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學測時事關鍵字來了!給高中生的10題時事思考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我們還是等到現在才公布。

2019年對所有的台灣人來說,可能都不是很平順的一年。

自從2018年底的大選以來,越來越多對立性的政治、社會... 政治 2020學測時事關鍵字來了!給高中生的10題時事思考 作者 謝瑩 2020-01-07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早在11月中,我們就開始接到今年關鍵字的詢問。

不過為了更完整的蒐集文章與觀點,我們還是等到現在才公布。

2019年對所有的台灣人來說,可能都不是很平順的一年。

自從2018年底的大選以來,越來越多對立性的政治、社會議題浮上檯面,不同陣營間的衝突增加;再加上一海之隔的香港從6月開始就陷入反送中的長期抗爭,以及世界各地都在發生的極端主義、假訊息操弄,更是令大眾人心惶惶。

不過往另一方面想,這個世界的紛亂,也是我們砥礪自己思考的磨刀石。

正因為資訊紛飛、無所適從,我們才更知道思辨能力的重要;也正因為立場相左的摩擦頻傳,才更令我們反思要如何敞開心胸、接受多元觀點並有效溝通,同時又保有自己堅定的價值觀。

這次學測關鍵字整理,我們一樣為高中生準備了10個過去一年的熱門議題,並且附上不同角度的文章,希望你在回顧時事的同時也一併想想:你贊同哪些觀點?不贊同哪些觀點?為什麼他們這樣看?而你自己的想法,又可能出自什麼原因呢? 1.反送中 由反對《逃犯條例》修法而起的「反送中」運動,在半年之內演變成世界的重要新聞。

這條法案如果通過,將讓身在香港的犯罪者可被移交到中國(也包括台灣)受審,解決過往香港與中國或台灣警方因為法律壁壘而難以合作的情況。

抗爭者則擔憂,中國向來惡名昭彰的司法體系無法讓人受到有效審判,法案更可能成為中國羅織罪名迫害人權的幫兇,任意逮捕香港居民甚至踏足香港的台灣人遣送中國。

在民意強烈反彈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9月宣布撤回修法,但抗爭運動中發生大量的警民衝突,甚至疑似有中國武警喬裝,對民眾施以不必要的暴力、性侵、放縱黑道毆打路人、進入大學拘捕抗爭者,還有多起年輕人死亡的疑案,都使雙方對峙趨向激烈,民眾的訴求也從撤回修例轉向要求獨立調查事件傷害、爭取真普選等等。

另一方面,也有人指責抗爭者使用暴力、破壞城市和平且任意傷人,才是促使情勢激化的元兇。

除了認識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你也可以思考:如果你是香港人,你會怎麼做?為什麼「真普選」(真正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對香港人而言這麼重要?暴力和暴政,你覺得哪一個更需要防範呢? ●嚴防一個中國的魔爪:為何你該反對香港逃犯條例修法? ●元朗那一夜,我在地鐵上:這輩子,第一次在香港經歷「回不了家」的恐懼 ●當「一國兩制」與「港獨」同樣虛幻,香港的年輕人到底想要什麼? ●為了自由,我們是否也會被相同的暴力摧殘? 2.總統大選 2020年1月的總統大選,可說是台灣近年來爭執最激烈的選舉。

不同陣營的支持者在網路上來回辯論、罵戰,為了政治立場與親友翻臉的也大有人在。

或許,選舉正像一面鏡子,幫我們映照出許多社會既有的偏見,以及個人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而網路更加強了同溫層效應,讓人們在小圈圈裡一次次強化自己的信念。

檢視各家新聞媒體的報導,你可以從中辨認出與性別歧視、刻板印象、人身攻擊有關的言論嗎?也不妨試著想想:為什麼有些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他們可能為了什麼原因選擇這些立場?你覺得在一個民主社會,人們可以怎麼調整彼此的觀念差異呢? ●穿裙子為什麼不能當總統?吳音寧為什麼太年輕?從台灣政壇看厭女政治的4種變形 ●「我願意付錢,請你不要告訴我你支持哪個黨派」 ●撕下「中國人」這個標籤,還剩什麼?那些蘊含在選票裡的外省認同 3.韓粉 從2018年底的直轄市長選舉以來,「韓粉」成了社會上的新名詞,用來指稱喜愛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民眾。

