北市:內政部統計 處。

台灣省山胞行政局編印 1994《台灣省山胞社會發展方案第二期四年計畫第二(八十三)年 度實施計畫執行成果總報告》。

臺灣南投:台灣省山胞行政局。

《行政院公報》第12卷119期(2006.6)-第12卷237期(2006.12) 洪惟仁主編 1996《臺灣文獻書目解題(十八)第五種語言類》。

臺北市:國立中 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1982《國語推行政策及措施之檢討與改進》。

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 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編輯,夷將‧拔路兒發行 2007《原住民法規彙編》。

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原住民族月刊編輯委員會編輯,瓦歷斯‧貝林發行 2007《原住民族月刊》第107期(2007.4)-第113期(2007.4) 李壬癸撰稿 1999《臺灣原住民史》。

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玉寇總策劃,台灣五十編輯小組編 1995《一枝草一點露台灣五十的故事深耕篇1‧文化藝術的耕耘者》 《一枝草一點露台灣五十的故事深耕篇2‧斯土斯民的時代開 創者》。

臺灣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林育卉等編輯 2005《中華民國電視年鑑(2003-2004)》。

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教育部國教司主辦、國立臺中師範學院鄉土教學研究中心編輯 2001《鄉土語言種子教師培訓研習班》。

臺灣臺中市:國立臺中師院鄉 土教學研究中心。

《教育部公報》第121期(1985.1)-第360期(2004.12) 張鈿富總編輯 2008《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民國九十六年)》。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 館。

黃建業總編輯 2005《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上冊1898-1964)》、 《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中冊1965-1984)》。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法制委員會編纂 1946《臺灣省單行法令彙編第一編》。

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 署法制委員會。

1946《臺灣省行政工作概覽》。

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 會。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 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

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春字、秋字、冬字)。

臺北市: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法制室總纂 1953《臺灣省單行法規會編:第一編》。

臺北市:臺灣省政府秘書處。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輯 1950《臺灣省政府公報夏字51期》─1957《臺灣省政府公報秋字71 期》。

臺北市:臺灣省政府秘書處。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輯 1970《臺灣省政府公報秋字17期》─1975《臺灣省政府公報春字58 期》。

臺灣南投:臺灣省政府秘書處。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75《臺灣光復三十年:文化建設篇》。

臺灣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 1987《臺灣省議會公報》第58卷第23期─1987《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59卷第17期。

臺灣臺中:臺灣省議會秘書處。

陳輝逢研究主持 2002《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

臺北市﹕行政院客家 委員會。

鍾喬主編 1994《台語片時代(一)》。

臺北市:國家電影資料館。

羅肇錦 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

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魏德文發行,臺灣教育會編著 1995《臺灣教育沿革誌》。

臺北市:南天書局。

藤井志津枝 2001《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

臺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 文集、教材、年鑑與傳記 台灣人權雜誌社編著 1987《台灣人權問題探討》。

臺北市:台灣人權促進會出版。

台灣人權促進會編著 1990《台灣1987-1990人權報告》。

臺北市:台灣人權雜誌社。

王浩威 1995《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

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王蜀桂 1995《讓我們說母語》。

臺灣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方師鐸 1969《五十年中國國語運動史》。

臺北市:國語日報出版社。

方祖燊、鄭奮鵬、張孝裕 1972〈六十年來之國語運動史〉,本文收於程發軔主編,《六十年來之 國學(二)》。

臺北市:正中書局。

李闡主編 1982《台視二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

臺北市:台灣電 視事業。

李敏勇 1989《做為一個台灣作家》。

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杜正勝 2000《走過關鍵十年》。

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吳秀麗主編 1993《台北縣母語教學教材系列:台語讀本》。

