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詞性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是一種語言中詞的語法分類,是以語法特徵(包括句法功能 ... 極度形式化的定義如轉換生成語法中的定義,根據句子深層語法中的成分結構給詞標出 ...
詞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詞性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是一種語言中詞的語法分類,是以語法特徵(包括句法功能和形態變化)為主要依據、兼顧詞彙意義對詞進行劃分的結果。
從組合和聚合關係來看,一個詞類是指:在一個語言中,眾多具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樣的組合位置中出現的詞,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範疇。
詞類是最普遍的語法的聚合。
[1]
詞類劃分具有層次性。
如漢語中,詞可以分成實詞和虛詞,實詞中又包括體詞、謂詞等,體詞中又可以分出名詞和代詞等。
目次
1詞性
2詞類研究史
3劃分標準
3.1形態
3.2意義
3.3功能
3.3.1句法
3.3.2結合能力
3.4綜合判斷
4兼類
5漢語詞類
6在其他語言中
6.1英語
6.2日語
7相關條目
8注釋
9參考書目
10外部連結
詞性[編輯]
詞類是以語言中的詞彙為對象,按照語法作用的不同,將詞分為不同的類。
詞性則是以個別詞為對象,根據其語法作用,兼顧其意義,將其歸類得到的結果。
舉例來說,漢語中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類;而「蘋果」一詞的詞性就是名詞,「跳」的詞性是動詞,「大」的詞性是形容詞。
不過在行文中,兩者也常常混用。
詞類研究史[編輯]
在印度,早在公元前5世紀,語法學家耶斯迦就在著作《尼祿多》中劃分了梵語的四個詞類,大約相當於名詞或實詞、動詞、前動詞或前綴、小品詞或不變詞(可能指前置詞)。
在西方,詞類問題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約公元前一百年的狄俄尼索斯·特拉克斯(ΔιονύσιοςὁΘρᾷξ)分出名詞、代詞、冠詞、分詞、動詞、副詞、前置詞、連詞八個詞類。
這些語法範疇後來成為傳統,不同程度地沿用至今。
[2]
傳統的詞類劃分以「意義」為基礎,部分則以「功能」來定義,在標準上不統一,導致結果不一致。
例如,以「名詞」為指具體或抽象事物的詞,是從意義出發;以「副詞」為修飾動詞的詞,則又從功能出發。
比如英語中,home(家)在hegoeshome(他回家去)中修飾動詞goes,從語法功能上說是副詞,但人們仍從它仍舊是「命名詞」,可見其混亂。
二十世紀的語言學家試圖與這種傳統絕裂,以求確定更適合某一語言的詞類範疇,並使劃分標準更為一致。
一些語法學家把傳統的術語拿過來,重新給它們下定義,同時補充一些必要的新術語;另一些人則完全拋棄傳統術語,創造新的名稱以防混淆,甚至採取給詞類編號的作法[3]。
極度形式化的定義如轉換生成語法中的定義,根據句子深層語法中的成分結構給詞標出範疇,凡是可以在句子中起相同成分作用的詞均作為同一類別。
[2]
中國大陸語言學界1953至1954年展開詞類問題的討論,比較一致的結論是:漢語有自己的詞類;不能單純以意義為標準區分詞類。
有的學者認為意義是標準之一,有的認為只是參考而不能作為依據,但都同意最重要的標準是形式上的(如句法功能和形態變化)。
劃分標準[編輯]
形態[編輯]
這在屈折語和黏著語等語言中非常常見。
如英語中,名詞可以加「-s」變成複數形式、加「-'s」變成所有格形式,動詞可以加「-ing」變成現在分詞、加「-ed」變成過去式和過去分詞。
形態標準不具有普遍性,只適合分析形態發達的語言。
意義[編輯]
語法特徵相同的詞,在詞彙意義上往往有共同點,因此詞義可以做為詞類劃分的參考,不能不顧詞義或者完全脫離詞義;但不能說詞彙意義共通的詞,其語法特徵相同,因此詞義不能做為劃分詞類的標準。
比如漢語中的「重」和「聰明」都是形容詞;但是在西非的伊博語(Igbo)中,「重」屬於動詞,而「聰明」屬於名詞[4]。
功能[編輯]
功能標準在全世界語言中更具有覆蓋力[5]。
從表面上看,有形態的語言常常根據形態確定詞類,但是形態變化從根本上說是反映功能分布的形式標籤;所以從本質上講,也是根據句法功能來分類。
句法[編輯]
指詞能否充當句子成分以及充當何種句子成分的情況。
如漢語中實詞、虛詞的區分就主要是根據能否充當句子成分這條標準。
又如英語中只有名詞和代詞可以以原形單獨做主語和賓語。
結合能力[編輯]
指詞和其他詞彙組合成詞組的情況。
如漢語和英語中,形容詞的前面常常能加「很、太/very,too」等程度副詞,而名詞和動詞前一般不能加。