除此之外,喜愛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柯粉」和喜歡總統蔡英文的「英粉」也各有不少。

然而,無論支持的是誰,當政治人物成為一種「信仰」,就是一件危險的事。

民主的可貴在於讓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空間,但危險之處也正在於,沒有經過思考的盲目行動,可能為全體人民都帶來糟糕的結果。

記得保持距離,隨時審視政治人物的作為──雖然這樣做比單純為自己喜愛的偶像熱情歡呼要累得多,但如果你真心支持一個人,指出他的錯誤、幫助他變成更好的從政者,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韓流是不是上個世代的政治啟蒙? ●民粹、自戀、陰謀論:我才不在乎未來會怎樣,只要能羞辱你就好了 ●我們的世代斷裂,是「繁榮」與「自由」 4.同性婚姻 2019年5月,台灣根據公投結果設置了規範同性婚姻的專法,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讓同性合法結婚的國家。

不過,民間長期以來一直對這個議題有各種看法。

有人高興同性可以合法結婚,有人認為設置專法是一種差別待遇,也有人擔心這會破壞傳統的家庭觀念而無法接受。

不管你對於同性婚姻的看法是什麼,這個議題可以讓你思考:為什麼婚姻需要法律規範?相同性別的人結婚,可能對社會文化帶來哪些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對於非異性戀者而言,生活在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裡,又是什麼感覺? ●如果同志不合「規定」不能結婚,那些「違規」的異性戀婚姻怎麼辦? ●婚姻平權靠運氣?幸福路上,不要被無知牽絆 ●不必再問誰是父親,誰是母親?同婚家庭可以教我們的事 5.紅色滲透 2019年,一項瑞典研究公布他們的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是全球受到假消息攻擊最嚴重的國家。

你看不見的金主以買下現有傳媒或創建內容農場、臉書粉專、Youtube頻道等方式,一開始先給你看一些可愛的貓狗照片、有趣的花邊新聞或網紅影片,之後則慢慢送出越來越多標題聳動吸引人、卻毫無真實性可言的假消息,並且一點一滴影響你的認同與價值觀。

被稱為「紅色滲透」的中國意識形態統戰操作,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催生出《反滲透法》,卻也因為立法過於倉促而飽受抨擊。

在兩岸關係密切卻又高度敏感的今天,如何既保護台灣的言論自由與民主空間、不受惡意的操弄影響,又能與中國保持合理友善的交流?這是一個艱難卻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紅色滲透:被中國買下的台灣新聞 ●真民主與假新聞──台灣該如何守護民主,對抗紅色統戰? ●當媒體自由侵蝕民主:論媒體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 ●如何避免《反滲透法》影響兩岸正常經貿交流? 6.媒體識讀 如果假新聞防不勝防,我們有什麼武器可以強化自己呢?媒體識讀指的是認識媒體與新聞的產製過程,培養分辨訊息真假的能力,並懂得解讀不同敘述背後所隱藏的意識形態,不被盲目影響。

這也是21世紀公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你應該已經逐漸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在面對事件時找到自己的立場。

現在或許是時候再往根源探究:是什麼樣的背景原因,讓你形成這些觀點?對於每天出現在手機裡的新聞,你會全盤接受嗎?你是否想過這些新聞是由誰寫出來?你能在發現自己被「帶風向」影響思考時有所警覺嗎? ●「只滑不看」最可怕!假訊息影響最大的是「不想」的人 ●第五種自由:免於被影響的自由 ●從「你怎麼想?」到「為什麼你會這麼想?」瑞典人眼中的「Propaganda」和假新聞 ●你今天也「未看先推」了嗎?從網路亂象看108課綱真正需要的科技素養 7.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部在2019年春天引起轟動的台灣電視劇,以少見的角度,帶領觀眾翻轉過往戲劇中「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而看見殺人犯家屬、精神疾患者、被害者家屬等不同身分背後,各自有各自的苦衷。