臺灣臺北:臺北縣政 府。

吳秀麗主編 1993《台北縣母語教學教材系列:台語鄉土讀本咱的故鄉台北縣》。

臺灣臺北:臺北縣政府。

何貽謀 1992《廣播與電視》。

臺北市:三民書局。

吉野秀公 1997《台湾教育史》。

臺北市:南天書局。

林茂生 2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 與探討》。

臺北市:新自然主義公司。

林繼盛總編輯 1998《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材河洛語學習手冊》。

臺北市:教育部鄉土 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

1998《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材客家語學習手冊》。

臺北市:教育部鄉土 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

胡忠信 2005《你願意聽我的聲音嗎胡忠信、高金素梅對談錄》。

臺北市,智 庫股份有限公司。

洪炎秋 1978《語言雜談》。

臺北市:國語日報出版部。

胡元輝發行 2002《台視四十年》。

臺北市:台灣電視事業。

陳郁秀編 1997《台灣音樂閱覽》。

臺北市:玉山社出版公司。

洪惟仁 1992《台灣語言危機》。

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徐桂峯 1989《臺灣集會遊行十年記事》。

臺北市:自立晚報出版部。

邱坤良 2007《真情活歷史布袋戲王黃海岱》。

臺灣臺北:印刻出版公司。

孫中山 1981《三民主義》。

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

張天福主編 1986《華視十五年》。

臺北市:華視文化事業公司。

彭瑞金 1992《瞄準台灣作家》。

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

黃春明主編 1992《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河洛語教學手冊》。

臺灣宜蘭縣:宜蘭 縣政府行本土語言教學教材編輯委員會。

黃仁 1994《政策電影研究─電影與政治宣傳》。

臺北市:萬象圖書公司。

黃嘉雄 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

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俊雄 2007《掌上風雲一世紀─黃海岱的布袋戲生涯》。

臺灣臺北:印刻出 版公司。

曾慧佳 2000《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

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韓立群 2003《中國語文革命》。

中國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祁致賢 1973《國語教育》。

臺北市,國語日報出版部。

董彭年發行 1976《中華民國電視年鑑》。

臺北市: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蔡培火 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

臺北市:新亞出版社。

蔡宏明主編 2002《戀戀島嶼e世代認同台灣的體驗與分享》。

臺北市:台灣 日報社。

湯承業 1987《吳敬恆述傳(四)》。

臺北市:世界書局。

魏建功著,葉笑春、戎文敏、周方、馬鎮興編輯 2001《魏建功文集(共五卷)肆》。

中國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魏岫明 1984《國語演變之研究》。

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陳洪、陳淩海 《吳稚暉先生大傳》(蔣枋、許師慎發行) 陳儒修英文原著、羅頗誠譯 1997《台灣新電影研究─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

臺北市:萬象 圖書公司。

潘慧玲主編 2002《教育改革的未來─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教育學門成果 發表論文集》。

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紹唐主編,吳稚暉著 1970《國音國語國字第二集》。

臺北市:傳記文學社。

劉偉勳總編 1996《廣播電視年鑑》。

臺北市:廣播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戴國煇、葉芸芸 1992《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

臺北市:遠流出版 公司。

羅肇錦 1990《台灣的客家話》。

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四) 雜誌與期刊 二毛 1973〈冷靜地想一想〉,《大學雜誌》第63期。

中國語文編輯部 1952〈敬啟讀者〉,《中國語文》第1卷第1期。

1965該刊社論〈國語文時代的干擾〉,《中國語文》第16卷第5期。

王景華 1972〈與電視臺談方言節目─讀電視週刊四八三期一○八頁「關於方 言節目」有感〉,《中國語文》第30卷第6期。

《台灣春秋》編輯部整理 1989〈「台灣人的台灣問題」座談會紀錄〉,《台灣春秋》第13期。

瓦歷斯‧尤幹 1990〈語言政策該解嚴了─反思原住民語言文化重建的方向〉,《台灣 春秋》第23期。

田欣 1994〈「外省人」的運動省思〉,《新潮流》第7期。

古國順 2002〈一年來客語教學的觀察和省思〉,《客家文化季刊》創刊號。

李進民 1988〈「打拼」北京話翻成「革命造反」?〉,《民進報》第26期。

老傑 1981〈讓電視劇的語言反映社會現實〉,《八十年代》第2卷第3 期。

官鴻志 1989〈橫眉與冷眼─戰後資產階級反體制運動中的客家人〉,《人間》 第39期。

周志宏 1996〈四一○教育改造聯盟之教育基本法草案〉,《教改通訊》第20期。

林亨泰 1989〈台灣文學的構成與條件〉,《台灣春秋》第14期。

李萍瑛主編 200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揭牌典禮紀實〉,《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第6期。