綜合判斷[編輯]
上述標準一般來說是協調的,所得結果是一致的,但有時候也會出現矛盾,需要綜合判斷。
一般來說,一個詞類要有一個必須具備的特徵,一些必要的特徵,一個不容許的特徵,一些可容許的特徵[6]。
兼類[編輯]
兼類是指一種語言中的某一個詞經常具備幾類詞的主要語法特徵,可以在一種組合關係中的不同組合位置上出現。
兼類的詞在甲場合里有甲類詞的功能,在乙場合里有乙類詞的功能;不是說在同一場合里有甲乙兩類詞的功能[7]。
比如「工作」,可以作名詞,如「他的工作」;也可以作動詞,如「努力地工作」。
兩個同形同音但不同源的詞的關係不能稱為兼類。
比如「春天萬物都充滿生氣」中的「生氣」是名詞,「他很生氣」中的「生氣」是形容詞,但這兩個詞只是恰巧同音、同字,根本不是一個詞,不屬於兼類。
一個詞的兼類是固定的、經常的,不是臨時的、偶然的。
後者稱為詞類活用。
如古代漢語中,「君」是名詞,但在「晉靈公不君」中可以被「不」修飾,臨時活用為動詞,表示「行君道」。
漢語詞類[編輯]
主條目:漢語詞類
在其他語言中[編輯]
英語[編輯]
傳統上,英語中有八個詞類:名詞、代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介詞、連詞、感嘆詞。
而在更前沿的語法研究中,語法學家們分出了更多、更細的詞類,如限定詞、句首助動詞等。
在一些場合的言語中,一些詞可以變成其他詞性。
如「wemustlooktothehowsandnotjustthewhys」(我們必須關注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做)中,副詞「how」(怎麼)和「why」(為什麼)可以像名詞一樣加上「-s」的屈折變化表示數範疇,也可以做介詞賓語。
日語[編輯]
日語中,有所謂十大品詞,其中有一些詞類可明顯標記出來。
如,動詞原型是ウ段假名結尾,形容詞原型是い結尾等。
但反過來不成立,並不是所有ウ段假名結尾的詞都是動詞等。
日語的詞性分類也和印歐語系的語言不同。
日語中有兩類形容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形態規律不同。
形容詞能夠像動詞一樣附加時態,而形容動詞和名詞在很多方面類似。
一些變化後的動詞反過來也很像形容詞。
相關條目[編輯]
語法
語法學
詞
注釋[編輯]
^葉蜚聲、徐通鏘著王洪君、李娟修訂.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00.ISBN 9787301163108.
^2.02.1馮春田、梁苑、楊淑敏.王力语言学词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93–95.ISBN 9787532821457.
^雖然詞類只是在一種語言中進行劃分,但因為近似的思維和邏輯觀念可以跨語言而存在,因此給不同語言中的詞類命名為同樣的名稱是有意義的,有助於語言類型學的研究。
^(澳)羅伯特·迪克森(Dixon,R.M.W.)著;朱曉農等譯.语言兴衰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05.ISBN 9787301170809.
^岑運強等編.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ISBN 9787303034635.
^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286.ISBN 7303034609.
^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现代汉语:增订本(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5.ISBN 9787040315578.
參考書目[編輯]
葉蜚聲、徐通鏘著王洪君、李娟修訂.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ISBN 9787301163108.
岑運強等編.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ISBN 9787303034635.
GeorgeYule.TheStudyofLanguage(FourthEditio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ISBN 9780521765275.
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ISBN 7303034609.
黃伯榮、廖旭東主編.现代汉语:增订本(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ISBN 9787040315578.