這部電視劇也呼應了前幾年震驚台灣的無差別殺人事件,讓我們在激動的指控、憤怒之餘,停下來看看社會的角落。

就像劇中的著名台詞:「沒有人願意花20年養一個殺人兇手」,大部分的人都不是生來就想當壞人的。

但誰敢說自己內心真的沒有過一點陰暗?沒有過失控的念頭?當我們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方,而對「壞人」懷抱著滿滿惡意與報復心態的時候,我們與「惡」的距離,真的像原本想的那麼遠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原來這麼近 ●當真實世界裡的應思悅,是什麼感覺?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看修復式正義:給所有受傷的人,一點繼續下去的力氣 8.墮胎公投 有公民團體提議,希望能舉辦「懷孕滿8週就禁止墮胎」的公投,也因此在社會引發軒然大波。

支持者認為不應該抹殺胎兒的生命權,反對者則質疑這個限制形同剝奪母親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

結婚、持家與生育,經常被社會認定為是女性的天職,也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政治人物對女性是否結婚生子大作文章,或者認為女性應該要為國家少子化負責,卻對她們不願生育的理由視而不見。

一個新生命的生存權值得受到保護,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疑問。

然而,誰可以決定一個孩子要不要被生下來?不管生不生,有誰能保證自己做出的一定是最好的決定?這樣的人權議題,可以交由公投決定嗎? ●要尊重心跳,請先尊重母親 ●墮胎權不只保障生命,而是保障生命選擇的權利 ●從法國「墮胎權遊行」看台灣公投提案的瘋狂與失當 9.82年生的金智英 同樣與性別壓迫有關的議題,還有前陣子很紅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這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作品描述一位韓國年輕媽媽的生活,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反映出韓國社會長期以來重男輕女、女性夾在傳統期待與新時代自我追求理想中的困境,不少女性都認為「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不管你是什麼性別,可以回憶一下:從小到大,你曾經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得到什麼「特殊待遇」嗎?父母、師長是否曾經用「男生/女生就是應該這樣」要求過你?而你在面對身邊的同學朋友時,是否曾經因為對方的性別而將人貼上標籤?你會希望別人因為你的性別而如何對待你嗎?如果會,原因是什麼呢? ●你看見身邊的「金智英」了嗎?「理解」是對她最好的支持 ●其實,我們都是金智英:那些在身邊不勝枚舉的女性經驗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小丑》中的男人公式 10.返校 由電玩遊戲改編成的恐怖電影《返校》,述說白色恐怖時代的校園故事,在今年掀起熱潮。

電影用詭譎的氣氛帶觀眾回到那個讀書、思想都可能被國家審查的年代,也藉由大時代下個人無心造成的悲劇提醒我們自由的意義。

面對創傷,許多人可能都會想選擇遺忘,因為遺忘,就不需要再想起痛苦。

然而這部電影一再強調的卻反而是「記憶」。

犯了錯的人,第一反應往往就是想掩蓋,但唯有直視過去的錯誤,用心彌補,才能讓我們在未來不再重蹈覆轍。

這正是近年來許多人高呼的「轉型正義」精髓:承認過往的行為,我們才可能真正結束故事、讓逝者安息,而走向更明亮的未來。

●恐怖卻不失溫柔,在「返校」的那個夜裡 ●《返校》是恐怖片嗎?其實,它只是要我們凝視創傷 ●民主怎麼教?他們這樣帶學生重回「白色恐怖現場」 瀏覽次數:43081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關鍵字: 學測 時事 作文 新聞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團隊將不定期推出各種議題的專題整理、人物訪談與演講側記,也歡迎您跟我們合作。

聯絡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編輯室 獨立評論團隊將不定期推出各種議題的專題整理、人物訪談與演講側記,也歡迎您跟我們合作。

聯絡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永靖媳婦看《茶金》:餘三館及羅厝天主堂之旅 2 19歲打理整個辜公館,他如何「跳進豪門當管家」? 3 從《茶金》看見女人揮灑出的一片天 4 【哲學諮商室】你後悔喜歡王力宏嗎? 5 美在不完美:從日本「侘寂」美學,思考你的新年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