洪惟仁 1987〈消失的客家方言島─現在開始拯救還不遲〉,《客家風雲》第3 期。

1989〈台語文化的命運與前途〉,《台灣春秋》第14期。

1990〈台語教育的文化問題〉,《台灣春秋》第23期。

辛平路 1988〈民代促開播客家電視節目〉,《客家風雲》第9期。

《客家風雲》編輯部 1987〈客家風雲發刊詞─確立客家人的新價值〉,《客家風雲》創刊號。

1988〈社論:撤除語言政策藩籬、開放客家廣電節目〉,《客家風雲》 第8期。

林濁水 1988〈臺灣本土意識的建立(中)〉,《民進報》第25期。

林玉体 1989〈台灣的語言文化與教育〉,《台灣春秋》第9期。

林宜妙整理 2004〈母語的學習與成長座談會實錄〉,《原住民青年雜誌》第2期。

胡鍊輝 1970〈推行說國語的一項好辦法〉,《中國語文》第27卷第2期。

陳天河 1959〈本省的老年人學習國語有困難嗎?〉,《中國語文》第5卷 第1期。

陳伯璋 1989〈國民教育的「迷思」─談延長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合理性」與 「合法性」〉,《台灣春秋》第11期。

邱秀年紀錄 1989〈台灣語言政策的反省─從客家人的母語運動談起〉收於《客家 風雲》,第15期。

彭鑫 1988〈破除廣電惡法的魔咒〉,《客家風雲》第13期。

彭欽清 2002〈如何用心經營客語文教學〉,《客家文化季刊》創刊號。

黃守誠 1972〈方言傳播─傷害國家、民族及文化的大敵〉,《中國語文》 第30卷第6期。

黃千芝、康文雄、李安和 1982〈國語歌仔戲不倫不類〉,《亞洲人》第3卷第5期。

黃仁 1990〈台語片勃興的社會背景和影響兼談台語影史常見的謬論〉, 《電影欣賞》雙月刊第47期。

黃宣範 1990〈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春秋》第16期。

草地人 1973〈說句良心話〉,《大學雜誌》第62期。

曾門 1973〈老師先說國語〉,《中國語文》第33卷第1期。

楊長鎮 1988〈重建和諧的語言生態〉,《客家風雲》第13期。

楊國鑫 1988〈我不是「台灣人」嗎?〉,《客家風雲》第7期。

董忠司 1998〈臺灣閩南語母語教學之教材編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第1期。

趙天儀 1989〈雙語教育的重要性〉,《台灣春秋》第11期。

趙敏 1994〈「外省人運動」補述─回應田欣「外省人運動省思」〉,《新潮流》 第9期。

陸正誼 2005〈蘭嶼之音—台灣第一家原住民廣播電台〉,《原住民青年雜誌》 第6期。

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2000〈尤哈尼要用「功利的箭」搶救原住民族母語〉,《原住民族》創 刊號。

盧景海 2005〈原住民的聲音:原住民電視台〉,《原住民青年雜誌》第9期。

壁光 1973〈推行國語應求切實做到〉,《中國語文》第33卷第3期。

劉一德 1988〈講媽媽的話─推廣學前母語教育〉,《民進報》第4期。

蔡明燁整理 1990〈「如何保存台灣電影文化的資產」座談會〉,《電影欣賞》雙月刊 第47期。

羅肇錦 1987〈客家話會消失嗎?─客家話在台灣的命運〉,《客家風雲》創刊 號。

1988〈請善待方言〉,《國文天地》第4卷第2期。

1989〈為何要雙語教育?─兼談「還我客家話」之後〉,《客家風雲》 第16期。

1989〈台語、國語與文字化〉,《台灣春秋》第15期。

1989〈客家話的滄桑〉,《人間》第39期。

關曉榮、夏曼藍‧波安主編,木枝‧籠爻編輯 2000〈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族》第3期。

二、 專書與論文集 朱國華 2004《權力的文化邏輯》。

中國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吳文星 199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

臺北市:正中書局。

1996〈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收於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編輯,《認識臺灣歷史論文集》,頁 257-321。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杜維運 2001《史學方法論》。

臺北市:三民書局。

林央敏 1996《台語文學運動史論》。

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施敏輝 1990《台灣意識論戰選集》。

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袁家驊 2001《漢語方言概要》。

中國北京市:語文出版社。

若林正丈,洪金珠、許佩賢譯 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

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 1992《台灣語概論》。

臺北市:台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

許佩賢 2005《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

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孫隆基 2008〈近四十年來台灣電影裡族群形象「浮」與「沉」─兼論「日治」、 「國統」、「解嚴後諸時代在銀幕上的再現」〉,收錄於戴浩一、顏尚文 主編,《臺灣史三百年面面觀》,頁422-497。

臺灣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彭懷恩 1991《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

臺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陳培豐著,王興安、鳳氣至純平編譯 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臺 北市:麥田出版社。