外部連結[編輯]
漢語詞、短語和句子的語法知識簡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EightClassesGroupingAllWordsInTheEnglishLangu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owToClassifyWordsIntoPartsOfSpee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partsofspee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rtsofSpeechActivitiesatQu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uidetoGrammarandWrit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rtinHaspelmath.2001."WordClassesandPartsofSpeech."In:Baltes,PaulB.&Smelser,NeilJ.(eds.)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the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Amsterdam:Pergamon,16538-1654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DF)
閱論編詞類與詞性名詞
修飾名詞(英語:Adjectivalnoun)
代名詞
有生性
助動詞
固有名詞(英語:Propernoun)
可數名詞
不可數名詞
集合名詞
轉形名詞(英語:Initial-stress-derivednoun)
子母詞(英語:Relationalnoun)
強名詞(英語:Strongnoun)
弱名詞(英語:Weaknoun)
動名詞
衍生名詞(英語:Deverbalnoun)
動詞形式
限定動詞
非限定動詞
歸屬動詞
動副詞
動名詞
動形詞(英語:Gerundive)
不定詞
分詞
動名詞(拉丁語)(英語:Supine)
類型
賓格動詞(英語:Accusativeverb)
可及物可不及物動詞(英語:Ambitransitiveverb)
Andativeandvenitive(英語:Andativeandvenitive)
反使役動詞(英語:Anticausativeverb)
自使役動詞(英語:Autocausativeverb)
助動詞
Captativeverb(英語:Captativeverb)
連結動詞(英語:Catenativeverb)
複合動詞(英語:Compoundverb)
系詞
不完全變化動詞
名轉動詞(英語:Denominalverb)
異相動詞(英語:Deponentverb)
雙及物動詞
動態動詞(英語:Dynamicverb)
例外格標記(英語:Exceptionalcase-marking)
作格動詞(英語:Ergativeverb)
反覆動詞(英語:Frequentative)
無人稱動詞(英語:Impersonal)
始動性動詞(英語:Inchoative)
不及物動詞
不規則動詞(英語:Irregularverb)
語義動詞(英語:Lexicalverb)
功能動詞
情態動詞
及物動詞
否定性動詞(英語:Negativeverb)
施為動詞(英語:Performativeverb)
短語動詞(英語:Phrasalverb)
謂語動詞(英語:Predicativeverb)
Germanicverb#Preterite-presents(英語:Germanicverb#Preterite-presents)
關係代名詞
規則動詞(英語:Regularverb)
可分動詞(英語:Separableverb)
靜態動詞
Stretchedverb(英語:Stretchedverb)
日耳曼語強變化動詞
非賓格動詞(英語:Unaccusativeverb)
非作格動詞(英語:Unergativeverb)
日耳曼弱變化動詞(英語:Germanicweakverb)
形容詞
附帶形容詞(英語:Collateraladjective)
指示代詞(英語:Demonstrative)
所有限定詞(英語:Possessive)
後置形容詞(英語:Postpositiveadjective)
副詞
副詞屬格(英語:Adverbialgenitive)
連接副詞(英語:Conjunctiveadverb)
無詞尾變化副詞
處所副詞(英語:Locativeadverb)
疑問副詞
介詞副詞(英語:Prepositionaladverb)
代詞副詞(英語:Pronominaladverb)
關係副詞(英語:Relativeadverb)
代詞
指示代詞
分離代詞(英語:Disjunctivepronoun)
個體代詞(英語:Distributivepronoun)
Donkeypronoun(英語:Donkeypronoun)
虛設代詞(英語:Dummypronoun)
尊稱
性別特定和性別中性代詞(英語:Gender-specificandgender-neutralpronouns)
包含式
不定代詞(英語:Indefinitepronoun)
強勢代詞(英語:Intensivepronoun)
疑問代詞
賓語代詞(英語:Objectpronoun)
人稱代詞
所有限定詞
介詞代詞(英語:Prepositionalpronoun)
相互代詞(英語:Reciprocalpronoun)
反身代詞(英語:Reflexivepronoun)
接應代詞(英語:Resumptivepronoun)
主語代名詞(英語:Subjectpronoun)
介詞
屈折介詞(英語:Inflectedpreposition)
Casallymodulatedpreposition(英語:Casallymodulatedpreposition)
介詞懸空
限定詞(英語:Determiner)
冠詞
指示詞
疑問代詞
所有限定詞
量詞/分類詞
量詞
助詞
語篇助詞(英語:Discourseparticle)
疑問代詞
語氣詞(英語:Modalparticle)
Nounparticle(英語:Nounparticle)
所有限定詞
其他
系詞
動介詞
虛詞
感嘆詞
擬聲詞
量詞
前動詞(英語:Preverb)
替代形式(英語:Pro-form)
Pro-sentence(英語:Pro-sentence)
代動詞(英語:Pro-verb)
Procedureword(英語:Procedureword)
語言學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詞類&oldid=71032332」
分類:語言學語法詞類隱藏分類:含有日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DanskDagbanli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FryskGalego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окшень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Kapampangan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тылаScots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現代漢語句末助詞「嗎、啊、吧、呢」的教學語法 - 世界華語文 ...
句末助詞,對外漢語教學,教學語法,教學排序,語法點描述 ... 的分析,以利教學語法中將四個句末助詞再細分為九個語法點,便於簡要定義各句末助詞的核心功能或意涵。
- 2現代漢語語法點等級化初探
語法點 ; 等級化 ; 語言能力指標 ;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 ; grammar points ... 為語法點找出清楚的定義,綜合各家說法,本文定義「語法點」為一個大於純語法結構(句 ...
- 3文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法(英語:grammar),或稱語法,在語言學中指任意自然語言中句子、短語以及詞等 ... 早期的現代語言學對於文法的定義基本上等同於句法,如以索緒爾為首的結構主義 ...
- 4臺灣華語「V 掉」的語法化 - 清華學報
而《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這本廣為採用的教科書的兩位編者所給. 的定義則更貼近舉例說明性質:他們說一般學者把語法化界定為「一個過程,而在. 這個過程中詞彙或 ...
- 5詞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詞性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是一種語言中詞的語法分類,是以語法特徵(包括句法功能 ... 極度形式化的定義如轉換生成語法中的定義,根據句子深層語法中的成分結構給詞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