派翠西亞‧鶴見(E.PatriciaTsurumi) 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

臺灣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

黃英哲 2007《「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

臺北市: 城邦文化公司。

黃宣範 2001《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

臺北市:文鶴出版公司。

黃嘉雄、楊嵐智 2002〈國民中小學閩南語課程綱要之評析〉,收錄於中華民國課程與 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頁 321-351。

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詹瑋 1992《吳稚暉與國語運動》。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劉阿榮 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

臺灣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戴寶村著,國立編譯館主編 2006《臺灣政治史》。

臺北市:五南書局。

鄭梓 1994《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

臺北市:新化圖 書有限公司。

蕭全政 2001〈臺灣威權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收於中央研究 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主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 ,頁63-88。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楊麗祝 2002〈台灣歌謠與生活〉,收於蕭新煌總編,戴寶村主編,《台灣歷史 的鏡與窗》,頁331-338。

臺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三、 期刊論文 王爾敏 1982〈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及國語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集刊》,第11期。

周婉窈 1995〈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 題〉,《新史學》6(2):120-127。

許雪姬 1991〈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

四、 學位論文 史穎君 1994〈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八一年)〉,臺北市: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良熙 1982〈台灣光復後推行國語教育問題〉,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李惠敏 2000〈國族主義影響下的語言政策與華語教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志村雅久 199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推行國語運動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三民 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慧 2005〈解嚴後臺灣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科 學與文化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文義 1972〈民國初期的國語運動〉,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金英 1994〈台灣光復後之國語運動(1945-198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淑芬 1997〈洪炎秋的生平和事功研究〉:臺灣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班碩士論文。

黃嘉政 2002〈戰後以來台灣台語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2002)〉,臺北市: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美如 1996〈台灣光復後語文教育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宏賓 2001〈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臺北市: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蔡真宜 2001〈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鄭惠美 1999〈台灣光復後語言政策之分析─以原住民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五、 報刊文章 本報訊 1972.12.06〈淨化電視節目三台共同決議多項〉,《聯合報》,第8版。

本報訊 1987.04.10〈黑白集-「台灣話」〉,《聯合報》,第3版。

本報訊 1988.01.02〈我有話要說〉,《聯合報》,第16版。

王世永 1993.04.01〈郭為藩:決採六項具體措施推動〉,《中華日報》,第12版。

王臺珠 1993.03.16〈郭為藩贊成母語教學立場〉,《台灣日報》,第3版。

中央社 1995.10.30〈教部恢復漢語研究獎補助〉,《中華日報》,第12版。

台北訊 1988.12.08〈客語節目明年元旦發音台視每周日上午播出三十分鐘〉, 《聯合報》,第24版。

台北訊 1988.12.27〈客家人要「還我母語」大遊行以「國父領隊」〉 《聯合報》,第3版。

台北訊 1988.12.29〈還我母語客家人走上街頭立院請願劉闊才接見鄉親〉 《聯合報》,第4版。

何聖飛 2004.01.06〈國小鄉土語言教學音標擺不定〉,《自由時報》,第12版。

洪惟仁 1987.08.24〈鐵公路應實施多語服務〉,《自立晚報》,第4版。

夏敏華 1993.04.01〈郭為藩:政府向未禁止各地方言〉,《台灣新生報》,第5 版。

苗栗訊 1988.12.14〈客語節目定名鄉親鄉情陳裕美主播今起錄外景〉,《聯合 報》,第24版。

邱榮舉 1988.01.30〈從速謀求挽救客家語〉,《聯合報》,第17版。

張翠芬 1994.12.07〈新任省市長教育政策將大幅變更〉,《中國時報》,第16版。

黃北朗 1972.04.13〈三電視台響應減少方言節目〉,《聯合報》,第7版。

黃淑鈴 2003.06.14〈母語教學急轉彎小三以上教拼音〉,《自由時報》,第17 版。

楊羽雯 1993.04.03〈母語教育決列入中小學正式教學〉,《聯合報》,第1版。

郭碧純 1993.06.29〈國中小課程將重大修訂強調鄉土教學認識台灣〉,《台灣時 報》,第1版。

潘秉新 1988.06.17〈電視頻道聽不到客家話客籍團體發出吼聲〉,《聯合晚 報》,第11版。

陳香蘭 1993.11.16〈民進黨選將較支持母語教育〉,《中時晚報》,第5版。

陳康宜 2006.04.10〈幼稚園教母語最高補助七萬元〉,《國語日報》,第2版。

陳柔縉 1988.12.28〈週日客語節目餅屑式施捨﹖爭取母語遊行照常進行〉 《聯合報》,第4版。

霧峰訊 1987.04.09〈各說各「話」怎麼溝通?省議員用方言也起一場風波〉, 《聯合報》,第2版。

六、 網路資料 PChome新聞台Blog「你不知道的台灣」管仁健,〈台灣的霸權國語與悲情方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uan0416/3/1281895814/20051231154803/ (2008/10/12) 民主進步黨網站: http://www.dpp.org.tw/(2008/12/05)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7&CtNode=348&mp=346&ps=(2009/01/02)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96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1943&CtNode=1680&mp=298&ps= (2009/01/03)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 http://www.apc.gov.tw/chinese/docDetail/detail_official.jsp?cateID=A000092&linkPa rent=30&linkSelf=30&linkRoot=2(2009/01/03)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4/today-life5.htm(2008/12/25) 客家電視台網站: http://www.pts.org.tw/hakka/about.htm(2009/01/02) 客家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資訊網: http://hakka96.nhcue.edu.tw/gist.htm(2008/12/24) 原住民電視台網站: http://www.titv.org.tw/(2009/01/02)、(2009/01/06)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4.kcg.gov.tw/~chakcg/(2009/01/02) 《客家電子報》,第24期: http://www.ihakka.net/epaper/9402/epaper.htm(2009/01/02) 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law_regulation.aspx?law_regulation_sn=225&pages=0&keyword=%e4%b9%9d%e5%b9%b4%e4%b8%80%e8%b2%ab(2008/12/17)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網站: http://140.111.34.54/MANDR/download_list.aspx?site_content_sn=3364(2008/12/25) http://140.111.34.54/MANDR/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2689(2009/01/01) 《國語日報》網站: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23570(2008/12/20)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http://www.hakka-lib.taipei.gov.tw/magzine/2004spring/focal.htm(2009/01/02) 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campus/printpage.jsp?f_ART_ID=68271(2008/12/25)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3/4558686.shtml(2009/01/03)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2/4579463.shtml(2009/01/03) 摘要: 摘要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強力禁絕日文日語,引起若干臺籍人士的反感;臺灣本土的方言得以恢復,並以方言輔助國語教學,也成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中央政府遷臺後,學校開始廣泛利用《國語日報》與注音符號來推行國語,也開始禁絕方言,學校也利用懲罰的手段,迫使學童習慣說國語。

從調查中發現,各地國語文能力的程度不均;家長職業與教育程度成為「常使用國語」的指標。

各級政府機關公務人員在國語運動下也必須使用國語。

在獨尊國語原則之下,也查禁羅馬拼音文字,使宗教宣傳、讀經等活動受到影響。

文教界也發行《中國語文》月刊來推廣國語。

國語運動也結合威權體制來查禁方言歌曲。

廣電相關法令的制定與修正,影響到電視中方言節目播出的時間。

臺語電影也明顯不受政府歡迎,相反的國語電影多可得政府獎勵與鼓勵。

黨外本土化運動紛紛批判國語運動,進行許多母語教育方案的討論。

臺灣省議會與立法院也不斷出現語言衝突。

電影創作者也突破禁忌,嘗試以多元語言的劇情安排,臺灣方言文學也開始受到作家重視。

1988年12月28日客家族群發動「還我母語」客家運動,主要訴求在於全面開放客語節目、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等目標。

客家母語運動不只面臨國語政策,也必須面臨「福佬沙文主義」的壓迫。

1980年代的原住民運動喚起原住民族的主體意識,也要求實施「雙語教育」。

1990年代以來,地方政府開始編輯國中小的鄉土語言教材。

在教育改革運動後,本土化與多元化的母語教育正式列入九年一貫課程中,鄉土語言教學課程與各族群母語認證也逐漸展開。

母語教育也出現不少教材上的爭議中,成為立法院內爭議的焦點,而客家、原住民語師資與資源也明顯不足。

各式母語研究的補助與獎勵也逐漸展開。

限制方言節目的「廣播電視法」的若干條文也正式廢除。

尊重多元族群文化的價值中,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正式成立,客家電視台也正式開播﹔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原住民電視台也正式成立;「原住民族教育法」也訂立。

原住民族委員也制訂母語認證與升學優待辦法,但未能解決部落族語流失問題。

「母語」與「認同」之間的關係,亦是值得思考的主題。

AbstractAftertheNationalistgovernmentreceivedTaiwan,theforceprohibitfromtheJapanese,causedcertainTaiwanpublicfigure''srepugnance;Taiwannativeplace''sdialectcouldrestore,andbydialectauxiliaryMandarinteaching,andestablishedtheTaiwanProvinceMandarincarryingoutcommittee.AftertheCentralauthoritiesmovedTaiwan,theschoolstartedwidelytouse"MandarinDailypaper"carriedoutMandarinwiththephoneticalphabet(注音符號),alsostartedtoprohibitfromthedialect,theschoolalsousingthepenaltymethod,forcedtheschoolchildcustomtospeakMandarin.DiscoveredfromtheinvestigationthattheregionalcountryMandarinskills''degreewasuneven;Theguardianoccupationandtheeducationlevelbecame“oftenusesthenationallanguage”judgmenttarget.AlllevelsofthegovernmentinstitutiongovernmentworkersmustusetheMandarinundertheMandarinmovement.InreveresunderaloneMandarinprinciple,alsoforbadRomealphabeticwriting,causedthereligiouspropaganda,toreadHolyBibleandsoonactivitiestocomeundertheinfluence.Theculturalandeducationalcirclesalsodistribute"theChineseLanguage"themonthlypublicationpromotedMandarin.Mandarinmovementalsounifiedtheauthoritysystemtoforbidthedialectsong.Thebroadcastandtelevisionrelatedlaw''sformulationandtherevision,affectedthetimewhichthedialectprogrambroadcasttothetelevision.Obviously,theTaiwanesemoviewasnotreceivedbygovernment,theoppositemostMandarinmoviemightobtainthegovernmenttorewardwithencourage.Thenon-partylocalizationmovementcriticizedMandarinmovementinabundance,carriedonmanymothertongueeducationplanthediscussion.TaiwanprovincialparliamentandtheLegislativeYuanalsounceasinglypresentedthelanguageconflict.Themoviecreatoralsobrokethroughtheprohibitionrule,attemptedbythemulti-dimensionallanguageplotarrangement,Taiwandialectliteraturealsostartedtoreceivethewritertotakeseriously.OnDecember28,1988theHakkastribalgroupingtribalgrouplaunchedtheHakkasmovementof“Returnmymothertongue”.ThemaindemandwasopenHakkaslanguageprogram,establishmentmulti-dimensionalopeninggoalscomprehensivelyandsoonlanguagepolicy.NotonlyHakkasmothertonguemovementfacedwithMandarinpolicy,butmustface“TheNativeofFujianChauvinism”oppression.1980indigenouspeoplemovementsarousedoriginalresidentnationalindependentconsciousness,alsorequestedtheimplementation“thebilingualeducation”.Since1990,theLocalauthorityhadstartedtoeditNationalMiddleschoolandNationalElementaryschool''slocallanguageteachingmaterial.Aftereducationalreformmovement,thelocalizationandthemultiplexmothertongueeducationincludedinofficiallynineyearconsistentcurriculum,thelocallanguageteachingcurriculumalsograduallylaunchedwithvarioustribalgroupingtribalgroupsmothertongueauthentication.Themothertongueeducationalsopresentedonmanyteachingmaterial''sdisputes,becamefocalpointwhichintheLegislativeYuandisputed,howeverHakkas,indigenouspeoplelanguageteachersandresourcesalsoobviousinsufficiency.Varioustypesmothertongueresearch''ssubsidyandtherewardalsograduallylaunched.Limitdialectprogram“broadcasttelevisionlaw”certainprovisionoflawhadalsoofficiallyabolished.Inrespectmulti-dimensionaltribalgroupingtribalgroupculturevalue,theExecutiveYuanHakkasCommitteewasfoundedofficially,theHakkastelevisionstationalsoofficiallybeganbroadcasting﹔theExecutiveYuanoriginalresidentNationalitiescommitteeandtheindigenouspeopletelevisionstationofficiallywasalsofounded;“theoriginalresidentnationaleducationalmethod”alsoworksout.Originalresidentnationalcommitteememberalsodrewupthemothertongueauthenticationsystemandtheeasytermsofenteringahigherschool.,buthadnotbeenabletosolvethetriberacelanguageoutflowproblem.“themothertongue”and“theapproval”betweenrelations,arealsothesubjectwhichisworthpondering.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10640 其他識別: U0005-3006200914345000 顯示於:歷史學系所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TAIR相關文章 國立交通大學 - 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方孝謙 GoogleScholarTM 檢查 在IR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